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诗词 || 《七绝·为植物在建筑雕绘中的寓意而作》

日期: 2024-07-15 04:02:47|浏览: 54|编号: 80946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请自鉴内容实用性。

植物诗词 || 《七绝·为植物在建筑雕绘中的寓意而作》

1.诗歌

《七言绝句:为建筑雕塑中的植物寓意而写》

农耕文化书写文明,

万物滋养并支持着一切生物。

亭台楼阁,遮风避雨,

所雕花草,情感丰富。

2. 诗意规范

七言绝句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七言绝句,源于南朝乐府歌或北朝乐府民歌,甚至可以追溯到西晋民歌。全诗四句,每句七言,节奏严谨,首句平声首句押韵或不押韵,首句平声首句押韵或不押韵。

(1)诗歌首句要押韵,以李白的《早出白帝城》为例。

(二)诗首不押韵,如窦公的《南游记》。

(3)诗首句平声押韵,以李商隐《北送夜雨》为例。

(四)异调句首不押韵。以王维《九月初九思山东兄弟》为例。

以上均为平水韵。

(五)现用中国新韵写了一首七言绝句,首句押韵,即《为建筑雕塑植物之义而写》。

三、背景

无论是宏伟的宫殿,还是庄严的陵墓;无论是轻盈活泼的园林,还是内敛含蓄的庙宇,这些建筑所表达的思想内容都离不开装饰。建筑中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梁、椽、檩、檩条、柱、拱券、门楣、天花板、柱基、屋脊、山墙等,都会注入设计者的意志和情感,使建筑的性格通过装饰而升华。

建筑装饰通常以雕、模、嵌、贴、砌、书、画、彩等形式呈现,其中雕、纹、彩及其组合最为常用,也最为常见。杜甫《冬游洛城北轩辕帝庙》中“山川扶绣门,日月近雕梁”的诗句,直接表达了唐代建筑的华丽。

雕刻是古建筑装饰的重点,它赋予建筑物生动的形象和丰富的内涵,使这些凝固的建筑有了灵魂。早在上古时期,古人就在石器制作过程中掌握了雕刻技艺,并在劳动中不断深化,熟练地运用在建筑施工中。明清时期,建筑雕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除浮雕、镂空雕外,根据材料和工具的不同,还有石雕、木雕、玉雕、根雕等。建筑雕刻多采用木雕、砖雕、石雕,统称“三雕”。

随着历史的发展,建筑绘画也经历了由简而繁、由初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建筑绘画不仅是一种视觉艺术,还蕴含着内在的艺术感染力,还能通过颜料色彩保护建筑材料免受雨水、日晒,从而延长建筑的寿命。尤其是古建筑绘画,更能激发感知与联想,带来审美享受与文化沉浸。

1.植物元素在建筑雕塑中的应用

植物的花叶形态多样、变化多端,形成充满情趣、寓意深刻的装饰图案,表达了建造者的美好愿望和道德理想,深化了建筑理念。

1、形象对比。莲根生于淤泥中,但身子洁白,有节。荷花清纯秀丽,这种“出淤泥而不染,洗而不妖冶”的气质深受文人雅士的喜爱,因此在建筑雕刻的纹饰中被广泛引用。竹子的挺拔、镂空的形象也常常被比喻为人的高尚品质,深受仁人志士的喜爱和推崇。牡丹以其大而艳丽的花卉形象被引用于建筑雕刻中,表达富贵美艳的寓意。

2.谐音比较。 “荷”与“和”、“莲”与“连”、“穗”与“岁”、“菊”与“举”读音相同或相似,所以在建筑雕刻上有鱼在莲下游来象征年年有余,有麦穗在瓶中象征年年平安,还有“因何得偶、满堂富贵、福幸、功名、寿喜、财进宝”等。

3、色彩对比。不同的色彩能使人产生不同的联想。传统建筑画以青绿为主,檐下常采用浓绿,与我国木结构建筑有关。木结构建筑最怕火灾,绿色给人以沉稳感,减少燥热。藻井顶也常采用胡绿植物纹饰,使人联想到水,起到趋利避害的视觉作用。红色花朵显得活泼欢快,增强了建筑的美感,增添了喜庆的寓意。黄色代表土地的颜色。在所有颜色中,黄色是原色,也是最美丽的颜色。故宫里的宫殿建筑几乎都采用黄色琉璃瓦。帝王将相都用鲜艳的色彩和豪华的装饰来表现皇权和威严,所谓“无富丽无威严”(韩萧何)。 文人雅士通过淡泊的色彩、精巧的装饰来表达不凡的思想感情,农村人则用砖瓦砌筑自家的大门,或用笔墨描绘门头门面。

2.建筑雕刻中植物元素的文化内涵

植物纹饰最早出现于古埃及,植物纹饰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装饰艺术中已清晰出现。晋唐时期,随着外来文化的涌入,植物纹饰在装饰中的兴起,影响很大。魏晋南北朝至唐代是佛教发展的重要时期,代表佛教教义的莲花纹饰开始盛行。唐代以后,植物纹饰开始在我国装饰艺术中占据主导地位。

明清时期,花卉、植物纹饰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象征意义增强,在建筑雕刻中,一花一草都成为表达美好祝愿的主题,所谓“画必有意,意必有吉”。

1、朴素的哲学思想。中国古代建筑以土木结构为主,支撑材料全部为木质材料。有“墙倒屋不倒”之说。这种木结构建筑最怕的就是火灾,为此,人们常在屋脊上放置螭纹,以降降雨。传统建筑中,室内天花板上有一种向上凸起的井形装饰,称为藻井。藻井表面呈方形、多边形或圆形凹面,饰以各种花卉藻井图案、雕刻和绘画。藻井周围的色彩多为蓝色,使人联想到水的颜色。和前文提到的绿色一样,这是“以水克火”这一最原始朴素的哲学思想的体现。

此外,建筑物的墙壁、梁柱或门裙上的雕刻,也常常以代表四季的不同植物为题材,如梅、兰、荷、菊等。四季的交替,预示着星辰的运行,而这四季的周而复始,蕴含着事物不断演变的道理。

2、传统吉祥文化。古代人们面对变幻莫测的自然,感到无能为力、不知所措。“祈求吉祥以求生存”成为影响人们行为的心理机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祈吉祥文化。《说文》中解释:“吉,即善。祥,即福。”吉祥的符号和图案随处可见,人人都加以利用。在建筑雕饰和绘画中,代表吉祥寓意的图案随处可见,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

富贵长寿主题植物纹饰:利用植物的形态特征,提取植物的寓意。旋花是蔓生植物,枝干不断生长延伸,人们寄予它富贵长寿的吉祥寓意。早在汉代出土的瓦当上,就发现了旋花纹饰。从现存实物看,宋辽时期建筑画中就已使用变形旋花纹饰,是中国建筑装饰史上使用时间最长、应用范围最广的画种。盘旋的旋花寓意着人们对生生不息、长寿的追求。

二是祈寿主题的植物纹饰:松树寿命长,冬季不凋,因此被视为仙物,用来祈求长寿长寿,寓意郁郁葱葱、万古长青。这一象征意义主要为道教所接受,后来成为道教长生不老的象征。在道教神话传说中,松树往往是仙人。因此,有些道教徒取松叶、松根,希望升仙、长生不老。

在古人的心目中,鹤高贵典雅,具有飘逸的灵气,所以把二仙合二为一,寓意高贵、长寿、长命百岁。《游仙传》中就有道教祖师张道陵及其弟子王昌、赵胜吃桃得仙的故事,桃子与长寿的联系在先秦时期就已确立,对后世的民俗影响很大。《汉武帝秘传》中西王母赠汉武帝仙桃的故事,更加强了桃子与长寿的关系,在民间流传的时间也更长。在建筑画中,色泽鲜艳硕大的桃子,不仅给建筑增添了色彩,也为人间写下了美好的祝愿。

灵芝具有补气宁神、止咳平喘、延年益寿的功效,用于治疗头晕失眠、惊悸气短、神经衰弱、虚劳咳嗽等病症。白蛇盗灵芝的故事,药王孙思邈、武则天的长寿秘诀等都与灵芝有关。灵芝生长在人迹罕至、不易获得的地方,再加上灵芝还有一些独特的药用功效,所以逐渐演变成一种神秘的灵芝草。

三是植物雕,以福气、富贵为主题,利用植物的特性和谐音。牡丹是最常见的植物之一,其姿态优美,寓意吉祥。芙蓉与“福气”谐音,在画作中也常见。

四、祈福福禄主题的植物雕饰:葫芦、葡萄、石榴等常为此类植物的代表,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种子多。“葫芦”(hulu)与“福禄”(fulu)谐音,也充满吉祥之意。葫芦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吉祥物之一,人们常将其挂于门口,以避邪招财。葫芦中的“蔓”与“万”(wan)谐音,成熟的葫芦里葫芦籽多,寓意“子孙万代兴旺发达”。道教兴起时,葫芦被纳入其宗教体系。佛教的传入和传播,又为葫芦增添了新的文化内涵。

在民间故事中,葫芦被化作灵物。如《宝葫芦》故事中,谁拥有了宝葫芦,就能满足穷苦百姓的无限愿望,表现了人们对富足生活的渴望和向往。葫芦和茎叶被称为“子孙万代”,寓意家族世世代代繁荣昌盛。

3、以君子比德的思想。用人类伦理道德的角度来看待自然现象,把自然现象看作人类某种精神品质的对应物,产生了许多比喻。由于有些花草树木与人一样具有高洁、不食人间烟火的性格,后人常用它们来比喻有德的君子、丈夫、英雄,寓意气风发、高尚品德。

“庇德”主要源于儒家代表人物孔子。除了庇德的名言“智者爱山,仁者爱水”外,孔子还有许多以自然之物之美来象征君子之美的诗句,如“岁寒方知松柏最晚凋零”、“兰生深林,无人亦香。君子修身,不因困苦贫贱而改其道”。

君子之德思想在建筑雕刻上也有突出的体现。魏晋以来,不少文人墨客渴望远离尘嚣、安居乐业,于是痴迷于园林建筑。这些“自然”的建筑成为他们的精神家园。亭台楼阁映衬着他们的心境,山石花木寄托着他们的梦想。竹之正直、梅之傲骨、莲之圣洁、兰之清雅……这些植物或植于庭院,或雕于建筑之上,成为营造者对人生的思考、情感的表达。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浚耀商务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