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品回收行业亟须健康绿色发展
废物回收在资源循环利用的前沿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废塑料、废金属等资源可以从居民生活中回收,经过专业分类,然后运输到资源加工后端进行加工再利用。 据统计,“垃圾”约占我国城市垃圾的30%,其中近90%被回收利用。 这一成绩得益于遍布中国各个城市的大大小小的垃圾回收站。 垃圾回收站是保证废品回收利用的重要环节,应该是鼓励发展的绿色环保产业。
近年来,垃圾回收处理项目点发展迅速,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资源的回收和循环利用。 但垃圾回收处理场所一般位于城乡结合部。 大多数经营者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环境效益。 他们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措施大多处于原始、粗放的状态。 近日,笔者在江西省新余市榆水区调查时发现,不少垃圾收集场所,各种瓶、罐、废纸、旧塑料等随意堆放,不仅影响了美观。这座城市,还引起了一股可怕的恶臭。 在对废品进行粗加工时,不少场所采用水洗、火烧等落后方法。 污水直接排放,气味刺鼻。 更为严重的是,一些危险废物回收后,由于处理方法不当,放射性、有毒有害物质可能不同程度地扩散,带来很大的环境安全风险。
垃圾回收站存在的实际问题无法回避,因此很多地方将其归类为“松散、肮脏”并进行清理。 但“一刀切”的关停显然违背市场需求,也不符合资源循环利用的绿色发展理念。 笔者认为,必须坚持缓解与阻碍相结合、趋利避害的原则,加大力度规范废品回收站经营活动,确保废品回收行业健康绿色发展。
此前,一些地区探索试点推进垃圾回收站规范运营,由商务、供销社等部门牵头,成立资源回收再利用公司。 但据调查显示,这些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并不理想。 主要是因为土地、人力等方面投入较大,回收的废品转售时需要缴纳17%的增值税。 运营成本增加,利润空间受到挤压,日常运营难以为继。 对此,政府每年都要投入高额财政补贴。 但个体废品收购商则不存在这种情况,其营业收入相对稳定。
鉴于我国尚未出台废品回收行业减税、免税政策,笔者建议充分发挥废品回收行业协会的作用,通过企业的努力,让废品回收回归市场。按照“依法优化升级一批、关停一批”的思路,全面推进个体户垃圾回收标准化、制度化建设。
一是完善门槛管理制度。 目前,大部分垃圾回收站连营业执照都没有。 建议有关部门研究出台废物回收管理办法,包括废物回收站工商营业执照、废物回收许可证核发的基本标准和要求。 还有必要澄清其许可证的要求。 核销情况。 同时,每年还要对各个废物回收站的安全、环保等方面进行审查。 未通过审查的垃圾回收站将被吊销许可证,并被视为“散乱污染”,将被当地政府依法关闭和取缔。
二是细化现场监管要求。 要对垃圾回收站用地性质作出基本规定,防止出现侵占耕地等不良现象。 垃圾回收站必须落实地面硬化、雨污分流等环保措施,防止对外部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有必要明确禁止回收的废物清单。 需要相关资质处置的危险废物和消防器材,不得擅自回收。
三是强化日常监督管理。 垃圾回收站面积大、分布分散。 为便于日常管理,建议建立资源回收信息系统,并为每个废物回收站建立电子档案。 日常监督管理工作要充分发挥县、镇供销部门的作用,负责落实。 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准确地填报信息系统。 为督促基层供销部门履行职责,地级供销部门和废品回收行业协会要不定期开展抽查,加强问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