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地方】瞿昙的光芒与敦厚

日期: 2024-08-30 17:06:03|浏览: 75|编号: 91850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请自鉴内容实用性。

【文旅地方】瞿昙的光芒与敦厚

河湟民间谚语的流传

“去了瞿昙寺,就别再去北京了。”

人们称瞿昙寺

“小紫禁城”

河湟人文期刊

深度阅读河湟城

河湟深处/乔达摩的光辉与善良1

乔达摩:隐藏在时间深处的文化密码

文/周存云

时间积累美丽。

在青海东部,汹涌澎湃的湟水河贯穿西宁东部,在流经南梁古城时,在岗子沟口与银盛河、曲潭河汇合,河水在滋养着众多村落的同时,也一直浸润着我们脚下的土地,洋溢着母爱的慈悲。

沿瞿昙河而上,山势险峻,峡谷幽深,道路蜿蜒曲折,两边山坡上的农舍相连。行进二十多公里后,黄土夯土上突然出现一组古朴的明代建筑群。南山上终年积雪不化,山脚下古柏常青,草场田园,风景秀丽。一座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明代皇家寺庙——瞿昙寺巍峨耸立,见证了六百多年的沧桑变迁。

岁月长河冲刷着风沙,留在时间深处的,是这片土地上绽放的绚烂花朵。瞿昙寺犹如佛手上的一朵莲花,盛开在无数善男信女的心中。很多人虔诚地朝拜,但也有人深思。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开始对自己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产生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好奇,随着我越来越深入这片土地,我的灵魂仿佛经历了一次重新觉醒,因为我突然发现,我竟然意外地感受到了这片土地浓浓的亲切感。

我去过瞿昙寺很多次,每次都以敏锐的探索眼光深入其中,每次都有新的发现、新的感悟。

瞿昙寺既是宗教的,也是政治的,最终更是文化的,也是艺术的。

瞿昙寺为藏传佛教寺庙,但其建筑风格为汉族风格,这在藏传佛教地区并不多见。

瞿昙寺前院宽敞舒适,两座造型独特的亭台楼阁矗立在苍松翠柏之间,据建筑师考证,其建筑风格与北京故宫角楼十分相似。但瞿昙寺为何打破这一常规,独具匠心地修建御碑亭呢?

瞿昙寺的创始人桑洛喇嘛是西藏山南人,是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创始人马尔巴的后裔。藏族僧人为什么要在青海东部偏僻的地方修建如此规模的寺庙?瞿昙寺从何时、为何由噶玛噶举派寺庙变为格鲁派黄教寺庙?

明太祖朱元璋曾为瞿昙寺赐名,并赐以纯金片铸成的匾额,至今仍高悬于瞿昙殿前,是瞿昙寺中最珍贵、价值连城的镇寺之宝。

瞿昙寺的主殿为宝光殿,由明永乐皇帝朱棣命名,永乐皇帝亲自修建。宝光殿内佛像下的莲花座,是用云南大理石雕刻而成的。殿内还有四尊大理石雕像。从河南钧县运来的斑驳石制器物底座,都是永乐皇帝的馈赠。

明宣宗朱瞻基继位后,继续扩建瞿昙寺,完成了后钟鼓楼、边廊、隆国殿等建筑的修建,工程十分浩大。明朝派了孟吉、尚懿等太监督修,才得以完工。后来隆国殿内还立了一块匾额,上面写着“皇帝万岁”。次年,明朝又命令西宁护国白虎通史旗军52名士兵巡逻瞿昙寺。明朝为何如此不待瞿昙寺?瞿昙寺为何如此受人尊崇?

在一连串的疑问中,我们感受到了瞿昙寺的独特之处。

瞿昙寺的修建绝非偶然。

瞿昙寺现存的《永乐圣旨碑》解释了瞿昙寺建立的由来:“散罗喇嘛,弘扬佛法,忠于朝廷,受我太祖高皇帝特赐寺院,额名为乔达摩。”

这与《明史稿》(传二十三·西域记下)的记载一致:

起初,西宁的洋僧三拉上书劝降韩东部族,并在南川南洋修建佛寺,供其族人居住。汉武帝来朝贡马氏,三拉请求皇帝保护并赐名。汉武帝答应了他的请求,赐名乔达摩,于是西宁寺就建了,三拉任寺主。

《明史稿》进一步指出:“汉东卫在赤金蒙古之南、嘉峪关西南,为汉代敦煌郡境。洪武二十五年,梁公兰玉追击逃到汉东的匪寇齐之孙,他们许多人逃走,西宁洋僧三罗派人来函请他们,他们纷纷归来。”由此可见,三罗喇嘛在当时汉东藏族各部落中享有很高的威望。汉东人民并不知道明朝的讨伐和征伐,三罗喇嘛曾上书那些部落,让他们定居下来,归顺明朝,使明朝清楚地认识到宗教领袖在信徒中起的社会作用。

瞿昙寺内有五块圣旨碑,记载了瞿昙寺创建、扩建的过程和瞿昙寺的管辖范围,特别是永乐十六年的圣旨碑,相当于永乐年间的圣旨。皇帝向西宁下诏,诏书上写道:“皇帝特此通告西宁各官兵、平民、有色人等:佛教自西方传入我国,久盛不衰,信奉四大空性,能普度众生。为教众生不以弱欺大不以小,平息斗殴之风,现灌顶清净大济。班丹藏布大师在西宁建佛寺,名宝光。你们务须尊重其教诲,让本寺僧众自由修行,祈求明朝,不得任意霸占或欺压寺产及僧众。本寺僧众可自行去留,不得任意阻拦,应弘扬佛法,保卫本区和平。凡敢不听我命令,不尊重三宝者,即属无理取闹,应依法惩治。珠宝、故意闹事、诽谤佛祖等罪孽深重的,一律不赦,所以永乐皇帝的这道诏书巩固了瞿昙寺在明代的重要地位,也为瞿昙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历史是一条真实存在的环环相扣的链条,深入其中某一环节,我们就能清晰地看到一段历史的轨迹。

瞿昙寺碑刻的记载,是明代和青海地方志中十分珍贵的史料,是我们解开瞿昙寺种种谜团、考证其历史不可缺少的金石文献。

明太祖朱元璋将寺院命名为瞿昙寺,任命三洛喇嘛为西宁住持,并命令其亲传弟子班丹藏布、索南坚参等自幼进藏研习经典,这不仅确立了三洛喇嘛在西宁卫的宗教领袖地位,也刻意为其家族培养宗教接班人。

瞿昙寺由散罗喇嘛于1392年创建,在明朝历代皇帝的尊重和扶持下不断发展壮大。明朝十六位皇帝中,有七位先后赐建瞿昙寺并为其题写御匾。明朝赠予大量珍宝,并多次派宦官视察瞿昙寺,赐山、园、田,辖十三寺七沟,派五十二旗人护寺。

如果说太祖为瞿昙寺上层人士在青海立足奠定了基础,那么成祖则让瞿昙寺上层人士享受了各种经济特权,将瞿昙寺上层人士的地位提升到了更高的水平,历代皇帝又将这种特权进一步延续和发展。

从瞿昙寺的创建过程,以及明朝政府对该寺上层喇嘛的大力扶持的历史,可以看出瞿昙寺上层对明朝的依赖性本质。

据史料记载,洪武二十六年,三罗喇嘛带着弟子和众多贡品不远万里来到当时的首都南京觐见洪武皇帝朱元璋,请求朱元璋为自己的寺庙起名,同时也请求明朝支持自己的寺庙兴建这座寺庙。可以想象,两人在会见时一定交谈得很愉快。英明能干的朱元璋想要夸奖三罗喇嘛为青海的稳定所做出的贡献,同时也在西北找到了接班人。作为明朝政教合一统治少数民族的代表人物,他很清楚加强对西部边疆地区的统治,修建一座寺庙胜过养十万大军,于是便大笔一挥,给瞿昙寺赐上了金匾,高高悬挂在乔达摩寺前。而明智的桑罗喇嘛也深知,只有紧紧依附于明朝,得到强有力的支持,才能实现自己弘扬佛教的宗教事业。

元朝时期,甘青成为藏传佛教由西藏向蒙古传播的走廊,甘州(张掖)的纳林驿道是藏传佛教僧侣进入蒙古的捷径,因此甘州成为当时藏传佛教北传的据点之一。噶玛巴派第二世活佛噶玛巴就在甘州传教并建立寺庙。元朝灭亡后,洪武三年(1370年),明朝占领了河湟、河西地区,建立了“藏传佛教北传部”。如何控制河湟地区乃至整个青海,关系到明朝西部边疆的稳定。河湟地区作为中原通往西藏腹地的唯一门户,是明朝能否统治整个甘青藏地区乃至青藏地区的关键。明朝为了加强西北的军事防御,实现“抗元保边”的目标,统一西北,加强对藏区的管理,在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都下足功夫,采取不同的政策加强对河湟地区的统治。明朝在全国设置了15个都护府,在边境、沿海地区增设都护府,下设卫所。河湟地区“北防蒙古,南防诸部”,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1373年,改西宁府为西宁卫,辖中、左、右、前、后五千户。洪武十一年(1378年),在年伯置庄浪分卫。半年后,改置年伯卫,后年伯卫被废除,西宁卫右千户移置此地。河湟地区被纳入明朝卫系统的管理和统治。明朝在河湟地区实行“土汉共治”,河湟地区投降明朝的元朝官员和一些部落首领在当地具有一定的权势,明朝多方面依靠他们,以稳定少数民族聚居的河湟地区。

因此这些原元官员和部落首领被赐以官衔,称为土官。他们由兵部任命,负责保卫边疆、镇守地方、纳贡、纳税、带兵打仗。相传如果没有儿子,则由侄子或女婿继承土地。土官有自己的“赐地”和臣民,在臣民中享有一切权利。臣民耕种土官的田地,或在管辖范围内开垦荒地、饲养牲畜,并允许他们纳税,战时要求青年男子自备武器和军粮,跟随土官出征。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演变,到了后期,一些土官管辖范围较大,管辖人数较多,他们逐渐成为一种威胁。为了加强控制,明朝在河湟地区实行“土汉共治”政策。 《西域史》卷三百三十载载,“土官与汉官参政、世代共治”的政策,是从内地选拔汉官,与驻防地方官共同执政,以利用他们的丰富经验。他们作为地方官,除了直接统治本族本领外,还协助汉官根据职务大小,协调各地方官之间的关系,处理土官未处理的地方事务。无论土官、汉官,均受都司管辖,听从朝廷命令。土官负责平定部族、调解纠纷、镇压叛乱、服从征兵、抵御入侵等,在其他方面发挥着汉官难以发挥的作用。据《清史稿》卷五百一十六载,河湟地区的土官“为保卫国家,多有功劳,未发生叛乱”。许多土官因其战功而受到明朝廷的重用和赏赐。

明朝对藏传佛教的政策基本继承元朝,采取“随俗随用,以僧俗导善”的策略,以达到“平定一方,共尊华夏”的目的,承认并发展其政教合一的统治体制,改变了过去单尊萨迦派的政策,实行“多封多建”的政策,藏传佛教各教派首领均被封为尊号,贡僧均得到丰厚的赏赐,允许兴建寺庙,并赐予土地和颁布专门法令予以保护和扶持。他先后封了三位“法王”(即大宝法王、大乘法王、大悲法王)、五位“王”(即宣法王、赞普王、护法王、禅教王、摄政王),建立了僧官制度,十五位“灌顶国师”和一批“西方极乐世界佛子”、“大国师”、“国师”、“禅师”、“都尉”等。这些僧人不仅管理寺院僧人,还管理寺院附近的部落,其中规模最大的是瞿昙寺,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授封。明朝七位皇帝先后为瞿昙寺授封。皇帝下诏封瞿昙寺为太上老君、大和尚、大宰,并赐金印、银印、铜印,以及佛像、袈裟,还赐给寺庙大片土地、园林、山川。瞿昙寺下辖十三座寺庙,管辖大片藏汉地区。瞿昙寺方丈与朝廷关系密切,集政教大权于一身,成为该地区的实际统治者。宗教策略进一步加强了对青海藏区的统治。

明朝除了扶持佛教,实行政教合一制度外,还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广大藏区的茶马互市制度,运用经济手段加强了对广大藏区的统治。

明代,青海大部分地区居住着以畜牧业为主的少数民族,如藏族、蒙古族等。青海出产的良马是明政府国防急需的资源。明政府继承了唐宋以来与西北少数民族的茶马互市贸易,实行茶叶专营,与藏族等少数民族进行茶马互市,并制定了较为完善的茶马互市和马匹分配制度,通过官制贸易等特殊形式,加强对少数民族经济的控制。

明朝在青海建立统治秩序后,在要地驻军,严防各少数民族部落劫掠,坚决镇压各族人民的反抗,对边远少数民族部落“有叛则剿,有顺则抚”。由于青海多民族,经济文化落后,明朝采取了一系列因地制宜的政治措施,很快出现了政治稳定、边防巩固的局面。从宣德年间到正德初年,青海没有发生过大的战乱。

在西宁地区,明朝与西南、西部诸部交战不断,汉东投降后不久,“癸丑,四川建昌卫都督伊鲁帖木儿叛乱,明朝命蓝玉引兵平定。”(《明通鉴》卷十《年谱》第十卷《太祖洪武二十五年》)再比如,孝宗弘治八年(1495年),平定了吐尔逊(哈密)叛乱,汉东地区的军队也调动起来(《明通鉴》卷三十八(孝宗弘治八年))。从这些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西宁、河湟地区的战略地位,这一带若稳固,便可防御蒙古诸部,进入河西走廊及西南地区。其背后是广大的藏区。在这样的背景下,就不难理解明朝中央政府为何如此重视瞿昙寺这个面向藏区的窗口。从皇帝赐封的几块碑文和匾额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明朝皇帝对瞿昙寺的高度重视。在明朝历代皇帝的大力支持下,瞿昙寺成为河湟地区势力最大的寺庙。明朝不断修建并大力扶持瞿昙寺,最终目的是确立了天朝在西宁地区的权势,气势磅礴,也体现了瞿昙寺在中央王朝对西部边疆地区实际控制和管理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性。

由此可见,瞿昙寺的修建是明朝早期对藏政策形成的重要事件。

瞿昙寺的兴起,其实是明朝稳定边疆的一个战略举措,从瞿昙寺外残存的城墙可以看出,明初的瞿昙寺已不仅仅是一座佛教寺庙,而是一个边陲要地,是西部边境的战略要地。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河湟谷地是偏僻之地,不值一提。然而对于战略眼光独到的明朝来说,河湟“北防蒙古,南防诸部”,东邻河西,连着广大藏区,是极为重要的纽带和节点。以至于每次走进瞿昙寺,我都会明白,明朝历代皇帝都是通过瞿昙寺这个窗口,眺望西部边陲。

至此,就不难理解为何在藏传佛教地区修建了一座具有汉族建筑风格的寺庙。而为何违反惯例在前院修建御碑亭,因为瞿昙寺的碑文全部是明朝皇帝亲笔所书,御碑亭则建在后院。隆国殿内供奉的“永乐皇帝万岁”匾额,彰显了皇权与威严,也歌颂了永乐皇帝尊佛、修建寺庙、弘扬佛法,开创统一天下的盛世功绩。

元末明初,噶举派崛起,为了和萨迦派抗衡,噶举派僧人四处弘法,由于河湟地区噶举派影响力不大,这里自然就成了噶举派弘法的首选之地。

乔达摩寺的创建人桑罗喇嘛是噶举派的高级僧人,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乔达摩寺在永乐、宣德年间发展成为噶玛噶举派的重要寺院。

噶玛噶举派是藏传佛教各教派中最早采用活佛转世制度的教派,建立了多个活佛转世系统,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黑帽派和红帽派。噶玛巴是佛教噶玛噶举派的第二位活佛,也是一位著名的上师。公元1256年,噶玛巴接到蒙哥皇帝的诏书,召他前往接见,他欣然随使者前往黑阔林,受到蒙哥的接见。蒙哥赐他金印、银子和一顶金边的黑色僧帽,这就是噶玛噶举派黑帽派名称的由来。该派有十位转世,大多热衷于政治权力。第十世活佛却珠嘉措勾结朗格卡人侵扰后藏,红帽派被清廷取缔,不得转世。1358年,黑帽派第四世活佛如毗多杰应元顺帝召往北京,路过青海宗喀巴时,给刚满3岁的宗喀巴授五戒。元朝灭亡后,明太祖派人前来迎接,西藏僧俗领袖纷纷来到北京,如毗多杰也在其中。1374年到南京朝圣。继任如毗多杰的第五世噶玛巴活佛德印谢巴,于永乐四年(1406年)被立为明朝皇帝。他被召到京城,次年春天在南京灵谷寺举行了大普法会,祈求太祖和孝慈高皇后的庇佑,被封为大宝法王。这次普法会的盛况和祥云灿烂、光明灿烂的吉祥景象,都详细地描绘在当时绘制的一幅长卷画中。这幅长卷就是明永乐五年(1407年)进献给德印谢巴大法王的丝绸长卷《明代大法王大普法斋长卷》。此画原藏于楚布寺,1959年文物普查时移至寺内,现藏于罗布林卡,现藏于西藏自治区博物馆。从此以后,历任噶玛巴黑帽活佛都被封为“大宝法王”,地位高于大乘、大慈法王,成为当时藏传佛教领袖中最高尊号的噶玛巴。“大宝法王”是元朝时期对萨迦派领袖的尊称,明成祖以此封号册封印歇巴,表明了噶玛噶举黑帽派在当时藏传佛教中的地位。而其影响力超过了萨迦等其他教派。

1642年,卫拉特蒙古固始汗将五世达赖请到日喀则,把西藏的全部政权和从第西藏巴的西卡桑珠兹那里得到的财富都赠送给了五世达赖,建立了甘丹颇章政权,一直与格鲁派作对的黑帽派第十代宗室不得不接受格鲁派的领导。格鲁派还在噶玛噶举派的总寺楚布寺派驻僧官进行监督。在宗教地位上,五世达赖正式取代了噶玛噶举派黑帽派的十世确英多杰,成为藏传佛教最高宗教领袖。

在此背景下,乔达摩寺不得不由噶玛噶举派寺院转变为格鲁派黄教寺院。

瞿昙寺在明朝二百余年间声名远扬,但随着明朝的衰落,瞿昙寺也随之衰落。明末崇祯年间,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派手下大将何进率兵西征。在青海,当地藏族部落很多没有抵抗,但一直受到明朝御赐恩泽的卓昌藏族却奋起反叛,遭到农民起义军的沉重打击,瞿昙寺属下百姓人口大幅度下降,香火供奉也随之减少,寺庙逐渐衰落。

清朝建立后,瞿昙寺高层僧人曾上书顺治皇帝,请求清朝承认瞿昙寺在明代的地位。

据《清律集要》载,顺治十年,彰化王遣索南毗拉希等来朝贡。

陕西总督奏报:西宁卫释迦牟尼寺九位国师、禅师、喇嘛,已进贡,并交上明朝赐予的圣旨、印章,恳请礼部换回封释迦牟尼寺国师贡格丹净为灌顶净觉大仁大和尚,并赐金银印一枚;封查思焕卓尔为关顶广济洪山国师,赐慈光普照象牙印一枚,并赐圣旨各一件,铜印一枚,上书“古今国书集·边塞辞典”。

瞿昙寺上层要求承袭明朝旧制的事情发生在顺治八年。从上述引文可知,直到顺治十年,陕西巡抚才将这一要求上报清世祖,而清廷礼部是否批准,则再无消息。此时,清朝已经将目光转向了后来发展起来的青海塔尔寺和佑宁寺。这些寺庙的宗教领袖后来都被清朝册封,受到极高的尊崇,取代了明朝瞿昙寺的领袖。瞿昙寺失去了清朝的支持,逐渐衰落。特别是在雍正年间,来自青海的蒙古贵族洛桑丹金叛乱朝廷,瞿昙寺的僧侣也加入到了叛乱之中。扬宗皇帝派遣了尼安·吉雅(Nian )和尤伊(Yue )与青海叛乱分子作斗争,在尤宁神庙( )进行了一场伟大的战斗。对高田修道院的另一个打击,从那以后,它从此恢复了。由于对谷物和饲料的税,并逐渐下降。在明朝的结束时,寺庙的数量达到了500多个,但在1949年之前,有300多个僧侣。已经驻扎在圣殿中。

从历史上看,库坦神庙曾经统治着13个寺庙,但在中占有很高的地位,在莱杜()的寺庙中,所有13个寺庙都缺乏详细的记录。

扬宗神社早在唐朝的温宗皇帝的统治时期就建立在凯奇(AD)的第三年,著名的僧侣在山洞中居住并实行。 Ping'an的小,县的,江郡县的 与“ Amdo tibet的四个教派”一样著名。

佛教在7世纪被介绍给西藏,并在8世纪末在西藏发展,这被称为“前期的时期”。在9世纪中期,在唐朝的结束时,当今西藏的佛教与佛教之间的斗争达到了山雀和不可调和的反对,这反映在Tubo王朝的宫殿中公元38年),“ Yitai Zamp Tubo Yitai Zamp死了,他的兄弟登上了王位”。 After Lang came to power, he with the of anti- . The Buton of that they " the site of the ; ... monks; and those who in to hold bows, , drums, and , and sent them to Go , and kill who you." The New of the Red Army : "Most monks fled to other , those who did not flee , those who did not obey were , and some were back and used as horse for the kings and to get off their ." The three Zen monks , and who were in the on the south bank of the River were that was . One day, they saw a monk in a monk's skirt a prey. 在提出原因之后,他了解了对佛教的禁令。 Zha县,后来搬到了 的镇,然后来到Ledu 和Huzhu White Horse 。狩猎。”。这引起了藏族人的不满和藏人,根据传奇人物的第六年(公元846年)。一旦居住在莱杜(Ledu)。

扬宗有四个古老的洞穴,所有这些洞穴曾经练习过这些洞穴。中洞和下部的洞穴是Zang 的地方,您在的洞穴中,Maer 一起练习也称为三个鼠尾草洞穴。藏族和尚多杰·帕莫(Dorje Pamo)在唐朝实行。 Cave和Huaji Dorje Cave是四个藏族僧侣的工作,他们在藏族佛教的历史上有一个重要的地位成为圣地,并被藏族,tu和蒙古人尊敬一千年。

从历史上看,扬宗一直是僧侣练习的神圣场所。

10

Lama在青海湖的山上练习了很长时间。

根据Zuo先生的说法,鸟龙的洞穴略大于西部和东部。野生洋葱在洞穴周围盛开,红色天鹅绒的点高达数千英尺,而您不敢看。

在中国佛教的历史上,除了建造寺庙和宝塔,佛教徒经常使用自然的洞穴来雕刻它们的生活,这被称为佛教洞穴。

11

Qutan庙的前院有一些宝贵的树木,包括13棵菩提树,也称为檀香木和无忧的树木,起源于印度,有数百年的历史。当时,每年在Qutan庙里有几次大规模的弥撒,在第一个月球的第15天,第四个月球的第8天,有宗教仪式,寺庙逐渐越来越多地成为宗教人士,这是宗教上的众所周知,这是 。并履行誓言。但是,当我与寺庙的僧侣谈论当时举行的主要宗教活动时,今天的僧侣并不十分清楚。

根据历史记录,在1581年,达赖喇嘛在青海湖上与蒙古王子的阿尔坦·汗(Altan Khan)会面,他前往Qutan 宣讲了佛法,他看到了一个村庄。准备工作的地方终于建于1619年 - 塔西·丹卡(Tashi )(通常被称为中国人的庙)。

第三座达赖喇嘛之后,达赖喇嘛也来到了Zhaxi 修道院的庙宇规则。丹卡()在这座修道院完成了佛陀的光芒和著名的著作,大多数僧侣都去了拉萨(Lhasa)的三个主要修道院,练习和研究了外观和研究,既可以邀请福尔德( and and)。 ,居住和示例的解释是严格的,圣殿被传承了很长时间,而且香气仍在燃烧。库坦神庙逐渐演变成部落的政治和宗教管理组织,尽管Qutan庙的名称和Tashi 庙的名称不同,但实际上是同一又一个。

值得一提的是,在Qutan庙的大厅里,有一棵“珍珠树”,挂着钱包和孩子的鞋子,实际上是用檀香制成的,上面有一个铜帽,而桑达尔却在徒上祈祷了。

12

整个Qutan的庙宇都被剩余的墙壁碎片和基础所包围。当时,其设计及其其在防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寺庙完全沿着中央轴对称地排列。

从山区大门到长武馆,由三个独立的庭院组成。整个庭院看起来非常平坦和宽敞。

通过金刚的寺庙进入中间的庭院,肯定会与前院不同。营造一种神秘的宗教氛围。

中等法院两边的倾斜画廊来到后院,进入了一个新的空间领域。

根据专家的研究,Qu Zi 的施工顺序是从中等法院到后院,然后扩展到前法院逐渐建立中等法院。

Qu 的两侧都有二人组。

位于Quzhi的大厅后面,当的扩展是最重要的建筑物。到后院的走廊。

可以说,后院的建筑是建筑物的高潮。圣殿的主体完全复制了宫殿建筑的程序。

Qu thimp的后院是一个基于禁忌的北京城市的中国风格的宫殿式建筑,站在整个寺庙的最高点上的大型基础上,扩展了平台上的平台,并在平台的每一侧设置了九个级别,均在所有范围内与“ and a and car a”。 VED 池,没有雕刻装饰,的比例和支柱是笨拙,雄伟而庄重的。”“木制的六个雪图案”清晰可观,非常精致,这是非常好的,而且裙子的裙子很;寺庙可以描述为形状和平衡的模型。林格托神庙的装饰更加精致,它与北京圣殿神庙的粉丝相提并论。

在长武大厅的前面,大塔和鼓塔与彼此之间的两个楼层之间的对抗。

Mr. Zhang Junqi of the is an . He has in the of Qu 昙 . He said that the most and the two sides of the Quean are in with the of the Taihe Hall of the City. The Big Clock Drum Tower, which was built by the , and the bell tower on the left and right of , was built to the and (the Ren and of the Qing ) on both sides of the . , , or the ' six snow ' on the four - fan, the bulls' '结 结', the roof kiss beast , the flat seat board, and the drum , all are the same as the City . “高da的雄伟的长郭神庙站在2.3米高的塔楼上,雕刻了红色的沙子。雕刻的横梁和绘画,蓝色的砖块和蓝色的瓷砖是壮观的,这充分显示了皇家建筑的威严。

Qu Zishi的前院的扩展已随着重要建筑物(例如“ Bei Bei”)的完成,清楚地记录了 的建筑的起源。

这两个纪念碑是高度和厚的,刻在上部,下部有sumi座位。

Qu 的民间谚语正在流传:“去Qu the寺,再次去北京。 Ing ,左翼和右边的武术。

古代的古代建筑师当时使用了地形的特征,在大厅的“ Qu Xichi”上建造了一座宏伟的长长庙,僧侣从Qu Yichi中获得了佛陀的“水净化”,他们被传给了美丽。

十三

根据古代建筑学者的研究,Qu Zusi 宫殿与两边的副本和画廊的副本的结合是早期的禁忌城市。清朝展示了斜走廊的形象。

副本的对角走廊实际上是在庭院空间组合中的主要方式组合的主要方式。作为一个晋升为主建筑的登山画廊的座席。组合空间的界面形象是不可预测的,光和阴影变化不可预测,倾斜的走廊使两侧的走廊都可以保持一致,并形成高潮,以使主庙变得完全宽容,表现出优雅的优雅优雅。

有许多风格。

古老的Qu Sim在六百年前,山脊上的野兽就像是一个守护者。

Qu Zi 是迄今为止我国家西北地区最完整的中国风格的建筑。

河的两侧的村庄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河两侧的风景很美,但更美丽的东西是Qu 的古朴风格,展示了原始的旧时代。

14

长武馆里有一块石头雕刻。

后云鼓的生产者结合了鼓的实用性和艺术和手工艺品,以及佛教含量的内容。

Qu中寺庙的建筑反映了精湛的木刻砖雕刻技巧。

qu筑寺庙不仅列举了宫殿风格的建筑,而且彼此之间的建筑,石雕刻,木刻,板块砖雕刻和陶登具有高度的装饰价值。

怀疑已经移动了,时间发生了变化,在青海中著名的古老寺庙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离开了历史阶段。

15

qu美寺庙还具有精美的壁画,主要是在寺庙中分发的,这是15世纪初期的珍贵信息。

根据最新的调查数据,Qu的总面积为1523平方米,其中约有80%的明朝壁画,其余的是Qing ,主要是在 hall, hall, the the Chode the the the the tim the 是58个壁画,从壁画风格和相关的话题中有28个平方米。属于后期的19个壁画总共有24个面孔,图片中的绘画时间是在屏幕上的画家记录中的。

这些壁画是构思的,内容是宏伟的,纯粹的绘画是详细的,图像是生动的和现实的,并且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意义。

早期的壁画是第二年在绘制的最高壁画,最高的是,内容分为第三次佛陀和藏族佛教密宗。

相关学者在的第十六年或之后验证了Qu Shan 的壁画。

壁画的壁画由壁画的内容共同完成,主要是佛陀的故事。乌云是仙女,仙女站在旗帜上,云层的深处似乎有一个快乐的氛围。

在阅读右画廊之后,我们再次去了左派的壁画。在佛教战斗的历史上,与左派的第一张相关的佛教历史。艺术家打算画一个屏幕。仔细观察之后,隐约可见的标题是“ Fort肖像从业者和Sun Xu 的门徒他 Mu Hands”。

除了壁画外,殿堂内外还有不少的装饰画布满殿宇大小墙面和木隔板上,丰富而精美,使跌宕起伏、气势宏伟的古建筑群披上了华美的外衣,充满了鲜Live.

绘画是古代建筑的重要装饰方法。

Qu是壁画是Gansu的壁画的补充剂,邓豪()壁画是从北韦王朝(Sui and Tang and )的。

Luo 是一位著名的古代建筑专家,他称赞:“前面有,并且可以从Qu昙的文化文化和艺术价值中可以看出。

16

自唐和歌曲王朝以来,一直使用传统的绘画墙生产技术,直到明天和清朝变化不大,但与当地条件不同,并且选择了不同的材料。

The of , which is known as the most in books, is in the 13th of " " in the Song . The wall is with mud, wait a dry, and then use the mud to be by the . The mud is flat, and it is dry. The above is five with thick mud, one point of five cents thick. The pulse is , and the is tens of times to make the mud shiny.

The for the wall is: First of all, the of the wall is , and , water on the wall, so that the clean and moist wall is to the of the wall. A layer of mud on the walls on the road. on the of the wipe, brush the white soil when the is not dry ( known as the soil ). Later .

In , the role of glue water is very . will be up to make the dark dull. A is the of in gel . In order to the of gel .

After more than a years of , and many and tools for .

The of are , , and . , white soil , etc. are pure, thick, and not , with gloss, anti -light and acid -base rot. There are two forms in use in use, one is gold and foil, and the other is , gold and . Huang, , green, rouge, ocean red, gray (black smoke), ink, etc.

The of Qu 的 The of Qu Zi has the of work , the of color , and used the of green in . It also the of Qu Zishi who is by the royal grace.

17

The Ming of Qu came from the hand of the court . No one knows their names. It is by . Color paste, mixed with plant amine, made into the most used of the at that time. When they these ores and of , they that their were full of . The with ore paint is still after of years, and it is and eye -. The inner heart and , and when your eyes, a kind of , a that could not be in words at once or to your heart.

I have stood in front of the for a long time in front of the that " and Xu 's He Mu's " for a long time. It was to the . In 1922, it was , Gansu . When these , it is not just a , but also his and hopes on the wall. The , so I, at the of Sun , under the call of and art, with great heart, it was by the . time. It can be that when the uses red, , blue white blue and white white white, out of the pious pen end, and when the are out, their is to and go and and After the . After the of the , Xu and He left Qu 昙 , but Sun chose to stay and stay in Qu 昙 .

to Shi Zai, after the under the deep - bodhi tree, how many came to him with and asked the : "What are you? Is it God?" : "No", "Are you an angel and a sage?" Still : "No".

When other in the world are in the , they are in a sober , and in fact, they are still in a dream state, one of them , to get rid of the and get rid of the . , , daily like a dream -like , it in a wake -up . The value that makes and 's and . The pen shows the scene . When the world in his mind, when he his and spent his again and again, he . The and joy are well -being, and my heart is the , so he chose to stay, and the art was and .

18

There are 10 in Qu San , 7 of them in the Ming , and 3 in the Qing . The of the of the "to know" has two years in two for 469 years.

These 10 not only for the of Qu 寺, but also in the sense of , it is also very . The , deep, and , which in each . As far as the art of is , the best must be a " " the Wanli of the Ming . The Xie Liang Li Ben Sheng's book Qu Qi . The "" fonts are and , and this has been in a book of . This is a with value and art .

The well - five -Tong Ming was . Among them, had three links the year. The level of art is also very high. , a in the .

From the of , these and can be as art , and it also shows the of the of in my at this stage.

In Qu 文化, the , he did not Qu Yan, and did not reach its core.

Each has its . Qu 昙 is for its long , , , and .

19

In 2007, when I was about to leave Ledu, due to work , I a group of . the , they them to play in Qu 昙 . While they Qu's and arts I asked a : As far as we know, the of your , like this have been to . Why is Qu 昙 so well?

From 1958 to the " " that had swept the earth, the of was even more than we , but Qu 昙 was and saved in a and non - . It is also a .

At that time, I told them , the hard - and on this land were loved and left such an . This may be the cause of . It is as a .

The of Qu 院 is in a , it in the under the clove , and Bai Xiang is long, a light smoke in the belt in the of the earth, the of the earth, In the face of time, the years are so quiet and deep. , it just it as a that is full of , but it does not see where it is . Those who Qu Zifo in the of this art and the house of . He is the first of in his . He is the first to study Qu 昙 . He a "Qu 昙 " with value in 1982. There is also Mr. Li , the of the Quchu . , Li and Zhang Junqi all lead us to the lamps of Qu 昙 and Qu Shan . They with the in the those who were in the of and lived in front of our eyes. The eyes are moist and .

Qu 运 is lucky. When it goes , it still with light. When it gets the of , I am proud and rich as Mr. Xie Zuo and Mr. Li .

20

After a , when I out of the gate of Qu 昙 again, at the I back, I the idea of ​​going to the . It was a clear , there was no cloud of in the air, and the whole sky was blue and the sky was not . At the , from the gate to the layer, the is . Luohe in front of the , like a belt . The refer to the as too white. He said that the two doors of the King Kong to be a on both sides. the , the Feng Shui in the could be seen .

to , at that time, the Sanya Lama along the La Range all the way to the east. One day when I came to the in the area of ​​Ledu, I saw a clear , the water was clear and sweet. The whip in the was gone. When I of the by the , I and to the to find it. Look at the style here, by , and the of the . It is a place to build a .

" House " " and " the name "Qu Zixi".

"Qu Zichi -In the Hall of Qu Zi , it is said that the Lama in the led the to , the to the whip, and the Monk of the Monk."

The " Hall" here is the "Long Guo ", and the San Mang is the Lama.

of years ago, this is a large . It is said that the beams and of the Hall were built on the spot. They were all hugs. From the Qu 逐 Hall, it into a large -scale , and has the five of . In 36 years, the age is the huge. The of time glory under the of the sun. Want to tell me .

21

Today, the on the has . The cedar has more than 3 high. The is lush, of the once vast here, and the trees under the are , elm and some fruit trees. They cover up the green in the . The color is dark green, gray, green gold, , dark brown, and the trees are also -green. The is not . The roads in the two of the ditch and the table are like two white in the sun. Qu Yanhe winds from . The is now. the why the and trees have a plant. The and to these two have been dyed , and some cool and are . These trees seem to be water. The , and in fact, I can only see the and of their , and I can't hear the sound. I was with the sound of the trees the trees in the wind, and some began to .

The just - tall and spans the two sides of the East and West of . The newly -built and the water show the new face of the town. such as the , the and and other are under , a lot of to this land.宏大,气势宏伟的寺院的。

瞿昙寺前院左右御碑亭的两通碑均为红砂石雕刻而成,红砂石取材于距离瞿昙寺32公里的乐都中坝乡,我曾多次观赏过这两通碑,它们由碑冠、碑身和碑座三部分组成,每部分都是整块石料,碑身和碑座各自重15吨。六百年前没有起载这么重的运输工具,这些石料都是在寒冬腊月路上泼水结冰后用木头滑过来的,32公里的路途整整滑了三年时间。石料运来制作完备后,工匠们为如何把碑立起来想尽了办法。传说,有一天晚上,一个工匠做了个梦,梦见从寺院后面的山上下来一个须眉白发的老者,工匠认为这是个世外高人,就非常恭敬地请教老者:“请问尊敬的老者,这通碑怎样才能立起来?”这位老者毫无表情地说:“我已经是土拥到脖子上快要死的人了,我什么都不知道。”说完他就不见了。这位工匠早上醒来想起梦中老者的话,他认为这是在点化他,突然顿悟,如果用土把碑座屯起来,然后在土堆上把碑身用木头滚上去,这碑不就立起来了吗?据说瞿昙寺隆国殿的大梁和安装后钟楼上的大青铜钟时一样都是用土垫托上去的。

今天,当我们面对瞿昙寺这座辉煌的建筑时,不禁惊叹于古代先民的智慧,同时也让我们想起那些默默无闻的建设者。

22

瞿昙寺的后钟楼修得巍峨壮丽,楼梯盘旋而上,窗隔游廊,布局奇巧,楼内悬起满间一口青铜铸就的巨钟,重有一吨,是宣德皇帝御赐,也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传说当年挂起铜钟后,铸钟的工匠说,他要试试钟声最远能传到哪里,他对寺院的僧侣们说,你们先不要着急敲钟,我向南走到什么地方能听到钟声,钟声就会传到什么地方,然后他骑马从瞿昙寺出发向着那终年积雪的南山走去,他约莫走了三十多里,来到乐都与化隆交界的克欠山口,这时寺院里的僧侣们等得不耐烦了,就敲响了钟声,大钟的声音高亢洪亮,吓惊了工匠所骑之马,工匠从马上摔了下来,他非常惋惜,怨僧侣们钟敲得太早了,如果再敲晚点,他会走得更远,钟声也会传得更远。从此,钟声就只能传到克欠山口。“克欠”一词是当地方言,是“十分遗憾”的意思。瞿昙有一句家喻户晓的谚语:“瞿昙钟响,巴燕马惊”,形象地说明了当地群众对这口青铜巨钟最好的赞誉。

越过克欠山口便是化隆县巴燕镇的地界,沿山坡有天然的牧场,马的性子警觉,在吃草时也不忘竖着耳朵捕捉四周的动静,可以想象,在暖暖的阳光下,马群安详地咀嚼着碧绿的青草时,瞿昙寺的钟声传过克欠山口随风飘荡而来,使它们受到惊吓而突然跑动,之后又停住脚步寻找声音的所在。

但这口钟在1958年遭到破坏,有人要把它拿下来去炼铜,由于钟太沉,拿不下来,就组织人想把钟砸碎,结果费了很大的劲,只把钟的顶部砸出了一个洞,钟的音质全给破坏了。现今不要说钟声传出几十里,在几十米外的山门前也听不到它的声音,从此,这口威名远扬的钟就永远的沉寂了,仅作为一件珍贵的文物被保存下来了。当地人对这口钟非常崇拜,说年老体弱的、身体多病的、小孩夜闹啼哭的,在这钟下转一圈,金钟罩身会保佑你一生平安。

23

自佛教传入我国,铜钟就逐渐成为佛教寺院中不可缺少的法器——佛钟。瞿昙寺的大钟穿越几百年的钟声记录了历史的变迁,也引发了我对古代科技的无限遐想。我曾查阅过相关资料,古法铸钟有着非常严谨的制作流程:第一步,粗选优质松土和上好原材料。第二步,将松土碾碎,用筛子过滤后加水搅拌到一定湿度,水量的多少要根据模子的大小来定。第三步,做模型,将调好的泥手工堆积成型,晾干。第四步,套模型,因为模型有内外两层,将内外模型分隔并套在一起,中间可用细沙子做成隔离。第五步,夯土,一定要夯结实。第六步,冶炼浇铸成型。六道工序延续千年,选材原始,秘方配制,程序严谨,形成了制作流程环环相扣,产品造型庄重典雅,结构完美独特的品位和风格。

别看铸钟的工序只有六道,但时间、火候、合金比率成分、形状设计等都影响到钟的声音和质量。我国古钟的基本形状是钟身高与口径之比在1:0.7左右。《周礼·考工记》“六齐”还明确指出合金配合比“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意思是说铸造钟鼎的铜和锡之比为5:1或6:1,其锡含量占14%—16.7%,就使钟声强度、韧度适度,可以保持钟声振动的持续性。通过物理分析,钟声产生于撞钟引起的振动,而钟声的强弱高低、音色主要取决于钟体形状和材质。

铸造一口钟,最要紧的是有悠扬的声音,音色的好坏直接体现匠人的制作水平。瞿昙寺大钟上端闭塞下端钟口开放,钟身长2.2米,口宽1.4米,钟身高度与口径之比为1:0.64。当撞击时,引起钟声振动,使各分音的频率恰当,产生拍频现象,由此可见古人铸钟的技术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古铜钟荟萃了我国古代工艺技术的精华,代表了当时的铸造、声学、乐律学、力学等高超技术水平,更是研究我国传统科技的宝贵实物。

24

从举世瞩目的战国编钟到瞿昙寺大钟,时光走过了2000多年而铸钟工艺更是达到了炉火纯青。据初步统计,我国现存的“千斤钟”以上古代大铜钟有155口,青海有1口,但是否就是瞿昙寺大钟还需考证。

瞿昙寺大钟的声音究竟能传出多远,今天再也无法验证了,但我相信这位铸钟的师傅必定是一位优秀的能工巧匠,大钟铸造成功时,他对自己的这件作品定会有一种更大的期待,在不断铸造的过程中,他已深谙铸钟之道,所积累的经验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突破点,那日,他从瞿昙寺出发时,他有足够的自信,相信他铸造的大钟,其声音深沉而宏亮,定会传向比巴燕镇那片牧场更远的地方,但突然敲响的钟声,使一切就此而止,让大钟的声音永远停留在了克欠山口,当时他的心里充满了无法挽回的遗憾。其实我无法准确地猜测这个工匠几百年前的心思,但我坚信,每一口经他铸造的大钟,都带着他生命的呼吸和手掌的温度,他一定心思纯朴、心无旁骛地只想铸造出一口更完美的钟,他在严谨的工序中专注于如何更好地把握一切可能影响的因素,所以形成了专业的较高水准。但他不知道,几百年以后,会有人反复端详着他的作品,想象着他当时的心思,并为他的作品遭到毁坏而深深的惋惜。

名刹宝寺皆有钟,当暮霭渐合,寺院庙堂钟声回荡,木鱼橐橐,与僧人诵经声融为一体时,增添了莲花佛界特有的神秘气氛。

二十五

据史料记载,明永乐十二年(公元1414年)四月十二日三罗喇嘛圆寂后,他的遗体被寺院的僧人们用药泥抹为佛身,置玻璃神龛内,供在瞿昙寺隆国殿中,这位名僧的遗体保存了500多年,在佛教徒中产生了许多有趣的传闻,或说那脸上常常渗出油渍,或说那身上存在微温。他的遗体在1958年遭到毁坏,去向不明。但我无限惊奇于古代的先民是怎样掌握这种技术使人的遗体得以保存完好几百年,古代藏医学的先进技术再次向我们证明了智慧的力量。

人类智力发展过程艰难曲折,在对瞿昙寺不断深入了解中,我看到了宗教和科技共生共存的阶段,它们彼此牵连不可分割。

瞿昙寺因清泉池选址的传说后面是拔地而起的无以伦比的建筑艺术。

瞿昙钟声的传说后面是古代先民精湛的铸钟工艺。

著名的数学家、哲学家、逻辑学家怀特海,他认为影响人类最大的力量就是宗教与科学。

科学应用于生产,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提供更多物质产品,丰富人类的物质生活,促进人类社会发展。宗教关注内在、主观的心灵世界,把以精神上摆脱自身的有限性带来的烦恼和痛苦作为它的目的。它以对无限绝对的神的信仰为基础,诉诸于人的直觉和顿悟。宗教的核心是信仰,信仰也是人在各种困难、灾难、无望面前尚能坚持活下去的支柱,这是宗教的力量所在,通过宗教生活,人们可以在对神的信仰和追求中摆脱各种烦恼恐惧和痛苦,获得内心的安宁和自由。

人类社会发展早期,由于当时生产力的极度低下与大自然的强大威力,许多自然现象人类无法认识其本质,由此产生了对自然界的恐惧与崇拜。面对无法解释的诡异的自然现象,人类只好把此归结为神秘力量的存在,并通过对神灵的恭顺来求得庇护。

人在面对茫茫的宇宙和深远的天空时,不得不承认自己的渺小,同样,也不得不承认在自身之外还有许多不能够知道的东西。因此,当科学还未能完全地揭开世界的面纱时,人们便对这些未知的事物怀着默默的敬畏。

信教徒们坚信瞿昙寺的种种传说,坚信某种神奇力量的真实存在,信徒们点一盏灯,虔心拜佛,表达一个生命对精神母体的忠诚,有时,也会祈求一个美好的愿望能够实现,因为他们深信神明的力量,深信出生与死亡都是一场轮回,他们坚信神一定会在某刻看见他的虔诚,每个心有敬畏的人,眼睛里都能望见那个终要抵达的.

我突然觉得,若没有专注,又何来远方?

二十六

坐在山顶上视野开阔,适合于放飞想象。四周静默,天地无言,置身宁静,总会有一些飘忽的念头突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浚耀商务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