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汇集团十年“奋进路”:深耕广州城市升级热土,赋能超千家企业高质量成长

日期: 2024-08-31 01:04:41|浏览: 99|编号: 91929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请自鉴内容实用性。

智汇集团十年“奋进路”:深耕广州城市升级热土,赋能超千家企业高质量成长

李真 广州

广州市天河区长富路207号曾被视为广州市智汇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汇集团”)的福地,其最早的长兴智汇PARK创意产业园就坐落于此。10年前,刚从澳洲留学归来不久的谭俊伟还未来得及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就在父亲的安排下,一头扎进了办公室租赁生意。

受到国外孵化园区的启发,谭俊伟打算用自己承租的写字楼做个实验,投入一笔钱对其中两栋写字楼进行改造升级,没想到入住率竟然出奇的高,这让谭俊伟有了干大事的信心,“智汇PARK”系列创意产业园区应运而生。

如今,郅辉集团已成为涵盖创意产业园区工程建设、物业管理、运营服务的综合服务商。从长兴项目的星火燎原到5个园区50万平方米的形成,10年间郅辉集团服务企业1000余家,创造GDP产值50多亿元。

以城市更新为起点,以产业升级为根基,郅辉集团十年的转型见证并参与了广州城市更新升级的全过程。郅辉集团推出的“园区式办公”模式,也开创并引领了广东式产业孵化新格局。在寸土必争的广州中心城区,郅辉集团通过盘活低效闲置的老园区、老工厂、村集体物业,找到了新旧动能转换的新空间,有力助力广州催生更多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

“智汇集团今天取得的成绩一定是长期主义的胜利——我们早就在思考如何更好地服务客户、如何更精准地帮助政府制定政策、如何更好地赋能产业转型升级。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后,我们能够迅速调整策略,维持目前90%的入住率,已经证明了智汇的价值。”智汇集团董事长谭俊伟说。

“反其道而行,做减法”

提起智汇PARK,大部分入驻企业的第一印象便是环境优美。

智汇PARK系列创意产业园均秉承“在公园里工作”的设计运营理念,以低密度、高绿化的公园式环境,打造城市中的办公新绿洲。公园里往往闹中取静,与自然融为一体。公园外的街道喧闹嘈杂,公园内却优雅静谧,一草一木,营造庭院之美。

中国数通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数通”)是国内电信运营商领先的移动及互联网增值服务提供商,拥有二十余年的软件开发、增值运营、系统集成、云运营服务等经验。2013年,因业务快速发展,中国数通急需寻找更大的办公空间。

“第一次走进元港智慧PARK,就被园区庭院式的景观深深吸引,我毅然成为首批入驻园区的企业之一,并在这里一呆就是8年。”中国数通企业发展部经理吴迪对此感触颇深。

“PARK就是公园,智汇最初规划建设产业园,初衷就是打造一个公园。”谭俊伟在澳洲留学时对Park印象深刻,“像阿迪达斯、7-11这样的世界500强企业,并没有选择市中心的高端写字楼,而是选择低密度的公园,这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谭俊伟预见,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空间资源越来越稀缺,低密度空间会越来越受欢迎。“当我们所有的同行都在拼命做加法的时候,我们却反其道而行,一直在做减法。”

按照他当时设计的经营理念,智汇PARK没有过度追求短期回报、盲目提高租赁面积,而是坚持长期主义,以“舍得”的态度打造产品。比如,在整个园区面积超过30万平米的时候,园区的公共空间高达7万平米,这20%的面积并没有产生租金,而是打造成为共享空间,供顾客免费使用。

据了解,智汇PARK仍在做减法,每年都会收回部分单位,将其改造成新的公共空间。为了让园区客户享受更多自然环境,塘厦智汇PARK砍掉了170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让自然光和风直接进入办公区域。虽然出租面积减少了,但客户的认可度却增加了。

吴迪表示,在中国数通入驻园区之前,智汇PARK并没有篮球场、羽毛球馆、食堂等公共服务设施,但这些都是影响顾客和员工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园区采纳了公司的意见,迅速调整了原有的设计,并增加了上述公共服务设施。

“十年前,没有人知道怎么系统地分析市场需求,怎么打造未来的产品,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我们完全是在黑暗中摸索,一步步摸索出如今的‘园区式办公’模式。”谭俊伟还记得,当时因为不清楚市场对这类园区的接受程度,第一份合同的价格定在了55元每平方米。

事实证明,减法策略是正确的,智汇PARK租金一度创下200元/平米的纪录,达到珠江新城写字楼的价格,优质企业蜂拥而至,开创了“乡村改造创新”行业的先河。

“园区、政府、企业是密不可分的共同体”

在智汇集团跨越式发展的十年间,智汇园区内的企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首批入驻元港智慧PARK的企业中国数通,在园区里不断迭代、升级、成长,现已成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龙头企业;广东晶泽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晶泽环境”)成立之初是一家只有几个人的园林工程公司,在园区里实现转型升级,逐步成长为专注于黑臭河道生态修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水生态系统建设的高科技环保公司。

国内知名的美妆服务平台美家邦入驻园区后实现了快速发展,办公面积由几百平米飙升至4000平米,员工规模、市场覆盖率实现几何级增长。广东铭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铭泰科技”)入驻园区后,也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软件公司迅速成长为我国审计监察信息化行业少有的产品线齐全、覆盖面广的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已成为我国审计监察信息化的先行者和领跑者。

误打误撞进入这个行业的谭俊伟开始思考智汇集团十几年来的发展历史,“我是幸运的,智汇集团很大程度上是历史的产物。”

智汇集团创业初期,恰逢全国性的创新创业浪潮,广州在全国率先兴起,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大的教授、学生纷纷辍学创业。当时村集体财产到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产业园区或孵化器的出现,恰好赶上了时代的大好机遇。

2014年起,广州天河区大力扶持创新创业,计划每年改造50万平方米,打造“村镇众创空间”。在天河区起步、扎根的智汇集团成为最直接的受益者。

天河区科技和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宋爱平第一次见到智汇PARK是在2014年。“当我带着科技和工业和信息化局创新服务中心的团队来园区推介科技创新和产业服务政策时,智汇PARK的运营团队对孵化还毫无头绪。”宋爱平用一个小时的时间给运营团队进行科普,为智汇集团牢牢树立科技创新载体空间的定位“埋下了种子”。

在政府与产业园区的共同努力下,“创客”与“城中村”这两个看似毫不相关的词,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区别于当时以拆迁重建为主的城市更新政策模式,天河区选择了一条村级产业园区微改造、综合整治的新路子。

2017年,在寸土必争的中心城区,天河区率先出台了《天河区利用村(社区)集体资产打造众创空间和孵化器工作指引(试行)》政策体系,政策给了园区信心,调动了投资热情,2020年天河区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总数猛增至208家。

宋爱平坦言,以智汇PARK为代表的园区经过10年发展,探索出了具有天河特色的大孵化器战略模式,“大孵化器战略实现了各方共赢。”

一方面,脏乱差的环境得到了整治,政府依托园区引进了更多优质企业,产值、税收、就业人口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提升,村组收入增加了,周边居民有了休闲娱乐的公共空间,更重要的是新兴产业、创新人才等要素聚集,促进了当地产业转型升级。

“企业的成长离不开政策土壤,当然也离不开园区的精心呵护。”宋爱萍形容,园区、政府、企业三者的关系是一个密不可分的共同体,特别是园区更应该发挥桥梁和枢纽的作用,园区要把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反映给政府,以便政府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

智汇集团是赋能城市和产业的典型,目前智汇PARK五大园区入驻企业已超过500家,其中上市公司4家、高新技术企业58家、广东500强以上企业分子公司5家、港澳台企业7家、外资企业8家、研发机构5家。同时,智汇PARK员工总数超过1万人,领军人才3名,园区企业创造的总产值超过50亿元。

“智汇更愿意做平台和生态建设”

总结过去十几年的发展,谭俊伟认为,“很多创新都是时代倒逼的”。2017年以后,智汇集团进入快速发展期,短短三年时间,园区规模扩大了三倍,行业竞争也愈发激烈。“早些年,智汇PARK凭借先进的设计理念赢得了竞争优势,但园区式办公环境很容易模仿,今天很多同行都在模仿我们,这意味着它不再是我们唯一的竞争优势。”

以此次在智汇PARK举办的企业主题沙龙为例,智汇集团在发展过程中探索出了一条打造园区生态的新路径。园区内企业大多为中小型科技企业,虽然所属行业不同,但都面临着很多共同的问题:一是人才招人难,二是企业成长过程中融资难、创新难。

智汇集团围绕这两大问题,为园区企业提供多样化服务。

吴迪说,中国数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做好人才的“选人、培养、留人”。公司每年需要招聘几百人,智汇集团发现,每天都有不同类型的人才来园区面试,园区尽力把每个面试者推荐给合适的企业,中国数通也获得了更多的招聘机会。

京泽环境董事长谢俊仁对园区举办的一场企业融资沙龙印象深刻。2017年,京泽环境营收规模一直难以突破,遭遇融资困境。“通过这次融资沙龙,我们联系到了中国银行,获得了300万元融资。这笔钱立刻填补了我们资金链的缺口,直接让我们的营收从8000万元提升到了1.3亿元。”谢俊仁感慨万千。

美家邦CEO黄彦腾在智汇PARK举办的异业沙龙上找到了新的机会。“美家邦目前是全国最大的垂直美甲社区,拥有全国最大的线下美甲培训机构,但作为互联网公司,我们在线下管理上比较弱。”在异业沙龙上,黄彦腾在智汇PARK找到了一家擅长线下管理,培训体系非常严谨的教育机构,于是双方很快达成强强联合。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后,郅辉集团业务受到冲击,园区内企业开始解租,新项目租赁量只有往年的四成左右。“我们这时候发现,大部分企业在解租时都比较干脆,这意味着我们之前提供的物业服务并没有与企业建立起更多的粘性。”谭俊伟认为,郅辉集团的转型迫在眉睫,“我们开始思考,除了物业服务之外,我们还能给客户带来什么价值。”

2021年,郅辉集团一大变化是开始对入驻园区的企业进行筛选。“以前我们只看租金价格,价高者得;现在我们宁愿降低优质企业的租金门槛。这样筛选优质企业,目的就是为园区打造一个生态圈。有了生态圈,优质企业就会更加集中,抗风险能力也会更强。”谭俊伟说。

谭俊伟透露,未来,智汇集团希望以品牌咨询的形式输出模式,利用自身十年积累的经验,在更多内陆城市开拓新市场。

宋爱平认为,天河区正在探索通过村级工业园区改造、产业转移等方式,盘活中心城区有限的土地资源,大力发展都市工业。“未来智汇PARK的运营团队,一方面要向专业化、品牌化甚至国际化迈进,另一方面要加快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以此辐射带动更多产业和企业的转型升级。”

吴迪认为,园区数字化转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园区可以搭建平台对接外部资源、协会、政府、大型平台公司等,用专业的力量服务企业。届时,智汇PARK就能发挥桥梁和枢纽的作用,促进园区内不同企业、不同行业的共享合作。

当前,作为产城融合的重要方向,以城市为载体、以产业为保障的产城融合模式日益受到重视,以产促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不仅带动了城市空间价值的提升,也为产业、城市、居民的协同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谭俊伟表示,未来,郅辉集团将继续以赋能城市和产业为重点,更多参与政府城市更新和产业发展。“通过城市微改造等服务,增加更多产业空间供给,为城市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城人融合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广东21世纪环球经济通讯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这里。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浚耀商务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