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根廷探寻切·格瓦拉的生活轨迹
从童年与哮喘作斗争,到青年时代的南美热血之旅,从青年时代的阿根廷,到古巴的革命成长,再到玻利维亚的丛林游击队,生活和战斗的场景一幕幕展现在他的眼前。
撰写者 |向群
时间总是在不经意间溜走。今年10月9日是切·格瓦拉逝世50周年。
50年,半个世纪,或许只是时间长河中的一粒小浪。很多人和很多事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淡出我们的视线。
但作为革命理想主义的象征和象征,切·格瓦拉从未远离我们。
▲这幅戴着贝雷帽的切·格瓦拉的经典黑红肖像是由爱尔兰艺术家兼摄影师吉姆于1968年创作的,成为席卷世界的自由独立精神的象征。
十二年前,因为电影《摩托车日记》及其主题曲《大河彼岸》,我第一次在银幕上见到了年轻时充满激情和理想的切·格瓦拉。
时间流逝。仿佛命中注定,我没想到12年后,在切·格瓦拉逝世50周年之际,我会在切·格瓦拉的祖国阿根廷悼念他。
▲切·格瓦拉1928年出生于阿根廷罗萨里奥,他的出生地现已成为纪念馆。
记忆的闸门就这样打开了,在那个金秋的日子里参观切·格瓦拉曾经居住过的科尔多瓦小镇阿尔塔格拉西亚的美好记忆又浮现在脑海中。
1930年,年仅2岁的切·格瓦拉和父母搬到了阿尔塔格雷西亚小镇,这里距离他出生的城市罗萨里奥和他后来上大学的布宜诺斯都相距382公里。埃利斯700多公里。
该镇终年气候温和,空气纯净,海拔553米。它周围是连绵起伏的群山,点缀着绿色的森林和湖泊。
无论是气候还是海拔都非常适合小切·格瓦拉治疗他从小患有的哮喘。他的父母特地为年幼的切·格瓦拉选择了这个地方居住,可以说是用心良苦。
▲安静的阿尔塔格拉西亚小镇。切·格瓦拉从2岁起就在这里度过了17年的青春岁月,直到他前往布宜诺斯艾利斯上大学。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汽车行驶在山谷中。我们到达的时候已经是中午了。
小镇非常安静。放学后的孩子们在广场上友好地微笑着迎接我们。天空中飞翔的鸟儿偶尔掠过高大茂密的橡树,叽叽喳喳地叫着,仿佛在远远地欢迎我们。
镇上人不多。只有偶尔经过的汽车和偶尔经过的路人。沿着小路走,欧式风格的小房子映入眼帘。路边的草地上开满了小花,蝴蝶在其中飞舞,鸟儿在歌唱。
我想,小切·格瓦拉从小就生活在这个美丽宁静的小镇里。那一定是一段美好而纯真的时光。
▲切·格瓦拉故居入口
车子停在一片绿地前,没有多少游客。与罗萨里奥、布宜诺斯艾利斯等大城市相比,这里的空气清新,让我大口呼吸。
故居是一栋典型的欧式小别墅,门口可见切·格瓦拉标志性的大幅肖像。画中,格瓦拉目光坚定而深邃地凝视着远方。
沿着故居前的鹅卵石小路,我们进入了博物馆大门。整个故居分为六个展厅,以大量图片和实物按时间顺序展示了切·格瓦拉波澜壮阔的革命一生。
▲切·格瓦拉故居门口标志性的微笑
从童年与哮喘作斗争,到青年时代的南美热血之旅,从青年时代的阿根廷,到古巴的革命成长,再到玻利维亚的丛林游击队,生活和战斗的场景一幕幕展现在他的眼前。
切·格瓦拉出生于阿根廷一个富裕的贵族家庭。他的父亲埃内斯托·格瓦拉·林奇有西班牙血统,曾经是南美洲最富有家庭的后裔。他的母亲西莉亚·德拉·塞纳霍萨(Celia de la )有爱尔兰血统,她的祖先是西班牙驻秘鲁领事馆的官员。最后一位总督。
切·格瓦拉有西班牙和爱尔兰血统,是他家族的长子。他还有四个弟弟妹妹。最小的弟弟比他大15岁。
▲1933年,5岁的切·格瓦拉穿着当地民族服装骑着马
当时,切·格瓦拉家族在布宜诺斯艾利斯郊区的罗萨里奥、科尔多瓦、阿尔塔格拉西亚和西北部马黛产区的瓜拉瓜泰拥有房产。他们是一个典型的上流社会家庭。班级。
小切·格瓦拉在罗萨里奥出生后,就来到了西北小镇瓜拉瓜泰与父母一起生活,父母在那里经营着一个马黛茶庄园,但小切·格瓦拉却因为轻微的哮喘发作改变了家里平静的田园生活。 。
▲1948年,20岁的切·格瓦拉在布宜诺斯艾利斯郊区参加橄榄球训练。右边第一个是切·格瓦拉。
父母听取了医生的建议,选择搬到气候更温和的阿尔塔格拉西亚。切·格瓦拉两岁时就开始在这里生活,并在这里生活了17年,直到他前往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医学院学习。
如果您想探索切·格瓦拉在阿根廷的生活轨迹,没有比上格拉西亚更好的起点了。
整个展厅最吸引我的是切·格瓦拉大学时和朋友们骑的一辆摩托车。虽然只是复制品,但它让我想起了12年前看过的电影《摩托车日记》,讲述了切·格瓦拉在南美旅行的故事。
▲1952年切·格瓦拉和朋友们首次穿越南美大陆时所使用的诺顿500摩托车(复制品)
本片改编自切格瓦拉自己的日记《革命前夕骑摩托车》,这是我第一次在大银幕上认识切格瓦拉。
记得影片中,当年轻的切·格瓦拉向河对岸的光芒游去时,大屏幕上伴随着阿根廷大师桑塔·奥亚的吉他伴奏,悠扬地响起主题曲:
把你的桨放在水里把你的桨放在我手里我相信我已经看到了河对岸的光...今天可能会越来越冷但我相信我已经看到了河对岸的光因为我我确信我还没有迷失,那么多的泪水,那么多的泪水伴随着我,而我已经是一个空杯子了。我听到一个几乎是叹息的声音,告诉我要努力划船!奋力前行!
主题曲名为《 the River》,是奥斯卡历史上第一首获得最佳歌曲奖的西班牙语歌曲。那是1952年,切·格瓦拉23岁。他休学一年,环游南美。
路上的所见所闻让他真正了解了拉丁美洲的贫困和苦难,他开始重新思考自己未来的道路。
我们感觉自己呼吸着更轻松、更自由的空气——一种充满冒险的空气。我们躺在行军床上。尽管身体很累,我们还是不肯入睡。遥远的城市、英雄的事业、美丽的姑娘,种种遐想在我们的想象中盘旋。
——切·格瓦拉《革命前夕骑摩托车》
▲电影《摩托车日记》,切·格瓦拉23岁
据当地报道,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和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利用2006年出席阿根廷南方共同市场峰会的机会,共同来到这个小镇,向昔日的革命战友致敬。现场一度挤满了记者和前来的民众。
当看到切·格瓦拉小时候的照片时,卡斯特罗开玩笑说:“哦,切·格瓦拉,你在哭吗?我简直不敢相信。”
查韦斯说:“很荣幸受邀参观切曾经居住过的这座房子。对我来说,来到这里真的很荣幸,就像漫步在历史中一样。”
▲2006年,卡斯特罗和查韦斯参观切·格瓦拉故居,悼念老朋友
下面这个关于切·格瓦拉的故事是我们大家都熟知的。第二次前往拉丁美洲的经历改变了切·格瓦拉的理想和信念。
正如《河彼岸》中所唱的那样,切·格瓦拉从此一直游向他向往的光明:
1954年,他离开祖国阿根廷。1957年,他在墨西哥结识了菲德尔·卡斯特罗和劳尔·卡斯特罗兄弟,加入了他们的革命组织,很快成为卡斯特罗最得力、最值得信赖的助手。和杰出的军事指挥家。
1959年,他与卡斯特罗领导古巴起义,推翻了美国支持的巴蒂斯塔政权,建立了古巴革命政府。在古巴起义中,切·格瓦拉被誉为“游击战大师”。 。
古巴革命胜利后,31岁的切·格瓦拉于1959年出任古巴国家银行行长。后来,为了心中的革命理想,他选择离开古巴,前往非洲和玻利维亚作战。直到1967年,39岁的切·格瓦拉的生命在玻利维亚戛然而止。
▲卡斯特罗和查韦斯参观切·格瓦拉故居,悼念老朋友
参观结束后,我们来到了故居后面的院子。院子不大,但树木茂盛,绿草如茵,还有一个小秋千。站在树下,我想象着切·格瓦拉可能每天都在这里和弟弟妹妹们玩耍的童年时光。
坐在长凳上的切格瓦拉雕像也微笑着看着眼前的一切。我来到他的身边,凝视着这个对拉美革命乃至世界格局有着巨大影响的阿根廷人。
尽管古巴政府后来授予切格瓦拉古巴公民身份,但阿根廷人民从未忘记切格瓦拉,并视他为国家的骄傲。
在阿根廷独立200周年之际,阿根廷人民投票选出最能代表阿根廷文化的名人和文化符号。切·格瓦拉获得最高票数,与埃维塔、马拉多纳一起入选“阿根廷十大文化人物”。符号”,可见他在阿根廷人心中的崇高地位。
▲ 7岁切·格瓦拉铜像
走出切·格瓦拉故居,我回头一看,只见庭院走廊上的小切·格瓦拉铜像也在目不转睛地注视着我。夕阳的光辉照在他的身上,这光辉从这里一直照耀着。放眼整个世界,心中有万千思绪。
切·格瓦拉的时代正在远去,但他的名字、形象和经历已经成为符号和图腾。
作为一位具有浪漫气息的伟大革命家,切·格瓦拉终于实现了他在《摩托车日记》中所写的:“我不会在任何地方扎根”。
短暂的一生和传奇的经历让他体会到“也许世界可以改变你,但你也可以改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