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监管下的金交所正加速退场
地方金融资产交易场所(以下简称“金融交易所”)正在加速退出。
7月初,四川省地方金融管理局发布公告称,为落实国家金融监管要求,四川金融资产交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主动申请退出交易场所行业,不再从事交易场所相关业务,四川省目前尚无合法的金融资产交易场所。
不久前,6月21日,广东、厦门、宁波、天津、山西、黑龙江、河南、海南等8地金融管理部门集中发布公告,宣布取消辖区内8家黄金交易所业务资格。
此前,今年已有两批黄金交易所被关停。5月10日,山东、吉林、江西、青岛、深圳等地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发布通知,宣布注销辖内5家黄金交易所。3月25日,湖南、辽宁、西安、重庆等地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发布公告,宣布取消辖内金融资产交易中心业务资格。
据《中国经济周刊》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广东、河南、黑龙江、山西、海南、吉林、江西、湖南等省份至少有20家黄金交易所宣布关闭,不少省份宣布辖区内黄金交易所实现“清零”。
从疯狂增长到黯然退出,黄金交易所为何加速走向“末日”?
地方黄金交易所金融产品风险频发
2009年,为规范金融企业国有资产转让行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财政部颁布了《金融企业国有资产转让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54号),规定非上市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应当依法由省级以上(含省级)产权交易机构公开进行。
在此背景下,2010年5月21日,天津金融资产交易所在天津滨海新区注册成立,成为国内第一家正式成立的金融资产交易所,并在全国范围内生根发芽,同一省份内已出现多家黄金交易所。
随后,从国资处置中诞生的金交所开始“野蛮生长”,业务扩张迅速,逐渐发展成为非标金融资产的重要交易平台。早期的金交所多由国资发起,经省、市政府批准,由政府批准后在当地工商部门登记注册,这种“政府背书”的天然优势受到了P2P平台、房地产公司、地方城投公司等主体的“青睐”,大量违法甚至违规的金融产品开始通过金交所平台销售给公众,金交所的风险开始逐渐暴露。
“从实际运行来看,地方黄金交易所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发挥了一定作用,但由于近年来缺乏有效监管,负面效应大于正面效应,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金融发展,也会损害广大金融消费者的正常秩序,全面取缔是必要的。”中信银行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所兼职研究员董希淼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实际的运营和探索中,地方黄金交易所暴露出了很多风险和隐患,最直接的方面就是地方黄金交易所的存在,让金融风险直达普通百姓,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违约的风险始终存在。”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肖飒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
肖洒认为,按照这些债的评级,只有大型金融机构才能买得起。但金交所通过异常高的收益,吸引了大量自然人投资者,这种碎片化的运营模式,吸引了P2P时代的互联网投资者。金融企业通过入股或成为会员的方式入市,利用金交所的牌照,提升高风险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信用。看似“靠谱”的金交所背后,是不良资产和资质不明的互联网金融产品,不难预测随后的爆红。
2019年先锋集团旗下多款理财产品到期无法兑付,据媒体报道,先锋集团产品在银川产权交易中心、海峡(漳州)金融产权交易中心、西安丝路金融资产交易中心等多家机构交易,并与无锡金融资产交易中心等多家地方黄金交易所合作发行。
2020年,温州温都金服P2P倒闭,其股东之一就是南京金融资产交易中心。据媒体报道,当年该交易中心总裁曾克清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被带走调查。当地金融管理局发布公告称,省内三家黄金交易所不再从事地方交易场所业务。
据记者了解,金交所发行的理财产品,一般都是通过各类无牌照的第三方理财公司或者资管公司进行线下销售,年化收益率一般在10%左右,金交所还会收取一定的中介费用。一般来说,金交所备案上市前,都要对发行公司进行尽职调查,评估发行人的风险,但实际操作中,金交所的风险控制其实是“形同虚设”。
黄金交易所退出历史舞台,存量业务有序清理
其实,黄金交易所的监管早已起步,2011年国务院连续出台“37号文件”和“38号文件”,成立由证监会牵头、有关部门参加的“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部际联席会议”,并明确提出“未经国务院有关金融管理部门批准,不得设立保险、信贷、黄金(582,8.80,1.54%)等金融产品交易场所”,设立的交易场所要遵循“谁审批,谁监管”的原则,同时明确黄金交易所的审批权归省级政府,并划定监管红线。
联席会议成立以来,已对交易场所进行了多轮不同方向的整改。其中,2018年发布的《关于地方交易场所存量问题和风险安全处置的意见》(清证联办[2018]2号)明确提出,要求黄金交易所限定业务范围。2020年12月召开的第五次会议明确提出,减少黄金交易所数量,严禁向个人销售产品和跨区域经营。
“2号文发布后,金交所相关通道业务实际上已被堵死。”一位地方金融管理局工作人员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交易所发行固定收益产品暂停后,全国范围内的金融交易所在“每省不超过一家交易所”的指导原则下进行整合。
在黄金交易所数量下降、业务压缩的这几年,黄金交易所的监管重点主要放在消化积累的存量风险上,在宣布关闭之前,部分黄金交易所实际上已经停止运营新项目。
即便金交所关停,尚未彻底解决的存量业务仍在处置出清中,虽然目前国内金交所存量规模尚无官方数据,但国务院《关于2023年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报告》指出,24个地区国有企业通过违规发行理财产品、在金融资产交易所集资贷款等方式向社会募集资金,截至2023年末余额373.42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黄金交易所渠道被堵之后,一些“伪黄金交易所”在未取得相关部门许可的情况下,伪装成从事金融资产登记、备案、结算等业务的公司,发行各类非法证券化、非标准化金融产品,以高额收益吸引投资者。
“近年来,监管部门针对‘假黄金交易所’进行了多次专项整治,此次黄金交易所关闭后,‘假黄金交易所’无疑将成为‘无根之木’,未来也难以逃脱关闭的命运,该项目的命运不会就此止步。”上述当地工作人员说。
黄金交易所成立不到两年,就遭遇了监管部门的清理政策。2011年1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标志着交易所清理工作的开始。
文件明确,建立“各类交易场所清理整顿部际联席会议”(以下简称“联席会议”)制度,由中国证监会牵头。
2019年7月,监管部门在北京召开第四次交易所清理整顿工作会议,要求2020年底前完成各交易场所存量风险清理。然而,清理工作并未如期结束。第五次会议指出,在黄金交易所注册上市交易的非标债权工具总体风险较高,严控交易场所数量一直是清理整顿工作的重点之一。
换言之,清剿行动仍在进行中。
对此,一位曾在北方某省份黄金交易所任职的人士向界面新闻表示,虽然监管部门设定了整改清理的最后期限,但不会立刻叫停,还是要看各地整改清理的实际进度。据了解,部分黄金交易所现有业务规模较大。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证监会将最终清理期限延长至2021年6月。
直至今年3月,湖南省、辽宁省、西安市、重庆市等4个地方金融监管部门率先发布公告,取消辖区内黄金交易所业务资格,不再从事金融资产交易场所相关业务。
5月10日,第二批黄金交易所被关停,山东、吉林、江西、青岛、深圳等5省市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发布公告,取消辖区内黄金交易所经营资格。
6月21日,天津、山西、黑龙江、河南、广东、海南、厦门、宁波等8地金融管理部门发布集中公告,关闭辖区内最后一家金融资产交易场所。
一位中部地区国资控股公司人士向界面新闻透露,现在所有金融资产交易所都面临整顿,除了北京金融交易所,没有一家能幸免,而且这个消息去年就已经口头通知了所有交易所。
界面新闻记者查看了目前尚存的几家黄金交易所的网站,发现普遍存在更新缓慢的现象。
冰鉴科技高级研究员王世强表示,前些年金交所平台交易的一些资产可能存续时间较长、存量较大,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完成,另外一些合法的资产交易也需要新平台承接,比如企业之间的不良资产和股权交易。
清关后该做什么?
“现在不是全面撤军,而是加强本地管理。”
广东小额贷款公司协会秘书长徐蓓表示,说所有金融交易所都要关停并不准确,目前没有文件说所有金融交易所都要关停,但应该明确地方责任,地方监管部门要承担起监管责任,如果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做到,就应该关停,否则要追究地方政府的责任。
据证监会披露的数据,截至2019年年初,全国金融资产交易所债务业务存量规模仍达8517亿元,涉及个人投资者约120万户。
有分析人士指出,金交所关闭后,现有的业务将转移至地方资管公司,但也可能导致部分资管公司、城投平台对金交所上市理财产品的逾期压力加大,投资者承担的逾期兑付风险增大。
近期,多家此前关闭的黄金交易所相继更改名称和业务轨道。
7月2日,宁波金融资产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更名为“宁波润天成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经营范围调整为咨询策划服务。
天津金融资产交易有限公司更名为“天津华数价格评估有限公司”,经营范围调整为资产评估、信息技术咨询服务及其他相关业务。
一些黄金交易所也匆忙关闭,留下“定时炸弹”。
近日,有投资者向界面新闻记者透露,其近期收到中永卓盛控股有限公司(下称“中永控股”)的通知,称该公司投资的理财产品面临兑付困难。
中永控股工作人员告诉该投资者:“近期国家集中关闭黄金交易所业务,我们公司的交易所也被迫关闭,业务停止,账户被冻结,无法交易。”
中永控股在此前的公告中表示:按照监管政策要求,山东证券交易所自2024年6月25日起暂停全部业务。为保障各位投资者的利益,公司在接到通知后立即聘请专业机构对相关业务进行尽职调查,并于2024年8月30日前完成报告。在此期间,公司将不定期发布相关更新信息。
黄金交易所自成立以来,近15年来一直活跃在资本市场,为投资者和融资者提供了不良资产转让和非标业务交易的平台。否则,交易中心将被历史的潮流吞噬。
“如果清理完了,该还款的肯定是要还的,但有些业务无法结清,所以就拖到现在。对于已经完成清算的黄金交易所来说,现有业务的结束,可能是因为已经转出,或者没有要求从资产负债表中剔除。”一位熟悉黄金交易所业务的人士表示。
中国人民大学财经学院教授郑志刚认为,非标业务的诉求是存在的,我们一直主张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满足不同的诉求,但是这个交易场所必须保证透明度,并且要保障交易双方的权益维护。目前看来,目前的黄金交易所似乎不具备这样的功能,所以未来如何提供这样的交易服务,监管需要做出新的考量。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