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5次红色预警,郑州7.20特大暴雨背后

日期: 2024-06-05 19:07:57|浏览: 133|编号: 71958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请自鉴内容实用性。

两天5次红色预警,郑州7.20特大暴雨背后

7月21日,河南防汛新闻发布会介绍了防洪抢险最新情况。据不完全统计,16日以来,此轮强降雨已导致全省89个县(市、区)560个乡镇群众受灾。郑州市因特大暴雨造成25人死亡,7人失踪。

中央气象台专家介绍,17日以来,河南省气象部门共发布雷电、暴雨、大风等预警信息1427条,暴雨红色预警信息162条;郑州自19日夜间以来共发布11条暴雨橙色、红色预警信号,累计接收短信人数达1.2亿人次,向2.25万名应急责任人发送预警信息54万条。

一份气象灾害预警文件显示,郑州市气象台于7月20日6时02分发布暴雨红色预警,警告郑州市及所属各县市降水量将达100毫米以上,并附防御指南。两天内共发布5次此类红色预警。

根据中国气象局发布的《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发布办法》,暴雨预警信号分为四级,红色为最高级别。红色暴雨预警的防御指引是:一是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做好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二是停止集会、停课、停业(特殊行业除外);另外,做好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防御和救援工作。

在多次暴雨红色预警下,受暴雨影响的当地相关利益者如何应对和采取措施?

郑州市气象台7月20日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

郑州市气象局:

首次红色暴雨预警信号发布于19日晚10时左右。

气象部门此前已对郑州严重城市内涝及次生灾害发出预警。

郑州市气象局工作人员告诉红星新闻,该局自7月19日以来已多次发布暴雨红色预警。“郑州气象”微博账号显示,郑州市气象台于7月19日21时59分发布第一次暴雨红色预警。

此后,郑州市气象台分别于20日早晨6点02分、9点08分、11点50分发布第二、第三、第四次暴雨红色预警信号。

据郑州市民高先生的短信记录显示,他于7月19日23时30分左右收到郑州市气象台的预警信息,短信提醒称,郑州市局地降水量已达50毫米以上,预计累计降水量将达100毫米以上,请大家注意防范。

市民收到大雨红色预警短信

7月20日12时52分,高先生收到郑州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的提醒,建议市民大雨期间减少外出或选择公共交通;驾车时携带应急装备,不要冒险涉水过桥梁、涵洞、隧道和被淹路段,行走时尽量避开被淹区域。

郑州市气象局于7月20日16时24分再次发布暴雨红色预警,“未来3小时内郑州市及巩义、登封、荥阳等地仍有持续降水,累计降水量将达100毫米以上,请注意防范。”这已是第五次暴雨红色预警。

据中央气象台消息,河南省气象局早在7月15日上报的《重要天气报告》指出,“17日至19日,我省北部和中东部有大雨、暴雨,部分地区有特大暴雨,需加强防御”。

此后,河南省气象局陆续发布《重要气象信息》《气象信息通报》等决策服务材料,召开8次联席会商,与水利厅、自然资源厅联合发布山洪、地质灾害等气象风险预警预报,并向省防汛办、省应急管理厅、省地质环境中心等提供呼叫响应服务。“省、市、县三级气象部门都在第一时间把相关信息传递给党政主要负责同志。”

中央气象台专家介绍,17日以来,河南省气象部门共发布雷电、暴雨、大风等预警信息1427条,暴雨红色预警信息162条;郑州自19日夜间以来共发布11条暴雨橙色、红色预警信号,累计接收短信人数达1.2亿人次,向2.25万名应急责任人发送预警信息54万条。

郑州市应急管理局:

“三停”需要各级审批,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轻易停。

根据中国气象局发布的《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办法》,暴雨预警信号分为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红色为最高预警级别。红色暴雨预警的标准是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到100毫米以上,或已达到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上述文件给出了暴雨红色预警防御指南,一是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做好暴雨应急救援工作;二是停止集会、停课、停业(特殊行业除外);三是做好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防御和救援工作。

红色暴雨警告信号

2011年5月,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郑州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其中提出,跨县(市、区)发生较大范围气象灾害并造成较大损失时,由市应急指挥部决定启动应急响应,统一领导、组织开展气象灾害及其次生、衍生灾害的应急响应工作。各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和灾害应对有关规定,启动本部门应急响应,做好应对工作。

其中,市应急指挥部负责指挥、协调气象灾害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工作。在可能形成灾害天气或者已经发生气象灾害时,综合分析各类信息,决定是否进入应急状态。进入应急状态后,负责指挥、协调、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视情况成立现场应急指挥部,负责现场应急处置工作。制定并公布气象灾害应急处置具体工作方案,决定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的启动、终止。

此外,应急预案还规定,必须建立气象灾害应急响应启动机制。市应急指挥部根据气象部门提供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组织有关部门、专家进行研讨,根据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和范围,经综合分析研判后,向市应急指挥部提出是否启动相应级别应急响应的建议。

郑州市应急管理局宣传部一名工作人员告诉红星新闻,应急管理局一直在发布预警信息。至于接到气象局的暴雨红色预警信息后,是否停工停学,“这个决定要经过各级指挥中心的批准才能做。一般会根据不同情况、不同级别发布预警,降雨持续时间、大小等都会有提醒,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轻易下达停工停产的命令。”

郑州地铁:

19日启动防洪预案,20日18时左右全网停运

7月20日17时起,郑州市防汛指挥部将防洪Ⅱ级应急响应提升为Ⅰ级。几乎与此同时,网络上也出现了被困地铁车厢乘客的求救信息。

据郑州多位上班族反映,收到暴雨预警后,大家纷纷提早下班,大多是在下午3点至5点之间。这段时间,郑州多处道路被淹,无法正常回家。在郑州地铁20日18时10分发布停网令前,不少人仍希望搭乘地铁回家。

郑州居民王先生告诉红星新闻,他看到地铁下午两三点还正常运行,但从15点40分开始,“郑州地铁”微博账号就发布地铁站出入口关闭的信息。

郑州地铁已做好防洪准备。

据“郑州地铁”微博消息,受7月19日强降雨影响,郑州地铁立即启动防洪应急预案和恶劣天气应急预案,组织客运、车辆、物资、施工等应急救援队伍守卫车站及相关安全要点,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加大车站内外巡查力度,全线各车站配备充足的沙袋、防水膨胀袋、防洪挡板、移动排水泵等专用防洪物资设备,做好应对强降雨的充分准备。

7月20日上午,郑州地铁发消息启动应急机制

郑州地铁一名工作人员接受三联生活周刊采访时表示,地铁公司在7月17日就发布过防洪通知,当时河南当地气象台就发出预警,称郑州未来14天还将持续降雨。通知发布后,地铁站按照“大雨”级别做好防洪准备,准备了一些沙袋等阻洪物资。

不过,据中央气象台介绍,降水强度分为7个等级,一天内10毫米以下为小雨,10-25毫米为中雨,25毫米以上为大雨,50毫米以上为暴雨(大雨),75毫米以上为大雨(暴雨),200毫米以上为特大暴雨。

红星新闻查阅交通运输部发布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管理办法》。该文件第三十二条第三款规定,遇有恶劣天气,相关人员可视情况及时采取加强观测、限速、暂停运营、封闭车站等措施,并应当按照以下要求组织运营调整:车站因降雨、内涝等原因造成进水,严重影响旅客服务的,列车调度人员根据车站申请,可以下达封闭车站命令,组织列车通过车站。线路积水超过轨道面时,列车不得通行。

此前,据郑州市委宣传部官方消息,7月20日的强降雨导致郑州地铁5号线列车停运。随后,郑州地铁全线停运,并组织救援,疏散500余人,其中12人死亡,5人受伤。

面对两天五次暴雨红色预警,地铁为何不提前停止运营?郑州地铁集团工作人员告诉红星新闻,目前有关领导、专家正在商讨相关问题,后续可能会发布消息。

专家:“三停”措施并非强制性

可以借鉴南方城市的相关经验

对于红色暴雨预警上的防御指南中提到的“停止聚集、停课、停业(特殊行业除外)”,郑州市气象局一名工作人员告诉红星新闻记者,这只是建议,并不是要求。

“我们只是服务部门,服务各部门、服务群众,不会针对具体哪个部门、哪个行业发布预警,是否落实建议,要看各单位、各公司自己决定。”该工作人员告诉红星新闻,即便是上级部门河南省气象局,也没有权力停工。对于暴雨(应急管理)等气象灾害,一般都是防汛抗旱指挥部、应急管理局带头下达命令。

7月21日,中国水利学会减灾专业委员会特聘专家、华南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教授黄国如对红星新闻表示,郑州此次遭遇的突发极端暴雨,单靠常规工程措施难以抵御。“我相信,这场暴雨如果发生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城市,情况都和郑州差不多,(但如果处理及时)损失可能会减少。”

7月20日,郑州街头车辆涉水行驶。新华社供图

黄国儒说,与南方相比,像郑州这样的北方城市遭遇暴雨的几率较小,“南方没有那种全力抗台风的大气”。以广州为例,面对暴雨红色预警,政府往往会强制执行“三停”(停止集会、停课、停业)措施。在他的印象里,广州近两年已经发出过几次暴雨预警,虽然雨势不大,但也要​​求居民待在家中,不要外出。

“因为广州经常有台风,当遇到特别严重的台风、暴雨的时候,(政府)会发布停工停产的通知。更重要的是在全社会营造这样的氛围,通过电视、网络、手机短信等各种媒体提醒市民。小区物业管理处会发公告,在门口贴个牌子通知大家。”

黄国儒也认为,由于目前“三停”不具有强制性,有关部门暂时无法回应是否要实行“三停”。 “这确实很可惜,希望这次惨痛的教训能引起地方有关部门的重视,如果以后能形成这样的机制——比如我收到红色预警信号,我就有正当理由不去给老板干活了。这样,每个群体都能收到信息,都能有所反应,大家都能自觉规避风险。”

红星新闻记者兰菁、实习记者陈逸凡

实习生 邹嘉瑜 林倩冰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浚耀商务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