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博物院两件镇馆之宝背后的故事:陕西以前也曾经有大象

日期: 2024-04-28 22:07:49|浏览: 78|编号: 60298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请自鉴内容实用性。

西安博物院两件镇馆之宝背后的故事:陕西以前也曾经有大象

4月11日,西安博物院教育专员李景阳向记者讲解了升级改造后的西安博物馆的基本陈列。 华商报记者注意到,他讲述的西安博物院之宝的故事,蕴含着大多数现代人所不理解的知识。 例如,西周时期陕西等中国北方就有大象。

涌门:身上的兽头图像是大象。 民国后,大象退居北回归线以南。

李景阳介绍,雍门是国家一级文物,也被视为西安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1969年出土于蓝田一湖,1972年在西安市大白洋垃圾收集站分拣仓库发现。碗原本是盛水的容器,但也可用来盛冰块和食物。在某些时候。 是周代重要的标准乐器之一。 文物周围有许多铭文,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对于研究西周的土地制度和当时历史人物的政治地位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永玉的身上有着各种精美的图案。 其装饰有兽头,长长的鼻子表明该动物是大象。 其实,大象出现在3000多年前的西周时期,并不奇怪。 由于中国北方气温很高,湿度也很高,森林覆盖率极高,为大象、犀牛等动物提供了极好的生存空间。 所以不难想象,这些活跃在丛林中的大象如霸主般咆哮,震慑万兽。 为什么大象后来就消失了? 首先是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对大象的猎杀。 另外,西周以后,北方气候开始发生变化,中国进入小冰期。 随着气温骤降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北方的黄河流域已经不再适合它们生存,因此大象种群分布范围开始逐渐向南方退缩。 直到民国时期才退至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地区。 所以现在这种物种只能在西双版纳、云南和东南亚国家看到。 大象的出现也从侧面向我们展示了中国早期北方的自然环境特征。

该文物内底还刻有123字铭文。 碑文的大意是这样的:西周某年,有一个名叫乙公的人,受周天子之托,赐田地给石庸。 有刑伯、尹时、史师父、钱忠等大臣,还有涂总管、龚秘书等官员。 这表明,这些官员在参加典礼时,共同见证了这一事件,证明了册封的合法性。 正是这部难得的文字,为专家们研究西周土地制度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推而广之,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就叫金文,也叫鸡金字。 这是因为早期青铜器的颜色与今天的18K金一样耀眼,所以人们也称青铜器为黄金。 青铜器上的文字,又称金文、纪金文。 由于我国早期留存的史料很少,商代的甲骨文和周代青铜器上的金文详细记录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今天的历史学家提供了研究古代中国的机会。 它提供了社会各个方面非常重要的物理信息。

三彩胡人冲天:骑马胡人圆领袍上的蓝色釉,可见其制作成本之高。

李景阳介绍,三色蛮飞马被视为西安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1966年西安市莲湖区某制药厂出土。 当时,在挖掘基建工地时发现了一座唐墓,让这位年轻人时隔1300多年再次出现。

三彩蛮族飞马,描绘了一位来自西域的壮士,骑着骏马奔腾。 马的形象在很多唐代艺术作品中都可以看到,但大多都是静态的。 马匹或站、或卧、或斜,四蹄腾空,极为罕见。 这说明当时的工匠在制作时大胆打破了左右对称的传统思维。 他们从这样一个不平衡的角度,创造出了马腾空而起的瞬间动感,看起来非常有动感,给今天的人们带来了极大的兴奋。 伟大的审美享受来了。

看着马背上的年轻人,他的脸上似乎带着平静的笑容,充满了青春和生命的活力。 他身穿典型的圆领长袍,颜色为蓝色,更加说明了这件作品的珍贵。 我国不产蓝釉。 其使用必须通过丝绸之路从中亚或西亚进口,这使得其生产成本极高。 如今收藏家常用“三色挂蓝,价值连连”来形容相似三色的珍贵。

飞向天空的三色胡人和马,也是长安胡商的代表。 唐朝首都长安是一座人口超过百万的国际大都市。 当然,各种商品的需求量都非常大,在这里做生意自然能够带来比较丰厚的利润。 因此,虽然丝绸之路漫长,许多路段十分艰险,但这并不能阻止外国商人不远千里来到长安做生意。 无论是琳琅满目的商品,还是数量众多的商贾,都显示出长安商业的空前繁荣。

华商报记者马虎珍/文张杰/摄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浚耀商务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