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中的风险概念样例十一篇

日期: 2024-05-29 22:07:08|浏览: 69|编号: 70374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请自鉴内容实用性。

金融中的风险概念样例十一篇

金融中的风险概念示例 1

中图分类号:F840.32

文档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7)09-0057-03

林宝清教授在《金融研究》2004年第9期发表了《论保险功能理论研究的几个逻辑起点》(以下简称《论》)。《论》首先从逻辑的角度界定了保险属概念和保险种概念。在对保险属概念的理解基础上,以金融中“融资”的定义和法律中公法与私法的划分为主要依据,提出了保险不属于金融范畴、保险不具备融资功能、保险不具备社会管理功能的观点。同时,通过区分三组概念(属概念与种概念、保险功能与保险公司功能、保险功能的内生理论与外生理论),试图为保险理论的研究与探讨构建一个共同的理论逻辑平台。针对林教授提出的观点,本文对保险功能研究的逻辑起点提出了思考性的意见。

1. 保险的定义

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大量风险的客观存在影响了正常的生产生活,使得人类开始理性地认识风险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和降低风险。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保险的认识也愈加深刻和完整。

关于保险的定义,其实并不存在属种概念与种属概念的混淆。例如,“保险是对可以用金钱衡量或计价的物质财产、经济利益或人身提供保障的经济行为”。保险的本质从保险对象、保险标的的性质、保险内容、保险属性四个方面来概括。其中,“物质财产、经济利益或人身”只是对保险保障对象,即无形产品的泛泛描述。这是保险的固有属性,而非所谓的“用保险种属概念来定义保险”。 由于对属概念与种概念内涵理解错误而产生的分歧,无法得出保险概念“违背形式逻辑”的结论,更不可能利用这种存在争议的属概念关系完成从“储蓄型寿险具备融资功能”“储蓄型寿险是种概念”到“保险不具备融资功能”的推理。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笔者对《讨论》中“属与种的逻辑关系”持怀疑态度,但仍然赞同林教授“在保险教科书中,应该将保险与商业保险分开界定”的观点,因为这样处理可以使理论研究更加严谨和精准,避免“保险”与“商业保险”的混淆。

二、保险有融资功能吗?

在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中,人们认识到保险(特别是人寿保险)具有储蓄和融资的特性,并对保险是否具有融资功能的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

1.保险从社会成员角度实现融资行为

投保人支付少量的保险费,通过风险转移来保障未来不确定的损失,由于风险的分散性和较大的存在性,有利益的经济主体愿意付出一定的代价,希望在遭受损失后能得到补偿,减少经济损失。

《讨论》中指出,“保费是投保人为风险管理而必须支付的成本,而非融资”。需要注意的是,保费的确是转移风险所必须支付的成本,但投保人正是通过成本比较才确认购买保险是值得的,即认为现在支付的成本小于预计的未来损失。[1]这些个人缴纳的保费集中起来后,成立保险基金,在特定的风险发生后为他们提供财务保障。投保人正是基于这一机制,将自己目前闲置的剩余资金投入保险公司,以期在未来风险发生时获得更多的资金来补偿自身的经济损失。这实质上符合“融资”这一剩余方的定义。

即使有一部分盈余方交了保费却没有收到资金的回报,这仍然可以解释为一种“融资”行为。这相当于在购买了担保的同时,让闲置资金实现了保值增值,是一种双重目标的融资行为。此外,投保人通过支付少量保费,降低了未来经济损失的预期,进而将一部分储蓄转移到收益更高的投资项目中。正是因为保险具有提供经济保障的性质,才能够吸引投保人分流一部分储蓄,一方面用于支付保费,另一方面间接进入资本市场。

(二)从保险人角度看,保险通过融资的方式实现储蓄向投资的转化。

保险公司通过收取保费聚集社会资金形成保险基金,缓解银行资产负债压力,一部分以储蓄形式存入责任准备金,用于短期支付需要;另一部分以储蓄形式或者投资基础设施、国债、证券、贷款等,用于未来支付需要和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经济建设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

自我国取消保险资金运用限制以来,保险资金为社会资本市场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来源,提高了直接融资比重,稳定了资本市场的资金流。传统理论认为,财产保险不具备融资功能。虽然财产保险多为一年期的短期业务,但是在公司持续经营的前提下,财产保险公司不断吸收短期资金,可以进行中长期投资,有效盘活闲置资金,增强货币流动性。此外,随着保险公司的上市,保险证券化实现了保险公司在证券市场的直接融资,通过证券化过程将风险转移到资本市场,不仅扩大了保险公司的承保能力,还增加了保险业的风险抵御能力。[2]即使保险公司的大部分资金是以银行存款的形式存在的,由于保险资金(尤其是寿险资金)属于长期资产,可以帮助银行缩小贷款期限的差距; 同时,通过间接融资,可以将部分资金通过银行投资于资金短缺的企业或个人,完成资金的转移。

保险公司作为微观主体,其所扮演的角色,源自于保险的基本功能,是保险功能实现的一种方式,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保险的本质。就如同金融的融资一样,也是通过银行、证券公司等微观主体的经营管理而被认识和理解的。没有具体的微观主体,宏观事物的功能就无法被认识。因此,从本质上讲,正是因为保险具有融资功能,保险公司才能够完成融资活动,所以“保险属于金融”的观点并没有错。

三、保险有社会管理功能吗?

保险的“社会管理职能”并不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对社会的直接管理,而是指通过经济补偿的方式减少社会摩擦、缓解政府压力、促进社会各领域正常运转和有序发展。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补充,商业保险的社会管理职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减轻政府压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商业保险作为等价交换的商业行为,可以满足社会成员多层次的保障需求。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其技术优势,通过合理的测算,为不同需求的公民提供经济保障;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专业化管理、多种投资渠道的运用,实现保险资金的保值增值。因此,商业保险可以弥补社会保险覆盖不均、保障程度低的不足,使居民在养老、医疗等方面得到更好的保障,提高生活质量,减轻政府压力,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二)减少社会摩擦,协调社会关系,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保险是共担风险的经济活动,体现了“人人帮我,我帮人人”的精神。以责任保险为例,保险公司对受害人提供经济赔偿,一方面保障了被保险人的经济利益,另一方面也为受害人的生命财产提供了保障,有利于减少社会摩擦,避免司法纠纷,提高社会运行效率,对实现社会安定团结具有重要意义。

(三)调整资本配置,降低金融机构操作风险

居民购买保险将储蓄转化为投资,可以降低银行贷款风险,有利于解决银行资产负债问题。另外,保险公司聚集大量闲置资金,投资于资本市场,促进资金流动,提高货币资金利用率,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结构,为金融业的稳健发展提供健康环境。

(四)加强信贷管理,保障经济活动顺利进行

货币与信用是金融研究的两个最基本对象,目前我国信用问题尤为严重,通过信用保险可以约束交易主体之间的不诚信行为,有利于提高交易双方的信用,保障经济活动的顺利进行,此外,构建诚实守信的经济环境可以刺激经济活动,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可见,无论属于何种立法范畴,商业保险都充分参与政府管理活动,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而且,法律具有社会管理功能,当然作为法律概念的私法也不例外。因此,《商法论》中关于社会管理功能的观点需要进一步探讨。

四、关于充分发挥保险融资和社会管理功能的建议

综上所述,现代保险具有经济补偿、融资和社会管理等功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保险尚处于发展初期,市场机制有待完善,法律法规尚待健全,只有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融资和社会管理等功能,才能把保险业“做大做强”。

(一)寿险公司应提供优质便捷的保单贷服务

通过盘活保单持有人的现金价值,一方面为客户提供便利,实现直接融资,保障经济活动顺利进行;另一方面避免保单持有人因资金不足而退保,减少保险双方损失。不仅可以吸引更多客户购买高价值保单,提高公司融资能力,还可以获取贷款利息,增加公司营业外收入。特别是在资本市场收益良好的情况下,提供贷款服务,不仅保障了保单持有人的经济利益,而且可以促进货币流通,保持资本市场的活跃度。此外,由于寿险保单具有现金价值,保险公司的贷款风险大大降低,对减轻银行债务压力、优化资源配置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二)大力推行责任保险、信用保险

目前,我国法律体系尚不完善,信用建设还比较落后。推行强制责任保险特别是雇主责任保险,可以有效解决矿工、农民工等高风险劳动者人身保护问题,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减轻政府财政和管理压力。通过推行房贷险等面向全社会成员的信用保险,可以为信用好的单位提供经济保障,保障交易顺畅,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三)强化政府引导和法律约束,推动政策性保险制度落地

政府通过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鼓励保险公司进入农业保险市场,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和加大实施力度,减少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保障农民收入,稳定市场价格。此外,对大型商业风险(奥运场馆、地铁、高速公路等)和巨灾风险建立保障机制,给予政策支持,吸引保险公司承保部分责任,并通过共保、再保险等方式转移巨额风险,分担政府责任,维护社会稳定。

(四)开展有针对性的行业监管,解决市场失灵问题

现阶段,除了严查偿付能力,还应整治恶性竞争、中介回扣过高等不良现象。应推行标准化合同,通过规范行业标准,有效遏制恶性竞争加剧,为行业发展指明方向。监管部门应明确成本概念,限制附加成本在总成本中的占比,这有利于降低中介佣金,保障合同双方的合法利益,为保险行业提供健康的市场环境。

财务中的风险概念示例 2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544 (2011) 06-0008-05

在当今高度货币化的社会,几乎所有的社会交易和资源配置都离不开金融活动。然而,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金融风险、金融危机等,可能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对社会经济发展构成严峻挑战。当代由美国次级抵押贷款风险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不仅给美国经济,也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沉重打击,引起了人们对不确定性、金融风险、金融危机及其关系的高度关注。可以说,辨别不确定性、金融风险、金融危机等概念和内涵,辨明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不仅有助于深化金融风险的理论研究,而且有助于指导金融危机管理的具体实践。

1.不确定性、金融风险、金融危机的概念和内涵

20世纪初,随着金融创新、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全球化的加速,金融危机爆发越来越频繁,影响也越来越广泛。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1998年的俄罗斯金融危机、2001年的阿根廷金融危机的阴影犹存,2008年由美国次级房贷风险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又接踵而至。根据And(2008)对金融危机的定义和统计数据,1970年至2006年间,全球共发生过124次银行业危机、208次货币危机和63次债务危机[1]。金融危机不仅对现有的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格局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而且对各国社会经济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 由于金融危机的爆发是金融风险的积累、放大和扩散,而金融风险源于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因此,有必要首先分析不确定性、金融风险和金融危机的概念和内涵。

1.不确定性

经济学中,不确定性的定义通常与风险概念相提并论,但对于二者的具体内涵,学界并未达成共识。一种观点认为,不确定性就是风险。菲利普·乔里( Jory,2010)指出,风险是资产价值、股票价格和收益等非预期结果的不确定性,大致可分为经营风险和金融风险[2]。王浩瀚、徐文明(2005)指出,在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范式中,不确定性被定义为风险,且可以度量,从而将对不确定因素的处理转化为局部的风险规避[3]。曾康林(2008)认为,从心理学角度看,风险是人们预期的不确定性,而这种不确定性只发生在市场竞争中[4]。据此,不确定性与风险的内涵几乎相同。

另一种观点认为,不确定性与风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1921)在《风险、不确定性与利润》一书中区分了不确定性与风险的概念。他认为,不确定性无法衡量,表现为非概率性随机事件的发生,人们无法通过现有的理论或经验对尚未发生的未来事件进行预测和定量分析。风险则表现为概率性随机事件的发生,人们可以根据过去对未来进行推测。区分不确定性与风险的标准是,不确定性无法投保,而风险可以投保[5]。(1956)指出,风险是客观的,可以用统计方法衡量,而不确定性是主观的,只能通过心理偏好来衡量,心理偏好不能真实反映客观概率[6]。和(1981)进一步指出,风险可以表示为不确定性与一定损失之和。 它并非只是一个概率或单一的数值,而是一个三维阵集(Si,Li,Xi),其中,Si为事件发生时的情景,Li为事件的概率,Xi为事件发生后的结果。这个三维阵集试图回答的问题是:(1)什么事件会发生?(2)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3)如果事件发生了,结果会是什么?[7]而Fox(1995)认为,风险是指事件发生的已知概率,不确定性是指事件发生的未知概率。在决策理论中,人们对风险比对不确定性更敏感[8]。Petch(1999)从项目决策的角度区分了不确定性和风险,指出不确定性是指项目运作可能产生的不同结果,而风险是指项目运作产生损失或收益的概率。人们在进行项目决策之前,会更加注重对风险的评估,而较少关注项目预期结果的不确定性[9]。

本文所讨论的不确定性,特指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是指在金融交易活动中,无论是交易主体的决策结果,还是金融产品的价格水平、市场环境的完善程度等,都是无法预测或事先确定的。因此,当价格、交易量或市场环境等因素发生变化时,交易活动就会存在资产收益或损失的可能性。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主要来源于交易主体的“有限理性”和市场的非“完全有效”。交易主体的“有限理性”来源于其认知能力有限,无法事先准确知道自己的投资、融资决策结果以及各种结果发生的概率。市场的非“完全有效”是指,在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高以及交易主体善变心理等因素的影响下,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不能充分发挥优化作用,往往会失效。市场充满了难以预测和衡量的不确定性。

2. 财务风险

(1997)将金融风险定义为:金融资产价格异常波动,或大量金融机构背负巨额债务,或资产负债结构恶化,导致金融体系极其脆弱,对宏观经济运行构成严重威胁[10]。维基百科将金融风险定义为“任何可能导致企业或机构财务损失的风险”①。《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词典》虽然没有对金融风险的概念作出明确定义,但指出风险现象在经济生活中无处不在,没有它,各个时期金融市场的活动就只是票据交换,电信业将不复存在,投资银行的职能也将沦为简单的簿记工作②。

李宝庆(1997)认为金融风险是指金融机构在经营过程中,由于决策失误、管理不善、违规扩张、债务人违约等原因,使金融机构遭受资金、财产和信誉损失的可能性[11]。魏加宁(1998)指出金融风险是经济主体在融资过程中遭受资产损失或收入减少的可能性[12]。周新晖(1999)认为金融风险是市场参与者在金融活动中遭受损失的不确定性或可能性,即市场参与者的预期收益与其实际收益发生偏离的概率[13]。陈关天(2000)认为金融风险是由于各种主观或客观原因,金融领域的一系列矛盾暴露和激化,进而对金融体系的安全和稳定造成损害的可能性[14]。 蒋绪超、胡斌(2000)将金融风险纳入整个经济活动进行分析,认为金融风险是金融资产​​损失的可能性以及由此引发实体经济混乱的可能性[15];裴志军等(2006)指出,金融风险是在金融市场快速发展、金融创新不断涌现的背景下,由于金融交易的时效性、逐利性、投机性以及金融交易与实物交易的严重脱节,导致造成较大损失的可能性[16];韩龙、徐明超(2010)认为,金融风险通常指因某一事件的爆发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这种损失的可能性和程度可以通过风险模型进行量化[17]。

笔者认为,金融风险是指在货币操作、信用交易等金融活动中,受市场环境、交易主体行为等随机因素的影响,导致投资者或金融机构的实际收益偏离预期收益并造成资产损失的概率。金融风险是可以控制但无法避免的客观现象,偏离预期目标是金融风险发生的充分条件,损失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的大小是评价金融风险的核心变量。根据金融风险成因的不同,可分为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操作风险;根据金融风险涉及的主体不同,可分为个人金融风险、企业金融风险和政府金融风险;根据金融风险影响范围的不同和多样化程度的不同,可分为系统性金融风险和非系统性金融风险。

笔者还认为,金融风险具有以下特点:(1)客观性。金融风险伴随金融活动的全过程,只要金融市场存在交易活动,金融风险就始终客观存在,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2)扩散性。在经济全球化、互联网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个别金融机构或金融环节出现问题,会迅速蔓延到其他金融机构或金融环节,进而影响整个金融体系,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破坏。(3)隐蔽性。金融风险往往被金融机构的信用重建功能所掩盖,使得金融风险得以潜伏在金融体系中,不断积累、放大。(4)可控性。交易主体和监管机构可以对金融风险采取事前预测、事中防范、事后化解等措施,在量化金融风险的基础上,转移、分散金融风险。同时,通过不断完善金融制度和监管措施,也可以将金融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3. 金融危机

(1991)认为金融危机是一种由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过于严重而导致的金融市场崩溃,使金融市场不能有效地将资源导向生产率最高的投资项目。[18]萨克斯(1996)指出,扰乱新兴市场经济体的金融危机包括财政危机、汇率危机和银行业危机三种形式,现实中的金融危机通常是这三种形式的混合。[19]《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词典》将金融危机定义为“所有或大多数金融指标——短期利率、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企业破产和金融机构倒闭——的急剧、短期和超周期性恶化”①。金融危机的基本特征是基于资产价格下跌、银行挤兑和货币贬值的预期而大量抛售房地产或长期金融资产,给社会经济带来灾难性影响。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1998年5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中将金融危机分为货币危机、银行业危机、系统性金融危机和国际债务危机四类。Bordo等(2001)认为,金融危机是由于金融市场流动性不足、金融机构破产等原因引起的金融市场波动,同时伴随着政府为抑制金融市场波动而采取的行政干预措施的负面影响[20]。

Zheng (1998)将金融危机定义为银行危机和货币危机的总和,在这种情况下,重要的是金融机构遭受银行运行,破产或政府危机的危机的情况,这是货币贬值或国际企业的急剧降低了货币的危害。一个国家的金融部门的混乱和动荡对银行信贷制度,金融市场,国际付款平衡,甚至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22]。 ments。 当四个主要余额在一定程度上被破坏时,金融危机将爆发,这在财务指标的急剧恶化和由于人们失去信心而导致的金融部门的严重动荡中,这是金融危机(2001年)的研究,甚至大多数财务状况均已崩溃,这表现为财务状况的崩溃,这表现出了席位的概率,这表现出了席位,这表现出了席位,这表现出了整个财务危机,而这是一项艰难的指标。 ,金融机构的困难和许多人的破产对现实经济的运作产生了极大的不利影响[24]。

作者认为,金融危机的概念应在狭窄的意义上分为狭窄的定义,金融危机是指在特定时期内的大多数财务指标的异常和急剧恶化,例如严重的银行运行,金融资产的急剧下降,金融资产的价格急剧下降,以及对这个国家的经济构成的经济构成,并构成了对财务的严重影响。开放的经济状况,一个国家金融市场的动荡迅速传播到其他国家,在危机危机国家和感染危机的国家中导致金融障碍和经济衰退,导致全球经济经济下滑。

It is also worth out that to , can be into types. to the of , they can be into , non- , and . to the of the of , they can be into , debt , and . to the of the of , they can be into short-term , -term and long-term . to the scope of the of , they can be into and . of the type of , they are and . The is in the fact that will cause huge of and even and ; 高传染性反映在这一事实中,金融危机可以迅速传播到其他国家,从而在全球经济中迅速衰退。

ii。

1.不确定性和财务风险

不确定性和财务风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在三个方面有所不同:(1)从属性的角度来看,不确定性是中性的,并且可以产生资产的收益和资产损失,而财务风险是无关紧要的,并且只能通过不确定的范围来统计学上的范围。从贸易实体的敏感性的角度来确定并避免在一定程度上(3),因为不确定性可以为贸易实体提供利润机会,而财务风险只能造成贸易实体的损失,因此贸易实体对财务风险更为敏感,并试图减少财务风险的可能性。

但是,不确定性与财务风险完全无关,而财务风险始终存在于财务活动中,当未来的结果是未知的。在其均衡价格或均衡收益周围的资产中,不确定性存在不确定性,不确定性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必要条件,而财务风险只是不确定性的结果之一。

2.财务风险和金融危机

财务风险与财务活动相同,但财务风险的存在并不一定会导致财务危机。财务风险的后果和财务风险带来了可能的损失,但是资产组合,对冲和其他措施可以用来对冲,从而减少了损失的可能性,一旦财务危机爆发,这是一个巨大的损失。通过结构调整和系统改进。

财务风险和财务风险是不同的,当它们在一定程度上累积时,它们会受到某些因素的触发,这会导致社会资本和信贷链破裂,公众的心理期望会恶化,然后触发金融风险和财务状况。财务风险的“极端影响”。

3.从不确定性到金融危机

不确定性,财务风险和金融危机具有逻辑上的渐进关系,其演变过程如图1所示。

图1表明,不确定性,财务风险和金融危机之间存在逻辑上的渐进关系,即不确定性的负面积累会产生财务风险,而财务风险的积累和扩散会导致财务危机,例如,政策错误,认知偏见,市场环境可能会触发不确定性的风险,即在财务风险中逐渐侵害。通过贸易,金融和心理传播等渠道传播到真实的经济,并最终发展成为金融危机。

iii。

分析不确定性,财务风险和金融危机的概念和内涵,并探索三者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以及逻辑渐进关系,可以为我的国家提供有用的灵感,以防止理论和实践中的金融危机。

1.从源头上减少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源于市场参与者的合理性和市场不完整的效率,以减少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并防止源头造成的损失,或者通过培训能力,而不是培训损失,而他们的决策能力和经营能力,以至于他们的社交能力,以至于劳动能力,以至于统治能力,以至于造成了劳动范围,以至于他们的制度构成了劳动能力。不确定性和避免由“牛群效应”和“心理放大效应”引起的不确定性,同时也有必要改善法律和监管系统,改善市场运营机制,标准化市场交易行为,并促进金融市场的稳定和高效的运营。

2.控制财务风险的集中度和扩散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财务风险的传播。财务风险尽可能多。

3.在金融危机爆发后,及时采取响应措施,以实施金融机构和重要企业,调整进口和出口贸易和资本流程政策,刺激居民的消费并创造就业机会,并开始国际咨询和合作机制,这些紧急管理措施为未来的国际金融危机提供了有用的参考。

参考:

[1] l,f。

[2](美国) Jurui(J。)。

[3] Wang ,Xu 。

[4] Zeng 。

[5](我们)弗兰克·H·奈特(FH)(FH)。

[6] i。

[7] S.,BJ关于风险[j],1981年(1):11-27。

[8] A.,Fox CR风险和] J],1995年(2):269-283。

[9] C.,Petch J.&Risk [EB/OL]。

[10] A.和[M],1997年。

[11] Li 。

[12] 。

[13]周新华。

[14] Chen Guan Tian。

[15] Jiang ,Hu Bin。

[16] PEI PING。

[17] Han Long,Xu 。

[18]。

[19] Sachs JD到[j],1996,16(62):40-52。

[20] Bordo,B。,d。,Peria MS更多?

[21] Zheng 。

[22] Wu 。

金融风险概念3 3

前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供应链融资的研究已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中国。

1.研究在线供应链财务概念的概念

随着E -和技术的兴起,E -将成为金融服务的重要领域(1997年)[1]。贷款申请是由金融机构审查和批准后的,这是一种数字融资方法(2012年)低运营成本基于传统供应链融资的在线化,并且尚未达到更高水平的在线供应链融资。 As e - with banks, or banks built e - , the of chain has more and . Based on it, the chain is: the and the based on chain , the new trend and phase of chain that are by , e - , , , and , which is a . With the rise of , some have the of with the of chain . Guo Ju'e, Shi , Wang (2014) [6] out that chain is a high -level stage of chain , and it is also part of .

第二,商业模型分类

供应链融资是一个在线融资模型的集体名称,该模型基于公司实践和供应链融资的研究,基于B2B的供应链融资模型。 Hixin(2014)为在线供应链财务模型提供了离线供应链融资的发展:传统的收集/预付帐户融资是卖方/买方电子订单融资;

从在线供应链融资的角度来看,主要有五种类型[3]。根据供应链系统的供应链模型在供应链系统中的作用有所不同。基于自行经营的E - /Third -Party E - ,资金和针对性的客户是平台上银行供应链融资的精致分类。 实际上,每个分类基本上都可以概括为:首先,它与E -平台相结合,可以将其区分为传统的离线供应链融资,或者基于E -平台供应链融资,基于E -的供应链融资。

第三,风险管理

由于在线供应链的特征,例如在线企业的高度分散,并且基于网络运营,与传统的离线供应链融资相比,它的风险有许多变化。严格访问条件的五个观点,权利和责任的定义,改善运营,加强监控和预警以及改善薪酬机制,对银行的风险控制提出了建议。

在实证研究方面,Wang Xin(2014)基于对先前供应链财务信贷风险的影响因素进行整理和总结,它最终将通过在线供应链供应链中分类的供应链供应链的系统框架,并构建了24个风险因素。在线供应链的信贷风险在中国转换。

第四,评论和前景

由于电子商务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线供应链金融市场表明,每天都在变化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实践的大部分研究都推动了实践的进步。

参考:

[1] Mary J ..和[C] // John Wiley&Sons,Inc。1997。

[2]。

[3] Wang Min。

[4] SU 。

[5] Huang Dan。

[6] Guo Ju'e,Zhao ,Wang 。基于第三方B2B平台的在线供应链财务模型的发展和风险管理[J]。

[7] Ma Hanwu的Li 。

金融风险的概念4

1.国际金融消费者保护理论研究

在世界早期,对金融消费者的保护是最著名的,其中最著名的是“新A”的“两个峰”(1995年)。

在爆发金融危机之后,对金融消费者保护的研究已成为一个流行,L。提到“ A的角色”(2009年)的许多讨论都集中在消费者是否不合理的能力上,因此,父母型的监管机构需要“持续启动”。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的id告诉我们,必须分开审慎的监督和消费者保护,这将使整个市场风险和财务消费者的保护可以减少消费者违反违反违规的消费者的风险基于此原因,还需要对财务消费者的保护和个人保护。

此外,许多学者讨论了基于各种角度的财务消费者。

2.我国家对保护金融消费者保护理论的研究

与外国相比,通过对财务消费者的保护,中国学者的论点较少。保护它们。

Zhu and Yao Jia are in the of law in the " of and " in the "US on the of laws in the . The is . Only in this way can we the and , and fully the of ' and , and the of and the of the order. In the , the is in a weak . Under the of and , have not the "one -to -one" and , which may cause to bad .

此外,高明的“财务消费者保护:对委托模式的研究”(2011年),太阳天典的“金融消费者保护:市场失败,政府干预和道德风险”(2012年),GU 的“金融消费者权利保护询问”(2012年)。

3.研究我国家金融消费者的法律定义

随着财务监督领域的消费者的概念的扩展,财务消费者已经研究了我国家的消费者的概念。

在“金融消费者的权利及其保护”(2002年)中,王·魏(Wang )较早地使用了金融消费者的选择方法,并与《我的国家消费者权利保护法》的规定结合在一起,解释了财务消费者的权利的内容。

例如,Zhang Wuyu和Liu Min的“财务消费者概念的演变”(2010)对财务消费者的特征与投资者的概念与该集团适用的法律规则的特殊性质之间的差异分析。除了基于利润的投资外,普通证券投资仍然可以被视为合理的收益。 (2010)。 人们,保险公司,受益人等人,无论是个人还是小公司,都应将其视为财务消费者,这是开始的起点和目的地。最后,他提出了一个定义:金融消费者是指对金融交易中金融交易中金融运营商的信息披露,但不包括金融公司企业合法人员,对金融运营商的信息披露具有严重依赖的信息披露。

从比较法的角度来看,财务消费者概念的最代表性是“财务消费者的概念和范围:比较的观点”(2012年)。调节,只制定了整体和原则的法规,行业监督部门是基于行业特征和监督,可以同时指定实施规则;中国人民银行的EAU可以代表由于作者的身份和保险投资者而对金融消费者的概念的官方理解和理解。 已被接受,接受并正在考虑接受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机构或服务的自然人应在金融消费者的范围内。

此外,郭丹(Guo Dan)的“金融消费者的法律定义”(2010年),Yu 的“金融消费者的法律定义”(2010年),周·奎恩(Zhou Quan)的“促进金融消费者”(2011年),Xie 的“对金融消费者的基本问题的研究”(2012年)以及其他文献研究了金融消费者的概念。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到,对金融消费者的概念的讨论主要关注三个方面:金融消费者的定义,金融消费者是否应限于自然人,以及资本市场中的投资者是否应包括在金融消费者的三期中。

四、总结

可以看出,尽管财务消费者在财务消费者的概念中的许多重要问题都没有达成共识,即使是应有的概念。

参考:

金融风险的概念5

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频繁,这促使我国家的物流和金融行业迅速发展。

The of and

The of was along the of banks, and . Color is to the and of banks.

In April 1998, Ren , then the of Zeng's metal in , the use of " Bank" to solve the 's debt. It was a in this . Wang Zhi, the of China of and , and re - the of the bank and a more .

Since then, with the rise of , has . In 2001, Fang at ; in 2002, Sun Ning; in 2003, 's Zheng Jinbo; in 2004, Shao Hui and other .

A in the field of is the study of " ". " " has been as a new . The of . But it is not to " ", there are not many users. in the field of is the and of the " bank" . In 2004, Bank the " bank" in a on the basis of the " 100" , to solve the 's and . Since the end of 2004, the has been in , such as the China and Bank, the , Group and CITIC Bank. The of the flow the bank's flow with the of the , and with a and , which can be seen. and risk areas.

of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的邹小芃、唐元琦首次定义了“物流金融”的概念。他们认为物流金融就是面向物流业的运营,通过开发、提供和应用各种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有效地组织和调剂物流领域中资金和信用的运动,达到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有机统一。这些资金和信用的运动包括发生在物流过程中的各种贷款、投资、信托、租赁、抵押、贴现、保险、结算、有价证券的发行与交易,收购兼并与资产重组、咨询、担保以及金融机构所办理的各类涉及物流业的中间业务等。物流金融是为物流产业提供资金融通、结算、保险等服务的金融业务,它伴随着物流产业的发展而产生。物流和金融的紧密融合能有力支持社会商品的流通,提高全社会的福利。该定义指出了物流金融所研究的领域和基本的研究方向,它还强调金融创新思维和金融工程技术的运用。

“融通仓”作为物流金融领域的重要概念最早是由复旦大学的罗齐和朱道立在2002年提出。朱道立等人系统地介绍了融通仓理论。他们认为,因为融通仓所涉及的对象数量众多,要想把这些分散的个体有机地连接起来,实现资金、信息和物流的结合,除了借助先进的信息通讯系统和交通技术之外,还要用系统的思想和方法设计出切实可行的模式和结构,包括基于动产管理的融通仓运作模式、基于资金管理的融通仓运作模式、基于风险管理的融通仓运作模式等三种。他们设想的融资结构有纵向结构、横向结构、星状结构和网状结构四种。这些结构的设想主要是来自对不同环境与规模类型的企业给出的因对象而异的分析。基本思路是以“仓”为突破口,运用各种各样的信息传递程序,实现对仓中动态的物资的计价,使它们可以与资本实现转化。资本、物流、仓储是企业运作过程中流动资产的三个代表性的形态,它们覆盖了企业日常运作的全部流程。朱道立等人的理论研究强调物流对金融的融资功能的辅助,注重基于银行服务的讨论,给出了第三方物流企业扩大服务范围,开发新的高利润服务项目的思路。其中虽然涉及了物流金融的结算职能,但没有把它作为重要的内容加以讨论。

物流金融理论在实践中另一个重要的应用是物流银行业务的开展。物流银行打破了固定资产抵押贷款的传统思维,创新地运用动产质押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广发银行在国内物流银行业务的开拓上走出了第一步。广发行对生产企业的一个(或多个)品牌产品在全国范围内的经销给予支持,改变了以往单个经销商达不到银行授信条件而无法获得银行支持的局面,同时银行通过全国范围内的经销商和生产商内部的调剂,分散了风险。“物流银行”与前面的“融通仓”在寻求对流通中的资产进行评估的思路上保持了一致,区别是它更多地站在银行努力寻求在扩大贷款的同时控制风险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物流金融理论的研究发展

在“物流金融”概念问世之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涉足这个领域,他们的研究丰富了物流金融学的内容。刘高勇(2004)从网络技术的角度讨论了企业物流与资金流的融合。他论证了网络环境下企业物流与资金流融合的可能,其中信息充当物流和金融整合的媒介,对生产和经营过程产生重要的影响。陈祥锋、朱道立(2005)提出了面向供应链的金融物流的概念,尝试从物流金融提供者的角度转换到物流金融的客户角度来开展分析。徐莉、罗茜、熊侃霞(2005)介绍了物流银行业务的特点与作用,指出开展物流银行业务面临的风险,并就风险防范和利益分配等问题提出设想。王颖琦(2005)介绍了物流保险在现实的生产过程中的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唐少艺(2005)以UPS和和广东发展银行为案例,描述了第三方物流企业和金融机构开展的物流金融业务,向准备在我国开展物流金融业务的企业提出了针对市场现有状况合理运作的建议。邹小(2005)在《管理塑料价格风险的利器:网上中远期仓单市场》一书中指出,在传统现货批发市场基础上综合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模式而建立的中远期仓单市场,是全新的流通方式,极具创新意义和推广价值,能大幅降低物流成本,有效满足业界规避价格风险和违约风险的需求。该书以浙江塑料城网上交易市场为代表的仓单市场作为研究对象。从阐述仓单交易市场的基本内涵、形成、现状、功能作用和市场运作等角度入手,对网上中远期仓单市场的组织架构、市场管理、交易者、交易行为、交易目的等进行论述,对市场的操作流程和基本制度作了详细的解说,研究了衍生品交易和物流服务如何结合并产生效益和控制风险。唐少麟、乔婷婷(2006)用博弈分析的方法从风险控制的角度论证了对中小企业开展物流金融的可行性,指出相应的风险可以通过规范管理制度和采用新的管理工具(主要是管理信息系统)加以有效控制。

现实世界里,“资金”、“原材料”、“库存”这三种资产形态经常相互转换,而转换过程通常很难受到全程不间断地跟踪,特别是“物流”的过程在先进的通讯和信息技术得以广泛应用之前是很难被考察的。因而传统的会计学和金融学在研究企业运作时通常取其“现金”或“库存”的静止状态进行分析,很少涉及动态的转换。 “物流金融”的长处就是能解决运动中或处在不稳定状态下的资产利用的问题。它好比社会科学中的“微积分”, 使商业领域中的变量可以计量。

金融中的风险概念例6

市场的全球化趋势愈演愈烈,企业面临的机会与挑战也日益加深。企业如何在经济大潮中,看准时机,并妥善处理好包括金融风险在内的各种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成败。企业自然需要明确金融风险相关概念,包括企业金融风险的含义、企业经营中所面临的金融风险类型及其联系;同时了解企业经营中面临的主要金融风险及其影响,只有看清形势,才能抓住痛点,一击而中。

一、企业金融风险相关概念

(一)企业金融风险的含义

企业存在的目的是为了盈利,而置身于全球化市场这样一个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承担风险是无可避免的。金融风险是企业在长期运营中所遇风险的一种,其具体含义是指,限定在企业中所发生的金融风险,是利率、证券价格和汇率等金融变量发生的非预期变动。企业金融风险事件涉及到三种,即经济、政治、社会事件,它们分别指的是在经济。政治、社会具体事件发生之前企业无法提前预知的金融变化。严格说来在这三类风险事件中,只有经济风险才能说得上是一般意义上的金融风险。

(二)企业经营中所面临的金融风险类型及其联系

企业面临的金融风险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环境诱因会导致产生性质不同的风险类。以《企业风险管理》所明确划分的类型来看,可以把企业金融风险分成七种,其一,市场风险,这是指由于交易对象违约,不顾法律义务产生的风险;其二,流动性风险,即在企业的运营管理过程中出现资金紧缺情况,导致无法正常支付的风险;其三,结算风险,它是指一种因交易的商品或付款未按时收到导致的风险;此外,还有声誉风险、法律风险和违规风险、运行风险三种。

至于各种不同的企业金融风险之间存在何种具体联系,则需要一分为二,加以论述。首先,各种风险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是相互独立存在的。然而,在经济发展加快的作用下,各种风险逐步被动建立了较为紧密的联系,发生一种风险衍生发展成其他另外风险的现象也并不少见。企业的声誉会受到所有其他风险的影响,而所有的风险都会受到运行错误的影响。

二、企业经营中面临的主要金融风险及其影响

(一)企业经营中面临的主要金融风险

说到企业在经营中面临的主要金融风险,首先需要谈到企业的汇率风险,它指的是公司的盈利和市场价值可能面临因汇率变动而引发波动的风险。具体而言,又可以细分为交易风险、转换风险和经济风险三类。第二点,是利率风险,其含义指的是借贷双方在遇到利率升降变动剧烈的情况时,可能随之变动的风险。

(二)金融风险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社会的快速进步,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政治经济环境的剧烈变化已经引起了各方面人士的注意。越来越广泛的经营范围,给企业带来许多经营中的不确定因素,从而增加了发生金融风险事件的机会,给置身于其中的各个现代企业造成了极其大的影响,集中体现在增加了经营成本和经营决策的难度。

三、企业金融风险管理的一般程序

(一)金融风险识别

企业置身于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遇到金融风险是不可避免的,最能减少风险带来损失的措施就是加强风险识别。只有科学地辨别出了所受风险属于哪种具体形态,才可以对症下药,解决风险困难。

(二)金融风险衡量

经过前文所述的风险识别,便是据此做出科学的决策。企业应该在决策前期,就对风险加以分析,判定随之而来可能出现的风险状态,并对比各类风险孰轻孰重,把握住最可能给企业带来最大损失的风险类型,把握时机,优先控制解决。

(三)金融风险管理

金融风险管理,要求首先了解风险的数量和程度。企业遇到的风险越较,且其波及的企业经营领域越广,就越需要重视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其次,是分析企业自身风险管理的能力与条件。从分析企业内部的资金实力、人力资源等等方面入手,如果内部能力欠佳,可实行风险委托管理。第三点,考虑风险管理的外部环境,判断金融衍生市场是否发达等。第四点,则是测算风险管理的成本,必须保证风险管理的成本低于所获得的利益。

四、衍生金融工具与企业金融风险管理

(一)衍生金融工具的特征以及风险因素

企业在处理其金融风险的过程中,如果对相关的衍生金融工具有清楚全面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恰当运用,无疑可以帮助解决金融风险管理问题。首先,需要明确衍生金融工具的五个性质,即杠杆性、融资性、高风险性、虚拟性、表外性。

(二)衍生金融工具对企业金融风险管理的影响

只有严格遵守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规则和交易制度,避免一切的不适当运用,企业就能够克服由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引发的甚至是所有的各类金融风险,企业通过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可以使企业对套期保值能够顺利进行。

五、结论

综上所述,企业在长期的经营管理中,遇到金融风险是兵家常事,而加强对金融风险的管理则是成败关键。因此,企业不可小瞧了金融风险,而是应该了解企业金融风险的具体概念和进行风险管理的一般程序,包括金融风险识别、金融风险衡量、金融风险管理,同时利用衍生金融工具与企业金融风险管理的关系,在把握衍生金融工具的特征以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浚耀商务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