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德马吉(DMG)机床,中国区只要移动就宕机,脸为何物!

日期: 2024-09-22 18:01:51|浏览: 17|编号: 97177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请自鉴内容实用性。

德国德马吉(DMG)机床,中国区只要移动就宕机,脸为何物!

南山林雪萍:

2023年4月,世界第三大机床制造商德国DMG机床公司决定给中国所有的机床都加装位置传感器,只要一动,机床就不能使用,这种限制设备移动的做法,原本是发达国家限制军民两用产品的一种手段。机床作为工业的母机,可以是民用产品,也可以是军用产品。因此,进口的高端五轴机床基本上都是带着枷锁带进来的,以前还会有专人定期上门检查机床是否还处于原状。后来就形成了这种移动式位置传感传感器,一旦动了,要么报警,要么根本就不工作,要请机床制造商来现场解锁,还要花一大笔解锁费用。然而,这种限制现在被德国最大的机床制造商之一DMG滥用了,并不是所有的机床都需要这么小心,以前只是报备一下,现在直接限制了。当然,仔细看看,DMG和日本森精机合并,已经是日资控股企业,森精机一直有制约中国的传统,森精机收购瑞士高精度Digi-镗床公司后,就立刻停止对华销售,日本机床对中国的发展一直非常警惕,这次对高度依赖中国市场的DMG,开局非常不妙。DMG是三家公司合并的结果,中国是福地,如果不是中国集益机床的支持,以M为代表的马霍早就破产了,预计高精度五轴机床将全部配备电子掣肘,核心部件的供应也难免存疑,这意味着国产“五轴机床的春天”已经到来。

五轴机床的春天即将来临,有老将,比如模具行业的北京精雕,航天行业的大连科德,也有不少新面孔,比如上海阿帕奇、东莞艾维迈、中山铁机、江苏博阳、温岭北平等小型五轴机床。

凡事皆有因果,说起DMG,国内就有DMG Mini,东莞恒美的重切削五轴联动加工中心,机身简约,其实还是能看出德国DMG的影子,就如浙江海德曼的机身配色,也能看到日本马扎克的设计理念,这些公司的高管都在外企工作多年,深谙机床的魅力,不过这些公司经过自我革新,更加注重用户技术的深入,也注重国内供应链的培育。

更重要的是国产零部件也在奋起直追。华中数控的高端数控系统、昊志的电主轴、烟台环球的转台摇架等。而且直线电机也在取代导轨等机械零部件,降低机床制造难度。以前一台五轴加工中心要400万元,一个回转工作台要100万元,一套数控系统要50-60万元。现在随着回转工作台成为自制部件,国产数控系统日趋完善,五轴机床普及的时代即将来临。

没有核心技术就没有竞争力,就没有核心竞争力!

DMG公司在其国产机床上安装了定位锁,国内软件专家对此有何看法?!如果进口的阉割系统比国产系统功能更多,这意味着什么?庞大的机床,主轴就像一根牙签,这种感觉犹如大象,难以再现。

国产机床一般都是在进口阉割机床的基础上改造的,一般都不是基于原装机床改造的,于是就出现了这种令人伤心又可笑的情况,一个朋友买了一台价值80万的机床,要求厂家加装一些模块,但是这家公司却不肯做,总之改造之后,这台机床的售后期限无效,这家公司还说自己的机床是模块化设计的,既然是模块化设计,怎么就不能加装呢?加装一些模块又怎么样?改造了又不是不给钱,这种可笑的事情并不罕见,比如某模具专用数控机床厂家,长期从事模具精密加工机的生产,却吹嘘自己的机床可以重切削,欺骗那些公司的老板,对这个行业一无所知,一年之后,这家机床公司在国产数控领域名声扫地。一家缺乏进口系统开发能力的公司,在进口系统新版本进入中国半年内,就吹嘘自己具备进口系统开发能力,能够胜任各类精细加工,但产品目录里却没有任何让人兴奋的东西。大家都知道,要开放机床功能,在硬件允许的情况下,必须开放系统功能。如果软件端可以开放,但硬件端不匹配,机床的寿命就会迅速下降,最终的结果就是机器基本报废,连最常见的零件加工都满足不了,难怪国内企业家都称其为骗子。机床、软件、系统、仿真软件,到处都有问题,这样的生态系统怎能让人放心!

很多进口的数控机床也给人一种怪异的感觉,很多功能都被阉割了。所以在现场操作的时候,各种报警信息莫名其妙的不断出现。这就好比你买了一辆车,但是你摸不到这个,那摸不到那还买这辆车干什么?很多国内企业把这样的机床当做参照系统,到最后也出现类似的报警信息。这也是为什么工业软件让人不安的原因。整个系统给人一种不信任的感觉,不管是进口的还是国产的。有一种感觉,国民党军队有中华民族的属性,却没有普通民众的属性。抗战的时候大家齐心协力,抗战结束后,却四面楚歌。中国消费者一直都是孤立的心态,被四面八方反复挤压,一方面要生存,一方面要赶上进口产能,另一方面还要面对现实问题,压力太大了。不然,我真难以想象,国内还有谁愿意操作数控多轴!用着世界上最差的工具,做着要求太高的进口零件,挣着勉强高门槛的收入,加班加点,一刻也不敢放松。明明是和平模式,却时刻都是战争。这样的环境,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我很难预测!

更搞笑的一件事让大家笑翻了。某公司购买了几台机床,单价200万元,机床买回来之后希望按照国际标准开发后置处理,谁知道后置处理买回来之后机床竟然认不出来,唉!那他们只好退而求其次,开发了半自动后置处理,谁知道机床主轴磨损了,这个后置处理不能适应参考漂移的情况,公司只好把产品外包出去,谁知道外包单位买的机床竟然还是同一个公司的。就这样,两个老板就坐在一起水坑里拖虾米了。国内一些大企业、大公司、大集团。很多国际订单从来没在自己的机床上生产过。借背景之便,压低制造成本?这就好比一群八旗兵拿军饷,拿出一部分让汉族士兵带队打仗一样。结果战死沙场,领抚恤金的都是八旗兵。清朝为什么会灭亡?!?大家都在找代理人!现代社会迟早会被代理人的潜规则毁掉。因为没人负责!满族阵营拿钱,汉族阵营拼命打仗。清朝不灭亡,对努尔哈赤来说就是奇耻大辱。大家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但是他们为什么不改?真好笑,阉割版的制度,居然被当成神来崇拜!

DMG,加位置限制,这不是找死吗?客户们已经不爽了,再来一波嘲讽,他们的愤怒程度会满满的。DMG的垃圾机床,还有限制,这是找死。本质上,进口机床厂是骗子,国产机床是傻子。国内用户已经把这两样东西扔垃圾桶了。报警卡住了,你干嘛干嘛,我这样理解,国内用户会把机床拆了搬了,大不了换个系统。国内又不是没发生过有人砸奔驰车的事,期待看到国内有人砸DMG机床的视频。我买了一台,两年后让国内机床厂换个系统。机床不能用,我就不砸了。为啥!他们会当废铁卖,不让你回厂大修。我相信很多人会把进口的系统拆开卖给国内的研究所,你愿意拆我的东西就拆,愿意砸就砸,砸了就砸,你能控制得了么?DMG的办法很多,方法很多,你不信吗?再过几个月,二手市场上就会出现大量系统,你觉得会怎么样?国际社会会认为就是垃圾,毕竟哪里会有大量的二手系统?日本机在中国就是这样制造的,广东市场上出现了大量机配件,几千块钱就能买到。从那以后,类似的配件在中国到处都是。不是不可能,就看FANUC表现如何。

在数控加工领域,国内实际操作人员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技术越高,越丢人!这个原本高端的职业,却有种偷、骗的变态感觉。以至于在国内,高端机床操作工其实是被鄙视的。

20年前国内厂商互相打架,现在又在抱怨,惹事的是他们,哭诉的是他们。如果不是精雕、科德、新代、广数、雷纳克这些后起之秀,当年的一些问题不值一看。甚至更垃圾。2010年华中数控的机床还有XX毫米的误差,这算什么大事。苏州星火线切割开发数控系统项目未遭北京拒绝。2013年沈阳墨迹墨迹i5系统。国内人员冗余,买办横行,影响国内硬件和系统的自主可控性。

五轴机床因为去掉了许多功能,所以在操作的时候经常会报警,这为国内用户挡住了不少骗局,国内用户以为国内机床厂家和国外机床厂家是一伙的,其实不然。普通的三轴,当初就阉割掉许多功能,手动操作就会报警,要知道,在操作过程中,不断的报警,对于操作者来说,这是什么概念啊!五轴不是三轴,国产机床都是模仿国外的阉割版生产的,其实就是在欺骗消费者,消费者买一台机床,上百万元,买来一堆坏了还报警的,或者出事不报警的东西,国内客户会怎么想?

国产CAM还没取得什么进展,但是国产机床的潜力有限。

南山林学平:“还有一个比成本更重要的因素,那就是用户的地位。最终用户站出来的机床企业才是赢家。对中国机床来说,很多不是制造不出来,而是用户不给机会,就像中国汽车工业没有给中国机床机会,导致中国机床失去了这个最大的地位。”

用户在使用机床过程中获得的工艺知识往往得不到反馈给国产机床,导致国产机床缺乏营养。机床和其他设备一样,都是由用户开发,会通过迭代不断完善。现在日本机床自己也要断绝这种联系,如果能逼迫用户站到机床厂商一边,中国机床的突围时间将大大缩短。”

目前国产工业软件的症结到底是什么?硬件不够硬,软件不够软!如何把各个环节串联起来,避免门限化、重复化发展,对我国工业软件生态是有益的。讲国产生态,不能只讲量,质量比生命力更重要!到现在为止,国内软件峰会我还是没看到多少硬件公司参加!软件公司没有硬件公司的背书,真是奇怪!硬件公司也不多,软件公司帮衬,全是软件和软件企业互相吹捧,缺乏一个商人最基本的坦诚!

抛开那些深奥的数学解算器内核,说说CAM实体加工仿真软件和CAM后置处理软件,国内几乎没有这类软件,即使有一两个,也只是演示教学软件,离实际操作还有很长的距离。虽然国产五轴机床方兴未艾,但是看国内使用的软件,很可惜,国内使用的软件大多是进口软件如,美国数控联盟协会控制的数控仿真软件不下十几个,常用的软件不下五个。那中国呢?有机床没软件!这不是笑话吗?在一个只有机床没软件的国家,各机床厂都吹嘘自己的数控机床在不同行业经过了考验!吹牛之前先打个草稿吧!消费者是不会学的。

我只想问一下,有谁用过.1版的,单个模块安装量才200m,问题是那个时代的功能到现在还没过时,在CAM软件领域就像bug一样,理论上现在所有的加工类型和刀路类型都能完成。

我只是想知道那些专家见过多少种零件,知道哪些机床G代码?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最起码,国内有多少软件公司走访过全国所有的机床企业?有多少人,去过基层,和那些基层的工程师交流过?这么简单的方法,没人用!为什么没人实践!

回头想想,有谁一遍遍研究过UG或者软件或者机床模块吗?知道为什么铣床模块只卖5.5万吗?那是简化版,所以5.5万够买的。模块,恐怕几百万美元都不够。不了解行业历史,基本战术路线和战略决策就扭曲了,很难有强劲发展。有一条路,就是做通用的,强化自己的专长模块。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需求链。目前为止,国内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机床实体仿真软件。

如今国际CAM软件已经提出了将开轮廓转换成闭轮廓的思路,充分利用无限加工的优点,这个算法起源于中国人的创造,一开始在加工模块中,中国人发现闭轮廓有优势,就大量使用闭轮廓算法,这是无限加工算法的雏形。闭轮廓和开轮廓都是由此衍生而来的,预见性很强。

千机智能CAM作为CAM软件领域的新生力量,如果不能有效规避这些问题,恐怕大方的历史地位将难以企及。大方CAXA制造工程师早期的加工模块各有特色,简洁高效后置处理直观,这是大方原有加工模块的特点。由于用的是核心,所以比UG的破面多,所以大方早期的版本一直被国内业界视为零件加工的后起之秀。现在大方接手一个类似UG的模块,给用户的印象模糊。大方的CAM团队是不是和思米创的团队一样?已经外流了?所以对于一直在CAM领域工作的人来说,意味着大方也开始走老路了。所以大家对大方CAM有所保留也是情理之中的。。永远记住它!为我记住它!在CAM软件领域,谁不尊重技术,不尊重人才,谁就不会被别人信任,所以,所以,所以,大方CAM就是这样,UG之所以还能让人接受,是因为UG的操作流程比较流畅,虽然不是最好的,但是什么都能做一点,这只是大家要选择一个替代方案而已,因为太阳在落山,因为越来越远,因为从未亲近过,因为caxa cam伤中庸。所以大家都选择ug cam,因为大家都没有选择,所以还有一个原因就是UG CAM对培训场所比较友好,没有人会抛弃一个用了几十年的软件,技术如果不能积累和传播,就不能成为技术,这就叫秘技!

如果十个人都没用过一款CAM软件,那么基本上,有很大的概率没人用了。即使以前普及率很高,也就是数控铣削行业一半的软件,因为电脑系统的问题,还是缺少破解。。从此就没人用了。而且因为软件用户基数太小,后处理普及跟不上,所以就没人用了。因为没有后处理软件,连玩具都不如。

它是很多软件的老大哥。因为中国地区采取后处理隔离政策。即使功能再强大,还是被排斥。因为人家不信任你。你有前科!就算你放弃后处理隔离政策,也没人会相信你。因为信任没了。就算把大家都知道的技术给到很多cam软件公司,还是不行。

因为后处理,还有刀具半径模式,所以没人有信心。因为后处理的历史,也是前科。所以没人在意。所以市场普及率也很低。

因为后处理非常安全,经过了数十年庞大用户群的检验,即使UG用户贬低它,有些公司贬低它,它依然拥有全球最大的客户群,即使降价销售,官方教程出炉,它依然拥有不可动摇的用户信誉。

解散了自己原来的团队,从此从模具加工的宝座上走下坡路,记得师兄跟我说过,自从团队解散,人才外流,就不再是思米创了!从此思米创就没人了,信不信由你,思米创那个愚蠢的CEO,他可能万万没有想到,大家放弃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不尊重技术!思米创原来的团队跟他们公司高层斗争了6年,最后原来的团队解散了,思米创创格版不能说是保持了原来的地位,思米创原本是想冲击UG,保持模具软件第一的位置,可惜不尊重技术,不尊重人才,不尊重行业基本原则,所以用户放弃也是理所当然的,这样理解,公司的失败就是模具行业最大的笑话,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PM因为开粗效率高,计算速度快,成为车间和小型企业的首选软件,但在被Okt收购之后,变得体积庞大,速度变慢,操作繁琐成了减分点,所以PM始终没能火起来。

大方早期的加工模块各有特色。简洁、高效、后置处理直观。这些都是大方原有加工模块的特点。由于用的是核心,所以破面比UG多。因此大方的早期版本一直被国内业界视为零件加工中的佼佼者。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现在大方已经接管了类似UG的模块,给用户留下了一个模糊的印象。大方的CAM团队是不是像思米创团队一样?已经外流了!所以对于一直在CAM领域工作的人来说,说明大方也开始走老路了。所以大家对大方Cam有所保留也是情理之中的。

一个不尊重技术的公司,怎么能开发出高科技的软件?这不是扯淡吗?有多少人跟基层工程师交流过?不了解行业历史,基本战术路线和战略决策扭曲,很难实现强势发展。有个解决办法,就是做通用产品,强化自己的专长模块,这样形成需求链。不做这个,就买那个,有多少是自己的?没有鞋底,怎么跑五公里。红军行军两万五千里,也要草鞋!

永远记住这一点!给我记住这一点!在CAM软件领域,谁不尊重技术与人才,谁就不会被别人信任。对大方CAM来说也是如此。接受它,因为UG操作流程比较流畅。虽然它不是最好的,但什么都能做一点。这只是每个人都要愿意有备选方案。因为太阳正在落山,因为它越来越远,因为它从未如此亲密,因为caxa cam伤人中庸。这就是为什么每个人都选择UG cam。因为每个人都别无选择,所以才选择UG CAM。还有一个原因,UG CAM对培训点比较友好。没有人会抛弃几十个十年的软件,软件有明显的连续性。如果技术不能积累和传播,它就不能成为技术,那叫秘术!

中国国产的工业软件也好,国产的系统也好,如果不能摆脱上层难以根除的陋习,脱离基础,脱离群众,脱离初心,那就真的没有希望了。

精雕加油,科德加油,千机智能加油,华中数控加油!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浚耀商务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