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竞芳华 丹心报国家

日期: 2024-09-07 05:02:27|浏览: 79|编号: 93642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请自鉴内容实用性。

科创竞芳华 丹心报国家

马钰

吴尊友

毛先群

冯益白

易志坚

李德仁

刘家福

赵春生

庄文英

沙国河

创新之美、奋斗之美、智慧之美、心灵之美,广大科技工作者艰苦创业,勇攀科技新高峰,是新时代最受尊敬的群体之一,其中佼佼者被评为年度“最美科技工作者”,其光辉业绩和突出成就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赞誉。

近日,“2021年度最美科技工作者”榜单揭晓,又有10位科技战线的楷模走进公众视野。他们中有长期致力于祖国健康卫生事业,攻克疑难疾病和公共卫生难题诊疗技术;有长期致力于祖国大型海洋、陆地装备技术创新,守护祖国神圣领土、维护世界和平;有长期致力于祖国航天科技、地理信息科技技术创新,助力探索宇宙奥秘、促进人们生产生活变革……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们,领略他们的风采。

马宇:抗击结核病的医生爱心

“医生最大的敌人是冷漠,最有效的药方是爱心。医生的一点关怀,可以改变一个病人的一生;医生的一点贴心,可以给病人的心里播下一缕阳光。”马禹用如此朴实的话语,诠释了一名人民医务人员对患者的深情厚谊。

马钰从事临床和科研教学工作66年,始终站在结核病防治工作的最前线。在临床实践中,她克服各种困难,坚持开诊,甚至深入边远农村开展结核病筛查、上门治疗,还慷慨解囊承担困难患者的医药费用,用自己的善良和爱心,减轻患者的痛苦,抚慰患者的心灵。在科研教学方面,她共发表中英文论文130余篇,参与撰写17部专著相关章节。她在结核病防治工作中孜孜不倦,主编了《肺癌防治实用指南》、《结核病》等书籍,多次获得科技奖励。她孜孜不倦地教书育人,培养了一批博士生、硕士生,为国家的结核病防治事业贡献了重要的骨干和学术带头人。

吴尊友:专业化、科学化防控“新冠”

“对于从事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科学家来说,最重要的是研究成果能否及时转化为国家传染病防控策略和措施,转化为人民群众的预防行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专家王志军说。首席专家吴尊友对“学以致用”的追求,不仅体现了个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在这个过程中,他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

2020年6月,北京新发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吴尊友带领团队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流行病学调查和基因测序比对等手段,对相关病例及环境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分析,并据此认定冠状病毒是通过水产品、包装污染、国际物流等输入性因素引发疫情的。这不仅为疫情的起源和发展找到了客观证据,打赢了这场防控阻击战,也为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提供了新思路,为进一步制定和完善防控策略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威风凛凛的战舰,时刻守护着共和国辽阔的蓝色疆土。作为从事大型战舰总体设计的科学家、中国船舶集团首席专家、中国船舶集团第七零八研究所所长、首席专家研究员毛先群是当之无愧的巾帼枭雄。在船舶研发设计领域近三十年的时间里,她和团队勾勒出一艘又一艘巨舰,直至最终驶上蓝天,这不仅是莫大的荣誉,更是沉甸甸的责任。毛先群凭借在上海交通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系刻苦学习的基本功和在实际设计中积累的丰富经验,不断精益求精,将大型战舰的设计建造能力推向了新的高度。

为了完善设计,毛先群随舰出海甚至参加远洋航行,记录、分析相关数据,深入调研,了解广大海军官兵对舰艇的需求。毛先群设计的舰艇曾参加过2018年南海阅兵、庆祝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海上阅兵,并在海军亚丁湾护航任务中作为舰队旗舰参加重要活动。

冯益白:研制铠甲 守护和平

铁骑万里驰骋,炮火磅礴四方。坦克历来被誉为“陆战之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原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首席专家冯宜柏,为打造中国陆战冠军做出了巨大贡献。为满足我军轮式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作为总设计师,冯宜柏带领科研团队成功研制出新型战车,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本世纪初,冯宜柏团队对某型坦克进行了性能拓展和技术攻关,把我国液力传动技术装备的动力舱应用到坦克上,自主研制的动力舱集模块化、信息化于一体,使中国坦克的军事实力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在多次阅兵式上,由冯宜柏团队设计、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生产的坦克精彩亮相,展示了国威军力,体现了兵器工业系统的科研成果,展现了我军维护世界和平的强大力量。

刘家福:深耕蓝鱼缸

黄花鱼是很多人喜爱的美味佳肴,但这种海水鱼产量的恢复、不断丰富民众的餐桌,很大程度上离不开一位名叫刘家福的福建连江人的贡献。他对那边的蓝色世界有着天然的情怀。20世纪70年代后,过度捕捞导致中国黄花鱼资源量大幅度减少。毕业于上海水产大学的刘家福决心要在黄花鱼人工繁育方面取得突破,为此,他主动请缨调任管理干事,而位于景阳黄花鱼产卵场的福建宁德区域渔业局,便开始了黄花鱼人工繁育的研究。

“十年耕耘”,他克服科研条件差、经费短缺等困难,相继解决了黄鱼保活、人工催产、生长缓慢等难题,进一步使黄鱼成为我国最大的海水养殖品种,是八大出口水产品之一。他参与了大黄鱼产业支撑体系建设,推动了我国大黄鱼养殖产业化,形成了我国大黄鱼产业一系列自主知识产权。如今,刘家福已经81岁高龄,他还担任国家大黄鱼育种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技术顾问,继续致力于大黄鱼创新育种及种业配套养殖技术的研究。

易志坚:“点点”沙粒化作土壤和果实

荒地变绿洲,沙漠飘出果实的香味: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奇迹,而创造这个奇迹的人,就是重庆交通大学副校长易志坚教授。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力学、道路、桥梁、材料等学科教学和科研的科学家,易志坚的兴趣原本与沙漠毫不相干,但韧型聚合物混凝土路面研究的成功促使他开始思考:从颗粒物质到混凝土是一种状态的变化,机理就是决定颗粒物质状态的约束(物理学术语);如果把这种机理运用到沙漠中,能否使沙子聚集起来,拥有土的性质,从而实现沙漠治理?他由此开始了长期的研究尝试,在经历了一系列痛苦的失败之后,他带领团队终于取得了突破。

2016年,易志坚在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牵头开展“沙漠土壤化”应用试验,首次25亩沙地试验成功,70余种植物在沙海中绿意盎然。近2万亩沙漠被这项技术改造。在易志坚团队“变沙为土”技术的支持下,令人惊叹的“沙漠农业”景象正在人们眼前展现。

李德仁:遥感测量再创“高分”

“我们只是代表,代表为国家建设做出贡献的中国知识分子。”面对入选2021年“最美科技工作者”的荣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这样说。作为对地观测技术体系的开创者,李德仁带领我国在该领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挺进世界前列。

20世纪80年代,李德仁在国际测绘界声名鹊起,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的两篇高质量论文中,提出了一种更具优势的新方法,后来被国际测绘界称为“李德仁方法”。他提出的误差可分辨性理论和系统误差与粗差的检测方法,为现代测绘数据处理奠定了理论基础。该团队建成了自主可控的高分辨率天地遥感系统,使我国遥感卫星赶超世界水平。相关创新成果荣获2020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赵春生:超声波探月

2020年12月17日,随着嫦娥五号返回舱在指定区域成功着陆,我国首次月球样品返回任务圆满成功。为这次任务做出巨大贡献的主要设备之一,就是嫦娥五号探测器。用于驱动和控制光谱仪的超声波电机,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机械工程专家、中科院院士赵春生领衔。

超声波电机具有响应快、精度高、噪音小、不受电磁干扰等优点。20世纪90年代,赵春生一接触这个领域就决心钻研下去,立志要研制超声波电机,报效国家。他克服重重困难,很快研制出我国第一台能够真正运转的超声波电机。从2013年实施的嫦娥三号任务开始,赵春生团队研制的超声波电机在我国的航天任务中大放异彩。超声波电机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赵春生的创新成果还将继续推动我国的诸多工业领域迈向更高的水平。

庄文英:48年真菌鉴定

“文英盘菌”和“海庄文英氏”都是真菌学领域的名词,它们的命名方式凸显了一位中国科学家在这个领域的杰出贡献。她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庄文英。真菌学,业内人士通常用一个数字来解释它的巨大价值:真菌产生的青霉素是世界上第一种抗生素,它的发现和应用,使人类的平均寿命从40岁提高到了60岁。庄文英在山西农学院学习植物病理学时就开始研究真菌,40多年来一直专注于真菌研究,发表了1个真菌新科、13个真菌新属、360多个真菌新种,还主持了《中国孢子植物志》的编撰和研究。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技部项目20余项,发表重要论文280余篇,撰写、主编著作9部,参编著作9部。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庄文英曾组织队员对大巴山的真菌资源进行调查,并撰写了《大巴山的真菌》等多篇重要论文。至于真菌,人类目前所知的种类只有6%,因此真菌研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73岁的庄文英依然在科研的道路上大步前进。

沙国和:院士对科普工作怀有深厚热情

“中国科学的未来在年轻人身上,让年轻人对科学产生兴趣,不断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是每一位科学家的责任。要实现高水平的科技自主,必须拥有一大批创新型科技人才,而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87岁的沙国和这样解释自己投身科普的热情。

作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沙国和在60多年的科研生涯中,对固体燃料与化学激光研究,特别是在激光化学基础研究方面做出了系统的创造性贡献。年近70岁的沙国和,仍把向中小学生普及科普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坚持了近20年,沙国和的科普讲座已走进辽宁大连数十所中小学,他是科协2000年在全国部署“科普大篷车”以来,第一位担任义务辅导员的院士科学家,还建立了我国第一个青少年科普教育院士科普工作站,定期为中小学生演示科学实验。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浚耀商务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