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传福:一个不会做口罩的电池厂商,不是好的汽车大王

日期: 2024-05-11 13:07:27|浏览: 132|编号: 65988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请自鉴内容实用性。

王传福:一个不会做口罩的电池厂商,不是好的汽车大王

专门研究优秀的人

何家燕第126次为你加盐

王传福/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不会做口罩的电池厂不是好车王。

这句话用在比亚迪及其创始人王传福身上再恰当不过了。

最近关于他们的两个热门新闻是:

1、比亚迪日产口罩1000万只,成为全球最大口罩生产商;

2、比亚迪发布“刀片电池”,被认为是颠覆性的黑科技。

读完之后,你很难想象这是一家以汽车制造为主业的公司。

由于王传福的低调,大多数不太关注汽车行业的人都没有听说过他。

他确实是一个神秘的传奇人物。

如果用望远镜看他过去的54年,会是这样的:

这个男孩非常贫穷,他的父母都去世了。 他由哥哥和嫂子抚养长大,在名校获得荣耀; 他进入系统,开始做生意; 他以电池起家,并以汽车制造商而闻名。 四十三岁时,登上富豪榜榜首……

如果我们用显微镜,我们也可以看到他:

做电池,三年成为中国电池之王; 三年造车,成为国内平价车之王; 打造新能源,八年成为世界电动车之王; 制作口罩,一个月成为世界口罩之王……

看来,无论进入什么行业,他都能很快成为行业的前沿甚至领导者。

“股神”巴菲特背后的策略师查理·芒格曾用最夸张的语言称赞王传福,他说:

“这家伙是爱迪生和韦尔奇的结合体——他可以像爱迪生一样解决技术问题,但他可以像韦尔奇一样把所有事情一一完成。我从来没有见过像他这样的人!”

对于王传福来说,巴菲特打破了不投资高科技公司的习惯,十多年来大力投资比亚迪。 2018年,巴菲特将他列为他最钦佩的四位首席执行官之一,与扎克伯格、库克和多尼根并列。

如果你知道扎克伯格、库克、爱迪生、韦尔奇、巴菲特、芒格的名字,相信听完芒格和巴菲特对王传福的评价,此刻的你一定是惊掉了下巴。

到底是谁能让芒格和巴菲特给予如此高的评价呢?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位低调而神秘的造梦王。

王传福出生于1966年,但所有有关他的文章和书籍都从1979年开始讲述他的历史。

那年,王传福13岁,在安徽省无为县为民小学读六年级。

父亲患肝癌,长期承受病痛,不幸去世。 这位木匠带着八个孩子留下的唯一财产是三间破旧的瓦房,墙壁光秃秃的。

家庭失去了支柱,母亲为维持生计而苦苦挣扎。 姐妹俩陆续结婚了。 18岁的哥哥辍学做小生意,最小的妹妹因无法养活而被送走……

这就是王传福人生的开始。

为了改变家庭和个人命运,王传福比其他孩子更加刻苦学习。 他发誓要考上中专,找份工作,吃上“国饭”,让母亲和弟弟过上更好的生活。

然而他的悲惨命运仍然没有底。

两年后,母亲也因劳累过度患病去世了。

这是多么艰难的生活啊!

那时正值初中毕业考试(当时的初中是两年制)。 王传福考试进行到一半时,突然遇到这种变化,急忙赶回家。 他错过了最后两次考试,错过了中专的入学。

于是,王传福15岁时,不仅父母双亡,他的前途也一片黯淡。

母亲去世后,王传福的生命落在了弟弟身上。 然而,他的哥哥恰好也有自己的小家庭。 王传福不想成为哥哥和嫂子的负担,于是要求分家,辍学谋生。

哥哥和嫂子骂了王传福,拒绝了他分家的提议,并让他专心学习,不要担心其他事情。

王传福擦干眼泪,拿起书包,去了武威二中。

哥哥、嫂子辛辛苦苦做着小生意,还要时刻提防有关部门打击“投机分子”。 他们每周努力攒下10块钱来养活正在成长的弟弟。

高二那年,家里的危房被一场暴风雨吹倒了,这让这个苦难的家庭陷入了彻底的困难。

有一次,王传福回来后,嫂子无力承担接下来一周的生活费,只好挨家挨户借钱。 好不容易才凑到4块钱,让王传福度过了艰难的一周。

在这样的情况下,王传福知道,只有学习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他的努力和优秀给老师留下了如此深刻的印象,三十年后,班主任接受记者采访时仍对他记忆犹新。

高考前,王传福差点犯错。 预考时,由于疏忽,他漏掉了一张试卷。 按照当时的规定,只有通过初试的人才可以参加高考,淘汰率高达60%。

幸运的是,尖子生永远是尖子生。 虽然少考了一张试卷,但王传福的成绩仍然排在前40%,顺利通过了预赛。

高考中,王传福创造了奇迹。 他成为武威二中理科班唯一考入重点大学的学生。 他也成为了长久以来被村民们传颂的传奇人物。

那是1983年,王传福17岁。

王传福原本报考合肥工业大学无线电专业,但未能被录取。 调入长沙中南矿冶学院(现中南大学)冶金物理、化学专业学习。

哥哥和嫂子高兴极了,在婚礼上送给哥哥最重要的“大件”——一块“上海牌”手表。 后来,为了离弟弟近一些,干脆举家搬到了750公里外的长沙,在学校附近做起了生意。

上了大学的王传福比小时候活跃了一些。 在家乡,他被称为“哑巴”; 但在大学期间,他却积极参加食堂举办的舞蹈活动,并获得了“舞蹈大师”的称号。 他为人处事也很有一套。 他大二入党,是同级学生中第一个被招入团支部的。 他甚至帮助辅导员介绍潜在的合作伙伴。

然而,他的活动仅限于这些。 每个周末,不用学习、不用做实验,他都会帮弟弟、嫂子打理店铺。 中南大学坐落在“霜叶红如二月花”的岳麓山脚下,但王传福已经四年没有登上这座名山了。

1987年,王传福被推荐到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以下简称“有研所”)读研究生。 在那里,他得到了导师的赏识,并在三年后留在了医院。

很快,由于研究成果突出,王传福被提拔为幽研所301所副所长,负责整个所的工作。 这是一个副主任的职位,但他却拥有主任的实权。 此时,王传福年仅26岁,是全院最年轻的处级干部,前途一片光明。

除行政工作外,王传福还拥有副教授博士和硕士学位。 他的理想是成为一名科学家。 一方面可以发表更多的文章,提高学术造诣,另一方面可以教书育人。

显然,如果他继续在幽研院工作,他距离自己的梦想就只有一步之遥了。 而且,此时王传福刚刚结婚,过着幸福的生活。

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你们可以永远幸福地生活。

然而,平凡的幸福注定不属于不平凡的人。

1993年,幽研院与包钢集团合作,在深圳设立镍氢电池制造公司。 王传福被派往深圳负责筹备工作。

新成立的公司名为“大镍氢电池有限公司”,王传福任总经理,包钢派人任副总经理。 王传福邀请同学杨隆忠担任营销经理。

当时,深圳正值小平南巡后的第二年。 这里充满了生机,气氛与北京完全不同。 王传福一到深圳,就被激烈的市场浪潮弄得眼花缭乱。 科学家的梦想很快就破灭了,而商人的志向却逐渐浮现。

在南方火热的市场上,王传福看到很多人都在使用“老大哥”。 这款砖头状的手持无线电话售价高达2万至3万元。 里面的一个小型镍镉电池售价数千美元。 电池恰好是王传福的研究专长,他心里一动。

1994年,王传福在《国际电池产业动态》上看到一则新闻:日本出于环保原因将放弃传统的镍镉电池产业。

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痛点是贫困,对环境保护并没有太多关注。 日本放弃的这个大产业对于中国来说是一块大肥肉。

王传福意识到,随着日本政策转向,全球将面临镍镉电池巨大的供需缺口。 如果有人能接手这个行业,那将是一个巨大的致富机会。

由于大公司是幽研院的子公司,王传福虽然是总经理,但这么重要的事情,他并不能决定。 他立即向医院请示,建议全力使用镍镉电池。

遗憾的是,20世纪90年代国企的僵化制度使得王传福的请示彻底失败。 他很快就明白,如果他继续在比格工作,他将无法实现自己的意图,并且会错失机会。

王传福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吃国菜”是王传福从小的梦想。 在他的帮助下,哥哥和嫂子的生活终于有了起色,而他刚刚结婚不久,妻子也怀孕了,正是他需要稳定生活的时候。 他不愿意放弃体制内这份好、有前途的工作。

但另一方面,我只是眼睁睁地看着镍镉电池产业转移的机会溜走,却更不愿意这样做。

经过几个不眠之夜,王传福终于决定放弃铁饭碗,辞职创业!

这一年,王传福28岁。

尽管你有决心,但开始职业生涯并不容易。 更重要的是,它仍然是一个投资巨大的电池行业。 当时,一条镍镉电池生产线价值数千万元。

王传福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资金问题——而且是一笔巨额资金。

他先是去银行贷款,但一个没有背景、没有资源的年轻人,根本不可能借到这么大笔的钱。 几次碰壁后,王传福放弃了。

随后,他找到香港汇亚基金负责人王干志,希望获得5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 虽然王干植对这个项目非常看好,但却被公司投资委员会否决了。 后来,这个放弃的投资机会成为王干之一生的遗憾。

最后,王传福找到了表弟陆向阳和好友夏作全。

卢向阳曾在央行当地分行工作。 他比王传福早两年入行,已经赚到了第一桶金。 他慷慨地借给表弟250万作为公司的启动费用——即使在25年后的今天,250万也不是一个小数字,更不用说在90年代中期了。 这笔钱未来将为路向阳带来丰厚的回报,让他跻身全国富豪前50名。

夏作权是湖北人。 他曾经在保险系统工作过。 他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投资证券,刚刚积累了一笔不小的财富。 与王传福谈了两天两夜后,他将自己几十万的积蓄投入到了王传福的身上,成为了公司的第三大股东。 后来,他甚至成为了比亚迪的副总裁。 几年后,他也因投资王传福而成为亿万富翁。

1994年11月18日,小作坊在深圳布吉冶金大院成立。 今后这个工作坊的名字将会响彻全世界。 它的名字叫“比亚迪”。

比亚迪创立地:深圳布吉冶金大厂

成立之初的条件极其艰苦。 十几个人以工厂为家,吃、住、研发都挤在七层楼的顶层。 晚上他们就睡在大同的铺位上。

为了尽快研发出镍镉电池,王传福全身心投入工厂。 女儿出生的关键时期,王传福没能去医院陪伴妻子。 直到几天后,他才得以回家查看。

比亚迪成立条件

不仅工作辛苦,最大的问题是买不起自动化生产线。 虽然启动资金超过300万元,这在当时的中国来说是一笔巨款,但对于引进电池生产线来说却是九牛一毛。

无奈之下,王传福想出了一个办法:机器不够,就靠人帮忙!

他把生产分成几十个不同的环节。 别人用机器人的地方,他却用“夹具+人工”的方式。 除非绝对没有办法更换机器,否则只能使用机器。

用王传福的话说:一件价值20万美元的设备,按照五年折旧计算,相当于每个月2万元。 用这笔钱我可以雇用多少工人? (当时工人的月工资只有几百元)

这样,王传福充分利用了中国最便宜的人力资源,将原本需要一次性投入的固定成本转变为按月支付的可变成本,大大缓解了创业初期的资金紧张。

他只花了100多万元,就建了一条日产4000只镍镉电池的生产线。 这创造了巨大的成本优势,使比亚迪电池在市场上极具竞争力,迅速打开了市场。

到1997年,比亚迪销售了1.5亿只镍镉电池,成为中国最大的电池制造商、世界第四大电池制造商。 此时,公司成立仅三年。

对于王传福和比亚迪来说,比销量快速增长更重要的是,他们形成了“自主开发产品、建设自主生产设备、采用半自动化、半人工降低成本的研发和生产模式”。 ”。 这也成为比亚迪未来向各行业扩张的基础。 ,一种可以快速击败敌人的独特法宝。

2000年,王传福紧随其后,研发出锂电池及其生产线,成功成为摩托罗拉、诺基亚、TCL等手机电池供应商。

那是一个手机刚刚开始出现的时代。 摩托罗拉、诺基亚和TCL的市场地位与今天的苹果、华为和小米不相上下。 进入这些公司的供应商目录意味着他们的产品质量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

由于比亚迪的生产成本仅为竞争对手的1/4至1/3,且品质得到世界顶级企业的认可,很快就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手机电池制造商,仅次于日本三洋。

2002年7月,成立七年多的比亚迪在香港上市。 王传福和卢向阳双双进入《福布斯》中国大陆富豪榜前50名。

比亚迪2002年在香港上市

值得一提的是,创业之初,王传福与兄弟杨隆中、吴京胜、贺龙等兄弟口头约定入股。 在中国民营企业上市过程中,这种口头协议往往会在上市过程中被创始人以各种借口拒绝或打折。 因此,承销商也像往常一样询问王传福如何处理这些股票。

王传福毫不犹豫地说:当时说什么就做什么。

就这样,比亚迪早期的34位高管总共获得了22%的股份,一一成为了千万富翁。

2003年,比亚迪超越日本三洋,成为世界电池王。

上市致富、登上行业顶峰并没有让王传福高兴多久。

很快他就开始担心起来。

让他担心的不是自己做不好,而是电池行业的池塘太小,容不下他的巨龙。 他认为,即使比亚迪包了全球所有的手机电池,一年产值也只有几百亿。

数百亿,对于王传福来说,只能用三个字来形容:“唯一”。

经过深思熟虑,他爱上了一个正在爆炸式增长的大产业:汽车。

公司内部股东中,当王传福提出造车的时候,大家面面相觑,却没有人敢当面提出反对。 因为在比亚迪,王传福总是说真话,不给别人评论的余地。 但私下里,一些高管并不乐观。

资本市场的反应直接而激烈。 当得知王传福要造汽车时,香港投资者拨通了王传福的手机,声嘶力竭地喊道:“我们要卖掉你的股票,卖到死!”

但王传福的性格是,一旦决定了一件事情,他就会坚持下去,不管别人的看法和外界的反应。 他不顾高管私下的劝说和投资机构的威胁,坚持推进自己的想法。

2003年1月,比亚迪以2.7亿元收购陕西秦川汽车77%的股份。 消息一出,比亚迪股价暴跌,两天蒸发27亿港元。

秦川汽车与日本铃木合作生产一款名为“Flair”的经济型轿车。 比亚迪收购秦川后,继续销售Flair,同时紧锣密鼓地开发新车型。

天才汽车

很快,王传福就明白了为什么投资者不看好他进军汽车行业。

电池制造和汽车制造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商业模式:一种是B2B,一种是B2C; 两者需要完全不同的操作逻辑,不足以解决技术和生产问题。

Flair 的销售额一直在下降。 亏损由2004年同期的998.1万元扩大到7171.3万元。 2005年上半年,总销量仅为5000辆左右,仅为去年同期的一半。

不过,对于Flair的销量,王传福并没有太重视。 他专注于自主研发。

王传福聘请了曾任上汽仪征副总工程师的连玉波,斥资2亿研发费用,开发了一款代号“316”的车型。

王传福和连玉波坚信,消费者会喜欢这款设计精良的汽车。 但当一群经销商冒着雨从全国各地赶来观看时,他们都傻眼了,然后二话不说就走开了。 用当时的销售副总裁夏志兵的话来说,“来看车的经销商都‘吓哭了’”。

王传福当机立断,决定当晚将316个项目全部砍掉,从头开始。

这一次,他决定使用最简单的方法:复制。 或者说得好一点:参考。

他们根据当时市场上最畅销的车型,迅速设计了一款新车,命名为F3,并于2005年9月投放市场。

乍一看,十分之九的人会认为这辆车是丰田的花冠(即卡罗拉),因为它看起来太像了。 事实上,许多零件可以与卡罗拉互换使用。

比亚迪F3与丰田卡罗拉对比图

在生产方面,王传福复制了制造电池的方法,开发了自己的生产线,并用大量劳动力替代了机器人,从而大幅降低了成本。 最后,F3的价格只有卡罗拉的一半。

丰田公司的人都惊呆了。 他们无法理解怎么可能以一半的价格买到一辆与他们的车如此相似的汽车。 他们甚至还买了一台F3回去研究。

消费者并不关心这个。 他们纷纷涌向4S店,把F3买回家。 后来有的把F3的标志去掉,换上丰田的LOGO。

不到一年的时间,F3销量突破10万辆,成为史上销量突破10万辆最快的自主品牌。

这个数字足以让比亚迪进入自主汽车品牌产销量第一阵营。

此后,比亚迪也效仿,相继推出了模仿通用凯越的F3R,以及模仿雅阁、凯美瑞的F6,都非常成功。

2007年8月9日,比亚迪坪山基地竣工。 王传福召开隆重新闻发布会,宣布比亚迪的目标是2015年成为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商,2025年成为全球第一汽车制造商。

今天,我们可能已经习惯听到中国企业家这样说。 但当时,在汽车行业,比亚迪的话有点惊天动地。

需要看到的是,汽车是现代工业文明最具代表性的产业。 日本的丰田本田,德国的大众、宝马、奔驰,美国的福特通用,就像一座座大山横亘在中国人民的面前。 当时,即使是最狂妄的中国人也无法想象,国产汽车品牌能够在几年内击败国际品牌。

一家做电池的工厂,只有一辆售价6万元的大众仿车,就敢宣称自己未来会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一。 在当时人们的眼中,我们再看看罗永浩。 毫无疑问,锤子手机将超越苹果。

但王传福有信心。

他说:“我们像玩具一样制造汽车,速度非常快,一辆又一辆。”

事实上,王传福进入汽车行业并不是为了造车。 从F3到F6只是打开了道路。

他真正想做的是一辆新能源汽车——因为这样做,他可以使用他的电池。

自始至终,王传福都没有想过离开电池。 他只想把电池装进不同的盒子里——无论是电动工具、手机、手机还是汽车。

早在2003年首次收购秦川汽车时,王传福就向外界宣布自己将成为中国最大的电动汽车公司,并表示自己“对电动汽车有200%的信心”。

王传福动作很快。 收购秦川的第二年,他就在广州车展上推出了纯电动出租车EF3、电动概念车ET、混合动力轿车-S。

要知道,那一年,马斯克刚刚接手特斯拉,用了四年的时间,他才能够给世界带来惊喜。

但对于当时的中国乃至世界来说,电动汽车还是太先进了。 从生产方面来看,电池技术尚不成熟; 从消费者方面来说,石油价格只有30美元一桶,汽油便宜到没有必要改用电动汽车; 从政府方面来说,刺激经济排在第一位,无论什么样的汽车能够带来GDP,当时没有人关心雾霾问题。

因此,在短暂亮相后,比亚迪电动汽车再次陷入沉寂。 相反,F3这款汽油车却大放异彩。

但王传福并没有放弃。 在F3畅销的同时,他将几乎所有利润投入到电动汽车上,先后开发了双模F3DM、纯电动E6、电动巴士K9,成为全球领先的电动汽车制造商。

正是电动汽车为比亚迪开辟了新天地。

比亚迪电动巴士

此前,比亚迪上市时,其投资人之一名叫李璐。 这个人早年因为某种原因避开了美国,后来成为一名投资者,并认识了查理·芒格。

在李禄的大力推荐下,孟结识了王传福,并对他大为敬佩。 他说,

“王传福是一个天才……他能掌握最前沿的技术,做别人做不到的事情。”

芒格相信电动汽车有着美好的未来。 从风险投资的角度来看,比亚迪的实际价值被远远低估,因此他毫不犹豫地大量购买比亚迪股票。 同时,他对老搭档巴菲特说,我找到了爱迪生和韦尔奇的组合,建议立即投资他的公司。

尽管芒格将王传福捧上天,但巴菲特并不完全相信。 他一贯的投资原则是:不懂的就不买。 即使微软和苹果向他寻求融资,他也拒绝了。

巴菲特派副手索科尔前往深圳考察。 一到比亚迪工厂,索科尔就惊呆了。 王传福实际管理着10万工人。 索科尔认为,几乎没有人能做到这一点。

让索科尔震惊得眼珠子都快从眼眶里蹦出来的是,王传福为了证明电池有多么环保,竟然当着他的面喝了一杯电池液。

回到美国后,索科尔对巴菲特说:“这个人的。你想见见他。” (这个家伙太不可思议了,你一定想见见他。)。

很快,巴菲特也对王传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被王传福对电动汽车未来的描述所折服。 他愿意向王传福投资5亿美元,占股20%。 这是他除中石油之外在华最大的投资。

然而,王传福拒绝了!

老王说,我需要钱,但是我没有那么多股份给你。 我最多给你10%。

这可能是巴菲特多年投资生涯中罕见的被拒绝的次数之一。 但王传福的做法却让他觉得这个人更靠谱。

最终双方同意巴菲特出资2.3亿美元,占股10%。

2009年,巴菲特正处于权力的顶峰。 在去年的福布斯富豪榜上,他超越了排名多年的比尔盖茨,成为新的世界首富。 他的午餐也以263万美元的破纪录价格售出。

总而言之,在巴菲特的影响下,比亚迪瞬间成为全球财经媒体的焦点。 其股价一路飙升,直接让王传福登上了2009年福布斯中国内地富豪榜和胡润富豪榜首富的位置,财富高达350亿元。

这一年,王传福43岁。

任何事物达到顶峰的时候,就是开始经历挫折的时候。

2009年,王传福的事业和财富达到巅峰,但从2010年开始,比亚迪陷入困境。

为了保证新能源汽车的资金充足,王传福大幅减少了传统车型的研发投入,并试图通过扩大现有产能来获取更多利润。 结果导致销售体系失控,大量经销商退出网络。

2010年第二季度,比亚迪营业收入环比下降8%,净利润大幅下降58%; 第三季度现金流严重不足。

一直苦苦挣扎到2011年,问题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更加严重,上半年利润暴跌88.6%。 运营问题也已传输到管理层:销售总经理Xia 辞职,销售部门大规模解雇,产品质量问题继续发生。

有关BYD的大量负面报道已经出现在媒体中,并且诸如“ Byd的大失败”和“ Byd的课程”之类的文章已被广泛流传。 突然之间,人们问:Byd发生了什么?

2012年,王·楚富(Wang )公开承认他在媒体上的错误。 他宣称:“过去,我们追求数量和规模的单方面扩展,而忽略了品牌质量的改善。我们在三个方面犯了错误:分销网络,媒体关系和质量问题。”

对于具有固执个性并坚持枪支的王楚富来说,公开承认自己的错误并不容易。

以前,他始终觉得他的产品的供应超出了需求,因此确保及时交付是首要任务,但他对质量的关注不足。 但是,一个接一个地出现的问题使他开始研究苹果的用户体验思考,并竭尽全力改善BYD产品的用户体验。

从那时起,随着比德产品的质量和经验赶上了,再加上该国对新能量车辆的越来越重视,Byd终于克服了困难,并恢复了正常发展的轨道。

自从李·旺·库恩富(Li Wang )提出“成为中国第一名”的野心以来,2015年已经过去了8年,但Byd未能实现其目标。

在当年的汽车销售排名中,按公司排名第16位。 按模型,BYD最畅销的F3仅排名第28位。

但是,如果我们看新的能源车类别,王昌富(Wang )实现了他的最初目标 - 2015年,比德(Byd 。 能量车辆国王。

从那时起,该排名已维持了三年,直到2018年特斯拉超过特斯拉。

在2016年,王楚富(Wang )开始感到新能量车可能对他来说还不够大,他想做更大的事情。

他推出了“云轨道”。

所谓的云导轨是在空气中建造的单柱轻轨。 它与Byd设计的“ Yunba”一起使用。 运输效果等同于轻轨或地铁的运输效果,但其空间较小,成本较低。

Wang 希望通过该产品减轻城市交通拥堵。 用他的话说:我们使用电动汽车来解决城市污染,并使用云导轨来解决城市充血。

Wang 对这个想法充满信心。 他说:“七年前,我们为城市公共汽车提出了新的能源,但很少有人相信。四年前,城市公共汽车的新能源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两年前它成为了国家战略。”

这意味着的快速发展不是问题。

他认为,天空轨道项目将创建另一个BYD。

云导轨推出后,确实受到了许多中小型城市的欢迎。 比德在某些城市赢得了订单,甚至开始建设。

但是,随着国家铁路运输建设的国家政策的收紧,自2016年以来没有任何城市开放云铁路。有一些城市已经建立了一部分天空轨道,但是该项目已经留在那里,几乎没有完成。

建造另一个比亚特仍然很远。

该电池行业以前被Wang 认为太小的电池行业出现在2011年底的CATL时代,并迅速发展成为电池行业的超级巨人,成为BYD电池产品的最大竞争对手。

目前(2020年4月1日),CATL的市场价值已达到2659亿元人民币,高于比德H股和A股的合并市场价值(除了2002年在香港上市,BYD还列出了A股票在2011年。香港股市的当前市场价值为1.037亿港元,A股市场价值为1.558亿港元,总计约2.507亿元人民币)。

目前,比德的传统汽车不再是好的。 电池行业在CATL时代正面临激烈的竞争。 在新的能量车领域,前线的特斯拉正在越来越远,许多新的汽车制造力量正在追逐它。 如果无法提升云铁轨项目,那么Byd将很难迎来曾经做到的爆炸性开发。

当然,尽管如此,在许多行业中,比德仍然是一个隐藏的巨人。 例如,在手机OEM领域,许多人不知道这是仅次于富士康的世界第二大手机OEM,其OEM收入占公司收入的三分之一。 苹果和小米等许多手机都来自BYD工厂。

此外,BYD的强大研发和生产功能使其可以随时进入新领域。 在流行期间产生口罩只是对比德的一个小测试。

而且,如果Byd没有制作口罩,我们就不会认为最初制造汽车,电池和手机的Byd实际上具有医疗设备的生产资格。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流行病的情况下,Byd紧急组织了人力,设计了自己的面具生产机器,并每天生产1000万面膜。 这不是要丰富整个国家。

相反,大多数BYD的口罩免费捐赠给急需的各个部门和特定的团体,其余的以不超过2.5元/件的超低价格向市场提供。

换句话说,比德会毫不犹豫地破坏其主要业务的正常节奏。 许多人放弃了春节假期和加班工作,这在经济上是一项完全损失的业务。 他们这样做只是因为社会需要它。

尽管Byd在业务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其公众舆论的形象只能说是平均水平甚至相对负面的。 Byd赢得所有人制作面具的赞美是太罕见了。

这种情况不仅是由王·楚恩富(Wang )本人故意保持低调而不关心外部评估引起的,而且还由他在营销和促进方面的科学和工程学中的“直男”思想引起的。 这也与一些巨大的争议有关。

一个是关于“窃”。

从电池制造开始到手机OEM到汽车生产,Wang 无法避免“窃”一词。 Sanyo和Sony在电池场和OEM Field中的都在法庭上起诉Byd,以侵犯知识产权; 汽车场中的F3和F6也是嘲笑的目标。

但是,王·楚恩富(Wang )的使用和避免知识产权是令人叹为观止的。 他有一支由数百人组成的团队,致力于处理知识产权纠纷。

每次开发新产品时,Byd都会首先查看可以学到的内容以及需要避免的方法。 如果可以复制,它将被复制,如果不能复制,它将被规避。 因此,无论Sanyo,Sony或,他们都无法在诉讼中从BYD获得福利。

至于丰田,没有办法提起诉讼,因为比德的窃只是不违法的边缘。 例如,如果法律确定汽车出现的五个方面类似构成侵权,那么Byd将复制四个方面并改变一个方面。 这样,即使每个人都知道Byd与其他品牌的汽车相似,也不能合法地将其视为侵权。

BYD的一位内部人士曾经向“ New ”记者Zhang Cheng透露,“我们每年都会拆除很多汽车。如果您想使用技术,请首先检查是否有专利。如果有的话,请进行调整并避免使用。如果没有,请使用。” 。 我们甚至为诉讼做好了准备,我们将100%不让对手获胜。” (请参阅“ Wang :“一切都是纸虎”,张郑,最初发表在新金融上,2009年8月)

在这方面,Wang 认为没有问题。 他称这种模仿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并认为这是落后于市场上的途径,如果他们想赶上第一批搬运工。

如果我们回想起Byd自我开发的“ 316”模型的失败和F3模型的成功,我们必须承认Wang 所说的话是有道理的。 如果它继续遵循316而不是F3的道路,那么Byd可能已经很久以前就去世了。

但是,当一家公司已经具有足够的自我生存能力时,有必要形成自我灌输能力。 否则,即使您可以通过模仿来度过开始时期,当您到达行业的最前沿时,行业前没有人,也是企业的死亡。

目前,BYD的研发费用仅为数十亿人民币,占营业收入的6.5%。 与华为的1000亿元人民币和14.1%的比例相比,这是一个幅度的幅度。

最新消息是,Byd开发了“刀片电池”,Wang 声称“自发燃烧”应从电动汽车词典中擦除。 如果Wang 没有吹牛,那么毫无疑问,这将对当前的电池市场产生巨大影响。 但是要对其进行测试需要时间才能产生后续影响。

Wang 在“刀片电池”会议上

第二个是品牌形象和产品质量。

BYD汽车的开端是基于小屋和低价。 在用户的脑海中,它的图像已有很长时间了。

在早期,Byd盲目地关注扩大的产量,忽略质量控制,导致消费者的声誉,而且这是不好的,并且对品牌形象造成了巨大伤害。

自2012年以来,比德(Byd)加强了对质量的控制,还考虑了许多增强品牌形象的方法。 但是,在人们眼中,比德仍然属于低端模型,与特斯拉形成鲜明对比。

尽管在世界许多城市,在国内市场,BYD的电动巴士在世界许多城市都赢得了良好的声誉,但BYD汽车的投诉率仍然很高。 根据中国消费协会在2019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比亚特在2018年投诉最多的汽车品牌名单中名列前茅。

看来Byd必须改善图像并提高质量。

此外,Wang 一再建议​​该国对燃油汽车进行了全面限制,并优先考虑开发新的能源车辆,这也引起了传统汽车公司和汽车所有者的愤怒。

比德大量收集的国家新能源行业补贴也引起了许多批评。 2018年,BYD的国家补贴占净利润的3/4。 根据今天早上(4月1日)BYD发布的2019年绩效报告,其净利润下降了44.4% - 年龄。 重要的原因是该州购买新能源车辆的补贴已减少。

如果该州不依靠该国为汽车公司和消费者提供的新能源补贴,那么BYD的新能源车辆可能具有自己的产品能力非常艰难。

Wang 今年54岁。

从父母双方的青少年到族裔行业的光芒,他的生活开始了,这可以被描述为非常可悲,他的未来成功可以被描述为辉煌。

他的生活是一种努力工作,自我依赖的典范,并用双手双手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他的自我改善意愿,研究困难的精神以及为社会服务的一般模式都值得我们学习。

但是那些引起争议的地方值得我们注意。

在整理Wang 和Byd的增长时,我有一种强烈的感觉:这家人,像中国这个国家一样!

- 人们过去了极为痛苦;

- 所有这些都依靠自我依赖和努力来获得新的生活;

- 历史不仅是从小屋开始的,而且还构成了自我灌输的能力。

- 这不擅长为外界创建形象,并且经常被外界入侵;

- 在行业中,所有人都追求全面的控制能力;

——……

即使是BYD电动汽车的名称也称为“ Qin”,“ Tang”,“ Song”,“ Yuan”或“ Han” ...

在我看来,王·库恩富(Wang )是一位企业家,远未被低估。 比德是一家远没有低估的公司。

就能力和社会价值而言,这都被低估了。

他是一个工业家,主张自我行,用手改变命运。 这对社会是极其强大和极为重要的。 创新的制造公司 - 这是当代中国最宝贵的财富。

创新和制造力量的能力是该国繁荣和社会繁荣的基础。 Wang 和Byd从头开始积累了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制造力量,并在他们进入的每个行业中都达到了世界的最前沿。

他们的社会贡献不仅是提供消费者需要的产品,或者解决超过200,000人的就业机会并缴纳超过20亿税,而且还解决了城市污染和交通拥堵的问题。

这些也非常重要。 但是,此外,比德仍然是一家公司,可以随时应对社会的紧急需求,并在关键时刻取得巨大的成就。

如果有人说,一个月内比比可以成为面具的国王。 然后,如果有其他需求,它也可以随时转变为其他事情,例如装甲车。

近年来,中国的财富急剧增长。 互联网,房地产和金融拥有各行各业的无数英雄。 他们的财富积累到天文数字上,所有人都大声喊叫和记住他们的名字。

制造业被认为是“痛苦”和“贫穷”,没有未来的行业。

企业家不愿参与制造业,投资者不愿投资制造业,而移民工人不愿意致力于制造业。

但是,那些仍然坚持制造业的人,在制造业中取得了巨大成就的人,以及那些在该国最需要的人默默地组织生产的人更值得我们赞美和记住。

我想向斗争者致敬,向英雄致敬,并向获得王楚恩富和拜德历史的英雄致敬。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浚耀商务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