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钴价巨烈震荡

日期: 2024-06-24 23:10:03|浏览: 73|编号: 76142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请自鉴内容实用性。

01、钴价巨烈震荡

如果说宁德时代是锂电池行业的领军者,那么华友钴业则是锂电池供应链上游行业的领军者。

华友钴业手里有六大宝藏:刚果民主共和国的钴、印尼的镍、津巴布韦的锂、三元前驱体和正极锂电池材料、低成本的铜。华友钴业的六大宝藏与主流锂电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主流锂电池正极材料分为三元材料、磷酸铁锂、钴酸锂,而这三种材料的应用场景各有不同。

华友钴业的下游布局是在乘用车领域采用三元正极材料。三元正极材料是指由镍、钴、锰三种过渡金属氧化物组分按不同比例调整组成的正极材料。钴是生产电池正极材料的重要原料,锂电池是钴的重要消费场景。

在“六大宝藏”中,钴无疑是华友钴业的“皇冠上的明珠”。在华友钴业鼎盛的几年里,华友钴业创始人陈雪华甚至被外界称为钴业之王。在新能源行业崛起带动钴业繁荣的几年里,作为中国最大的钴化工生产商,华友钴业自2015年上市以来股价一路飙升,成为资本宠儿,2017年更是成为超级白马,2020年更是被机构投资者疯狂抢购。

但随着国内锂电池市场需求饱和、上游原材料价格缩水,华友钴业的业绩和市值也受到冲击,其股价从历史高点110多元(重新调整前)跌至如今的27.25元,总市值缩水约1500亿元。华友钴业“中国钴王”地位也在2023年被洛钼夺走,其早期海外扩张所构建的上游优势随着国内多家锂电池企业出海而逐渐消退。

近日,陈雪华在接受《财新》专访时表示,中国锂电池企业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要避免盲目出海、单打独斗,可以通过与上下游客户合作,共同打造产业链、形成产业联盟,一起出海,通过分工合作、优势互补,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和整体竞争力。

01. 钴价波动剧烈

华友钴业着急了吗?

在百度贴吧、小红书两大社交平台上,华友钴业前员工纷纷发表抱怨帖子。

华友钴业原员工王英告诉《世杰》,从2023年10月开始,她身边就有一些赔偿成本很低的人相继去世。

《时界》了解到,华友钴业此次裁员涉及桐乡、衢州等多个基地。桐乡是华友钴业总部所在地,而华友钴业在衢州有一家核心控股子公司,叫衢州华友钴业新材料有限公司。这家公司是华友钴业在国内的钴新材料基地,专注于钴等有色金属的深加工和销售。

华友钴业在大量招收应届毕业生时,并没有预料到现在的市场形势。“招人的时候,觉得市场很大,就扩招人才,但没想到国内订单会大幅减少。”华友钴业前员工冯峰告诉《世杰》。

北山长城基金投资研究院执行董事王兆江认为,华友国内订单减少主要源于市场变化和竞争压力。“国内电动汽车连续多年高速增长,2023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达35.7%,同比增长8.1个百分点,短期内必然出现需求调整,不可能再持续高速增长。”

与之相伴的是有色金属市场的内卷。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中国钴酸锂产量为8.9万吨,同比增长36.7%。这一方面说明市场供应充足,竞争激烈。另一方面,产能过剩,供需变化,锂电池市场价格波动,镍、钴等有色金属价格暴跌。

以金属钴为例,其价格从2022年初的56万多元/吨,跌至2023年12月的21万元/吨,基本触及矿山生产成本线,创近三年来新低。而且钴价没有触底迹象,钴价下跌,业绩下滑,靠天气吃饭的华友,非常被动。

除了有色金属板块波动之外,受成本高、产能过剩等原因,国内三元材料境况也变得不好:不仅受到磷酸铁锂材料的排挤,还处于优先消化库存的状态。

这也导致华友钴业在国内市场的市场份额持续下滑,2023年前三季度,华友钴业在国内市场的销售收入同比下降11.2%。

华友钴业的存货价值也较去年前三季度末增长了8.8%。华友钴业库存积压问题也受到不少投资者的诟病。同时,由于规模扩张和长期资金净流出,华友钴业资金压力颇大。截至2023年三季度,华友钴业资产负债率为66.8%。此外,账面现金比流动负债少了近300亿元。

在这种情况下,资本市场用脚投票。华友钴业股价自高位暴跌以来,反弹乏力。其主要原因有:“一是华友钴业市值较大,体量较大,反弹不易。二是目前年报业绩还未披露,投资基金仍在观望。”王兆江告诉《世杰》。

▲(华友钴业近四年股价走势图。来源:通华顺)

陈雪华或许没有想到,一度备受投资机构追捧的华友钴业,会落得今天这个地步。

02. 钴王如何发家致富

陈雪华的奋斗故事颇为励志。

初中毕业后,陈雪华进入浙江桐乡一家村办化工厂工作,一边卖豆芽一边自学化学,从基层员工干到副厂长。化工厂倒闭后,陈雪华于1994年借款10万元买下化工厂,改名为桐乡兴华厂,开始生产氧化镍,供应陶瓷、玻璃等行业,也做一些氧化钴的贴牌业务。

随着氧化钴订单的增多,陈雪华看到了钴材料市场的前景:快速增长,不内卷。于是,2002年,陈雪华拉来台商谢伟同,从北京引进有色金属总院湿法冶金技术,围绕手机为代表的消费电子领域开辟了氧化钴生产领域。这一年,通化乡兴化工厂更名为华友钴业,取“根在中国,友在四海”之意。

此时,华友钴业已成为国内为数不多能生产钴产品的企业之一。但很快,陈雪华就遇到了第一个难题:仅占全球钴资源总量1%的中国,钴资源十分匮乏。为此,陈雪华2003年便远赴非洲寻找矿山,并尝试投资上游资源。华友钴业用了五六年的时间,熟悉当地的人文地理、法律法规,并成功投资非洲矿山。

在此期间,华友钴业通过旗下子公司CDM、MIKAS在非洲刚果民主共和国建立了集采选冶为一体的资源保障体系,为国内制造平台提供了低成本、稳定可靠的原料保障。2015年,随着华友钴业成功上市,华友钴业正式进军新能源项目,开始专业制造锂电池原材料。

当年华友钴业年报显示,“钴、铜”产品营业收入分别为22.76亿元、11.7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85.84%,而当时格林美钴产品收入仅为3.75亿元,华友钴业由此被冠以“钴王”的称号。此后,华友钴业进入快速扩张期。

除了并购、定向增发等资本运作方式,华友还通过合资、自建等模式实现垂直一体化产业链布局。一方面,华友在疯狂的并购中不断进行大额资本支出,另一方面,华友在有色金属价格周期的波动中,一步步走向辉煌,将成长性与周期性融为一体。

华友钴业的成长性与其产品和资源优势有关,其周期性则与上游金属原料市场有关。随着钴价飙升,华友钴业股价从2015年上市之初的8元以上/股,一路飙升至2018年3月15日135.80元/股的历史高点。2018年资本市场看好华友钴业,华友钴业大股东开始套现。

今年以来,华友钴业原实际控制人之一谢伟桐通过二级市场及股权转让等方式,共计套现15.07亿元。然而,2018年3月至2019年7月,钴价开始大幅下跌,华友钴业也受到牵连。为此,陈雪华深刻认识到,必须延伸产业链,才能让华友钴业的业绩不受原材料价格波动的影响。因此,从2019年开始,华友钴业开始向下延伸,打造正极材料全产业链。

在陈雪华看来,拓展自己的产业链通常可以降低上下游厂商的成本。2021年,当华友实控人由陈雪华、谢伟桐变更为陈雪华时,华友已完成在三元正极材料和三元前驱体行业的布局。

三元前驱体材料本质上是镍钴锰氢氧化物,是三元正极材料的上游,三元正极材料是镍钴锰氧化物,比三元前驱体多一个锂,三元前驱体材料需要与锂盐结合后烧成,才能得到三元正极成品材料。

2021年末,华友钴业市值飙升至千亿元,这一年谢伟桐退场,三年共套现178.4亿元。

同年,陈雪华以185亿元身家位列2021胡润富豪榜第380位,成为桐乡市首富。截至2022年底,华友钴业营收突破600亿元,远超其他同行。华友钴业凭借全球领先的产销规模,成为中国最大的钴产品供应商。连世界钴协会会长都惊呼:华友钴业真是了不起的中国企业。

陈雪华曾从公司角度分析华友钴业成功的原因:“第一是坚持,第二是开放,第三是与时俱进。”

“陈雪华对钴产业商业价值的判断很有前瞻性,他善用资本,早做布局,借锂电池爆发式增长积累财富”,王兆江对《世界》解释道。其实,陈雪华并不是孤军奋战,在他早期赚钱的时候,有一个合作伙伴叫谢伟同。从陈雪华创业之初,到他去非洲买矿,谢伟同都给予了全力支持。在他抛售华友股份套现走人之前,谢伟同的持股比例占比超过80%。

然而这和那不是一回事,在危急之中,近两年来,华友钴业股价从2021年7月30日115.72元/股的高位,跌至2024年3月6日早盘收盘的27.25元/股,两年多时间,市值蒸发1200多亿元。

在外界看来,华友钴业的滑铁卢固然和时代背景有关,但也受到创始人陈雪华决策的影响。“消费需求周期减弱是所有新能源汽车行业面临的问题。但资本运作是一把双刃剑,风险敞口必须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王兆江告诉《世杰》。

03. 出海能扭转局势吗?

陈雪华并非不知道华友钴业目前面临的行业产能过剩、股价低迷、业绩增长放缓等问题。近两年,为提振A股股价,陈雪华也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比如累计斥资2.81亿元回购华友钴业股份等。

2023年7月,华友钴业还披露了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拟向2211名激励对象授予限制性股票。可惜的是,华友钴业的股票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回调迹象,相反,自2023年下半年以来,华友钴业股价已下跌逾40%。这让股票激励计划的实施充满不确定性。

相比国内市场的“水深火热”,供应端海外市场仍有收购机会,需求端也存在一定市场缺口。近年来,华友钴业频频收购海外各类钴矿及镍、铜矿。除了前期进入非洲刚果民主共和国,陈雪华更将印尼视为华友钴业掌控上游资源的新主阵地。

陈雪华总结称,高镍趋势下,镍也将成为关键资源。高镍材料是指三元正极材料中镍含量的增加,是为了提高能量密度的一个趋势。

民生证券指出,镍方面,华友钴业印尼华科高品位镍冰铜项目已基本实现满产,华飞12万吨湿法镍将于2023年6月投产试产,为下半年贡献增长;锂方面,华友位于非洲的津巴布韦锂矿项目于2023年3月底正式试产并顺利产出首批产品。

不过,“觊觎”印尼镍矿资源和非洲钴锂资源的企业并非只有华友钴业。近年来,全球新能源产业链企业纷纷宣布布局印尼,在印尼展开“围猎”行动,涉足企业从材料到终端车企,几乎贯穿锂电池上下游产业链。

国内三大三元前驱体巨头齐聚印尼,除华友钴业外,格林美、中维股份等通过直投、股权等方式在印尼布局多个镍钴资源项目,这些项目均将在2024-2025年间投产。即便在华友钴业深耕的非洲,近年来也涌现出众多玩家。

以中国为例,洛钼股份、中国有色等企业均在刚果民主共和国投资铜钴矿,借此机会增加上游资源保障的可持续性。例如洛钼股份间接持有刚果TFM铜钴矿80%的股权,其2023年前三季度钴金属产量约3.7万吨。在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华友钴业2023年前三季度的出口收入同比大幅下降28.6%。

但这并不意味着华友钴业没有优势。陈雪华曾在公开场合表示,华友钴业有低成本的镍、钴、锂资源保障,有行业内最完整的锂电池材料产业链,有从湿法冶金到锂电池正极制造的先进产能,有覆盖全球主要客户的市场支持,完全有能力在充分竞争中抓住机遇,把自己做优做强。

陈雪华说的没错,如今华友钴业已经在上游布局钴、铜、镍、锂资源,在中游冶炼环节,完成了以钴为核心,镍、铜、锰、锂为补充的业务格局,下游三元前驱体、正极材料、再生资源等也初具规模,此外,华友钴业还拥有专业的技术团队。

早在2013年,华友钴业就成立了新材料研究院,并招募了不少技术人才。到2020年,华友钴业研发技术人员达到3284人。2021年,华友钴业研发费用占营收比重为2.31%,是竞争对手洛钼研发费用的14倍多。多年来,华友钴业相继研发并推出了高压四钴、小锂电、动力等多款三元前驱体,以及全系列三元前驱体。

虽然华友业绩已大不如前,但公司营收结构已逐渐多元化。2022年,华友钴业业务包括正极材料、贸易及其他、钴产品、三元前驱体、铜产品,占营收比重分别为37.01%、14.93%、13.96%、16.07%、7.14%。需要注意的是,2014年,华友钴产品和铜产品占营收比重高达85.84%。

无论如何,不​​得不承认的一点是,华友钴业的三元前驱体和三元材料的建设投产还需要一段时间。在业内人士看来,在材料产能尚未实现的情况下,华友钴业的股价变化与金属价格共振程度较高。“2022年之前,公司股价与钴价共振明显,而2022年之后,公司股价表现与镍价息息相关。华友钴业受金属周期影响依然较大。”

虽然华友钴业在业务多元化、产业链上下游延伸等方面不断取得突破,但也受到整个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的困扰。对此,陈雪华对媒体表示:“从根本上讲,产能过剩要通过充分的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来解决,但也需要多管齐下、多措并举,需要创新思路、开辟新路径来解决。”

作者 | 陶婷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浚耀商务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