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民国建筑地图

日期: 2024-05-08 02:03:13|浏览: 96|编号: 65154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请自鉴内容实用性。

南京民国建筑地图

法国驻中华民国大使馆

到达南京的当晚,我们就收拾好东西,按照导航指引去一家餐厅吃晚饭。 我所经过的巷子里,有一栋西式建筑夹在房屋之间。 黑暗中,我用手机拍下了到达南京的第一张照片。 走近一看,门牌上的介绍,原来是法国驻中华民国大使馆。 当我得知自己到了南京时,一位学建筑的朋友向我推荐了《民国南京建筑图》这本书。 我立即下单,第二天回到酒店就收到了。 打开书本,序言第一段是:“周围是灰色的民居和门面房屋……”,而配图正是隐藏在深巷里的法国驻中华民国大使馆。

关于民国时期南京建筑的书籍和文章太多了。 写出不同的观点并不容易。 我查阅了很多资料,所以这篇文章应该是我所见的档案。 在了解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有趣的事情和未解之谜。 希望有的朋友能够回复一下。 前面提到,《首都规划》对南京的城市规划和建筑提供了原则指导,特别是这段话:

毫无疑问,首都的建筑应该采用中国风格……官署和公共建筑应该尽可能采用中国固有的形式……在政区的建筑中,古代宫殿的一切优点都必须得到体现。一一应用...外观多用中式,内部多用洋式...外墙应该用中国楼阁的屋檐装饰...在中国的城市里和中国没有什么不同在外国城市。

这次南京之行看到的民国建筑基本都是遵循这个原则。 这些建筑的设计者几乎都是欧美背景,几乎没有例外。 南京城市总体规划顾问墨菲主导的《首都规划》于1929年发布,我用建筑设计的时间顺序,把我所看到的民国时期的建筑串联起来。

中山陵

▎1925|中山陵|陆彦之设计

陆彦之出生于天津,幼年旅居巴黎。 后来回国就读于清华大学,1921年毕业于美国康奈尔大学。31岁时,他设计了中山陵,熠熠生辉。 35岁时因病去世,英年早逝。

说陆颜是天才也不为过。 很难想象这样一个年轻人是如何把握中山陵整体规划的规模感的。 对于中山陵的设计,他说:“公共建筑作为我国人民建设精神的主要表现,必须采用中国特有的建筑风格,进行细致的研究,用艺术思想设计图案,用科学原理建造结构。” 。 这不正是四年后发布的《首都规划》关于“建筑形式选择”的主要目的吗?

中山陵

在我看来,视觉上充满整个中山陵的核心元素只有两个——极其运用的蓝色琉璃瓦和大面积铺开的花岗岩台阶。 视觉干净、纯粹、有力。 在具体建设中,中山陵的陵门、碑亭、纪念堂、墓室的地下和地上建筑均采用钢筋混凝土; 屋顶、匾额、托架、梁柱等“木构件”均由钢筋混凝土制成。 成形...

行政院北楼

▎1928|行政院北楼|设计师不详

国民政府行政院有两个地址。 抗战胜利前,位于长江路总统府。 抗战胜利后,迁至中山北路铁道部旧址。 后者是范文钊设计的,记载非常清楚。

范文钊1921年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1927年回国后开始执业。 1930年,他与同样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师弟赵慎设计了铁道部办公楼。 这是一座传统的宫殿式建筑。 虽然也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但造型却完全复古,重檐、庑顶、琉璃瓦顶。

行政院北楼

我拍摄的照片是位于总统府的行政院北楼。 建于1928年,横纵,砌块结构,青砖砌成,外墙粉刷水泥。 由于立面墙壁被刻意抬高,屋顶虽然也是缓坡瓦片,但从地面上完全感觉不到。 那时候,这应该是一座风格前卫、外观“古朴”的现代建筑。 我猜这座建筑是范文钊设计的,原因有两个。

1、行政院南楼,建于1934年,是一座非常典型的民国青砖建筑。 设计师正是与范文钊关系密切的赵申。

2、范文钊内心有非常浓厚的现代主义设计思想。 虽然他也设计过铁道部等复古建筑,但后来他的想法发生了变化。 他曾撰文批评中山陵的设计方案,称其应反思“夹杂中国风格”的折衷主义,并表达了对“以西取胜”的做法的担忧。屋体和屋顶的中式”“特别恶心”,呼吁“大家改正这个错误”,提倡“全新”的现代建筑,甚至提出“房子应该由内而外”现代主义“由外而来,绝不由外向内”的设计思想也指出应“先科学,后美化”。

总统府门楼

▎1929年|总统府门楼|姚宾设计

总统府门楼的设计融合了中西风格。 大门的南立面由八根爱奥尼亚柱和三个巴洛克线条装饰的拱门支撑。 门前的一对石狮子是清代两江总督署大门的遗物。 门北为方形,取“外圆内方”之意。

我找不到设计师姚斌的任何资料,在最全的民国建筑师名录中也找不到他的踪迹,但我却看到了关于总统府门楼的有趣记录宫。 总统府专家刘刚在一次研讨会上表示,总统府建筑存在中西文化“错位现象”。 他发现总统府的门楼不是钢筋混凝土结构,而是竹筋木条。 它是典型的中式砖混结构,颠覆了以往民国建筑“内西外中”的思维。

美龄宫

▎1931|美龄宫|赵志友设计

赵志友毕业于巴黎中央理工学院,曾任技术官员。 1937年兼任杭州市市长。

美龄宫是一座三层重檐山山式宫殿建筑。 其外观为明清官式。 上面覆盖着绿色琉璃瓦。 据说琉璃瓦顶周围有一千多只凤凰雕塑。 主体为预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内有耐火砖。 外墙,大型落地钢窗。

美龄宫

室内空间功能具有明显的现代居住风格。 地下有锅炉房、铺有马赛克的浴室、浴缸、抽水马桶和总统夫妇需要的小教堂。

音乐台

▎1932|音乐站|杨廷宝关松音响设计

杨廷宝1926年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 关松声1917年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

音乐舞台以古希腊圆形剧场为蓝本。 舞台背景为弧形照壁,舞台前为月牙形喷泉池。 水池前,根据坡度,五个放射状直台阶和三个半圆形环路将观众席分成12个扇形小草坪,最多可容纳3000名观众。 音乐舞台整体布局为西式风格,影壁以中国元素为主。 它借鉴了中国传统的“五山屏”,分上顶、中身、下座三段。 下座为简易须弥座; 影壁雕刻云纹,螭头及墙基柱饰组合镂空。

音乐台

这座民国建筑和谐、多彩。 灰色的建筑背景前,不时有白色的和平鸽与游客嬉戏。 画面宁静而动感,气氛迷人。 据说,这些鸽子是1998年从美国引进的,飞行直径不超过50米,适合在广场、草坪上饲养。

南京博物院

▎1935|南京博物院|徐敬之设计

1927年至1931年,徐敬之就读于密歇根大学和广西艺术学院。

徐敬之的设计最大的亮点在于它的整体布局。 主体建筑恰到好处地放置在狭长入口的中轴线上,营造出庄严、雄伟的风格。 中山陵音乐台设计师杨廷宝也参与了博物馆的设计竞标。 他的方案虽然没有被选中,但其仿辽风格得到了梁思成的认可。 梁思成亲自指导徐敬之修改完善设计。 博物馆大厅的屋顶改为仿河北省蓟县独乐寺山门的辽式建筑。 内部结构按宋代“建筑法式”风格建造。 细部装饰具有唐宋风格,建筑材料采用钢筋。 具体的。

紫超大厦

▎1935|总统府文献局|于秉烈设计

于冰烈1929年毕业于里昂美术学院,1931年在巴黎大学深造。于冰烈有很好的老师。 他的导师托尼·卡尼尔是法国政府的首席建筑师,他的导师杜弗拉斯是法国建筑师协会主席。

紫超大厦

1933年于秉烈回国。此时,中国融合新民族形式、“大屋顶”与西洋风格的建筑潮流正如火如荼地进行。 总统府办公楼的平屋顶是个例外。

总统府文件局办公楼左右对称,中心高、两侧低,错落有致; 廊、台有一定的进退; 立面设有玻璃格窗,柱廊铺有浅棕色砖块,墙壁饰有流苏线条,并涂有米色油漆,温馨简约又不失视觉丰富。 立面的细节充分展现了于秉烈的审美修养。

总统办公室

总统府文件局办公楼是在1931年接替蒋介石担任国民政府主席的林森领导下修建的。林森的绰号是子超,所以这座办公楼也被称为“子超楼” 。 抗战胜利后,此楼被用作总统府。 蒋介石主席、李宗仁副主席后来曾在此工作。 总统和副总统的两扇门斜对着,空间略显局促。 幸好庭院绿树成荫,幽雅幽静。

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这次对南京民国建筑的参观只能算是粗略浏览一下。 留下的诸多遗憾,应该算是再次去南京的理由和愿望。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浚耀商务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