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杂谈:资源回收格林美002340

日期: 2024-07-13 19:13:04|浏览: 79|编号: 80624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请自鉴内容实用性。

投资杂谈:资源回收格林美002340

我在之前的文章《城市矿山》中提到过,可能会有一些机会,所以我花了两天时间看创业板这家公司。仔细研究后,我发现这不是一个好的投资公司。业务赚钱不多,需要大笔投资,需要大量借贷,竞争激烈。完全就是个坑。希望这篇文章能给你提个醒。

创业板2010年在深交所上市,发行2333万股,发行价32元/股,发行后总股数9332万股,发行募资7.47亿元。经过后续公积金划转后,之前的2333万股现在变成了5.33亿股。目前股价6.5元,那么市值5.33*6.5=34.65亿元,14年增长了4.6倍,年复合增长率11.6%。增长率只能算一般,毕竟2010年到现在中国GDP的复合增长率大概是8.98%,这还只是GDP,如果算上公司的增长,应该比这个数字还要高。 因此,如果投资创业板,这14年的收益率只能说是中等水平。

格林美目前的业务模式是“城市矿业+新能源材料制造”,按照2023年305亿的营收计算,“城市矿业”占营业收入的25%,“​​新能源材料制造”占营业收入的75%。我们分别来说说这两个业务。

城市采矿

这个业务也叫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主要包括钴回收业务(钴粉、钴片等)、动力电池综合利用、电子废弃物综合利用、钨资源回收业务(APT、碳化钨粉等)、报废汽车综合利用等。简单来说就是利用城市中产生的电子垃圾或废品,提取有用物质,然后制造镍、钴、锂、钨、金、银、铂、钯等稀缺资源、超细钴、镍、钨粉材料及改性塑料进行回收利用,有点像城市里的采矿,所以也叫“城市矿业业务”。

此业务中钴回收占比最高,占营业收入5.3%,原料来源于废旧电池、电子废弃物及工业废料,成品为超细钴粉,下游应用行业为硬质合金刀具。超细钴粉最新分销价格为206元/KG,近年市场行情如下:

市场状况不容乐观,将导致钴回收业务的毛利率由2021年的16.2%下滑至2023年的6.7%。

公司钴粉销量由2022年的4153吨增长至5505吨,同比增长32.55%,占全球市场份额超过50%,连续11年位居全球市场第一(这是超细钴粉的份额)。这个数据看似相当可观,但从目前市场的供需关系来看,2024年3月的数据为1101.84吨,较2023年9月的1170.62吨有所减少。如果需求减少但供应增加,这必然导致价格走弱,对公司毛利率造成压力。

第二大为动力电池综合利用,占营收3.7%。2023年动力电池回收拆解量达27454吨(3.05GWh),同比增长57.49%,占中国退役动力电池总量10%以上;碳酸锂回收产能扩张至1万吨/年,锂回收率突破95%,向97%的超高水平挺进;公司与广汽集团、东风乘用车等签署新能源全生命周期价值链战略合作协议,与比亚迪等核心电池厂打通锂镍钴定向循环通道。

动力电池回收未来肯定是一个朝阳产业,但碳酸锂(99.5%电池级)价格却一跌再跌,目前价格在99500元/吨左右。

而且从供需角度来看: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碳酸锂供应量约为105万吨,同比增长40%。需求方面,预计到2025年,全球碳酸锂需求量将达到124万吨,复合年增长率为29%。供需数据显示,供应增速高于需求增速,表明未来几年供应过剩的可能性很大,可能对价格造成下行压力。

成本:碳酸锂的生产成本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据西藏珠峰数据显示,2023年1吨的生产成本约为1.28万元。另外,CATL王宇预计碳酸锂实际成本在3万元/吨左右,预计价格还会进一步下跌。这些数据表明碳酸锂的生产成本在下降,碳酸锂的销售价格还会继续下跌。

政策影响:政策因素也会影响碳酸锂的价格,政府推动新能源汽车、可再生能源的政策或将增加碳酸锂的需求,碳酸锂的价格应会有所下降。

因此可以预见未来动力电池回收业务将是增量行业,但成品碳酸锂价格将持续下滑,直接导致公司毛利率的持续下滑。

第三大业务为电子废弃物综合利用,占公司营收3.36%,主要回收废旧电子产品,成品以改性塑料为主。年报并未披露具体销量。金发科技数据显示,2024年Q1平均销售价格为12086元/吨。近几年销售价格走势为:

2014年改性塑料市场均价为10400元/吨,目前价格大致在11000~12000元/吨的区间,可以说近10年来涨价幅度不大,期间只有小幅波动,因此企业想通过提高改性塑料价格来增加收益基本是不可能的,只能靠“量”来拉动。

改性塑料在家电、汽车、办公设备、电子电气产品、电动工具等领域的应用将不断扩大,特别是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改性塑料在汽车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中国改性塑料市场规模由2014年的1014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2770.6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3.4%。

此外,未来轻量化材料需求将会增加,改性塑料凭借其轻质、高强度、耐腐蚀等特点在这些行业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未来改性塑料的需求将持续增长,而可回收利用的电子废弃物数量也将增加,这也将带动电子废弃物综合利用业务的增长。

第四位为钨资源回收业务,占营收比重3.32%,2023年钨回收总量达4680吨,同比增长9.07%,再生钨产品为APT及钨粉。

APT,全称仲钨酸铵(APT),是一种重要的钨化合物,纯度可达99.999%以上,是高纯钨材料的重要中间化合物形式。

自然:

APT是一种高纯度、高稳定性的结晶性粉末,是生产高纯钨材料的关键原料。

使用:

钨丝生产:APT标准钨经过冶炼、拉丝等工序可制成钨丝,钨丝具有熔点高、硬度高、热导率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照明等领域。

钨酸盐的生产:APT标准钨可与硝酸、氢氧化钠等试剂反应生成钨酸盐,钨酸盐具有良好的溶解性、稳定性和光学性能,用于制备荧光材料、光学玻璃等产品。

钨合金生产:APT标准钨可与镍、铁等金属混合制成钨合金。钨合金具有强度高、硬度高、膨胀系数小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模具等领域。

目前国内APT价格为22.5万元/吨,近期APT价格走势为:

供需:

供应:钨产品APT供应长期偏紧,虽然我国钨资源丰富,但由于白钨矿数量多、矿石贫乏、共生矿、选矿困难等原因,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较低,这些因素限制了钨产品的供应能力。

需求:钨产品广泛应用于硬质合金、钨特钢、钨材料等,其中钨硬质合金消费量占比最高。随着制造业、新能源、汽车、电子等领域的不断发展,钨产品的需求量将不断增长。

因此未来APT价格仍有上涨空间。

钨粉是粉末状的钨金属,是制备钨加工材、钨合金和钨制品的原料。

自然:

钨粉呈金属灰黑色,熔点为3400℃,沸点为5555℃。钨是最硬的金属,烧结钨条的硬度为200-250,锤击钨棒的硬度为350-400。

使用:

制造硬质或耐高温合金:钨粉可用于制造硬质或耐高温合金,如高速切削特种钢。

用作灯泡灯丝、航空航天工业的耐热材料:由于钨的熔点高、稳定性好,用钨粉制成的钨丝被广泛用于灯泡灯丝、航空航天工业的耐热材料。

触点合金和高密度屏蔽材料:钨粉还可以用来制造触点合金和高密度屏蔽材料。

当前钨粉价格为335元/公斤,折合33.5万元/吨,价格走势图如下:

供需关系与APT相同,未来价格同样存在上涨空间。

其他回收业务还包括报废汽车回收、镍板利用等,但业务占比较小,这里不再讨论。

整个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务的毛利率仅为4.24%,成本中,原材料成本占85%,制造成本占12%,人工成本占3%。可以说,这个业务大部分费用都花在了废弃物回收上,其次才是废弃物拆解、原材料提取。如此低的毛利率,如果加上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公司基本就没什么利润了。

的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务营收很高,利润却极低,可以说是一个纯粹服务社会的业务,这个业务很难赚到钱。

新材料业务

公司新材料业务主要围绕电池材料,包括三元前驱体、三元正极材料、四氧化三钴、钴酸锂、硫酸镍、硫酸钴等。

四氧化三钴是制作钴酸锂的重要材料,钴酸锂是第一代商业化的锂电池正极材料,凭借其高振实密度、高能量密度、高工作电压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小型充电电池(又称3C电池),并在手机、平板电脑等消费电子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三元前驱体的材料为锂镍钴锰氧化物,将三元前驱体与锂盐(如碳酸锂)混合,采用高温固相反应制备出三元正极材料,也就是我们常听到的三元锂电池正极材料。

2012年,格林美斥资2.7亿元收购凯立克51%的股权,凯立克主营业务为新能源锂电池电解钴及正极材料前驱体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为电解钴、锂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四氧化三钴)。

凯立克研发生产的电解钴及新能源锂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产品已销往北大先锋泰安科技产业有限公司、中信国安盟固利电源科技有限公司、湖南杉杉户田新材料有限公司、天津巴莫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

据CDI统计,2009年至2011年,凯利克钴产品产量分别占全球钴产量的3.90%、4.84%和5.19%。

据安泰科统计,2009-2011年凯立克钴产品产量分别占中国钴金属消费量的15.05%、20.42%和16.80%,其中,2009-2011年凯立克四氧化三钴产量分别占中国四氧化三钴产量的16.69%、17.25%和15.07%。

可见,凯利克在国内钴产量中还是占有一定份额的。

收购凯立克后,公司电池原材料业务发展迅速,2013年该业务营收9.38亿,同比增长1347%,营收占比直接从2012年的4.57%上升到2013年的26.91%,2015年更是达到29.88%。

另一家被并购的企业是蜀金属。

蜀金属香港是全球领先的钴粉生产商和钴精细化工产品经销商,总部位于香港湾仔,生产基地位于南非德班,在南非德班港建成了世界领先的超细钴粉制造基地。蜀金属旗下拥有三家全资子公司,分别为SHU SA(简称“蜀金属南非”)、SHU USA(简称“蜀金属美国”)和自贡市古今蜀金属材料有限公司。这三家公司中,一家负责生产(南非公司),一家负责销售(美国公司),一家负责制造(自贡公司)。

2016年,格力美斥资380万美元收购了树金属香港60%的股权,树金属成为该公司的控股子公司。两家公司收购后,电池原材料及电池材料(三元前驱体、三元正极材料、四氧化三钴、钴酸锂、硫酸镍、硫酸钴等)业务得到了长足发展。

2017年,公司凭借优质的钴酸锂材料正式成为三星SDI的合格供应商,加上公司的全球化布局,2017年电池材料业务营收达到55.3亿元,同比增长167.3%,占公司业务比重由2016年的26.4%提升至51.45%,撑起了公司的半壁江山。到2019年,电池材料业务营收为89.7亿元,占公司业务比重达62.5%。

后来公司借着新能源汽车热潮,电池材料业务成为公司目前的支柱业务,2023年新能源电池材料业务营收229.7亿元,占总营收的75%,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务营收75.6亿元,占比25%。

新能源电池材料领域(主要是三元前驱体)是朝阳行业,但现在竞争非常激烈,A股上市公司中,销售三元前驱体材料的公司就有50家,如果再加上未上市的公司和其他市场的公司,数量简直不计其数。这也间接说明,三元前驱体业务的门槛并不高,只要你想进就能进。做垃圾发电的公司伟明环保现在进入这个行业,足以说明技术含量低。

现在我们享受增量期的新能源汽车红利,未来两三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稳定下来之后就是存量市场了,这个是真正实力较量的时候,也是竞争白热化的时期。公司到底有什么核心竞争力,才能在这个红海市场中脱颖而出呢?我还没找到。

经济状况

我们来看看公司的财务状况

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305.29亿,同比增长3.9%,净利润11.62亿,同比下降12.8%。毛利率12.24%,下降约2%,净利率3.81%,下降1%。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公司非流动金融资产收益12.65亿,若扣除这部分收益,公司2023年主营业务为亏损;另外需要注意的是,2023年公司存货折旧达7.76亿,且有逐年扩大的趋势。这足以说明电池材料业务的竞争已经开始,电池材料价格的下降直接导致存货减值。

2023年公司总资产526亿,其中现金55亿,应收账款77亿,预付款21亿,存货83亿,股权投资16亿,金融资产15亿,固定资产177亿,在建工程27亿,无形资产23亿。

从资产结构可以看出公司是重资产公司,每年在建项目不少,2023年达到27亿,2022年达到36亿。主要扩张在电池材料业务,看来公司很看好电池材料业务,对资源回收这个老业务基本没什么投入。

应收账款在资产中占比较大,而且还在逐年增加,从2018年的24亿增加到2023年的77亿。没有预付款,意味着和下游客户的议价能力低;库存83亿,预付款21亿,应付票据只有54亿,和上游客户的议价能力也低,上下游都捞不到什么好处。

负债端及所有者权益端:短期借款66亿元,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54亿元,合同负债10亿元,其他应付款35亿元,长期借款138亿元,股本51亿元,资本公积84亿元,未分配利润54亿元,资产负债率为58.8%。

可以看出,公司资产绝大部分来自借贷融资,借贷资金约200亿,融资资金约135亿。但公司自身却创造了54亿。也就是说,公司资产增长绝大部分来自借贷融资等“输血”,造血能力较低。如果公司后续经营不善,资产减值幅度较大,对公司而言就是“失血”,破坏性极大。根据我们此前的分析,公司两大业务,资源回收业务不赚钱,电池材料业务未来两三年竞争激烈,“失血”的可能性很大。

2023年应付账款增加了18亿,经营活动现金流也变好,达到22亿,是利润的两倍。看之前的数据,这种情况并没有出现,今年是公司唯一一次与上游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较弱。公司怎么从供应商那里拿到货不付款,导致今年应付账款增加了18亿?背后的原因只有公司管理层知道。

公司每年的固定资产投资非常大,从2019年的14亿增加到2023年的54亿,每年的借款也不小,2023年就借了129亿,可以说公司是借重金建设,借钱建设是为了产生好的收益才可持续,但是公司未来的前景令人担忧,未来能还得起这么多钱吗?

公司手里的现金只有54个亿,可以说公司现在就是靠借钱生存的,每年的借款都在百亿以上,公司借款的应该是他们的核心人员,如果核心人员一年都借不到钱,那大家都要完蛋了。

综上所述,格林美两大业务为资源回收和电池材料。资源回收业务纯属公益性质,根本不赚钱。电池材料业务未来竞争较大,面临淘汰风险。公司业务发展依赖融资借贷,自身造血能力较差,一旦借不到钱,面临资金链断裂、破产的风险。

这样的公司难道不应该远离吗?再说一句,公司年报把自己吹嘘得各种牛逼,自己做的业绩预测都没有实现,误导性很强。

这里统计一下公司近三年的业绩完成情况,2022年公司设定了14个未来2023年的目标,除了5个数据没有查到外,只有2个目标完成了,完成率只有22%。同样,2022年的完成率是40%,2021年的完成率是33%。业绩预测只是临时编造出来的,与公司实际情况没有任何联系。做完业绩预测后,公司并没有调动资源去很好地完成,行动能力差。

希望本文能让大家对创业板公司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帮助大家避免上当受骗。

您的赞赏是对我创作内容最大的肯定!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浚耀商务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