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改造,这样的设计更有意义!

日期: 2024-05-29 05:05:47|浏览: 55|编号: 70205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请自鉴内容实用性。

农村改造,这样的设计更有意义!

苏建筑设计 | 桃源村

以“桃源”命名的村落不计其数,足见中国人对故乡总抱有文艺幻想:“林尽水源,山外有山”、“地势平坦,房屋齐整”、“老少皆知足”。面坞位于安徽省杞门县山里镇的“桃源村”,源于南宋迁居于此的陈氏家族,先民“见山势秀丽,水口紧密,深爱之”。村落隐于两山之间的山谷之中,水口密布,河港纵横,良田沃野,丘陵密布,历经千百年积淀,形成了典型徽州村落的格局。

© 唐旭国

一村九祠

桃源村同姓陈的户数多达上百户,祠堂多达九座,在全国实属罕见,可见桃源村曾经十分富裕。明清时期,徽商云集各地,在浓厚的家乡情怀影响下,徽商致富后纷纷回到家乡修建祠堂、牌坊等公共建筑。如今,由于桃源村相对闭塞,村落原有的布局和徽派建筑风格依然保存完好。其中,散布在村落不同角落的九座祠堂已成为文物,依然完好无损。

散布在村落各个角落的祠堂之一 © 唐旭国

岐门红茶

安徽省杞门县因气候、商业文化等原因,有制作红茶的传统,并远销海外。“杞门红茶”成为国内外知名品牌,源于1915年桃源村中信昌茶叶公司,代表杞门红茶参加美国旧金山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荣获民间茶庄金奖。时至今日,桃源村仍保留着家家种茶、制茶、饮茶、卖茶的习俗。

当地茶的制作过程

房屋位于通向村子的小路边,紧邻虚吾庙(九大古庙之一),周围都是农田,相对独立。房屋很小,占地只有60平方米。建筑原本有两层,一楼用来存放农具,二楼因木架高度较低基本空置。屋顶是普通的通梁木结构,但已近腐朽,墙体是当地常见的空心墙。

改造前的外部和内部

这样一间面积仅有60平米的小柴房能用来干什么?基于房屋所在地的公共性,我们为其设想了两点诉求:一方面,作为杞县红茶的原产地,虽然家家户户都有红茶,但村里并没有专门的红茶体验馆,村民招待客人时也只是在自家客厅里售茶,缺少品茶、赏茶、谈茶的过程。桃源村需要一个有仪式感的品茶空间。

当地茶艺工作坊

另一方面,桃源村的九间祠堂,只在祭祖等重要节日使用,平日里村民也只能三五成群在巷口闲聊。因此我们希望宅邸能成为对村民开放的公共场所,更加轻松日常。于是,宅邸的目标逐渐清晰:在占地60平米的两层农家院内,打造一间兼顾日常生活与祭祀的茶室。

房子远景 © 唐旭国

老屋历史悠久,氛围已完全融入这座古村落,它的诞生与老去都带着当地时光的烙印。如果用先进的现代技术建造一栋新建筑,将无法支撑岁月积攒的气质。保留显然远胜于新建。

因此我们完整的保留了老屋的四个立面,包括粗犷有序的白缝空心砖墙、老木格子窗、老杉木板门以及徽州民居特有的外凸式通风口,重建了已损坏的木结构和屋顶。

内墙加固涂装

利瓦T形店

幸好老房子的屋顶和墙体是独立的承重体系,可以不改墙体而只换屋顶。但空心砖墙本身结构稳定性较差,需要对内部结构进行加固才能保持稳定性。为了保护老墙在施工过程中不受影响,在拆除内部木结构前,工人们先用钢丝网和水泥将内墙面多层刷漆,形成老墙内部加固层,这也起到了施工时保护老墙的作用。之后,小心翼翼地拆除屋顶和木框架。

柱网采用当地最常见的杉木作为梁柱结构

木结构将屋顶以树冠形状向外悬挑,覆盖并保护旧墙。

点蜡烛灯

拆除木框架后,我们在矩形墙体中重新排布柱网,采用当地最常见的杉木作为梁柱结构。木结构一层依然以传统方式支撑楼板,二层则支撑屋顶。木结构采用物化的形式语言,以俏皮的方式将屋顶以树冠形状向外悬挑,遮盖、保护老墙体。

结构分解图

© 赵一龙

© 唐旭国

最后,建筑一层作为品茶空间,保留了老宅幽暗内敛的氛围,空间的焦点,在室内唯一的一张深胡桃木长茶桌。

© 唐旭国

杉木梁柱笔直规整,营造出一种礼仪之感,新增的杉木柱刻意与旧墙、窗洞错开,暗示这种新旧之间的微妙关系。

结构细节

© 赵一龙

二层空间因屋顶抬高而产生空隙,空间围合感被彻底改变。新的屋顶与旧墙之间的空隙让室内外有了更多的互动:祠堂景观、田园风光、山景从不同方向涌入室内。有了屋顶的遮蔽,在二层的公共空间里,村民们可以以新的视角欣赏熟悉的村落景观。

© 唐旭国

祠堂、田野、山峦的景观从不同方向流入室内 © 赵一龙

建筑犹如一座被冠以皇冠的老屋,以崭新的面貌陪伴着老祠堂。老屋用新技术加固,新屋按老方法建造。我们通过“以新修旧,以旧改旧”的实践,实现了本土性与现代性的结合。

夜景

用新技术加固老房子,按老方法建造新房子 © 唐旭国

用皇冠补鞋

老墙覆冠顶,即所谓的“屋顶屋”,独立矗立在老村落中,与老村落产生一种“熟悉却又陌生”的想象,老物件得到保护,新屋诞生。

天空被遮蔽

屋顶覆盖并完全遮挡了天空,外部的风景被重重地压在屋檐下,使得旁边的老祠堂被定格并横向铺开,以长卷的形式呈现。

© 唐旭国

从山上看山

保留下来的山墙与屋檐形成山形空隙,使游客以一种特殊的无边界框架观山,带来独特的观山体验。

© 唐旭国

美容沙发

美人靠背是徽州民居中富有诗意的建筑元素。在封闭的庭院、闺房二层,女性只能透过二层的美人靠背偷看室内来来往往的客人,远远地看着外面的世界。在屋顶房屋的二层,美人靠背也被用来暗示一种想看看外面世界的好奇心和偷窥欲。

© 唐旭国

楼上的爱情

徽州民居中,老房子的屋顶没有做保温处理,二楼冬冷夏热,不太舒适。长辈住一楼,最受尊敬,宴请等正式场合才在一楼,二楼是给孩子住的,比较简陋,如果孩子独立,二楼就用来储藏物品。廢屋中,二楼开阔通风,是一个比较舒适、放松的聊天空间,村民们更喜欢在二楼停留聊天,廢屋展现了预期的世俗性。

© 唐旭国

抬起头,戴上眼睛

在日趋扁平的城市空间中,“两层高空间”已被教条化,仅以物理状态存在,忽略了共享与交流的核心。在这样的村落中,由于宗族关系的简单,得以还原最原始的交流场景:走在小路上的女子突然听到呼唤,循声而去,欣喜地看到躲在楼上的女友。两人聊了一会,路人继续行走,看客继续围观。原本平淡的建筑形态因为这种交流而获得了突破建筑形态的空间关系,完成了真正共享的交流。

© 赵一龙

后记

“宀”即“覆盖”,这一古朴的手法成为这栋小房子唯一的形式动作。从材料到手法,看得见的部分都采用了当地的做法;而承重钢筋等不为人知的部分,则运用了现代的技术和材料,获得了一种看不见的“现代性”。这栋小楼正是采用了这种“以新补旧,以旧更新旧”的手法,在当地感与现代感之间取得了微妙的和谐。

如今大家都在讲城市在经济上反哺乡村,但乡村也应该在文化上反哺城市。城市因为现代化几乎失去了文化遗产,而乡村还未被城市化撕碎,还保留着不少地方性的物质文化遗产。可惜,虽然物件还在,但原有的逻辑、美学、思考与建造的理念却渐渐被遗忘。不同于现代主义的理性与精准,传统艺术是感性的、务实的、形而上的,这让我们需要在不同层面、不同时期、不同深度去理解对传统的挖掘。要找到当代中国建筑的道路,作为传统建筑仅存的文本,乡村是探索与研究的中心。

网站计划

一楼计划

楼层平面图

海拔

剖面图

业主: 齐门县万农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方:苏建筑设计事务所

施工公司:安徽广益园林有限公司

项目类型:茶室

地址:安徽省黄山市杞门县山里镇

主持建筑师:马克元

设计团队:郭少勋、谢嘉晨、唐明

摄影:唐旭国、赵一龙

結構:木結構

土地面积:60 平方米

建筑面积:120平方米

MIES建筑 | 江山渔村更新实践

在现代城镇化浪潮的冲击下,乡村衰落已成无法回避的现实。密斯建筑受南京高淳江山渔村委托,制定了乡村更新规划,以满足原住民对现代功能与文化生活的需求为基本目标,希望从“人”这个村落的起源出发,用零碎的改造与建造,改变这个固城湖畔的小渔村。

©侯博文

旧房改造

老屋改造是更新计划的重点,设计最大程度地保留了这栋村里少有的老屋的外部形态,希望强调地域特色与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同时对建筑内部进行功能与空间重构的颠覆性替换。包裹天井的书架、面向庭院的玻璃茶亭植入其中,它们不仅成为空间活动的中心,也打破了室内与室外的界限,将阳光与自然引入原本昏暗的老屋,使之成为村庄邻里交流与文化融合的新场所。

图书馆大厅及天井冥想空间 © 侯博文

天井冥想空间 © 侯博文

大厅书架 © 侯博文

玻璃茶亭植入©侯博文

从茶亭望向后院 © 侯博文

©侯博文

消失的边线打破了室内与室外的界限,将阳光与自然带入了原本昏暗的老屋。

客房的“框架” © 侯博文

项目名称:江山渔村更新实践

项目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姜山村

建筑设计:密斯建筑

设计团队:吴子野、周苏宁、唐涛、刘曼、毛俊鹏

设计时间:2017.04

完成时间:2018.01

建筑面积:385平方米

施工团队:南通捷利达建筑服务有限公司

摄影:侯博文

向量建筑设计 | 所城里社区图书馆

所城里前身是明代岐山海防千户所,已有600多年历史,现为市区保留的传统历史街区,是老烟台的生活标志之一。所城里社区图书馆由张家祠堂附属院改建而成,已有近300年历史。

总体布局

相比烟台其他区域,所城里老区街道纹理明显而复杂,图书馆所在的张家祠后院就隐匿在这片老建筑群的西北角。

鸟瞰图

上方为岐山镇千户堡复原图,下方为当代堡城鸟瞰图及烟台中心城区。

顶视图

从鸟瞰视角看,苏城里社区图书馆犹如一团火焰,在这片即将进行改造的地方闪闪发光。

改造前的入口

前院改造

作为芝罘书院在烟台广仁艺术区的首个分馆,所城里社区图书馆坐落于烟台市发源地所城里老街西北角的一处院落内。改造前,院内仅存的三间房间位于历史悠久的张家祠堂后院。经过时光流转和住户更迭,表面凌乱,空间中却蕴藏着复杂的元素与信息。

翻新后的入口

我们认为,不同时代的新增构筑物都是非常宝贵的“时间的痕迹”,在改造过程中,如何处理新与旧的关系,让院子满足当代生活方式的需求,成为了我们设计的重点。

从咖啡厅看向入口

带圆形天窗的入口走廊

设计草图

轴测图

首先,我们梳理并修缮了原有院落的墙体、门窗、屋架、铺装等结构体系。在此基础上,设计选择在历史院落中植入连廊系统,而不是将老建筑完全封闭起来。

庭院内嵌入了连廊系统。

连廊体系重塑了庭院空间的秩序与层次,将院落的空间划分由“一”变为“多”,建立了基本的空间使用模式:一个可灵活使用的室外区域+四个绿色庭院。

从东侧看入口走廊和庭院

连廊系统在入口处延伸至巷道,既是可见性的标志,也串联了社区图书馆的各个功能空间,包括入口、阅览室、咖啡厅、展厅、卫生间等,为户外活动提供了更多的场地。在特殊天气条件下,连廊还可作为避雨场所。

回廊和庭院为户外活动提供了空间

老院落采用耐候钢作为材料,既是结构,也是空间界面,其较深的色彩与老砖老石、老瓦老植物形成对比。

耐候钢与古砖墙相得益彰

连廊体系钢结构主要由弯曲钢板与门型钢柱组成。在结构的整体思维上,我们尝试将建筑中的工程问题转化为一种建立空间体验的方式:弯曲动作本身让钢板变成了一种结构,从而消除了一般意义上的主次梁体系;在具备组织排水功能的同时,也让整个结构体系呈现出一种轻盈、漂浮的感觉。

连廊系统串联起各个功能空间

在结构上,钢材可以做得很薄很轻:8mm厚的钢板与40mm直径的实心钢柱成为材料薄弱的边界和支撑柱,也体现出新植入空间与原有建筑的历史重量对应关系。

阅读空间

我们认为建筑应该以灵动的方式重新激活空间的历史信息,并与社区原有肌理建立关系。苏橙里图书馆落成后,不仅保留了社区原有的生活方式与节奏,也践行了当代的文化与审美意向。

阅读空间夜景

天气好的时候,打开推拉门,室内外空间融为一体。

咖啡空间

西厢为开放式厨房及咖啡厅,大面积的窗棂作为吧台,狭小的厨房空间也能拥有移动的视野。

从咖啡厅看花园

从展览空间看庭院

新图书馆将促进社区文化交流和空间共享

在新旧并存的建筑空间中,我们希望激发更多源自社区核心的能量与活力,并辐射至更广泛的范围,实现知识的生产、传播和空间共享。

窗外景色

窗系统采用相同的黑色钢结构,金属、木材和石材的共生为庭院创造了新的活力。

滴落

楼层平面图

剖面图

地址:中国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实验街12号

所有者:烟台创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设计者:

总建筑师:董功

项目建筑师:张晗

施工管理:周阳

驻场建筑师:赵丹

项目成员:陈周杰、赵丹、李思敏、谭业乾

结构与设备专业:马志刚、赵晓蕾、韩功

结构:钢结构+旧砖木结构

材料:耐候钢、水刷石、荷香板

建筑面积:150㎡

摄影:苏胜良

图片来源于网络,由小编整理发布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浚耀商务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