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鸣:流浪猫每年捕杀百亿野生动物研究的结论靠谱吗?

日期: 2024-09-13 08:06:14|浏览: 27|编号: 95077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请自鉴内容实用性。

争鸣:流浪猫每年捕杀百亿野生动物研究的结论靠谱吗?

对于一般定点喂猫的社区,如果每个喂食点的食物量基本稳定,考虑到每只猫的食量基本稳定,那么来吃饭的猫数量也基本稳定。如果统计数字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加,则有三种可能:第一,错过了早期登记(因为很多猫并不常见);第二,新设立的喂食点吸引了周边其他社区的猫;第三,这些新猫是由常住社区猫所生。李中秋教授明确将原因归结为第三点,认为校园猫数量的激增是由于食物充足带来的繁殖率和成活率的提高。

李教授在演讲中引用了美国加州大学萨克拉门托分校Foley博士对两个超过1万只猫群的研究[7],研究显示至少需要71%-94%的个体绝育才能达到种群数量下降的程度。不过李教授团队显然没有对我国TNR的现状和效果进行任何调查。我们列举一些我国TNR实践案例,希望能提供一些不一样的信息反馈。

表2 山东大学校园内猫的数量(来源:山东大学动物保护协会)

根据表2,我们发现,近三年来山东大学中心校区的猫数量基本保持不变。在山东大学,社区的养护人员会对生病和受伤的猫进行治疗,然后将它们放归原处。猫的寿命(除早逝的猫外)通常在2、3岁以上。[8] 也就是说,从2017年底到现在,猫群的迭代非常缓慢(基本是同一批猫)。虽然绝育猫的数量不是很多,但是绝育放归猫的比例相对较大,也就是说,这些猫回到校园后,仍然占据着原来的位置,保持着平时的社交互动。同时,我们可以看到,被放弃领养的猫的比例也很高——主要是新生代小猫,这也抑制了猫群的迭代。综上,山东大学校园猫寿命较长,绝育放出率较高,新生猫放弃领养率也较高,即便绝育率较低,但猫总量仍能保持基本持平。

此外,我们还了解到,南京师范大学自2018年开展捕捉、绝育、放生或领养活动以来,已捕捉绝育猫200余只,可见和记录在案的校园猫只数已从2018年的260只左右下降到今年的160只左右[9]。据南京师范大学梅花行走(主要负责校园猫咪照料和开展TNR的机构)石先生反馈,目前未绝育的公猫约10只,可繁殖的母猫约2只。石先生和社团里的同学们及时监测校园猫群的变化情况。“冬天,食物不足,山上的猫就会下来。2018年社团成立时,我让同学们一看见新来的猫就告诉我,我基本看照片就能知道,如果确实是新来的猫,我会观察它们从哪里来的。”

上述数据都有原始、详细的记录,有待进一步整理统计,但至少可以说明我国开展的以社区为基础的TNR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李教授在演讲中提到:“一般来说,校园内流浪猫的寿命不长,种群周转也很快……这个结果对于流浪猫种群管理有启示,只要没有新的个体进入,流浪猫种群应该会快速下降;但这也意味着,如果无法控制外界的输入,流浪猫种群会快速增加。”

我们收集的数据也证实了这一说法。尤其是在北方城市的户外,很多新生猫无法熬过寒冷的冬天(学校的环境稍有不同,因为有集中供暖,大部分猫都能找到有暖气管道的地方,死亡率相对较低)。必须承认,过度喂食是外源输入的原因,会导致TNR的速度跟不上繁殖的速度。维持一个区域猫咪数量稳定的最简单方法就是不增加喂食地点的数量和喂食量。在一个环境中,保持猫咪合适的密度,尽可能分散喂食点,尊重猫咪的生存空间和势力范围,从而减少它们之间因争夺食物而发生的打斗。也就是说,在开展TNR实践,且喂食器和喂食点数量可以确定的区域,适度喂食是可行的。

关于此项研究,我们认为,虽然还有许多地方需要了解和探讨,但李教授团队在南京大学校园内获取的相关研究样本,对于TNR比率较低、喂食时间和地点固定、公共空间较大、生态多样性较强的社区,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校园猫的日活动范围和平均寿命,可以作为社区猫数量和生态灭鼠所需的TNR比率的重要参考数据。

最后,关于李教授演讲中提出的不喂猫、不做TNR、让流浪猫自生自灭的建议,我们认为,这样的负面建议,是没有考虑到中国城市生态的实际情况,把自然环境中的生态平衡理念移植到城市环境中的结果。饥饿、得不到喂养的流浪猫,不仅狩猎能力会加强,进化为捕食专家,捕食鸟类的能力增强,而且会以城市中的垃圾为主要食物,病猫数量增多,影响整个城市的卫生和市容市貌。这种情况也不可能如李教授想象的那样,在两三年内就结束,因为城市环境不是自然环境,在城市中生活的动物(包括人类)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不明确的情况下,我们没有这样的期待的基础。

三种不同的“流浪动物”问题及管理策略

在“流浪动物对生态的威胁”这一问题下,李教授的演讲其实涵盖了三个完全不同的问题:青藏高原的流浪藏獒问题、中国农村的散养猫问题、中国城市的流浪猫问题。我们认为,这三个问题应该分开讨论,这样才能对这些问题有清晰的认识,才能因地制宜地制定政策措施,避免一刀切或适得其反。

1. 藏獒“流浪”问题

不管藏獒是否属于入侵物种,它们在野外短时间内数量迅速增加,对当地脆弱的生态都会造成威胁,更何况它们是商业饲养的动物。因此,尽快人道捕捉(用麻醉枪)并收容是最好的办法。即使不能在短时间内完全收容,也可以在濒危物种受到威胁较严重的地区逐步人道捕捉,然后转移到野生动物出现较多的其他地区,最后到牧区。虽然收容费用昂贵,但对于藏族牧民来说,人与动物的关系,无论是与野生动物还是与家畜,都深深植根于藏区传统文化中“众生平等”的理念。

据雪静对三江源地区流浪藏獒的调查,超过90%的牧民反对捕杀流浪藏獒,尽管流浪藏獒对野生动物、家畜,甚至老人、小孩的人身安全都构成威胁,其中70%的人表示“极度反对”[10]。以玉树为例,当地政府为流浪藏獒修建了收容所。玉树囊谦果切寺也在积极推动领养,给每位领养者赠送一条狗链、一包面条等,鼓励当地民众参与更有效、更可持续的流浪动物保护。目前,以雪净为代表的一线保护组织也在推行“捕捉流浪狗—以寺院为主体推进领养—配合当地兽医为流浪狗绝育—为流浪狗免疫驱虫,避免传染疾病”的联动方式。外地兽医也积极参与培训当地兽医。这种非常本土化的管理方式,是基于藏区独特的人与自然关系,也是基于藏区独特的社会、文化、宗教背景,对于家畜对自然生态的威胁,是一种非常积极、人性化的解决方案。

2 农村散养猫的问题

对于农村散养猫的问题,我们需要认真对待生态学家的担忧,一般包括三个方面:捕食野生动物、将疾病传染给野生动物、家猫与野猫交配导致基因混合。我们再次认为,这三个问题应该分开考虑,并根据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制定相关政策。

首先是猫的饮食问题。根据李中秋团队的调查,猫的饮食范围非常广泛,而且是机会主义捕食者。研究表明,猫的食物种类与它们所处的环境高度相关[11]。简单来说,猫更倾向于捕食环境中更丰富、更容易获得的食物。如果老鼠多,捕获老鼠的比例就高,如果邻居家的鸡鸭更容易捕捉,猫就会捕食更多的鸡鸭。但也正因为如此,猫才具备成为乡村生态环境调节者的潜力。

家猫在中国的历史几乎与农业史一样悠久[12]。在农村,人们对猫的依赖主要基于其控制老鼠的能力。据关灿政在甘肃农村的实地研究,当捕鼠猫覆盖率达到8只/km2左右时,褐家鼠就能得到较低密度的控制,捕鼠猫覆盖率与平均捕鼠率、平均捕食率呈显著负相关[13]。但在中国城乡,每年两次使用鼠药已成为常规措施[14]。与生态灭鼠(利用天敌控制啮齿类动物)相比,鼠药的危害性很大:“调查发现,在密云县等山区,老鼠及其天敌的数量都比以前少了。文献调查显示,对于已经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种群,鼠药引起的二次中毒会对这些野生动物造成严重威胁。猛禽救护中心获得的数据也显示,疑似中毒占了猛禽死亡的相当一部分。”[15] 我们在内蒙古草原的一线观测数据显示,野生动物中毒死亡率很高,主要原因是鼠药。这是因为政府每年用飞机喷洒鼠药两次左右,对猛禽、狐狸、小型鸟类、蓑羽鹤等造成致命影响。[16]

根据我们调查中一线野生动物保护人员提供的数据和信息,在野生动物活跃的农村地区,散养或流浪猫并未成为野生动物的主要威胁。相反,鼠药是野生鸟类受到危害的原因之一[17]。在农村地区,特别是草原地区,减少鼠药的使用,用生态和物理手段控制老鼠,可以减少对野生动物,包括猛禽的误杀。

第二是人畜共患病的问题。显然,如果人类社会中的某些疾病对野生动物构成威胁,那么这对所有非野生动物(包括人类)来说都是一个共同的问题,而不仅仅是家猫。我们建议的措施是,在一些重要的保护区或者可能对濒危动物构成威胁的区域,可以考虑减少人类活动,就像我们这几年做的那样,退耕还林或者退耕还草;甚至可以考虑把一些村庄整体迁出该地区。

对于家猫可能与亚洲野猫(本土野生种)杂交造成亚洲野猫“基因污染”的问题,在可能发生此类情况的村庄,可考虑对家猫进行绝育、控制散养猫数量,以解决与野猫可能杂交、争夺食物的问题。

3 城市流浪猫的生态作用

显然,城市生态不是自然生态,尤其像南京这样的中国大城市,其人口密度是西方国家同类大城市的2-3倍[18]。在城市生态研究中,我们不仅不能完全套用自然生态的概念和模式,而且还必须把人类活动放在整个系统的背景下考虑。因此,我们有必要将城市生态作为有别于荒野生态的领域来研究。

在南京这样的城市环境中,猫对其他动物数量的影响需要一张年度对比表来呈现,我们需要知道一个城市中其他动物数量的相应变化,才能确定猫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

因此,我们建议将猫在城市中的生态作用作为一个开放的问题保留,等待更多关心城市生态和动物健康的人进一步研究。

作者信息

郭鹏: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齐慧源:京都大学野生动物研究中心

张子琳:独立研究员

冯宇桐:杜克大学尼古拉斯环境学院

特别说明

本文中我们用“他们”而不是“他们”来指称这些动物,这主要基于两点考虑。一是当代动物认知和动物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动物具有非常复杂的心理活动和丰富的情感,与物理对象有着根本的区别。“动物不是物”,而是“有人格的存在”,这已经成为当代科学和伦理学的一个命题。在英语世界,许多作者因此拒绝用“它”来指称这些具有感觉能力的动物,特别是具有心理活动的动物。汉语的“它”一词是刘半农在20世纪20年代受西方语言影响而发明的。在古汉语中,第三人称外延并没有严格的性别和对象之分。我们现在沿袭古汉语的用法,用“他们”来指称这些动物,这不仅是出于伦理的考虑,也是基于对汉语本身固有的结构逻辑和哲学基础的尊重。

参考文献:(可上下滚动浏览)

1.(2021年1月1日阅读)

2.Li, Y., Wan, Y., Shen, H., Loss, SR, Marra, PP, Li, Z. (2021). 中国自由猫的现状。. 253.

3.、HW、Legge、S.、Potts、J.、Jones、ME 和 CN (2015)。北美野猫的栖息地和活动范围。, 42(3), 223-231。

4.-Gryz, D., Gryz, J., &Ż, M. (2019). 猫杀死的动物。和,17,。

5.猫和鸟 | 猫是鸟吗?(第二版)。皇家鸟类保护协会。2021 年 12 月 12 日,来自

6.(2021年1月1日查看)

7. Foley,,等人,“关于诱捕野猫的研究。”第 227 卷,11 期(2005 年):1775-1781 页。

8.山东大学动物保护协会信息

9.南京师范大学梅花系史教授信息

10.尹航,《雪豹与藏獒保护之路》(2021年1月8日阅读)

11. Maeda, T., , R., , K., , F., &, Y. (2019). on by human-cats on. , 9(1), 1-11。

12.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胡松梅对华县泉湖村史前遗址发现的至少两只猫的八块骨骼进行研究,发现中国人在5300年前就使用猫来控制啮齿动物。(查看于2021年1月1日)

13.管灿政,《捕鼠猫对褐家鼠控制能力的观察》,甘肃农业科技,2011年4期,24-25页。

14、例如《关于开展2018年春秋季统一灭鼠活动的通知》(2021年1月8日阅读)

15.自然大学研究中心、自然之友“灭鼠药”小组志愿者团队:《灭鼠药对城市生态环境影响现状及评估》,2008年5月。(浏览于2021年1月10日)

16. 数据和信息来自野生动物救援组织双龙。

17、本文数据及信息来源于野生动物救援人员周海翔、田大宇、洪先生等。

18、南京面积6586平方公里,人口623.8万,美国第二大城市芝加哥面积5498平方公里,人口只有270.5万。

板块编辑 | Lucas

结尾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浚耀商务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