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有一种童年叫“特钢厂子弟”

日期: 2024-06-09 19:11:27|浏览: 85|编号: 72922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请自鉴内容实用性。

在重庆,有一种童年叫“特钢厂子弟”

20世纪60年代,沙坪坝有两家大型工厂,一个是重庆嘉陵,一个是重庆特殊钢厂,有“十里钢城”之称。

那时候,如果你家里有人在特殊钢厂工作,你肯定要更有信心,因为那是一份安全又有保障的工作,很多人都拼尽全力想要进去!但随着特殊钢厂的破产,这种繁荣也戛然而止,早已成为过去!

如今当团子再次踏入这片土地时,这里已是一片废墟,再也看不到往日的辉煌。团街坝、桥门山、长春沟、石井坡、悠闲的小火车……这里,藏着无数工厂工人的半生记忆。

01

一个特殊钢厂,一个小社会

当时特钢厂的代号是2307信箱场,后来改为“二钢”、“特钢”。特钢厂横跨嘉陵江,跨越童家桥、磁器口、双碑、井口、詹家溪等地。一个工厂就是一个小社会。

像特钢这样的大型国营工厂,曾经有上万名员工,加上家属,一共有两三万人生活在这里,除了工厂,还有住宅区、学校、医院,甚至还有一座游乐园。

那些年,特钢厂的儿女们生在特钢、长在特钢、工作在特钢,怀揣着“把青春献给自己的人生,把人生奉献给子孙后代”的信念,在这片厂区的土地上熠熠生辉、辛勤耕耘。

早晨听着电台里播放的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声起床,晚上听着“轰隆轰隆”的火车声入睡。

同事、亲戚、朋友,我们都是邻居,这里大家都是熟人,这个小社会比外面的世界更单纯、更直接。

02

最难忘的童年,最有趣的事情

那时,特钢是工厂子弟儿时的天堂,走到哪里都能找到“宝藏”,捡到废弃的特钢边角料,可以做成铁环、陀螺、弹弓,甚至还能做成鞋子、衣架、菜刀等回家装。

男孩们制作完弹弓后,就会出去比赛,看看谁的技术最好。如果他们不小心惹了麻烦,打破了别人的窗户,他们就会立刻逃跑。

放学后,女孩们做完作业,就会去铁路边捡木炭,准备在冬天生火取暖。

有的会去体育场馆卖冰淇淋、辣串、冰糖葫芦……这时候,他们就得装作是成年人,分清公私,绝不能偷偷吃东西。

最开心的是大人们下班后都会从车间带回来一杯冻酸梅汤,比今天的冰淇淋还要美味和难得,喝完之后一点都不满足,还会舔着嘴角。

最期待的还是特钢的春节,春节期间秋场坝会举办盛大的游园会,各种活动丰富多彩,还有刺激的过山车,玩上一天也不会腻。

对于特钢厂的子弟来说,那时候的生活虽然艰苦,但童年的记忆却是甜蜜的。

03

特钢子弟,重庆女孩最爱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进特钢工作并不容易,市政府、机关、医院、银行的子弟都利用各种关系,争抢特钢招考名额,谈起自己是特钢厂子弟,都有一种天生的优越感。

特钢不仅是当时西南工业之母,而且在80年代最辉煌的时期,更是财大气粗,不断在海外进行无偿投资,吸纳大量破产企业员工。

厂里很富裕,员工福利也很好,特钢公司家属区是重庆最早用上天然气的地方之一,水电都是厂里供应的,收费很低。

当时流传着这样一句童谣:“小妹妹,快快长大,嫁个二钢的工人,三日吃肉,五日吃猪排。”这是典型的厂里子弟吃肉的模样。

因此,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很多学校老师、医院医生都想嫁给特钢工人,特钢厂的子弟更是重庆女孩的最爱。

04

一代特钢突然变样,辉煌已不复存在

谁也没有想到,西南工业之母特钢有朝一日会倒下,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兴起国企、集体企业民营化改制浪潮,特钢破产倒闭。

一些工厂工人在特钢度过了自己最美好的十年青春,大学毕业后,他们本以为找到了家,却发现那只是一个临时的住所。

昔日的辉煌、热情、热闹,随着人们的离开,都消失了,渐渐变得安静、荒凉。

如今万乐江又回到了特钢旧址,“生产再忙,也不能忘了安全”的标语依然挂在墙上。

熟悉的工厂铁路、厂房,此时此刻,却是斑驳破烂、杂草丛生,仿佛身处另一个世界。

一切都在改变,但有些东西依然保持不变......

团子看到有的人的父母在特钢干了一辈子,现在却舍不得搬出去,还留在了石井坡。

一些特钢厂的子弟,每次回重庆,都会特意路过石景坡,看看曾经无数次进出的厂门。

05

2018,新型特钢的重生

据悉,特钢1935文创园项目正在推进,对保留下来的老厂房进行保护利用,打造集工业文旅、创客中心、主题商业于一体的文化创业项目。

特钢十井坡旧区利用废旧油桶、自行车、破旧轮胎等,通过涂鸦、绘画等形式进行创意加工塑造,还原特钢生活的记忆。

团子一路上也遇见不少来这里打卡的游客,他们或许知道,或许不知道,但是谁在乎呢?有的人更注重拍照的声音,笑着走开了!

多年过去,曾经繁华的特钢厂区,已成为墙上的一道风景线,逐渐变成了重庆人们打卡拍照的文化创意园区,只有曾经在这里奉献了整个青春的特钢工人们热泪盈眶。

当年那些散落在各处的特钢厂子弟,你们现在都还好吗?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浚耀商务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