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中国特钢的“摇篮”:大连钢厂
与我国大多数钢厂起源于民族资本主义、后被日本占领不同,大连钢厂一开始是源自日本企业,但经过党和中央的接管改造,在新中国成立后不断发展壮大,发展成为中国特钢行业的领军企业,如今作为东北特钢集团旗下企业,依然是特钢领域一颗耀眼的明星。
日本企业的百年历史
大连钢厂始建于1905年,其前身是金河商会、大华电冶有限公司,从创立之初就与特殊钢结下了不解之缘。
金河商会成立于1905年,由日本人高田友吉、矢田部善介二人创立,主要经营钢铁、五金制品销售;华人李志之等人共同创办,主要从事特殊钢的研究和生产;1939年改名为大华矿业有限公司。
1905年成立的金河商会旧址
1945年8月27日,金河商会、大华矿业有限公司被苏军接收;1947年7月1日,移交给我们,划归东北军工部大连建新公司领导,金河商会更名为大连金属制造厂,大华矿业有限公司更名为大连炼钢厂。
1948年10月31日,大连金属制造厂与大连钢厂合并,更名为大连钢铁厂。1953年6月,更名为大连钢厂。
恢复生产以填补缺口
当我们正式接手时,该厂大部分主要设备已受损,可用量严重不足,恢复生产十分困难,但大连钢厂全体职工不仅迅速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而且为大连钢厂在我国冶金史上留下了光辉的名字。
在大连建新公司的领导下,工厂确立了“千方百计搞好军品生产,支援全国解放战争”的思想,工人们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投入到“尽快恢复生产、生产出军品”的战斗中。
日军撤退时,把大量煤炭倾倒到海里,埋在地下。1947年6月,两厂领导发动老工人“想办法”,开展“收焦炭”活动。下班后,300多名工人跳进齐腰深的海水里捞煤,仅用两个小时就捞出近三吨煤。从1948年3月开始,工人们克服困难,仅用了十个月的时间,就建成了一座只有两台机器的新煤矿,车间生产了一枚炮弹。
1947年3月至1951年1月,大连钢铁厂冶炼钢28736吨;锻造生产炮弹的圆坯4128吨;轧制生产炮弹的圆钢6172吨;并直接生产出部分火炮弹头、“九二式步兵枪”弹簧等重要军工产品;首次冶炼成功铝铬合金、镍铜合金和硬质合金,填补了我国冶金史上的空白,为全国解放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
支持国家取得伟大成就
大连钢厂从未停下前进的步伐,为中国钢铁工业特别是特钢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大连钢厂在自身努力发展的基础上,始终不忘领头羊的使命,从1950年到1985年,先后输送大量人员、设备和技术资料,支援大冶钢厂、北满钢厂、西安五十二厂、山东沂蒙山新城钢厂、贵阳钢厂的建设。
1950年11月8日,大连钢铁厂遵照中央重工业部命令和东北工业部通知,将电弧炉、锻锤、轧机、机械设备、电石设备等1600吨特种钢设备运往河北,厂长李振南、副厂长杨森培随厂调往大冶钢厂,职工670人。
1950年,大连钢铁厂支援河北后,只剩下1409人。1951年,为了恢复大连钢铁厂,大部分干部、工人、工程技术人员吃住都在厂里,全身心投入到恢复生产的工作中。
不用任何设计,他们自己动手,不用任何图纸,他们自己画出来,不用任何模型,在这种精神的指导下,大连钢厂屡屡取得技术成果,推动我国钢铁工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1954年4月,大连钢厂在冶炼碳钢时率先采用了吹氧熔炼新技术,开创了我国采用氧气炼钢的先河。
技术团队正在调试新组装的600制氧机
为了打破日本、苏联、西德等国家的封锁,大连钢厂于1958年成立了精密合金研究小组,在一间不足100平方米的简易厂房里,技术人员仅用一台30公斤非真空感应炉和一台2辊冷轧机,从仿制简易坡莫合金开始,当年就生产出3个牌号的15公斤软磁合金和膨胀合金带材,并问世了第一批精密合金产品。这标志着我国精密合金生产走出了一条新道路。
至1960年初,大连钢厂已仿制开发了11个牌号、重量1500公斤的精密合金成品带材,填补了我国精密合金的空白。
图为1958年在大连钢厂建立的我国第一个精密合金生产基地
1961年,大连钢厂建成了我国第一个精密合金基地——第七五二研究所,到1963年初,大连钢厂的精密合金生产已初具规模,具备了12项技术条件,第一年就有35个牌号;第二年,牌号增至70多个,年产量达60多吨。
大连钢厂创造了无数个第一,包括第一批不锈钢、第一批高速工具钢、第一批高温合金、第一批精密合金、第一批高强度钢以及大连钢厂为我国研制的第一枚导弹、第一枚远程运载火箭、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载人飞船“神舟五号”、“神舟六号”、“神舟七号”、嫦娥探月飞船、歼十战斗机等提供了大量关键材料。
1973年,大连钢厂工人在车间检查钢丝质量
如今的大连钢厂叫东北特钢集团大连特殊钢有限公司,是东北特钢集团三大生产基地之一,作为我国特钢生产的大型骨干企业,已形成从冶炼、成品到深加工的完备的特钢生产体系。具有年产60万吨特钢、58万吨钢材的生产能力。截至2008年12月底,总资产36.7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