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天流水破亿,谁在赚“霸总”短剧的钱?

日期: 2024-06-21 07:08:02|浏览: 114|编号: 75374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请自鉴内容实用性。

8天流水破亿,谁在赚“霸总”短剧的钱?

2023年,单集时长只有一两分钟、全集80-100集的小程序短剧,通过霸道总裁、无敌战神等剧情,引发追剧热潮。在快速商业变现的另一边,短剧行业的无序扩张引发了诸多问题。监管升级将对短剧行业带来哪些影响?短剧如何走向规范化、精品化?以下是《中国新闻周刊》2023年11月的报道。

监管风暴下短剧将何去何从?

“大家都在观望、等待,焦虑不已。下一步该怎么办?”

一位前几天刚加入短剧行业群的从业者在群里提出了疑问,有人在群里回复称,即便没有近期的严厉“整治”,现在的“玩法”也无法长久,所谓的“短平快模式”迟早会让人审美疲劳。

“7天写出剧本”、“一周拍100集”、“24小时充值1000万,8天流水过亿”,这几个关键句子,似乎足以在外界的过滤下,简化和概括“短剧财富神话”。中信证券研报指出,微短剧行业月充值额已从今年6月的4000万元,增长至10月的6000万元,预计全年将达到200亿至300亿元,相当于中国电影票房体量的一半。

这种单集时长只有一两分钟、总集数多达八十到一百集的小程序短剧,通过霸道总裁、无敌战神等剧情,引发追剧热潮。但热潮背后,是新一轮的资本博弈:吸金无数的微短剧,花费只有几十万,引得用户充值后翻滚流量。这套标准的杠杆滚雪球式资本操作,让不少人都想赚快钱。

监管的警钟已然敲响。11月16日,咪蒙团队出品的小程序短剧《黑莲花修炼手册》(以下简称《黑莲花》)上线,凭借高频率的剧情反转引发高关注。两天后,《黑莲花》被全网下架。11月21日,微信、快手、抖音相继发布“下架”公告。公告指出,该剧下架原因是“渲染极端报复、以暴制暴的不良价值观,混淆是非观念,破坏平台良好生态”。

短剧《黑莲花进阶手册》已从各大网络渠道下架。

《黑莲花》上映前一天,监管靴子落地。11月15日,广电总局宣布启动为期一个月的专项短剧治理工作。此外,还将加大对网络微短剧的管理力度,细化七个方面的管理措施,包括加快制定《网络微短剧创作制作和内容审查细则》;研究推动将网络微短剧APP、“小程序”纳入日常机构管理;建立小程序“黑名单”机制、网络微短剧推送统计机制等。

“行业野蛮增长的周期已经结束。”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加强监管后,微短剧行业需要规范,同时给虚假热情降温,劝阻只想赚快钱的参与者。

流量为王

犹豫了数月之后,从事广告行业十余年的导演唐野按捺不住内心的尝试欲望,决定制作职业生涯中第一部小程序短剧。

9月,唐野带着不到30万元的投资、15人的剧组到某三线城市拍摄一周,顺利拍出了投资方指定的“战神”题材微短剧。唐野向《中国新闻周刊》透露,这次在师弟的劝说下,他找到了一位“投资方老板”,愿意投资300万元扶持10部微短剧。唐野接了其中一部,但拍摄时,还是摆脱不掉心里的感觉——有点“俗气”。

“小程序短剧”是指在小程序或社交平台上播放的短剧,为了贴合手机端的播放习惯,通常采用竖屏拍摄,每集只有几十秒或一两分钟。霸道总裁爱上我、逆袭重生、穿越古今的虐恋、原配小三“撕”渣男……短剧大多围绕霸道总裁、穿越、战神等题材展开,通过剧情反转和冲突牵动用户情绪,从而达到付费观看的目的。这些短剧一般都在80到100集,解锁全部剧集往往需要花费数百元。

“这种短剧投入很有限,几乎没有钱雇剧组车,也没有足够的钱请艺人和道具,全能舞台工作人员就两个。为了压缩预算,我们会在学校找很多实习生,把整个流程教给他们,然后让他们去做。”唐野说,这部剧的预算很紧张。

作为一名资深广告从业者,唐野一天能挣五六千块钱,但拍这么短的剧,工资微薄,工作强度又极高,每天需要工作16个小时。促使他辞职的原因是一份“赌注”协议:如果剧火了,那么收入分成(大概1个点、2个点)就给导演。

此前,“小程序短剧”频频创下传奇:《女王来上班了》24小时用户充值金额超1200万元;《闪婚后,傅先生的马甲线再也藏不住了》24小时充值金额超2000万元;《无双》上线48小时广告消费超5500万元,8天广告消费超1亿元……这些消息,都让唐夜希望,自己打造的剧集能够爆红。

从左至右:短剧《噢!女王来上班了》、《闪婚后傅先生再也藏不住马甲了》、《无双》宣传照。

这已经不再是投资,而更像是一场赌注。“如果你押注了某样东西,如果它火了,收益就会成倍增长,但如果没有,就全打水漂了。”唐野认为,这有点像天使投资,如果你投了10家公司,基本上有7、8家会失败,但只要有一两家成功,收益就足以弥补之前的所有成本。

编剧于洋也认为,微短剧的特点是成本低、收益快,可以大投入、小赚一笔。为了节省成本,他所在的公司目前有同事在做七八个项目。此外,公司还尝试用同一个团队带着2到3个项目到横店等地连拍,力争在短时间内拍出一部爆款剧。

不过,拍爆款的逻辑并没有那么简单。“短剧自修室”负责人杨洋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短剧在制作流程上和长剧没有太大区别,主要特点就是速度,立项快、剧本快、拍摄快、后期快。头部短剧公司每月在拍剧近百部,一部剧从立项到上线2周就能完成,其中拍摄周期大概在3到7天。但短剧约80%的成本来自广告,也就是业内所谓的买量,其次是播出平台的渠道费(以微信小程序为例)、拍摄制作费、CDN等技术费、剧本费等。

“短剧的推广叫流量招商,就是以程序化的方式在抖音、快手、微信等信息流短视频平台上投放广告,广告费用实时可见,并根据用户付费情况随时调整广告费金额。”杨洋进一步解释,短剧可以简单分为内容和流量招商两个部分,可以形象地理解为:内容是“钉子”,流量招商是“锤子”,二者缺一不可。

微短剧产业链已逐渐成熟,通常可分为上游、中游、下游三部分。上游为微短剧的内容制作,主要由版权方、出品方、承包方参与,涉及版权购买、IP孵化、剧本创作、团队组建、拍摄等环节。中游为微短剧的内容分发,主要由平台方、发行方参与,涉及平台上线、短剧发行等环节。下游通常为微短剧的生态支撑,主要由媒体方、代理商等参与,进行流量投放。

制作人康颖认为,流量投入带来的收益,是真正喜欢、愿意为内容付费的消费者带来的,在她看来,这是真正面向消费者的商业模式。豆茶茶CEO Bobo把小程序微剧业务比喻成游戏模式,类似虚拟物品的售卖,流量投入之后,可以把营业额做大,整体市场增速也会更快。

但在大片模式中,流量比内容更加重要,付费收入80%以上都来自购买流量,这是大片诞生的基本逻辑,典型的流量为王的游戏。

某头部制作平台的制片人杨天强调,一部剧花了几十万拍完之后,可能还要花两三百万甚至几千万的宣传费,这主要依靠抖音庞大的数据库和找剧演员的服务,从而获得精准用户,产生付费交易。相比传统影视的制作发行成本比,短剧的比值完全不平衡。“其实投资的红利期也开始褪色了,早期投资的ROI(投资回报率)能达到2,现在已经慢慢降到1.2甚至更低了。”

流量成本高昂,从网络文学平台中文在线的财务数据也可见一斑。中文在线发布的《关于深交所关于公司2022年年度报告问询函回复的公告》称,公司2020年开始探索中短剧市场。2022年小程序短剧收入突破3亿元,营业费用2.16亿元,销售推广费用8745.43万元。互联网与信息技术专家鲍然认为,其宣传费用占内容费用的三分之一以上,因此这笔生意更像是一门流量生意。

上线后,唐野制作的小程序短剧并未爆红。他认为,平台很有可能在招商环节失败了。“最后投资方给我看,后端亏损了80%以上,退的钱不到5万元。有人从投资方手里接手了4个项目,但目前没有一个能盈利。”唐野在这场“流量游戏”中只是配角,没有人告诉他平台投了多少钱,“这些都是不透明的。”

“无数小企业主想加入进来”

“去年大家都有汤喝、有肉吃,市场需求很大,又不是很饱和,也就是说供不应求。制作比较粗糙,成本低,所以没亏。”杨天说,去年10部影片中,只有一两部赚钱,剩下几部勉强能收支平衡。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小程序短剧市场规模超过40亿元,较去年增长179%。

但今年下半年开始,短剧开始爆发,杨天认为,可供观众选择的剧太多,整个市场也越来越饱和,十部剧能有一部盈利的概率已经很低,甚至夸张到“进不了榜单前十,就只能当炮灰”的地步。

杨天还透露,某部爆红的短剧收入达到了非常大的体量,创下了纪录。其实业内人士都知道,噱头大于回报,纯粹是为了出名,把赚到的钱都花在发行上,“鼓起脸来发财”。

在他看来,行业内爆款短剧的不断涌现,让外界产生了“拍一部爆款就能发财”的错觉,结果引来大批圈外游资前来炒作,整个行业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张。

宋丁是横店的一名灯光师,去年底他从传统影视行业转行拍短剧。当时拍短剧的剧组并不多,现在每天有大概100个短视频剧组在横店拍摄。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经常今天接一个短剧,开拍没两天,另一个剧组就问有没有时间,“档期好冲突。”

在横店,随着短剧越来越火爆,各行各业的非专业人士蜂拥而至拍剧,对影视行业毫无了解的投资人也纷纷投资短剧。宋丁感受到了这种肉眼可见的变化:“去年还不是那么火爆,一般一部现代剧只需要十几万到十五万的投入。今年5月份开始投入就加大了,一部剧的起拍价是20万,到10月份可能就30万到40万了。虽然票价在涨,但还是有无数的小老板想来凑热闹。”

宋丁自己也投资过一些剧。“都是朋友介绍来的,如果不是彼此很熟悉,是不会投钱的。”他最近和朋友合作的短剧项目,投资金额大概有30万元,其中他自己投资了10万元。该剧还在制作中。在他的合同里,如果用户付费回报持续低于投资成本,那么这个项目就会亏损。如果用户付费回报持续高于投资成本,那么就有可能盈利。“但现在爆款越来越难了,成本越来越高,整个市场都在滚滚而来。”

“整个产业链的成本都飞涨。”杨天举例说,过去拍戏只要有一辆奔驰开,现在要么是兰博基尼,要么是法拉利;过去拍戏只要有公寓,现在必须是三层别墅;过去只需要三星级酒店,现在需要五星级酒店;买量价格涨得更快,过去吸引一个用户是20元,现在已经涨到50元。

“最早从事竖屏短剧的是横店的制片人,他们一天的收入一般是两三百元,专业知识相对比较少,演员在横店一天的收入也就几百元,以前演群众演员的,甚至可以直接当上主演。”唐野说,但现在更多专业水平更好的人进来了,他们的工资也翻了一倍,一天能挣几千元。

制片人康英经历过网络电影、横屏短剧时代,她认为竖屏短剧的发展也遵循同样的规律,制作成本不断上涨,对剧情、内容、演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未来故事和内容会层出不穷,不断升级迭代。”

谢龙最初做服装生意,但近几年转战短视频,积累了不少粉丝,最近又把目光投向了短剧小程序。但他发现“这个圈子在逐渐固化”,这意味着头部效应越来越明显,投资者更倾向于投知名导演、演员,而自己很难搭上头部船。

在他看来,短剧需要和上下游产业打通,上游平台需要提供行业数据和卖得好的剧本,还要帮忙投一些资金,下游的发行商需要做好招商流,赚取利润,所以“搞好关系才能成功”。“一般人贸然投资,可能不太容易。”谢龙提到,自己就遇到过一个横店的餐饮老板,不假思索就投资了两部电影,最后亏了70万。

“真正从微短剧中赚到钱的,都是最先进来的一批人,比如九州、点中这样的公司,两三年就盈利了。”一位资深从业者提到,这些公司能够先行一步,看到微短剧的发展趋势甚至开启这个发展潮流,理应得到市场的回报,但那些跟风的,很可能就是来交学费的“韭菜”。

“现在整个市场都过热了,有实力的人,没实力的人,都想参与进来,甚至有人把短剧包装成投资标的,其实就是个骗局。”杨洋对这个行业感到担忧,很多不了解情况,梦想发财的人,会掉入陷阱,甚至被骗。

监管升级

“小程序短剧市场的繁荣,也得益于渠道和监管的双重红利。”趣玩网络副总裁庄明浩曾在一次分享会上提到,从抖音到小程序的跳转功能开放,特别是微信小程序的跳转功能,带来了渠道红利。在监管方面,以备案制代替审核制,让监管更加灵活,为小程序短剧市场的爆发创造了有利条件。

庄明浩表示,2022年底,广电总局开始关注到短剧市场的快速发展,并下发通知将审批权限下放至省级,开始实行备案制。2023年4月,网络剧行业实施新措施,要求省级广电在内容上线前,必须审核其网络剧发行许可证和上线备案号。但如果没有许可证,只取得备案号,内容也可以在平台上线,只需要备案即可。“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小程序短剧市场的繁荣。”

“繁华”之下,几大关键剧情在短剧中盛行:女婿逆袭、手撕渣男、暴打小三、霸道总裁爱上我……无论怎么演绎,都是为了迎合情调。爽剧依旧是微短剧市场的主流,如果反转能吸引眼球,就不断堆砌反转,如果低俗能吸引眼球,那么剧情狗血到极点。

在快速商业变现的另一边,短剧行业的无序扩张引发了诸多问题:同质化严重、价值导向不佳、盗版猖獗等问题也开始浮现。

北京天池君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董媛媛为《中国新闻周刊》分析了微短剧发展中的一系列法律风险。其中,在内容方面,如果微短剧含有色情、低俗、血腥、暴力、低俗趣味、审美低俗等负面倾向的内容,可能面临断链、摘牌、下架、注销登记、暂停接入服务、吊销相关许可证、联合处罚等监管部门的处罚。

《黑莲花》下架后,该剧官方账号又发布了一部短剧《李助理好迷人》。但该剧很快被下架,被指台词、剧情涉嫌边缘化。公开资料显示,《黑莲花》出品方为上海银地球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天眼查App显示,上海银地球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法人及执行董事为曾为米萌(马羚)搭档的张静思。

北京洲泰律师事务所律师王子欣也提到,在筹备阶段,要防止微短剧的投资成为金融犯罪的手段,有些人通过非法集资等方式筹集资金,再利用微短剧融资时间短的特点,快速获利,可能构成刑法规定的犯罪。

平台和监管部门也屡屡出手。近日,广电总局将再次开展为期一个月的专项整治工作。此外,11月16日,快手、抖音、微信等平台发布微剧管理公告,严厉打击违规微剧,累计下架违规微剧数百部。

事实上,去年以来,广电总局持续开展网络短剧治理,截至2023年2月28日,已下架含有色情、低俗、血腥、暴力、低俗、粗俗内容的短剧、剧集2.53万余部,下架含有违法内容的“小程序”2420个,遏制了网络短剧野蛮生长的势头。

未来这个行业会不会受到像游戏、电影那样严格的审查制度的影响?监管力度又将如何影响这个行业的走向?

杨扬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相关部门去年11月就开始出台监管文件,当时这个行业还处于比较早期,有一段可以自由探索的窗口期。现在行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在加强监管的同时,应该留出一些合理发展的空间。“当然也要看监管如何落实,不能监管过重,导致行业运营成本过高;也不能监管不力,否则一些乱象又会死灰复燃。”

在引导规范发展的同时,广电总局也提出对短剧给予必要支持。2022年12月《关于促进短剧创作繁荣发展的意见》提出,培育壮大短剧创作主体,在资源、人才、营销、排期、宣传等方面给予短剧倾斜支持。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法学系主任郑宁认为,短剧的管理与传统影视剧不同,考虑到短剧时长短、数量多,采用传统影视剧审核标准成本较高,因此未来或将探索更多行业自律机制。目前相关部门也在出台审核规则和标准,确保内容安全可控。

“目前传统影视剧实行的是许可制,而微短剧的数量远高于传统影视作品,如果将微短剧全面纳入许可,监管能力是否足够还是一个问题。”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炜认为。

“在内容审核方面,一定要建立一个大家都能看懂的标准,如果这个标准就相当于短视频或者其他网络内容的标准,那这个标准就不够精准了。”朱伟认为,标准要保证大家都看得见、学得会、用得上,但现在这个标准还不是很明确。

他认为,微短剧的监管应该少一些牌照,多一些内容,所有的监管力量不应该放在事前牌照上,而应该更多地放在事中事后的监管上。如果微短剧和传统电视剧、影视剧一起受到严格监管和审查,“那么这个所谓的风口或许会慢慢消散。”

今年11月21日,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发布了一份题为《微短剧:发展与治理需并举》的报告,其中写道:“我们希望网络微短剧产业不是昙花一现的繁荣,而是一股适时起航的生力军,期待这个产业继续保持活力,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潜力是否已经被透支了?

短剧市场依然火爆。

公开数据显示,今年短剧市场规模已达200亿元,预计年底将达到300亿元。有业内人士预测,“按照这个增速持续下去,小程序短剧行业或将在明年超越电影行业。”

据《数智云微剧市场报告》显示,2022年、2023年上半年,国内重点网络微剧上线数量分别为454部、481部,2023年上半年每月都有近300部微剧报备。艾媒咨询认为,2023年中国微剧市场规模有望达373.9亿元,2027年有望突破千亿元。

不过,点众科技董事长陈瑞庆在首届短剧发布会上表示:“如果不能摆脱低俗、过度商业化、作品的文化内涵,不能向精品化作品跃升,内容持续下沉的话,短剧市场规模可能连50亿元都达不到。”

在春风画作创始人张健看来,目前小程序上的短剧之所以受到争议,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内容本身。一些创作者为了快速吸引用户,纯粹以博眼球的方式创作内容。如果这样发展下去,势必会给用户带来一些不良的价值观引导。是时候进行监管介入了。

据《2023年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将达到10.12亿,短视频日均使用时长超过2.5小时。其中,短剧受众群体巨大,半年内,50.4%的短视频用户看过时长在3分钟以内的短剧、微综艺、泡面节目。

杨天将微短剧比喻为“视频平台里的拼多多”,认为其异军突起源于庞大的用户群体,满足了广大下沉市场的娱乐需求。他预测监管升级后将迎来一波上映潮,而微短剧在后续发展中形式和内容也将不断升级,行业门槛也将逐步建立,走向标准化、精品化制作。

但在唐野看来,微短剧最大的优势是制作成本低,如果发展成精品剧,投入成本就会增加,就失去了优势。“整体成本增加,风险也变大了。”他不敢想象精品微短剧会发展成什么样。因此,参与过一次之后,他也退到了观望的队伍里。他希望这个行业未来有真正的成长空间,而不是把各种知名剧情一再推倒重来。

短剧《挑衅》的拍摄网站。

Yan Min是“短戏”内部人士的创始人,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升级的监督是一件好事,这将减少整个市场中的庸俗内容,但与此同时,这也会给创造者带来更大的挑战,即如何实现短期,平坦和快速效果的特征。

在Bobo的观察中,与传统的电影和电视行业相比,简短的戏剧的大部分内容都被称为艺术品。

“市场最近一直在冷却。”杨提安指出,在监督升级之后,该平台开始控制分销端,例如不再发行排名,迫使上游进行更改,并进行了大量的边界,效果,庸俗的,庸俗的内容。

许多受访者在采访中说,简短的戏剧的未来发展是在高质量的制作方向上发展。

行业标准化的下一步是,审查周期将越来越长,生产水平将越来越高,出色的演员将基于IP,并且内容将越来越精致。

杨提安说:“短剧商业模式的最终变化仍然取决于政策,平台和制片人的共同努力。”

流行的“电子芥末块”的短期播放是否会发展成与电影相提并论的行业?

Quwan 副总裁 承认,该行业的行动太快了,没有时间考虑长期问题:高频刺激会使用户感到无聊,就像许多人现在厌倦了观看短视频的三个核心元素。

“以在线文学行业为例。从付费在线文学到免费的在线文学,然后再到在线文献分布,整个行业已经经历了十多年的时间,而小型播放短剧似乎在一年内完成了这一过程。这是否意味着该行业的潜力已经夸张了?”

(Tang Ye,Yang Tian和Song ding是本文的假名。)

于2023年12月4日发表在《中国新闻周刊》第1119号杂志上

杂志标题:在监管风暴中,短剧将在哪里?

记者:孟Qian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浚耀商务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