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味禁令之下,人工养殖的蛇、竹鼠、牛蛙还能吃吗?

日期: 2024-09-06 14:03:31|浏览: 47|编号: 93492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请自鉴内容实用性。

野味禁令之下,人工养殖的蛇、竹鼠、牛蛙还能吃吗?

如今,人们提到野味,第一反应已经不再是餐桌上的异域美食。

各类蝙蝠、果子狸、穿山甲等隐藏在深山老林中的中间宿主,成为与新冠病毒联系最紧密的词语。

但平心而论,野生动物并没有做错什么,错的是那些伸向野生动物的邪恶之手。

2月2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举行闭幕会议,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安全的决定》。 →

疫情阴影下,戒除食用野味恶习已成为多数人共识,禁食野味令已公布,网友纷纷表示:终于等到这一天了!

但很多网友也感到疑惑:

看得出很多人对于游戏是什么还是比较模糊的。

野生动物是如何定义的?

根据相关定义,野生动物是指在自然环境中生长,未经驯养的动物。猪、牛、羊、鸡、鸭、鹅等早已被人类驯养,成为畜禽,不属于野生动物范畴。羊驼在南美洲已有数千年的驯养历史,即使看上去“野生”,但依然不是野生动物。

“驯化”二字还包含一个知识点:能人工繁育的,算驯化吗?答案是——野生动物如果未发生进化变异,野性未改变,就不算驯化。此时人工繁育只是人类辅助物种繁衍的一种方式。因此,大熊猫、水貂等即使经过人工繁育,也无法改变其“野生动物”身份。

还有一个知识点,野生动物是一个物种和种群的概念。野狗、流浪猫并不属于野生动物,就如同护卫犬、宠物猫一样。同样,在山坡上吃草、在野外啄食的“野山羊”、“跑鸡”也不属于野生动物。至于鱼、龟、虾、蟹,由于基因与人类相差甚远,它们体内的病毒很难传染给人——这也是国家相关法律没有将鱼类等水生野生动物纳入禁食范围的主要原因。

什么才算是“游戏”?

说到“野味”,很多人会想到天鹅肉、穿山甲、熊掌等,这些都是国家保护物种。但其实,远离野味,并不是保护级别的问题。以下两类“野味”需要警惕!

第 1 类:未经授权的游戏

除了猪、牛、羊、鸡、鸭、鹅、鱼等常见的家畜外,如果出现不常见的动物,就要怀疑是野味,因为大部分野味基本上都是在野外捕获的。

这些野生动物经常出现在野味市场,是不能食用的:野猪、野兔、黄麂/鹿、狍子、竹鼠、狸猫、獾、獾、老鼠、土拨鼠等。

野生鸟类不能食用,野味市场上经常出现的有:麻雀(各种小型林鸟被拔毛后冒充麻雀出售)、斑鸠(俗称野鸽)、雉鸡、野鸭、大雁、爪哇麻雀(原名黄胸鹀,后濒临灭绝,以栗鹀、红雀、灰头鹀、黄眉鹀、小鹀等冒充)、猛禽(鹰、猫头鹰)、白鹭(白鹭、夜鹭)、白胸麻鳽(白面鸡)、凤尾蝶(俗称虎皮鹦鹉)、白腰丹顶鹀(苏桥)、云雀、竹鸡等。

野生的爬行动物也是不能吃的,常见的有:各种蛇、青蛙、蟾蜍(俗称蟾蜍、鲤科鱼)等。上图左下方的虎纹蛙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经常被人误抓当成青蛙吃掉。

第 2 类:认证游戏

一些所谓合法养殖的野生动物,表面上看并不违反《野生动物保护法》,但普遍存在从野外获取苗种,或者有合法证件但来源不合法的“偷猎洗白”问题。这些物种包括:雁鸭、白鹭、蛇、果子狸等。

此外,梅花鹿、蓝孔雀、大鲵、鳄鱼(利用皮革养殖业废弃物)、狐狸(利用毛皮养殖业废弃物)等虽然是人工养殖,但进入餐厅可能不符合动物检疫管理规定,存在食品卫生安全风险,因此依然不建议食用!

还有一些物种,比如蛇、竹鼠、獾等,被贴上“养殖”的标签,很容易让人产生混淆,它们到底能不能吃呢?我们要说的是,目前没有证据表明养殖野味能缓解同类野外盗猎带来的生存压力,养殖野味所创造的消费市场很可能会增加野外捕获量。所以大家一定不要迷信所谓的人工养殖野味。

官方:“禁食清单”将进一步明确

2月2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坚决取缔和严厉打击非法野生动物市场和贸易工作有关情况。

对于《决定》对规模养殖的甲鱼、鳄鱼等两栖动物没有作出明确规定,中国农业农村部渔政管理局副局长韩旭在发布会上表示,中国农业农村部正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商讨,调整完善相关目录和配套规定,进一步明确禁猎范围。

“在新的目录出台前,我们将尽快通过文件形式明确哪些物种已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经济水生动植物资源目录》或《国家重点保护人工繁育的水生野生动物名录》。 ”韩旭说。

吃野味可能会带来严重后果!

1.食用野味可能引发传染病;

2.食用野味可导致寄生虫感染;

3.吃野味=服毒;

4.食用野味会摄入有毒重金属;

5.野味并不好吃,也没有什么营养;

6. 食用野味是违法的。

食用野生动物不仅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还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等多项法律!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浚耀商务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