日本固体废弃物处理模式给中国带来的启示

日期: 2024-04-25 18:04:54|浏览: 53|编号: 57615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请自鉴内容实用性。

日本固体废弃物处理模式给中国带来的启示

日本是一个资源极度匮乏的国家。 正因为如此,日本非常重视建筑业,比如钢铁、水泥、骨料等生产资料都是以牺牲资源为代价获得的。 日本政府不允许将有限的资源生产成不合格的产品。 他们认为这是一种浪费,严重损害了国家利益。 因此,日本企业有着严格的质量检测体系,这迫使一些设备制造商投入巨资进行固废生产设备和工艺系统的研究。 加之国家的灌输和政府的政策支持,日本在固废处理方面已经形成了完整、成熟的运营体系,这对于固废处理模式尚不成熟的中国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国内现状:政策推动民间资本涌入固废市场

早期,我国再生资源产业以废纸、废金属回收为主。 根据近年来提出的节能减排要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快速发展。 近年来,我国垃圾回收产值每年以10-20%的速度增长。 2014年,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17.35亿吨,同比增长11.7%。 但再生资源价格持续低位波动,市场需求低迷,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行业发展。

固体废物处理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获得更好的投融资环境、提高固废处理利用率,已成为国家推进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重点标准之一。 2014年,国家多部委相继出台PPP相关政策,制定了多个涉及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模式细则。 PPP模式正在迅速升温。 PPP特殊的投融资模式无疑将为民间资本提供巨大的商机。 国内节能环保投资规模扩大,固废处理领域也将受益。

“十二五”期间国家明确高度重视固废处理产业。 相信未来固废处理行业将迎来大发展。 然而,固废行业尚未形成清晰的商业模式,处理技术的盈利模式需要不断探索。

日本模式对国内企业有何借鉴和指导意义?

为推动我国大宗固废综合利用产业快速发展,进一步提高综合利用技术和工艺水平,增强资源综合利用装备制造实力,尾矿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近日组织成立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赴日本对大宗固废综合利用情况进行为期5天的考察,并与日本大宗固废处理应用企业进行技术、经验交流以及思想交流拥有国际尖端科技专家。 考察结束后,中国砂石骨料网记者采访了参与此次考察的北京建筑大学宋少民教授,就考察结果以及对生活垃圾处理企业的参考意义进行了交流。

宋少民教授在考察日本相关企业后,对日本固废处理的考察进行了总结并指出:日本先进的垃圾处理政策体系和管理在技术上并不比中国好多少! 在适当的地方使用回收材料。 再加上政策、制度和社会环境的共同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垃圾处理路线图才能清晰、可操作。 宋教授认为,日本固废处理的成功主要在于三点:

1、日本全社会对固废处理有综合考虑。 固体废物从产生到加工再到利用都有明确的路线图。 每批废弃物去向可追溯,利用方向明确。 这是目前国内做不到的;

2、日本全社会接受“谁产生垃圾,谁负责处理”的理念并付诸行动;

3、从政府角度看,固废企业只要相关制度完善,政府给予大力支持,就能正常生存和发展。

在日本,固废处理企业的成本主要包括厂房建设、设备、燃料消耗、电力消耗、人工等,投资回收期约为五年。 日本政府将为固废处理企业提供一定的市场。 例如,日本政府项目和混凝土工程项目都会优先使用再生砂石。

以日本东铁工业株式会社为例。 这是一家处理混凝土的中间加工公司。 占地约10亩(在日本算是比较大的公司了)。 主要包括破碎机、磁选机、布水装置、传动装置等。 设备等对废弃混凝土枕木等材料进行加工,破碎后的砂石骨料用于铺设路基或复垦。 业内人士表示,从技术装备来看,日本固废处理与中国类似,从规模上无法与中国相比。 但日本先进的制度为企业提供了中国企业所没有的制度保障。

在日本,垃圾处理公司每回收一吨混凝土垃圾,产生垃圾的单位除支付给处理公司每吨2000-2500日元(折合人民币约106-133元)的处理费外,交通费。 材料加工公司完全零成本运营。 加工公司加工后生产的砂石骨料产品售价为300日元/吨(约合人民币16元/吨)。 售价是普通骨料的两倍,质量有保证,不用担心市场销量。 这值得我们深思。 这些年来,我们很大程度上没有抓住重点,一些壁垒还没有突破。

思考:如何推进生活固废处理进程?

今年,工信部将对首批12个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示范试点基地进行评审,根据基地工作进展情况确定为示范基地,并拟推进评审工作第二批示范基地。 我们相信,生活垃圾综合利用将会有很大的发展。

由于其独特的公共属性,固废处理行业的发展往往需要国家政策的引导和鼓励。 最受关注的是2015年1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的新《环境保护法》,明确了固体废物收集、运输、处置以及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场所建设的要求。处置设施和场所。 总体来看,随着“十二五”逐渐接近尾声,国家在固废领域的政策力度有所放缓,更多的是相应地方法律法规以及规范性文件的完善国家部委颁发。

良好的政策环境对行业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但如何让市场更快接受再生资源、如何打造完整的产业链等问题离不开从业者的努力。 从技术上来说,国内外固废处理技术并没有太大差异。 更多的差异体现在人们的理解和操作模式上。 欧洲、日本和台湾都有非常成熟的模式可以借鉴。 国内也有一些典型企业在固废处理过程中进行市场化商业运作。 例如,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黄埔公司致力于发展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对再生资源进行回收、加工和再利用。 然而,在中国类似的成功案例却很少。

针对目前生活垃圾处理的实际情况,宋教授还提出三点建议:

一、全面强化政府、企业和公众的社会责任意识

无论是政府、企业,甚至全社会,都要提高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垃圾处理领域的发展提供适宜的环境。

现阶段国内政府部门监管和处罚力度还不够严格。 政府有关部门应确定责任主体,即谁生产、谁处置。 同时,要强化企业和责任人责任追究,倒逼企业认真履行社会责任; 对企业而言,应积极提高社会责任意识,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在获取效益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不因薄利而气馁。 破坏生态环境; 向群众普及国民意识,积极支持垃圾处理工作,宣传优秀模范企业,通过舆论谴责和道德谴责,谴责不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和企业家。 当履行社会责任成为国民意识的一部分时,一切工作都会开展得异常顺利。

2、政府部门缺乏实质性促进政策和手段,对企业发展的促进和效果不明显。

日本政府积极支持在政府项目中使用再生骨料。 这不仅鼓励了固废处置企业的发展,也为处置企业提供了一定的市场机会。 起到示范作用,促进再生骨料市场发展。 国内政府也应采取一些强制性措施,推广再生产品的使用,并对垃圾回收处理企业给予大力支持,为固废处理企业提供一定的市场经营和生存空间。

3、必须有完整、清晰、实用的固废路线图

目前,国内固废处理关注领域相对狭窄,尚无完整、成熟的垃圾处理产业链。 我们应该学习日本的经验,对固体废物从源头到最终目的地有一个清晰、完整、可操作的路线图,从而推动垃圾处理领域的快速发展。 同时,应鼓励固体废物从产生的那一刻起就进行分类,从源头进行控制,以便更好地进行运营。

对于生态环境日益严峻的中国来说,日本在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方面的举措非常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宋教授提出的意见值得建筑垃圾资源化领域的同仁认真思考,希望能够引起相关部委的重视,促进固废处置领域的快速健康发展。 同时,希望大家共同努力,不断提升自我,珍惜资源,共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浚耀商务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