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西施的结局如何?关于西施主要有哪6种传说?

日期: 2024-09-15 20:02:12|浏览: 37|编号: 95671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请自鉴内容实用性。

美女西施的结局如何?关于西施主要有哪6种传说?

在吴越战争结束之后,关于西施美人的结局,流传着各种各样的传说,总结起来主要有6种传说,下面趣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1. 因愧疚而自杀的理论

据一些故事和戏剧所言,西施帮助越国灭吴之后,心中感到欣慰,觉得自己完成了使命。但又感到愧疚,觉得对不起吴王夫差。她处于一种极其矛盾的状态,无法摆脱。最后,她在官妾宫里自缢身亡。

2.被范蠡带走

这种说法颇为流传,在古书中也有记载。东汉人所著《越绝书》中就记载了“吴亡后西施归范蠡,共乘五湖而去”。大部分文学、戏剧作品都是这样描写的。据说吴亡之日,范蠡做了两件事,一是劝说曾与自己共患难的好友文种尽早离开勾践,二是在姑苏台下花荫里,找到了疲惫不堪的昔日恋人西施,仓皇逃往太湖,两人驾着小舟消失在茫茫烟海中。苏东坡曾写道:“我在五湖问路,乘着小舟归来,还载着西施。”据说山东肥城桃山有范蠡和西施的墓。

3. 范蠡湖溺亡故事

关于越王灭吴之后西施的下场,还有一种说法,说是吴国灭亡后,越王看中西施的美貌,想把她留在身边,可范蠡坚决反对,他要越王学习吴王,不要被美色所诱惑。于是范蠡想出一个妙计,派人乘越王的车子把西施骗到太湖,再把她骗到船上。到了湖心,范蠡趁西施不注意,残忍地把西施推下船,西施溺死在太湖里。

4. 被吴人淹死的故事

民间有这样一个传说:吴国灭亡后,吴人把怒气撒在西施身上,用层层锦缎裹住她,沉入长江之中。《东坡义物志》记载:“长江中有美人鱼,又名西施鱼,一日数变,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女子食之能更加娇艳。相传是西施沉江之后变身的。”

唐代罗隐有诗云:“国之兴亡,当由其时。吴人何必责怪西施?西施能灭吴国,越国亡谁责?”从唐人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西施被吴人淹死在江中”的故事是有一定的市场的。

5.勾践溺死的故事

越王勾践曾说:“吴国灭亡,西施功不可没。”传说勾践认为吴国灭亡是因为夫差沉迷于西施的美貌,为了不让西施的美貌害到越国,他便以德报怨,下令将西施淹死在江中。此说与“吴人将她淹死在江中”和“范蠡将她淹死在湖中”的说法类似,后者都将西施视为“祸国殃民的美人”。

6. 被越后川沉没的故事

传说越国灭吴后,勾践想将西施纳入后宫,但勾践认为西施是“国祸之女”,担心她给越国带来灾祸,便命人将她包在牛皮袋里沉入江底。

这种观点比较盛行,因为比较符合君王好色、王后妒忌的心理,在《周礼》中也有这种观点的记载。

“溺江说”在古书中已有记载。吴国灭亡后不到一百年(公元前475年左右),墨子在《墨子·士人志》中说:“比干之死,因反抗;孟贲之死,因勇猛;西施之溺,因美色;吴起之裂,因不幸。”意思是说这些人都是“各有所长”——因为各自的长处而遭受了同样的灾难。西施溺江,是因为美色。他明确地说“西施溺江,是因为美色”,明确指出西施是溺江的。

另一部经典《吴越春秋》也明确记载:“吴王死后,越将西施浮于江上,令其死在赤邑。”有人根据范蠡曾“改名易姓,以赤邑子皮而往齐国”(《史记·商鞅列传》),将这里的“赤邑”解释为指范蠡。笔者认为,将这里的“赤邑”解释为“牛皮”更为合理,意思是西施裹着牛皮“浮于江上”。范蠡为了纪念好友兼对手伍子胥,改名为“赤邑子皮”。伍子胥被夫差处死后,遗体也裹上了赤邑牛皮。唐代司马贞《史记·引》载:“赤义子毗,是范蠡自称。因吴王杀子胥,留赤义,今蠡以为有罪,故自称此。”

另有一证:浙江沿海有一道名菜“西施舌”(一种蛤蜊肉),相传是为了纪念西施溺江而制,正所谓美人归,美味可口。

也就是说,西施的灵魂已经回到了故乡,至于她埋葬的地方,是她的尸体,还是她的衣服,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浚耀商务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