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才发现,原来我对亭子一无所知!

日期: 2024-06-22 04:08:48|浏览: 72|编号: 75580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请自鉴内容实用性。

看完才发现,原来我对亭子一无所知!

您曾数过有多少个售货亭吗?

故宫御花园共有亭子12座,颐和园有40多座,拙政园和怡园,亭子竟占了园内建筑的一半以上。

颐和园重檐歇山桥亭

“无亭不成园”,你一定在某个园林里见过或多或少的亭子,但只是在亭子里短暂休息或进亭赏景,却从未仔细观赏过亭子本身。

亭子是方的还是圆的?六角形的还是八角形的?是四面八方的屋顶、人字形屋顶、金字塔形屋顶,还是其他?亭子上都有哪些装饰?亭子的组合又隐藏着什么样的智慧?

拙政园里的尖亭

有人说:“亭子是最简单的建筑类型之一。”但亭子真的就这么简单以致于被大多数人所忽视吗?

从建筑角度看,它其实已经达到了中国古典建筑单体造型艺术创造的巅峰,只是缺少发现其魅力的眼睛。

爱晚亭

知春阁

就功能而言,它的用途远远超出你的想象。

从两千多年前的历史尘埃中走来,亭台楼阁的旅途,是一曲沧桑而又充满情趣的歌。

长亭与短亭

中国历史上有一位著名的“泗水阁主”——汉高祖刘邦。

汉高祖塑像

虽然他的名气很大,但是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这个亭长,大致就相当于现在的派出所所长、居委会主任这样的小官儿。

亭长的设立,说明秦汉时期亭作为基层行政单位已经存在,秦朝确立了“十里一亭,一乡十亭”的制度。

后来到了秦汉时期,十里亭中间又加建了亭子,形成了“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的盛况。短亭比较矮小,只供短暂休息;长亭则较高大宽敞,更像是一座豪华的住宅而非亭子,方便人们举行送别宴席和留宿。

松亭会友图,元,王源,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后世诗作中,《长亭》与《短亭》均沉浸在离别的伤感之中。

亭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而“亭”字则出现于春秋战国前后,这或许与亭子在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地位有关。

春秋战国时期的亭阁更像是小型堡垒,其主要职责是保证国家防御。

春秋时期各国示意图

它们大多出现在边塞,作为战争防御之用,是只有用高位和丰厚俸禄才能征服的边防哨所。

这类亭子也是一种烽火台。据《墨子·杂防》一书记载,亭高三米余,有梯子直达亭顶,便于观察敌情。亭外有两圈壕沟;亭内则备有鼓、灶和烽火燃料,烽火随敌情变化:

若刚看到敌军,就点一堆烽火;若敌军已到城门口,就烧五堆烽火+五个大柴架,作为警告,传达不同的军情。

春秋战国时期的边亭大多已毁。

如今我们只能从关隘的古建筑上看到类似的样子。

比较文学修复

此外,在城墙上和重要的军路上都设立了亭子,由亭官负责城防和检查路人,特别是在咽喉要道,甚至在相距不远的地方建了三座亭子,以便互相救援。

亭阁除了用于基层管理和军事防御之外,还走进了更为广阔的天地。

亭子位于街市内,旗亭又称街亭、街楼,现存的一些汉代砖雕上仍可见其形制。亭子上有一面鼓,用以报时、报闭市,维持街市秩序。

东汉亭阁人物画像石 来源:山东博物馆

亭子入民间——街亭主要负责街面治安,功能有点类似今天的街道办事处;亭子和路亭都是供普通人路过休息的场所。

驿馆主要负责传递文书信件,很多也是为过往官员提供住宿的驿站,后来逐渐演变为商贾云集的中转站。相传,今江苏省高邮市的名字,源于秦王嬴政灭楚后,在此筑高台设驿。

高邮中国古代文学之旅

该亭的功能与今天有很大不同,其建筑形式也与今天的亭子有很大不同。

由于亭阁原本具有军事功能,一般规模较大,以土制,墙体厚重。今内蒙古额济纳河流域,即西汉张掖县居延地区。据《居延汉简甲、乙附录二《额济纳河流域关隘、隧洞汇总》》记载:

“(亭子)位于翁赞河支流干涸的河床上,在沙丘群的北侧。其建筑形式与一般亭子不同,呈方形(6.5×6.5米),用大块土坯砌筑在方形石基上。东、北墙及屋顶已坍塌,墙厚1.5米,残高3米。”

从汉代画像石上还可以看出,即使不是边境的亭子,但街市里的亭子也很大。

邮递员壁画砖 来源:甘肃省博物馆官网

亭子下部一般为高台,台上有可开合的门,上部为有顶无墙的亭子/有顶有墙的亭子。亭子常有两层,有梯子可攀爬。防御堡垒和高处易观的特点十分突出。

如果亭子可以按照功能明确分类,那么亭子大概真的很“简单”。确切地说,亭子是一种由形态决定的建筑。被称为亭子的建筑,往往具有不同的性质和功能。

“溪边亭常记夕阳”,那是一座因景而建的观景亭。

易安居士三十一岁照片,藏于惠风阁

“苏泾断桥残雪”,西湖边的断桥残雪亭,是一座依自然而设计的避雨亭。

西湖边亭台楼阁众多,而清照亭,这座为一个人而建的纪念亭,令人无限怀念。

杭州清照亭 图片来源:浙江地方志

有桥亭、有井亭、有钟鼓亭、有戏曲亭、有祭祀亭、有曲水亭……

兰亭 图片来源:摄图网

这些各式各样的亭子,有些最初是为了满足功能需要而以亭子的形式建造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亭子已经不能适应,于是就发展成为新的建筑类型,或者被其他的建筑形式所取代。

其中部分功能原本由其他建筑形式满足,但因场地狭小,被亭台楼阁所取代。

有些亭子能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如果你穿越回唐宋时代,走进路边一个不起眼的亭子休息,也许会发现这里是“诗坛”。白居易深知这一点,说:“每到驿站,先下马,顺着墙柱寻觅你的诗。”

大浪淘尽了英雄,亭台在历史的长河中渐渐变得为我们熟悉,也变成了另一种“不简单”。

水亭久久凝望

“解春风无限恨,倚沉香亭北侧栏杆。”什么样的华亭能容下谪仙的诗句,容下贵妃的绝色风采,容下盛唐的瑰丽风采?

清 袁江 《沉香阁》 天津美术馆

写意山水的亭台楼阁,始于南北朝,隋唐时期在宫廷和富户中更为盛行。据唐代《大业杂记》记载,隋炀帝的榆林宫有十二亭;现存最早的古都志《长安志》记载:“御花园在宫城之北,园中有亭二十四间。”

随着亭阁建筑受到皇家园林的青睐,其建筑形式也日趋多样,有四面屋顶、四方屋顶、尖顶等;亭阁的形状有方亭、八角亭、圆亭等,较为平和朴素。随着佛教的兴盛,也出现了楼阁式、塔式建筑。

唐代曲江阁“风光一转,共赏一会,莫要远去”的形制,与现今的殿堂相仿,新、旧唐书均记载皇帝曾多次在此宴请群臣。

唐李昭道《曲江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代刻制的唐兴庆宫图证实沉香阁为重檐楼阁,面阔三间,空间宽阔。清代袁江也根据图片、文字资料,复原了当时的盛况。

宋代,叠山理水、建筑技艺的进步,促进了古典园林的进一步发展,亭台楼阁也愈加繁复精美。在著名的皇家园林艮岳中,亭台楼阁的“点景”和“观景”作用已十分突出,与园林整体越来越相协调。

拙政园

宋代木结构建筑技术日趋成熟,出现了《木经》、《营造法》等规范化的书籍,将亭阁所用材料按照建筑力学与美学进行归纳,使得亭阁的建造更为便捷。

《营造法式》规定亭子一般用六、七、八品材料建造,可见亭子的规模较前代已明显缩小,现今常见的小巧玲珑的亭子雏形已初见。

随着文人画、诗词的日渐辉煌,纸上水墨画亭台也呈现出别具一格的韵味,《清明上河图》《夏日荷塘》《溪亭闲话》等作品,捕捉到了当时亭台楼阁的韵味。

南宋刘松年《江亭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亭名也充满文人的诗意,如“沧浪亭”、“仙隐亭”,取诗中美好的意境,为亭台楼阁增添色彩。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繁荣,城市中产阶级崛起,亭台楼阁伴随园林营造的高峰,也迎来了自己的辉煌时代。

亭阁的营造方法已臻完美,在数量、种类、形制等方面均达到顶峰。出现了双亭、半亭、合亭等形式;平面造型更加多样,海棠、梅花、扇形、双环等组合设计别具一格;屋顶有山墙、十字脊、曲顶等;厢房转角有水椽、老椽、幼椽等。

杭州冷泉亭重檐歇山木结构 来源:走近西湖

明代的《元冶》、清代的《宫城法座》、《宫端营造录》等,都使楼阁建筑体系更加完备;南北楼阁建筑风格有了更加明显的差异,呈现出“北雄伟、南秀雅”的总体特点。

北方的亭阁以皇家园林中的亭阁为代表,用料考究,气势磅礴,体量宏大,多为重檐,屋顶覆琉璃瓦;南方的亭阁以私家园林中的亭阁为代表,多为单檐尖顶,小巧玲珑,古朴典雅,高檐翘角,依地势而建。

苏州留园

亭阁虽小,但造型丰富灵活,丝毫不逊于一些大型建筑。在千百年的探索中,工匠们“尽土木之功,竭形之巧”,写下了极为精深的著作。

屹立在冰雪之中

千百年来,不仅阁外的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连阁本身也在时间的长河中大多消失了。

虽然如今留存下来的古代亭子大多是景观亭,但只要细心观察就会发现,亭子不仅仅是用来观赏风景的,还蕴藏着灿烂深厚的历史文化,以及深邃的人生艺术境界。

01陶然亭

“待到菊花黄,酒已备,我与你同醉,共沉醉。”

凡是通晓文学、爱好古事的人,都曾向往过白居易诗中所描绘的与知己“酒酣耳热”的幸福场景。

于是,清康熙三十四年,掌管窑厂的工部郎中蒋藻,为与友人饮酒闲谈,便在其新建的亭子上题写了“陶然”二字。

陶然亭

后来来访的朋友越来越多,大家或来喝酒聊天,或来唱歌跳舞,小亭子已经容不下他们了,蒋藻的弟弟蒋帆便将亭子扩建,便形成了现在的陶然亭。

说是亭子,其实更像是三座敞着的亭子,因年代久远,蒋凡为何不将“亭子”改成“阁子”,是想保留旧名,还是想效仿古亭的风格,已无法考证。

但如此别致的亭子,却让人不禁想起唐代宏伟的曲江亭、沉香亭,若是昔日的风貌犹存,那该是何等的辉煌?

图片来源:北京陶然亭公园

如今,陶然亭的名家记载,已不仅限于姜造一人。东檐下黑金匾额,为齐白石所书;两旁柱子上的楹联,为翁同龢所书;西檐下悬挂的“陶然亭”三字匾额,落款为“郭沫若”。

加之亭梁采用苏式彩绘,雕梁画栋,充分展现了明清时期北方官建亭阁的富丽堂皇。

02 湖畔亭

湖心亭位于西湖外湖中心,是西湖三个岛中最小的一个。站在亭子里,四面八方的湖光山色尽收眼底。

西湖亭岛 图片来源:无用研究社

众所周知,西湖晴天不如雨天好看,下雨天不如雪天好看。大雪时去湖心亭,是看整个湖景最好的地方。坐在湖心亭里,没有人声、没有鸟声,看白雪模糊了山、水、天的界限,这种雅致是三百多年前张岱首创的。

清代董邦达《西湖十景》中的小瀛洲与湖心亭

“别说你傻,还有人比你更傻!”张岱虽然被船夫讽刺,但他不以为耻,反而感到自豪,因为大雪中,湖心的亭子显得太美丽了。

在这片广阔的雪景前,世间的喧嚣悄然消散,留下的只有宁静与欢乐。

不知道今年西湖会不会下一场大雪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03沧浪亭

沧浪亭位于苏州城南,北宋时诗人苏舜钦被贬,取楚辞“沧浪清水洗帽,沧浪浊水洗足”之意,将此亭命名为“沧浪亭”。

后经欧阳修写下“清风明月本是无价之宝,可惜只卖四万钱”作为嘲讽,沧浪亭更是声名远扬。

沧浪亭 图片来源:苏州姑苏发布

沧浪亭与苏州的园林艺术完美契合。

整个沧浪亭园以山势雄伟、水势浩大而著称,建筑大多依山而建,以长廊相连,长廊连接着临池而建的亭阁,园外的水与园内的山交相辉映,堪称借景的典范。

04醉翁亭

醉翁亭为中国四大名亭之首,有“天下第一亭”之称。

醉亭阁 图片来源:滁州文旅

醉亭始建于北宋,著名文人欧阳修被贬为楚州刺史时,曾写下绝世佳作《醉亭》。尤其是“醉亭之意不在饮酒,乃在山水间”一句,充分描述了隐士们对山水一往情深的心态。醉亭与狼牙山的秀美山水也因此而名声大噪。

欧阳修与醉亭图 来源:滁州文旅

后人慕醉翁亭之名而来,纷纷在此建亭造园,现存九院七亭,各具风格,合称为“醉翁亭九景”。

醉亭四面庑殿顶,脊角兽形,如鸟展翅般上扬,正是欧阳修笔下“有翼”之境。整个亭子小巧玲珑,颇具江南园林特色。

亭子不远处有一处从地面溢出的泉眼,泉眼旁用石头砌了一个方形水池,泉水先流入水池,然后汇入山涧,这处泉眼的水温一年四季变化不大,一直保持在17、18摄氏度。

醉翁亭所在的狼牙山风景 图片来源:滁州文旅

岁末年初,正是回顾过去、思考现在、展望未来的最好时刻,展馆如此,人生亦然。

闲暇之余,不妨挣脱钢筋水泥的束缚,到亭台楼阁,让心境静下来,或坐或卧,或倚栏远眺,或微醺沉醉。

欣赏亭台近三千年的悠久历史,回望秦汉时期的辉煌,想象唐宋时期的辉煌,看到时光浪潮退却后,亭台内外残留的永恒之美。

参考:

1.李浩阳《江南古典园林亭台建筑的发展演变研究》

2.周修,《中国古代山水画亭阁建筑形式研究》

3.郭明友,《中国古代楼阁建筑的起源与发展》

4.庄嘉瑶,《‘亭’的解读:从边防亭到园林亭》

5.孙永昌,《“长亭”与“短亭”考》

6. 魏丹,《中国古典园林亭台楼阁的文化渊源》

7.张善存,“廷杖”是什么官职?

8.《谈亭》——秦力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浚耀商务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