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的构造特点、损毁规律及保护修缮方法(下)

日期: 2024-05-25 09:10:41|浏览: 103|编号: 69305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请自鉴内容实用性。

中国古建筑的构造特点、损毁规律及保护修缮方法(下)

02

中国古建筑保护与修复方法

对中国古建筑的结构特点、损毁规律有了初步了解之后,探讨保护、修缮的方法就会更加容易。

中国古建筑的保护修缮有五种类型,第一是日常维修(即定期维修);第二是保护加固;第三是现行修缮;第四是重点修复;第五是原址重建。这五项是《中国文物古迹保护指南》的条款,主要表达的是保护修缮的程度或强度,而不是具体的保护修缮方法和技术措施。

那么,对受损古建筑的保护与修缮,通常采取什么方法和技术措施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分类型、分部位进行,从具体的保护与修缮措施入手。

木结构保护与修复常用技术措施

保护和修复木结构常用的技术措施有:

墩柱根、包柱根

墩接柱根(或拼装镶嵌)是木柱修缮中常用的做法。柱子常年暴露在室外,经风雨侵蚀,极易腐朽。藏于墙体内的木柱由于潮湿、通风不良、霉变等原因,更容易发生腐朽。木柱的腐朽往往发生在根部,这种情况下,需要对腐朽部位进行局部修缮。处理手段有两种,一是柱根镶嵌,二是墩接,视柱根腐朽程度而定。一般来说,当柱根周长腐朽达一半以上,且腐朽深度不超过柱直径的1/5时,可采用镶嵌法。 镶嵌是先用锯子、扁铲等工具将腐朽部分除去,然后根据柱子的凿深、长度、曲度配制镶嵌料,缠绕在柱芯的外周,使之与柱子外径相同,平整、圆润,再用铁箍将镶嵌部分包牢。

墩台连接处的外露柱应支撑相关梁、椽,确保结构及施工安全。墩台连接墙内的柱子应从影响操作的墙体上拆除,俗称“挖出柱门”,扰动墙体。

当柱底座腐朽严重(腐朽面积占柱截面1/2以上,或柱心有腐朽,腐朽高度为柱高的1/5~1/3)时,一般应采用墩接法。墩接是将柱子腐朽部分切除,换上新料,常见的做法是做半榫卯墩接,即:将每根柱料直径凿掉1/2作为搭接部分,搭接长度一般为柱径的1.5~2倍,末端做成半榫卯,以防止搭接部分移位。另一种方法是用手工榫卯墩接,即把柱截面按十字线锯成四瓣,每瓣切除两对角瓣,然后对角插入(图18)。

图18 柱根连接示意图

柱接头高度,若为四面无墙的外露柱,则不宜超过柱高的1/5;若为设在山墙或窗台墙上的柱,则不宜超过柱高的1/3。接头部位应用2-3个铁箍固定,以增强其整体性。

更换立柱和辅助立柱

当高处木柱腐朽严重或断裂,无法用墩台接头法修复时,可采用更换或增设辅柱的方法解决。

所谓“换柱”就是俗称的“偷梁换柱”,就是用千斤顶或者杆子支撑梁,拆除原有的柱子,换上新的,但不拆除与柱子相关的构件和结构。更换木柱还会扰动局部屋面,造成屋面和砂浆出现裂缝、松动,需要后续处理。

木柱更换最重要的问题是安全性,必须事先采取适当措施,将与柱相关的梁、椽子支撑牢固,构件高度应高于檐椽子高度,为拉出柱创造条件,然后才能拆除柱子,更换新的柱子。

有条件的情况下才可以更换构件,不是所有构件都可以更换,大多数构件也不可以更换,只有像檐柱、老檐柱这种与其他构件交织较少、结构较为简单的构件才可以更换。

遇有无法更换的柱(如中心柱、山柱)发生折断、腐朽,又无法拆除进行大修时,可采用增设辅柱加固。辅柱一般采用方形截面的抱柱形式。可在柱的两面或三面安装辅柱,柱与辅柱可用铁箍紧固,形成一个整体。

更换椽子和翼角

椽子、过梁作为屋面木材的基层,与灰泥直接接触,久而久之屋面漏水会造成椽子、过梁,尤其是檐口处的椽子、过梁腐朽。古建筑的转角处是椽子、过梁最薄弱的部位,较易发生漏水、腐朽。因此,椽子、过梁全部或部分更换是木结构修缮中常见的问题。

更换檐椽、翼角(又称掀瓦檐),需将檐上的瓦片取下,卸下翼板,将腐朽的飞椽、檐口拆除,换上新的。翼角、飞椽部位最易损坏,更换数量应视情况而定。如角梁下垂或腐朽严重,也可一并更换(一般角梁较易腐朽)。更换的角梁冲孔长度、掀高应与旧角梁一致,增加的飞椽也应与旧角梁一致,以便与旧角梁一起安装。

屋檐的檐口和瓦边是最容易腐朽的部分,更换檐椽和望板时需更换新件。更换腐朽的檐口部件需先将瓦的灰背除去,因此木瓦修补需同时进行。

如果经调查发现屋顶木板有一半以上已严重腐朽,且檐口椽子、椽架也已腐朽,则应将屋顶全部翻修,彻底修缮。

理顺

当建筑物结构弯曲时,可以通过将其拉直来修复。

拉直木架的工序是用棍子撑顶的方式将木架拉直。一般过程为:①先将严重弯曲的建筑物用棍子撑住,防止进一步弯曲、倒塌;②揭去瓦面,刮去泥背、灰背,拆除山墙、槛墙等支撑物,撤去瞭望板、椽子,露出大块木架;③将木架榫卯处的膨胀材料(木楔)和卡口接头除去,如有铁件,应松动;④在柱子的外皮上重新放上中心线和上升线(如旧线清晰可见,也可使用旧线);⑤将顶棍沿弯曲架的反方向撑住,同时将弯曲的架拉直; ⑥ 稳定撑杆并重新盖上卡口,堵住膨胀眼,加铁工,垫好柱根,然后砌门槛墙,砌山墙,钉椽子,盖好背瓦。全部工作完成后,拆除支撑杆和支杆。

大坳博是当建筑物严重歪斜,但大块木构件完好,不需要更换或只需更换少量部件时采取的修缮措施。此类修缮措施对建筑物的扰动较大,属于《中国文物古迹保护指南》中的“重点修缮”范畴。

大树的归还和拆除

当大型木结构建筑的某些构件发生严重的脱落、弯曲、腐朽、开裂、断裂等现象,需要将榫卯结构重新复位或更换构件重新组合时,常常采用回拆的方法来解决。

所谓修复,就是把拉离原位的构件重新装回原位,并用铁件加固。修复不要求拆除构件,只要求将其放回原位,重新塞上膨胀孔和卡口接头。若为了整修更换而需要拆除构件,则称为“拆复”。修复与拆复往往在大型整修工程中交替进行,很少分开进行。1970年,天坛祈年殿在平地重建,整个工程可称为拆复(包括更换构件、调整、加铁件加固),但局部做法(如不拆除第一檐以下结构,只将榫卯接头放回原位)也叫修复。

拆装就是把原有的构件拆下来,让构件落地,经过装修、加装后再重新组装。大木拆装的第一步就是把所有的构件编号,然后拆下来仔细检查,对损坏较小的进行修复,损坏严重的进行更换。在这个工作中,标注位置号非常重要。原则上,装修后重新安装大木时,必须按原位置安装,构件必须按原来安装的位置安装,因此,位置号必须标注清楚。编号方法可参考大木标注位置号的方法。如果大木在原构件上的位置号标注清楚,也可以用原位置号。但一般情况下,需要重新标注。

木构件拆除、修缮、添加完毕后,即可进行拼装。拼装阶段应遵循大木结构安装的一般程序,先内后外,先下后上。下框构件安装完毕后,应认真检查尺寸,撑好顶部斜撑,吊挂调直,再安装上框大木结构。大木结构拆装工程,除基础外,建筑物的墙体、屋顶等均须拆除重建,属于“重点修缮”范畴。

搬迁项目中木结构框架的搬迁和拆卸

当国家基本建设项目与古建筑、文物保护发生冲突时,本着既有利于基本建设又有利于古建筑保护的原则,常常会发生古建筑的迁建重建。例如明代永乐宫的迁建重建、北京中南海云晖楼、双环万寿阁、放生阁的迁建重建等。遇到这种古建筑群体或单体建筑的迁建重建工程时,木构架的拆装是其中重要的一环。为保证木结构在原有状态下拆装,一方面要防止拆除过程中对构件造成损坏,另一方面要特别注意标记构件的位置编号,移至新址后按编号安装。 拆除过程中腐朽或损坏的构件可适当补充,但不应轻易更换,应尽可能保留建筑原有的构件。

修复工程

当建筑物倒塌或被烧毁需要重建时,需要对建筑物的原始状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以获得足够的证据来恢复其建造时期的原貌。只有在充分的研究和数据收集之后才能进行修复设计。修复项目必须经过国家主要部门的批准,并且必须按照“四原”进行修复,即原形、原材料、原方法、原工艺。

支架修复

斗拱部件较小,位于檐下,承受荷载,极易损坏。常见的斗拱损坏类型大致有以下几种:①由于桁架檩条弯曲下垂,斗拱下垂变形;②斗拱部件(特别是角斗拱)弯曲、折断;③坐斗拱劈裂变形;④扬耳或扬斗拱折断、丢失;⑤口等凸出部件折断、丢失;⑥中梁、拉梁弯曲变形;⑦垫斗拱板、盖斗拱板折断、丢失。

支架部件破损或丢失,大多可用增补或修补的方法修复;若支架整体损坏严重,可用增补或修补的方法修复;制作新支架时,新支架的尺寸、方法必须与旧支架一致。

在斗拱的修缮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由于历次修缮中附加的构件都是按照当时的样式制作的,导致一栋建筑的斗拱形制、风格不一致。在这种情况下,在修缮斗拱时,一定要认真研究,摸清它的变化规律,按照“还原原貌”的原则,确定原斗拱的标准式样、做法和尺度,并按照原有的原型、原有的工艺进行加工制作。

修复斗拱时,要特别注意细节的处理。例如斗拱的细部、斗拱眼、昂嘴、刷头、桥头等,都带有非常明显的时代特征,一些细微的变化则代表着不同时代的不同特点。因此,修复时要严格仿制原有构件,不能未经研究分析就照搬宋代或清代的风格。

翻新和修缮

装修属于易损部位,装修损坏主要有:门板散落,侧门外框松动,隔断榫卯松动、脱落、断裂,风门、窗框松动,裙板开裂、破损,抽屉、侧板抹灰、格子条断裂、破损等。

根据不同的损坏情况,可采用拆除补片、增设门板、更换隔断边贴灰泥、重组框架、嵌缝踢脚板或门板、更换踢脚板带环板、抽屉加装格条、更换抽屉隔板、增设立柱、铰链、插销、增设饰面门扇、门套等铜铁饰件、增设门钉、修补花盖、雕花等方法进行翻新修缮。

改造修缮应与原有构件、纹饰、断面尺寸相一致,保持原有风貌,所用木材也应尽量与原有木材一致,特别是室内装修修缮,要求更为严格,不能马虎。

古建筑修缮会遇到各种复杂情况,要熟悉其结构和修缮技术,因地制宜,灵活掌握,不能生搬硬套,在严格遵循国家制定的古建筑和文物保护原则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工程技术人员的智慧,用较少的投资和成本,保护和修缮古建筑和文物。

保护和修复瓷砖表面的常见措施

检查并修复

古建筑的屋顶多为釉面瓦或陶瓦,瓦是用灰泥砌成的。这种屋顶有几个特点,一是缝隙多,施工稍有不慎就会渗水;由于屋顶冷热胀冷缩,灰泥皮松散,缝隙中也会渗水;二是容易生草。植物种子(草籽、树籽)随风落到屋顶缝隙中,容易发芽生长,屋顶上长草甚至长树是常见现象。另外,瓦片破碎、木片变形等原因引起的灰剥落,也会造成漏水。所以,为了使瓦屋不漏水,必须对屋顶进行定期的保养和修缮。这些定期的保养和修缮方法主要有除草、查补、点缀、刷泥浆等。必要时,可在瓦面抹一层麻灰,形成包裹。 但包裹只适用于绿管瓦屋顶,琉璃瓦、复合瓦屋顶不可以包裹。

掀起屋檐

拆除檐口是檐口望板、檐口、瓦口、飞椽等部件严重腐朽,需更换时采取的一项技术措施。更换檐口木构件必然会影响檐口瓦面,所以必须先拆除瓦面,去掉灰背,更换木构件后再恢复瓦面。

抬檐会对檐口造成很大的扰动,修复时要注意灰背、瓦面未扰动部分与新灰背、瓦面的搭接,灰背、泥背应分层压实,必要时在新旧部位接缝处再加一层灰背,尽量减少接缝处漏雨的概率。安装瓦片时,新旧瓦面的缝隙也要处理好,防止漏雨、渗水。

更换部分动物部位和脊饰

若屋脊漏水、角梁腐朽、脊饰、兽面丢失,则需更换兽面、脊饰。更换兽面、脊饰时,应确保与原有灰浆背、构件结合紧密,接缝处应勾缝适当、抹平,防止雨水渗漏。

全部揭露

全拆是屋顶的彻底修复措施,常与调直、拆除相结合。重新拆瓦与制作新瓦无异,比局部修补瓦更利于防雨防漏。新瓦无论是灰瓦还是泥瓦,都是一个整体。只要注重工程质量,严格按照传统工艺和操作规程进行,就能保证屋顶的防水功能。

墙体的保护与修缮措施

通过前面的分析可知,古建筑墙体的破坏方式主要有:雨水渗漏、水渗造成的墙体脆性、松动、墙体凸起、歪斜等。

勾搭,抹黑,乱搞,乱搞

抹、点、干、水作业都是针对细腻墙面(如干砌、丝缝墙面)轻微破损的修补措施。抹、点是指用砖砂浆或小麻砂浆对墙面斑驳、粗糙、细微破损进行修补。干作业是用砂轮等研磨工具对墙面进行干磨,以消除细腻墙面上的凹凸不平或表面污渍;水作业则是边磨边浇,通过水作业,使旧墙面恢复原状。这两种保护修复方法都不扰动墙面,属于日常保护养护的范畴。

凿、挖、修补、建造

对于已局部破损但仍完好的墙体,可采用修补破损部位的方法。一般来说,对于表面破损深度在2-3cm以内的墙体,可采用凿挖的方法进行修补。方法是:将砖表面破损部分剔除,露出完好的砖(一般深度5-6cm),再将准备好的砖条或砖块(一般厚度4-5cm左右)嵌入墙体,用砂浆粘结牢固,待干燥后点缀,使之与整体平整度一致。

对于局部墙体碱蚀严重(一般碱蚀深度在5cm以上),可采用剔砖补砖的方法,即将碱蚀砖拆除,将预制好的砖块铺砌在墙体上。剔砖补砖使用的是整块砖,而挖补补砖使用的是砖块。剔砖补砖针对的是碱蚀严重或松散的墙体,而挖补补砖针对的是表面有碱蚀的墙体或个别碱蚀严重的砖块,两者修补的程度是不一样的。

无论是挖开还是补漏,都适用于整体状况良好、不需要拆除的墙体,该措施对墙体的扰动较小,也属于日常维护范围。

拆解

当墙体损坏严重,出现弯曲、松动、凸起等现象,不进行大修无法保证安全时,就要采取彻底的修缮措施,将危旧墙拆除,重新建造。

拆除、改建老旧危墙时,应尽可能遵循原有的原型、原材料、工艺、方法。对于旧墙固有的不足,如砖墙断裂、用泥浆砌筑、缺少内外连接等,可在不影响墙体外观的情况下,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措施,如提高砌筑材料强度、加强墙体内外连接、必要时增设围梁等。这些改进措施必须经过专家论证,技术方案必须报文物部门审批。对于材料和方法的改进,必须作详细记录,并存档备查。

拆除重建的墙体造型、色彩、尺度应与原有墙体一致,浑然一体,无明显差异。

油画、彩画的保护与修复措施

油画装饰(包括底层)和彩画的保护与修复需另行介绍。

油画、地面涂料

油画、地面涂层的保护与修补。如果地面涂层完好,可以采用每隔几年(如五年、十年)涂一层油的方法,以保持油漆的鲜艳色泽。地面涂层因受潮、雨水等原因造成局部损坏(如柱基)时,可以切除部分损坏的地面涂层,按原工艺补好地面涂层,再重做油画。这些都是油画地面涂层日常保护与保养的常用方法。如果地面涂层出现开裂、松动,则应采取更彻底的修补,方法是:切除开裂、损坏的地面涂层,按原工艺重做地面涂层。切除旧地面涂层的深度取决于地面涂层损坏的程度。如果地面涂层开裂、松动、剥落等情况很严重且常见,则应将原有旧地面涂层全部切除,切除至木片,重做地面涂层。 如果只是地面涂层表面受损,且基层尚具有一定强度,也可削去麻灰层,只重做中灰、细灰表面地面涂层。但无论是整层削去还是只削去表层,都会对原地面造成较大扰动,属于重点修复范畴。

在修复地层时,一定要注意使用原始原型、原始材料、原始工艺、原始技术,同时也要注意油水比例,不能偷工减料,不能降低地层的强度。

彩画保护与修复

彩画的保护与修复,也应根据其破损、残破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修复措施。对于五成新以上的彩画,一般采用原有的保护方法,保护措施一般是清除表面少量的污渍、灰尘等。五成新以下的彩画往往有局部破损,可进行局部修复。修复后的彩画应与原彩画一致,反差不宜过大。彩画的修复程度可按照“远看像,近看不同”的原则来控制。对于大部分破损的彩画,只有少量的彩画还比较清晰,具有重要的保存价值,可对局部彩画采用化学保护的方法,使其色彩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对于彩画完全损坏,即底色大部已剥落,原彩画已难辨认,已失去保护木架、美化建筑、凸显档次和用途三大基本功能的彩画,应确定为大修。彩画大修就是按原有的形制、图案、工艺、色彩重新制作。重做彩画前,必须认真描摹、复原原画的纹样,认真研究、分析原有色彩、颜料的使用情况,认真审查原有的工艺和技术,并留下足够的资料。然后,认真、科学地恢复原有的画制、图案、色彩、档次、工艺。这是复制古画唯一科学、正确的方法。我们修复过的北京历代皇帝庙的彩画和目前正在修复的故宫古建筑彩画,都是采用这种方法。

以上我们简单介绍了古建筑木结构、瓦顶、墙体、油画等方面的保护修缮方法,这些内容有的比较具体,有的比较笼统,主要是为了启发和拓展大家的思路,具体的修缮措施还要根据古建筑的破损情况,制定详细的修缮设计方案。

文物古建筑的保护修缮必须进行设计,修缮方案必须由具有文物古建筑保护修缮资质的单位提出并报文物部门审批。在修缮过程中,必须始终接受设计单位的指导。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文物古建筑修缮的质量。

03

论文物古建筑保护修复的“中国特色”

以木结构为主体的中国文物古建筑,在世界建筑中独树一帜,风格鲜明,以木结构为主体,砖石为躯体,瓦片为屋顶,油彩画为衣饰,体现出东方古典建筑的特殊魅力和珍贵的科学、艺术、历史价值。

中国古建筑在材料选择、营造技术、装饰手法、空间构成等方面,有着与西方古典建筑完全不同的特点;在损毁规律和维修保护方法等方面也与西方古典建筑有着根本的区别。

目前,我的国家处于对文化遗物和古老建筑的保护和修复的高潮时期,由禁忌的建筑物和文化遗物所代表的,是米格和Qing and 宫殿的主要迹象,这是我在这个关键时期的主要特征,这是造成的。及时的经验,尽快达成共识,并使用它来指导和修复我国的文化文物和古代建筑。

最近,一些关于我国古代建筑物和文化遗物保护的专家在山东举行了一次会议,以对我国的古代文化遗物建筑的保护和维护进行了深入的深入讨论,这些建筑物主要是木制结构,并达成了一个著名的“ Qufu宣言”,并依靠了众所周知。中国特征”。

QUFU声明是一组理论,线条,指南,政策和措施,以保护和修复中国文化遗物和古代建筑物,根据木制建筑物的结构特征和损害,是基于木制结构作为主要的体验,以及在我的维护经验中的跨性别前提,是对中国古代建筑物的结构特征和损害法的仔细研究和分析。从现实中寻求真理的意识形态。它提出的方法和措施非常反映我国家的国家状况,并且非常有针对性和运作。 QUFU宣言还阐明了当前的教条倾向,有害的命题和某些错误的表述,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在我国家的文化遗物中循环循环,这表明了从外国经验中学习的辩证关系,并遵守国家的现实,并将其提出的实用性介绍为仔细地综合我的文化和文化的实施和实施。乌拉尔文物保护法,并在保护我国家的古老建筑文化文物方面做得很好。

注释和参考:省略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浚耀商务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