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中医妇科学的发展史

日期: 2024-10-07 04:01:33|浏览: 6|编号: 100637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请自鉴内容实用性。

第一节 中医妇科学的发展史

首页/ 图书/ 中医妇科/ 第一节 中医妇科发展史

第一节 中医妇科发展史

中医妇科与祖国医学其他学科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在祖国医学的形成和发展中逐步建立和丰富起来的,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繁荣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1.秦汉之前(公元前2197年~公元前221年)

中医妇科萌芽于夏商周时期。最早见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所记载的二十一种疾病中,有“季鱼”这个名字。同时,甲骨文上的铭文还包括“真、母子有什么病”,是对孕妇及其胎儿算命的记录。

成书于公元前11世纪(商末周初)的《山海经》中收录了120多种药物,其中包括“种子”和“避孕”药物。如《山海经·中山经》云“幼鸟之食,宜于子孙”,“黄刺实食,不宜于子孙”,(子,“怀孕”)又如《山海经·南山经》所云,“鹿蜀穿衣,宜于后世”。

当代文学著作《诗经》中收录了“采肥菊,薄言采之”等50余种药物。 ,谷中央有野草,那是坤草,我感叹它的干燥和暴力; “我喜欢选唐!” “墨故里”,唐代指菟丝子; “支北山说是枸杞”,“气”就是枸杞的意思。这说明商周之前,人们已经掌握了大量的妇科医学知识。

《史记》和《左传》记载了三例难产:夏修吉脊背折断,产下;殷、简狄胸破,气生;郑庄公的出世,让姜氏家族惊恐不已。

《列女传》中已有关于“胎教”的记载。例如:“太仁,王姬娶她为妾……而她怀孕时,眼不见邪色,耳不听淫声,口不说狂言,她能从娘胎里教子,生来就有文玉。”可见,古人早已注意到母亲的心理情绪对胎儿的发育有相当大的影响。

由此可见,古人对“籽”、“难产”、“避孕”、“胎教”等妇科疾病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随着医学的发展,出现了专门治疗妇科疾病的医学家,如伊和、伊素、扁鹊等。 《史记·扁鹊苍公传》说:“扁鹊名满天下,路过邯郸,听说赵贵妃,就收她为大夫。”他是最早的妇科医生。

《左传》还载有“延孕,并结双胞胎,以及良婚良育的记载”。例如,《左传·僖公十七年》载:“梁英怀胎逾期,其父子以卜招之。”其子曰:“将生一男一女。 ”《左传·二十三年》说:“男女同姓,生不繁。”(繁,繁衍之意)明确指出乱伦婚姻有害于子孙繁衍。 Bidal 的论文和这个论点已经有 2500 多年的历史了!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医学巨著,成书于战国时期,较详细地阐述了女性发育和衰老的生理过程,准确地描述了月经的机制和怀孕的原理。时至今日,它仍然指导着临床实践。书中还初步探讨了月经、不孕、贫血、崩漏、带下、带下、肿块、肠道、结石肿块等妇科疾病的名称和病因,以及妊娠的诊断方法。 、孕期药物治疗原则,还记载了中医第一张妇科药方,即四物曲固遗露乳丸。可见,早在战国之前,中医就已经对妇科有了深刻的认识。为中医妇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

秦汉时期妇产科进一步发展。妇产科病案早在秦代就有记载。据《史记·扁鹊苍公列传》记载,太仓公淳于仪(约公元前216—前150年出生)最早记载“临床记录”,内容多为内科、妇科疾病。其治疗“内寒、月经不调”、“怀胎而不哺乳”的病案是妇产科最早的病案。

汉代,医疗体系中出现了“女医”,我国最早的妇产科专着也出现了。例如,《汉书·徐皇后传》云:“(公元前71年)徐皇后怀孕,霍霍喜爱的女医淳于言入宫侍奉皇后。”

汉代马王堆出土的文物中,有一本《胎生书》,其中对孕妇的保健提供了一些见解,说明当时的人们对怀孕和胎儿卫生有了一定的认识。

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当时已出现第一部妇产科专着《妇婴方》,可惜现已失传。 《伤寒论》原序云:“胎”指怀孕,“体”指腹前,可见是一本妇科专书。 《遂志》记载,张仲景着有《治妇方》两卷。陈子明道:“有治疗妇女伤寒的偏方,据说是仲景所著,王叔和作序。”这些都是妇科专书,可惜已经丢失了。这是祖国医学的巨大损失。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单独建立妇科学科的是后汉张仲景(公元150-219年)所著的《金匮要略》。书中有三本关于妇科疾病的专着,包括妊娠呕吐、妊娠腹痛、妊娠出血、妊娠水肿,提出了产后的“三症”:“痉挛”、“停滞”、“排便困难”、产后腹痛、产后发热、呕吐、腹泻。还研究热入血室、脏腑干涩、闭经、痛经、漏经、胞吐、带下、外阴、吹阴等。其中许多经验、方剂和一些重要理论一直指导着临床实践。妇产科。

伟大的医学家华佗是我国最早的外科专家。他发明了麻醉药(麻沸散)、创伤药(神澳),并成功进行了剖腹手术。他对妇产科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后汉书》中的华佗传记记载了他高超的医术,成功地进行了取出死胎的手术。书中云:“李将军夫人有病,请陀诊脉。陀曰:伤身而胎未去。将军曰,伤身而胎未去。”陀曰:诊脉,胎未去。将军不以为,数日后,夫人已怀,陀曰:“脉如前。第一个血多了,所以第二个就死了,没有血了。”回来时,母脊干了,给病人针灸,妇人因欲而不能通过。生下来,陀会告诉她,死胎是干的,力不会自然产生,但人形不会被识别。 陀的绝活都是这样的。 ”。可见当时的外科和妇产科已经发展到了相当的水平。但由于历史原因,华佗的外科技术失传了。这确实是千古的遗憾。

东汉时期,药理学也有很大发展,出现了专着。 《神农本草》是我国历史上现存的第一部药理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药理学。书中记载了多种妇产科药物,如:熟地、当归、白芍、川芎、丹参、桃仁、牛膝、阿胶、强根、王补六、地榆等。牛膝用于治疗流产。妇女失踪的故事等等,至今仍有参考价值。

3、晋隋时期(公元220年至618年)

这一时期主要是脉学和病因症状学的成就推动了妇产科的发展。

在晋代《内经》的基础上,王叔和对女性的生理现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他在《麦经》中说:三个月来一次的经水叫“菊经”,一年来一次的经水叫“菊经”。谓之“避年”。他还指出“尺中脉不竭,胎脉真实”,并详细解释了月经不利、产时经脉偏离的脉象:“脉若浮,腹若疼痛是由腰椎引起的,说明你现在想要出生。”又曰:“女子欲生,脉离经脉,半夜惊醒,半日而怀”。此外,对其他妇产科疾病的短脉证也有论述。

南齐楚成写有《楚氏遗书》一卷(十篇),其中有寻求继承人的章节,并提出了结婚和怀孕的最佳年份。譬如曰:“男女须同岁,男子虽十六而有成,三十而嫁。女子虽十四,癸日已到,二十岁出嫁,皆欲阴阳俱全,而后交而受孕,养育而生子,强健长寿。”又曰:“男女过多,则血干而人弱,乳房过多,则血干而人死。”这些论点都符合优生优育的要求。书中还论述了丧偶尼姑的治疗方法与普通女性不同,启发后人关注女性的心理异常。

南齐徐文博写了一本妇科著作,名叫《治妇推拿》。据《南史·张郃传》记载,徐文博是一位医术精湛的医生,曾用针灸诊断妇女怀孕,并成功引产。书上云:文波曰:腹中有二儿,一男一女……“请针之,使其落下。则太阴涤足,手阳明补”。胎儿照着针就掉了,两个孩子就一个接一个的出来了,正如他所说的。”由此可见当时妇产科的发达程度。

北齐徐志才《逐月受孕法》中明确指出:怀孕第一个月,“食好,酸美节制”,“无所事事,须静卧”。 ”;怀孕第二个月,“居静处”,男人不劳而获。怀孕第三个月,“没有固定的形象,但看事物时会发生变化”。 “想让孩子漂亮,就看墙上的玉石。想要孩子有德行,就坐得端正。”怀孕第四个月,“最好吃米饭”。 “粳米,汤宜鱼雁”,“立身调神,节食”;怀孕第五个月,“太阳升起,沐浴衣裳”,“食稻麦,食牛羊”。怀孕六个月,“身欲稍劳,无静处。行于野,看犬马,食鸟兽肉,此谓之换身”。和肌腱。”怀孕第七个月,“身体因用力而摇晃”。 “四肢不稳”、“处必干、食必冷”;怀孕八个月,“心静气不极”,“不食干粮,不频失食,不生怒气”。怀孕九个月,“饮甘甜食,带自持”,“湿冷无处,无热衣可穿”;怀孕十个月,“五脏就位,六脏相通,天地之气收于丹田,故关节而成人灵”。皆有之,而至其时而生。”这些对胎儿发育观察和孕妇围产期保健的详细记录,对优生和产后保健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隋代杰出医学家晁元方等人于公元605年撰写了《诸病因症论》,其中妇女杂病论141篇,妇女妊娠病论61篇,一般论3篇。难产七篇、产后病七十一篇均未附有保健指导方法。都是以伤伤、冲仁论为基础的。它们对于今天解释妇产科的发病机制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书中还讨论和分析了各种原因和临床证词。尤其是白带的三十六种症状中,可以识别出十二种症状,与一般的白带不同。对于孕妇来说,还提倡提倡胎教。此外,还对梗阻、腹泻、难产、产后恶露、肿胀、风湿、偏产等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丰富了妇产科的新内容。该书明确怀孕期约为十个月,并提出应制定人工流产法。例如,《怀孕欲除胎期》中说:“此谓孕妇体瘦瘦弱,或患有疾病,即不能滋养胎儿,对孕妇有害,故除之。” ”由此可见,这个时期的妇产科比汉代差很多。期间,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4.唐宋时期(公元618年至公元1279年)

唐宋时期,医疗体系逐渐完善。唐代设立“太医衙门”,是唐代最高的医学教育和医疗机构。它是专门为培养医学人才而设计的。国家还编纂医学书籍。与此同时,临床医学日益繁荣。 ,逐渐发展成为一门专业。宋代还建立了医学书库,认真研究了许多重要文献【方集】,编撰了许多本草、医方等书籍,丰富了临床医学的各个学科。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所著的《愈金药方》成书于公元652年。收录妇方三卷(上、中、下卷),首列妇产科。这种文笔是祖国医学的一大创举。书中广泛论述了分娩、怀孕、难产、不孕、月经、白带、杂病等,见解精辟、独到。比如,对于分娩、产后护理等问题,他认为分娩是一种自然的生理现象。他人的紧张情绪会影响产妇心理恐慌,造成难产。因此,他提出:“临产时,应避免被多人围观。只有三两个人在旁边等待,每个人都可以得知临产的消息。如果每个人都看到了,那就会发生了。”孩子难生,大家和妈妈都不敢问是男孩还是女孩。”对于产后护理,主张禁欲,他说:“产后百天后才能过性生活。如果不出生,就会精疲力尽,直至死亡,还会生出各种疾病,所以要小心。”还有难产、流产、不能生育的记录。 ,以及引产的穴位和技术。对于不孕症患者,孙指出,可能是由于女方“子脏脏腑淤血而不孕”,也可能是“夫劳过度、七伤、虚证、诸病”所致。他还提出了“不宜用刀割脐”的科学意见,因为用铁质工具割脐易引起新生儿破伤风感染。

王陶的《外台秘要》写于公元752年。全书四十卷,其中妇女卷二卷,讲怀孕、难产、产后、崩漏、带下、阴道前部疾病等。还记载了一些堕胎和堕胎的方法,可见唐代人们对节育和优生的重视。

《外台秘笈》还收集了唐代各派和《千金》留下的许多药方,如张文仲的《济语》、《小品》、《崔氏》、《徐仁则》、《申氏》等。 ……他们的著作大部分已失传,但《外台》中仍保存有一些。

现存第一部产科专着《艳宝》成书于唐代大中初年。然而,此书早已失传。清代,张金城从日本得到一本,重新出版。就是现在流行的《经销战报》,全书分三册,四十一科,面积260平方米。每扇门前面都有一篇医论,后面有药方,介绍了从怀孕到产后各种疾病的治疗。首次提出“心脏病发作”综合症,并指出证据可能是假的,也可能是真的。 《精消珍宝》一书论述精准,对产科的后续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祖国医学的发展到宋代(公元960年至公元1279年),妇产科已成为独立的专业。医政设置的九个科室中,就有产科。比如《元丰北队》中记载:太医局九科学生人数为三百人,而……产科学生有十人……”同时,还有不少著名的妇产科医生。出现了如:张明、郭继忠、杨子健、李石生、陈子明等。 从著作上看,宋代的妇产科书籍也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代,例如杨子健写的《十胎记》。 《伤寒论》,详细记载了各种矫正胎位的手法,对产科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例如,他谈到肩接胎时的翻胎方法:“凡推婴儿的方法,都推婴儿的身体。”第一的。笔直向上,逐渐用中指,揉搓肩膀,向上推并伸直,逐渐引导手指到达耳朵处并伸直,妈妈一定要仰卧,然后将宝宝推直向上,慢慢伸直等它身子直立,诸道通畅,炒一粒催生药,让妈妈服下,这样妈妈就可以发挥自己的力量,生下宝宝了。这称为诞生。 ”李石升、郭纪中的《陈寅宝庆集》,朱端章的《产科准备》,薛忠轩的《坤元是宝》,齐忠甫的《女科百文》,卢子正的《胎生经验方》,无名氏等书《孕期备孕方》对调经养血、防流产、妊娠病、引产、产后杂病等内容非常详细,书中有九十一个方剂,都是后来人经常使用的。历代医家如朱丹溪的大生散是根据《防肾饮子》一书制成的,张月玉的舒太丸是由这本书中的止咳汤改造而来的,后人发现荆芥的独特味道对治疗产后出血风有功效。 ,这是这本书的纯金散落,可见其价值相当可观。

上述书籍大多关注胎儿和分娩。这是因为当时的医疗系统将产科列为专科,而其他妇女疾病则纳入大方脉。直到陈子明的《女子全方》出版,才概括了整个课题。作者是第三代医学家、当时的医学教授,在编写本书时查阅了许多古今医学著作。他还四处游历,广泛搜索,并结合家庭经验,于1237年完成了该书。该书包含十科288篇论文,最后附有处方和验证案例。各种妇科疾病的病因和症状分别研究,包括月经调节、疾病、求子、胎教、怀孕、坐月子、临产困难、产后等。总之,《妇女良方全集》是我国第一部妇科专着。在当时是一部杰出的著作,对后世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金元明清时期(公元1115-1911年)

金元时期(公元1115年至公元1368年)是中医百家争鸣的时期,其中以刘河间、李东源、朱丹溪、张子和四位医家为主体。各医院因地区具体环境不同、接触对象不同,在妇科方面也有各自的学术特色。为妇产科疾病的诊治开辟了新思路。 《兰氏秘集》云:“女子出血,乃因肾水阴虚,不能卫包络火,故血逸崩解。”对目前月经疾病的治疗具有指导意义;张子和说:“治疗妇女病,首先要问月经。治疗妇女病时,不要用破气活血的药物,有怀孕的危险。治疗产后疾病时,不能用破气活血的药物。”一定要问是否有恶露。这也是妇科的关键。”这个见解确实​​很有价值,一直为后世学者所遵循。此时,医学已经为女性确定了三十六种疾病(三慢性、五伤、七害、九痛、十二症状)。它与内科分开,有单独的专着,提出以补气血、养脾胃为主。 《丹溪心法》中包含了妊娠脉象的方法和检测死产的方法,这是当代妇科的新记录。 《格志舆论·受孕论》云:“阴阳交合,胎儿凝结,所藏之处,谓之子宫。一连于下,上有二枝。”顶部,一个到达左侧,另一个到达右侧。”第一的。首次清晰地描述了怀孕子宫的形状。妇科专着有纪志军的《母乳喂养的准备》、朱丹溪的《孕期百问》等。在医疗管理方面,元代设立了妇产科。从此,妇科从内科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专业。

明代(公元1368年至公元1644年)的医疗制度和医学教育包括十三科。据明史《百官志》记载,有妇科。明代医生继承了宋、金、元各家的理论和经验,并加以总结和完善,产生了许多妇产科著作。例如,万米斋的《光寺纪要》对生育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他主张晚婚和禁欲。他认为,女子应心静以养血气,男子应心清寡欲,以养精,这是种子的关键。雪姬所著的《雪姬医学笔记》一书的主旨是以命门真阴真阳理论为基础的,这对于妇产科理论也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妇女科学概要》第一卷论述月经与外证,第二卷专门论述胎儿的诞生。此外,还有张景岳的《妇女指南》,提出“阳不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理论,强调阴阳相互转化的规律。王肯堂所著的《辨证论治:妇科》汇集了明代以前医学的伟大成就,吸取了众多专家的意见。尤其对妇产科论述详细,内容丰富。吴之旺的《济阴纲目》基本上以《证治原理》为基础,内容较为完整,因而广为流传。李时珍撰写的《本草纲目》、《奇经八脉学》和《品湖脉学》,对月经理论和奇经八脉的诊断都有详细的阐述。此外,还有楼英所著的《医学纲目》、李成所著的《医学概论》、龚欣所著的《古今医学评论》等,也论述了妇产科疾病,极大地促进了妇产科疾病的发展。丰富了妇产科的内容。 。

这一时期的妇产科著作虽然不少,但大多仅限于前人讨论的汇编,很少有取得重大理论进展的。

清代(公元1636~1911年),妇产科并入妇科,俗称妇女科。还有不少妇产科著作,广为流传。其中《傅青竹女客》是傅山所著。书中从辨证到治疗,讲了肝、脾、肾三脏。论述简明扼要,理论严谨,方剂简捷有效。作者不拘泥于古人,却有独到的见解。的。对后世影响很大。小神斋的《女科经论》主要是预编的理论,内容丰富完整,有个人见解,但只有讨论,没有药方。韩斋居士写了一卷书,名叫《大生篇》,主要论述产前、临产、产后、产后护理、难产的处理等。讨论简单易学。陈秀媛的《妇女医学精要》论述了临床经验和见解。沉耀峰的《女科技要》和无名氏的《竹林女科》多以临床应用为主,颇有特色。吴谦等编《一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是一部清代以前妇产科巨著集。体例规范通俗,易于记忆,论点中肯,适合临床实践。其他还有陈师铎的《石室秘录》、徐大纯的《兰台标准》、叶天师的《女科》、沈金敖的《女科玉尺》、吴道元的《女科切要》、陈联芳的《女科》。妇科秘密“百科全书”等。和学习收集”,以及Fu Shan的“产后版”他的胎儿疾病处方总是可以考虑到患者的脾脏,胃,气和血液,他提倡即使邪恶的气也不强大,也无法使用攻击方法。后来,有王的“ Yi lin Gai Cuo”和Tang 的“血液综合征理论”。对于妇产科和妇产科非常重要。治疗和发展具有更大的影响。

6。中国共和国早年到死者去世之前的时期(1911年至1949年)

在清朝的后期,西方医学的进口对祖国的药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当时,唐·隆古安(Tang )和张徐正(张)等中药融合的代表尽管没有妇科专着,但他们都讨论了妇科疾病。 "" the of "Women's " and "Nv's ", which pay more to the and , blood and blood , such as (pills), , ,和喊叫药等。临床作用非常重要。扬宗的“妇科基本要素”,“妇科综合征和治疗原则”和“选定的妇科医学案例”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张尚利(Shang )的“沉的妇女医学收藏”包含张的注释,案例研究,王先生的笔记等。它对妇产科和妇产科,详细的讨论以及许多新见解具有独特的见解。简而言之,清朝的数十个产科和妇科专着,我不会在这里详细介绍。

7。在新中国建立之后

在中国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医发展了大大发展,中药传统的妇科学得到了进一步的组织和改善。

解放后,在该党的TCM政策的指导下,全国各地建立了大量的TCM医学,教学和科学研究机构。 1956年,该国五所中药的五所主要学院成立了。 1959年,南京传统中医学院出版了“中医的简明妇科”,然后依次编译和出版了五本用于传统中医高等教育医院的统一教科书。此外,还有许多大学和函授学院在不同层面上编辑了妇科教科书。过去王朝的稀有和古代中医书籍也已经进行了整理,有关妇产科和妇产科的特殊书籍,例如“妇女准则”,“妇女的全面处方”,“ fu ”,“妇科”等同时,专着和专着的数量日益增加。例如,朱·尤恩(Zhuo 妇科经验”,“刘广场的妇科经验”和其他妇科经验得到了交换和促进。整合中国传统和西医的临床和科学研究工作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就。例如,在1960年代,医学院第一家附属医院的“中国传统和西方综合用于异位妊娠”计划使一些患者免于手术。 1978年,江西省妇女健康医院的“中药药”计划“治疗早期宫颈癌的治疗”; 1964年,特殊研究小组的“肾脏研究”上海第一医学院包括“讨论“治疗规则和病理性子宫出血的治疗规则和病理机制)”和“关于TCM综合征分化和治疗原理的讨论怀孕中毒”,“针灸诱导排卵和治疗胎儿错位”等,对妇产科和妇科的医学,教学和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而言之,TCM产科和妇科的发展对中国国家的繁荣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浚耀商务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