缙云这个村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你的家乡吗?

日期: 2024-06-22 02:09:45|浏览: 100|编号: 75555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请自鉴内容实用性。

缙云这个村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你的家乡吗?

“问我家在何处,青谷丹崖不必夸,门前又有曲溪流水,桃树数株。”这是清代文人李永勤描写壶镇宫前村的诗句。三百里巍峨的宽仓山,万年清澈的浣溪河。两岸田稻纵横交错,水底远山如云似雪,桥边平岸杨柳如烟。一幅绿水青山的美丽乡村画卷。

宫前村的由来与南宫庙息息相关。南宫庙原为道教宫观,道观中殿宇称为宫,村落位于殿宇之南,故名宫前。一千五百多年前,道教已在南宫山东侧发展兴盛,宫前村亦顺势而生,成为远近闻名的千年古村。

古城墙和城门

从南宫庙南面走过南宫桥,映入眼帘的是浙江中部南湖镇盆地东麓的野生稻田和时令蔬菜田。向东望去,可见一片南北绵延200余米的深色土堆。细看,墙高3米,厚5.5米,内用金泥夯筑,外用鹅卵石铺砌,墙内外植有水杉、枫香树。这是宫前村先民在村子西侧修建的一道墙(村民称其为城墙),不仅有镇守风水的寓意,还有军事防御的功能。

出资修城的人是明中叶宫前村第一进士李升(1478-1525),曾任安徽黄山休宁县令。县内尚存李升任时所建的甲溪桥,又名千秋桥,古朴雄伟,为县内最大的一座古石桥,史赞“石砌千秋桥,李后千古印”。

城墙北端,有一座古老而美丽的城门,六十年前曾是村民进出湖镇的主要通道,宽2.8米,高3.5米,长6米,东西两侧分别镌刻有“禅库”、“土公”匾额。民国时期,城门由村乡绅李关然修葺。城门西口还竖立着两块石碑,一块是清光绪年间的“禅公桥碑”,另一块是民国时期重建城门的石碑。 记载民国乙海年(1935年),李云(原宁海县长)出资在城门外修建了照壁,并在墙上亲手书写“禅公锁功”四字,并绘画奔腾的骏马,激励乡亲们奋进。

20世纪60年代后,湖镇至宫前村的道路修建,城门逐渐荒废。城门东侧曾有为李胜修建的功德牌坊,雕刻精美,工艺巧妙,上书“庆云德禄”匾额,可惜在文革中被毁。

关帝庙

关帝庙位于宫前村城墙最北端,紧邻城门。由西向东,沿三米高的台阶拾级而上,便可见关公塑像,庄严雄伟。两侧塑有周仓、关平塑像。殿后梁顶悬挂“忠义千秋”匾额。殿深7米,宽6.5米,高4.8米。殿内有18根石柱,南北两边各5根,中两排各4根,支撑殿宇。硬山顶有五梁。两根石柱上,刻有“盛世平安之象,风雨顺意,利益均享”的金联。宫前村关帝庙修建时间不详。 村民说,它始建于明代,后又多次重修,但至今不详,现存建筑为清末所建。

关羽忠义忠烈,佛教尊他为庙宇守护神,道教尊他为关帝,民间尊他为财神、关公、雨神。清朝左宗棠曾为关帝庙题过一联:“千百年来,史无前例。继文宣大圣,忠贞武穆。浩气长存,古德楷模。方圆数百里,西连汉寿故封,东连益阳故堡。英雄气概犹存,思念他从军山河的日子。”

明朝兵部尚书杨博说:“关羽忠义天下闻名,功业载史,天下皆供奉,不分​​老幼,海内海外,无不崇敬关羽。关羽之魂威力,千秋万世不灭。”

关公核心精神中的忠诚、诚信、正直、勇敢等中华传统美德,跨越千百年来,跨越时空,代代相传,历来是中国人做人处事、安身立命的思想道德准则之一。弓前村在古城墙北端修建关公庙,意义非凡。与村里老人交谈,他们都有关公忠勇的国之情。国家有难,要有英勇的将领舍身保卫;城池要坚固,要有英勇的将士保卫。五百年前,李胜出资,村民们共同努力修建了这座城池,还将关公大义写在古城墙上,为村民们团结一致,抵御土匪、盗贼和外敌侵略,筑起了一道铜墙铁壁。

包公祠

宫前村东北有包公庙,庙前有石狮一对,植柏树两株。正门左右匾额为“莽汉”、“色正”,楹联为:“明察秋毫巧断案,铁面无私无愧”。殿堂正面从左至右悬挂着“齐治清廉”、“明经高悬”、“廉洁清廉”三块匾额,左梁上悬挂着“执法如山”。正殿正面楹联为:“一生魂魄托日月,一生胆魄映山河”。 内侧对联为:“照耀千秋年,铁面冰心话当时给,风声百年不散。今妇孺皆赞清官。”外侧对联为:“治国安民,扶正抑邪,正直不二,执法如山,令行禁止,不偏不倚。”殿深7.7米,边长18.4米,高6米,面积140余平方米。天井内摆放有香炉、鲜花等。

殿宇山墙式屋顶,五开间,五梁,东西厢房,面阔6米,面阔3.6米,回廊宽1.2米。建筑采用两进式结构。前殿供奉包公,后殿供奉十阎罗王(民间传说包公也是十阎罗王之一)。现存建筑为清末所建,后多次重修。

包公文化是宫前村历史悠久的特色文化,包公庙会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公是宫前村人对宋代名臣包公的尊称,之所以在包公诞辰(正月初八)举办盛大的庙会,都与宫前村推崇的清廉文化有关。

李氏族谱家训云:“为官要廉洁慎行,选女婿要通经,娶媳妇要选清廉门第,孝敬父母,尊崇诚信,内外严谨,勤俭持家。”做官是清廉的荣誉,清廉是做人的关键。《缙云县志》记载,明清时期缙云李氏出过李唐、李胜、李隐、李鉴、李注、李旦等一大批清官,村民以此为荣。宫前村民很尊敬包公这样的清官,他们认为善恶终有报,做人就是要正直地行走、端正地站着、要有正气。

曾居宫前村的李唐,是明宣德五年(1430年)进士。他生性耿直,为官清廉。初任南京刑部河南司主时,敢与以严谨著称的尚书金濂辩论,属下不敢得罪,对金濂的斥责毫不避讳,使金濂深受感动,提拔他为刑部宇文郎。任职期间,查办冤案,平反冤屈的人很多,后升任右侍郎。调两广巡抚期间,赏赐士人,鼓励农桑,改弊立新,政绩卓著。晚年以病请辞。 路过江西与广东交界的梅岭,在行李中发现一束香药,因一生未曾拿过官府一分钱,便将香药扔进江中。他退居故里,生活十分俭朴。据说他的女儿出嫁时,嫁妆只有一个竹箱和几块布。李唐还作了一首《送女诗》,诗中写道:“出嫁无箱无玩偶,当清官可当?竹箱未曾盛满,麻衣莫算粗。从今以后嫁入人家,要孝顺公婆,恭敬勤俭是家规,莫让别人笑话我。”至今仍是一段佳话。

宫前的包公祠,原名火神庙、阎王殿,清朝李瑞元(1831-1892)率先将其改为阎王殿,殿门楣上书“东岳皇宫”四字。1994年修葺后,改名为“包公殿”。

包公像有两尊,均用樟木雕成,比成人略大。其中一尊包公像端坐在正殿,两旁站立着王朝和马汉、张龙、赵虎,这里是信徒祈祷许愿的地方;另一尊包公像端坐在偏房,主要用于正月初八迎龙灯。包公像被抬进轿子,像古代官员出行一样,鸣炮、敲锣、持匾。“包公”先巡游村里其他庙宇,再从村里上街开始,被抬进每一座道观和民宅,接受村民的祭拜。包公头戴官帽,脚穿朝靴,内穿白衫,外披蟒袍。如果有人对包公不敬,摸他的膝盖,包公像便会像真人一样站起来。 这是因为木匠在塑像关节处做了一个转轴,不知道内情的人还真以为包公现身了。

阮柯洞

南宫庙西面是南宫山,山高五十余米。山东侧高出地面约8米的山崖上,有一“阮可洞”,呈半椭圆形,直径7米,深约4米,相传为晋代道教祖师阮肇修行之处,阮肇修炼成仙,故又称“阮山”。据晋代《搜神记》和南朝《幽明录》记载,东汉时阮肇到天台山采药,在此遇一仙女,住下半年后回乡,得知她的后代已传至第七代,阮可洞也由此得名。第二个道教传说,来自北宋道教经典《云集七千》。 书中记载东晋道教高祖杨殷在此遇仙,食灵芝后升天成仙。阮可洞自古为儒、释、道、文人墨客云集之地,昔日的遗迹至今犹存。

据清代缙云《光绪县志》载:古时阮可洞前有一棵白茶树(又名半夏茶,落叶灌木,攀缘茎,茎脊状,有钩刺,花白色,有香味,可供观赏)。花开时,香气四溢,数里可闻,人气旺盛。观中道士厌烦应酬,便将其砍伐。

“阮可洞”上方有唐代缙云县令、书法家李阳冰的篆书石刻(已佚),北侧有唐建中年间(780—784年)缙云县令李曜题的《阮可故居》诗:“阮可何处是处?仙云洞口对面。天涯何处无芳草,今日在此漫步。”清代文人吕维桢以楷书镌刻了“阮可洞”三个大字。

“阮可洞”西南2米的崖壁上,有明代贡生李继先行书《阮可踪迹》一书,摩崖刻刻至今犹在。明代太丰人范润桐(后二字有争议)刻有诗句:“谁教我记石迹?为阮翁摘天台。六尺尘身如此流,清风湿美楼。”

阮可洞旁原有“阮郎亭”,始建于宋代,明代重修。同治年间,寺僧在亭内塑文昌帝君像。清人李随启有诗:“高亭常在眼中,古道少人行。崖上藤叶老,松根触石尘。飞龙近山下,鹤离无声。天台路何在,万里山林间树木平。”

阮朗亭,为上世纪九十年代重建,为两层六角形石亭,高六米。一层有六根立柱,石柱上镌刻三联:杏花雨打湿我衣裳,杨柳风吹脸不觉冷。石洞古气雾霭,仙桃雨露香。林海烟白,溪中月香。石亭两层,五面有木窗,一面有门。内塑魁星塑像,依地势通向石阶。

南宫寺

南宫山东侧有南宫寺,又名“净云寺”、“净云禅寺”,占地面积13000余平方米。据《缙云县志》载,清莲阁始建于梁统二年(521年),距今已有1500年历史。唐代始称“净晓寺”,建净晓宫。宋宗宁二年(1103年)赐匾“净晓寺”。为道教居所,规模宏伟,香火旺盛,有道士700余人,为远近道教中心。 明代,先后改名为“跨仓寺”、“崇真寺”、“九霄寺”等。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改名为“净云寺”,后增建东西厢房,铸铜钟,塑佛像,香火不绝。清末,改为“净云禅寺”。民国时期一度衰落。1996年改名为“南宫寺”。新建药师殿、藏经楼、千佛殿、极乐殿、钟鼓楼、永乐陵、地藏殿等,重修客堂、南北厢房,重铸大钟。

南宫寺后青山巍峨,寺前流水莲叶,左右有齐龙山、伏虎山。大佛殿始建于清嘉庆元年(1796年),是缙云现存最古老的寺庙之一。新建的千佛殿、藏经楼均为仿古木结构,观音殿、千佛殿内佛像为缅甸玉雕。寺内藏书有《龙藏大藏经》、《乾隆大藏经》、《灵岩经》、《妙法莲华经》、《华严经》等。

南宫寺现有主建筑20座,鳞次栉比,气势磅礴,成为丽水市佛教活动的重要中心。寺院西侧、地藏殿东侧,有四株梅花,正月初春,梅花迎雪傲立,花蕾红如胭脂,再加上红白相间的色彩,映衬着白雪,别具一格,吸引着游客前来赏花拜佛!

“涧东名山连绵,古洞幽深。远一江如衣带,万户隔虹。”碧水青山蕴含古今,置身宫廷前,领略自然与人文的交融、历史与现代的穿越、物产丰饶与人杰地灵的交相辉映。

古老的十横街碧水长流,青砖瓦砌马头墙,乡村建设在开发与保护中不断前行,在乡村振兴的新时代,我们将看到一个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和谐健康的宫前村。

这是你的家乡吗?

结尾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浚耀商务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