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废资源如何再利用?150万吨镍渣“变身”年产值超2亿元的“宝”
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刚
科学与记者协会通讯员
8月15日,由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广东省科学技术厅主办,广东省硅酸盐学会承办的2020年“岭南科普论坛”系列活动——“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综合研究”广东省科技新闻工作者协会。 “资源利用与生态材料发展论坛”在广州举行。 与会专家就固体废物处置等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困难:垃圾产生量日益增加
记者从论坛上了解到,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随着“一带一路”沿线重大项目的启动,各类垃圾的产生量日益增多,“ “垃圾围城”形势严峻。 现有工业固体废物和建筑固体废物存量巨大,且仍在快速增长。
固体废物污染引发的环境问题不断凸显。 实现废物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我国粉煤灰、煤矸石、尾矿、钢渣、冶金渣、赤泥、工业副产石膏、建筑垃圾等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库存量大、利用率低、污染环境、占用资源。土地。 存在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风险是我国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面临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但近10年来,我国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年均增幅不足1%,综合利用潜力依然巨大。 实现废物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突破口:固废综合利用+生态材料开发
在与会科研人员眼中,固体废弃物只是一种放错了位置的资源,而生态材料则是人类保护生存环境、实现材料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它代表了21世纪材料科学的新发展。 方向也是一个新颖的多学科领域。 固体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和生态材料开发已成为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课题。
有关专家指出,目前,通过行政手段消化环境、生态、资源存量历史问题的新机制尚未形成,生态技术创新和绿色生态培育任重而道远。生态产业市场。
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构建绿色生产体系,加快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做强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双进程,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的循环链接。
同时,要在技术上形成良好的创新平台,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保持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技术创新的可持续性,使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产业能够持续发展。向高质量方向前进。
有效利用:镍铁渣“转化”成可用于建筑的矿物掺合料
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殷苏红在论坛上介绍,阳江作为我国的不锈钢生产基地,面临着镍渣堆积的问题,污染环境。 排放量约为300万吨/年,但高炉渣仅得到回用13%,剩余260万吨/年未得到有效利用。
“镍铁渣的堆积和填埋不仅占用土地、污染环境,也给镍铁冶炼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严峻挑战。” 尹素红说道。
但另一方面,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过程中,我们面临着矿物掺合料和建筑砂的区域性短缺问题。 为此,尹素红团队协同利用RKEF法制备镍、铁、不锈钢一体化冶炼三种废渣。 矿物掺合料的开发和研究对于镍铁不锈钢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当地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镍渣资源的利用还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目前,研究成果已在广东省阳江市大地环保建材有限公司得到实践。 建成年处理镍渣150万吨、年产值2亿多元的复合矿物掺合料生产线,并实现稳定生产。
新技术:最大化斜坡生态绿化面积
对于矿山如何真正实现“开采、绿化、修复同时进行”的效果,广东东升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范顺才介绍了“变高、变高、修复”的创新生态修复方法。陡坡变为低陡坡”技术总结与升华。
据介绍,这套新技术新方法针对露天采石后形成的高、陡、险边坡综合治理成本高、难度大、施工风险大、植被恢复困难等特点。 通过独创的七字法固土覆盖复绿技术、浮动平台V型槽、高陡转低陡等工程技术,结合采矿、边坡治理、生态修复等领域的技术措施,实现了高陡石墙坡地的快速绿化和景观恢复。 效果是最大化边坡的生态绿化面积。 在全国绿色矿山评选检查工作中,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保护监管司相关领导专家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
广东新瑞龙生态建材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勇介绍了他们在建筑固废处置综合利用方面的探索,并对工业废弃物及资源化利用现状进行了分析。 据介绍,新瑞龙是广州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重点示范企业,消耗规模大、产品种类齐全。 该公司坚持“移动+基地”消费模式,解决建筑垃圾现场处置问题。 对于大型建筑工地拆除场地,采用移动设备进行现场处理,实现初级消耗、分拣、整理,最终实现建筑垃圾消耗率95%以上。
广东省质监水泥检验站(广州)常务副站长吴金峰提出,针对当前水泥企业产品质量风险管控问题,水泥企业在利用固体废物生产水泥和水泥熟料,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当国家标准发生变化时,也做好风险管控,确保生产的品种、等级符合标准要求。
广州大学工程材料研究所副所长、高级工程师甘伟结合固废资源化技术案例,介绍了如何利用城市污泥和陶瓷工业固废利用现代装备和技术生产高性能人造轻骨料。 及其在建筑工业化中应用的最新现状。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