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大逸夫图书馆改扩建:场所记忆的再叙 / 湖大设计研究院原筑设计工作室

日期: 2024-04-12 12:03:28|浏览: 69|编号: 46950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请自鉴内容实用性。

湖南师大逸夫图书馆改扩建:场所记忆的再叙 / 湖大设计研究院原筑设计工作室

湖南师范大学逸夫图书馆改扩建:重述场所记忆/湖南师范大学设计院原创设计工作室

湖南师范大学逸夫图书馆改扩建:重述场所记忆/湖南师范大学设计院原创设计工作室

撰稿:袁朝晖、王蔚兰 | 编辑:李伯超| 校对:李伯超| 2021.10.29 00:00

图书馆入口台阶摄影:徐浩浩

设计单位 湖南大学设计院原创设计工作室

项目地点 湖南长沙

施工时间2018年12月

扩建建筑面积11646.8平方米

撰稿:袁朝晖、王蔚兰

逸夫图书馆成立于1991年11月,由邵逸夫先生捐赠,并得到省政府和湖南师范大学的支持投资。 随着学校规模的显着增长,图书馆的面积差距加大。 由于土地和资金限制,湖南师范大学决定在原址继续改扩建图书馆,完成1.2万平方米的建设目标,改善办学条件。

图书馆正面鸟瞰图。 摄影:徐浩浩

环境共生:持续的空间记忆

该基地位于湖南师范大学二里半校区内,南为体育馆,北为生物楼,西为学生宿舍,东为校园楼。 基地四周有道路相连,西侧为城市道路庐山南路,东侧、北侧、南侧为校园道路。 图书馆主入口坐北朝西,面向西校区和城市主干道。

主立面面向城市道路和校园建筑摄影:徐浩浩

建筑西侧距道路进深38米,南北宽度较长,是一片狭长的方形土地。 场地地势基本平坦,与西向城市道路高差1.5米。 老建筑西侧尚有适当的空地,为相邻扩建提供了适宜的条件。

在总体布局上,为了尽量减少新旧建筑之间的影响,保证使用的连续性,同时尊重校园内原建筑的精神场所,保留原建筑的风貌,设计将旧建筑融为一体。以及新建筑,在建筑形式和空间方面。 关系、交通组织等方面实现继承和完善。

体量生成分析 © 胡达设计院原创设计工作室

根据校园规划、环境特点和场地限制,新扩建的图书馆布置在原图书馆的西侧。 它毗邻直形体块而建,与原有建筑融为一体,呼应传统建筑群的多向整齐性。 Ⅲ”对称建筑原型。同时,建筑规模、高度、体量与原建筑一致,满足岳麓山风景区整体高度控制要求。

图书馆鸟瞰摄影:徐浩浩

设计采用退步的方式增加空间和层次。 一至三层主要入口预留了室外灰空间。 第四层将南北体块连接成一个整体,第五层是在第四层的基础上凸出的。 这既满足了“门”庄严的形象,又具有整体的功能。 遮阳的作用。

图书馆鸟瞰摄影:徐浩浩

功能组合:提高使用效率

建筑主要功能为报告厅、展览厅、研究室、大型阅览室和储藏室。 根据建筑的使用需求和精简组织,入口层和底层布置大空间报告厅、展厅和专业阅览空间,上层两层布置大空间阅览室和储藏空间地板。 平面呈长条状排列,形成大空间,便于阅览、自习和收藏阅读一体化。

入口门厅摄影:徐浩浩

图书馆作为学校重要的公共建筑,体现了整个学校的文化特色,也是学术和科学研究的重要载体。 设计需要满足功能多样化、空间专业化、信息多样化的需求,解决现有图书馆、借阅空间联系薄弱、阅览空间匮乏、储藏室分隔、空间压抑等问题。 因此,设计不能局限于“以图书馆为中心”的简单的收藏、借阅、阅读功能划分,而必须不断适应图书馆外部环境的变化和读者的功能需求。

大阅览室摄影:徐浩浩

因此,我们设计了尽可能多的大空间阅览室,最大限度地利用阅读空间。 四、五层大空间面积达到2000多平方米,采用全开放式布局,集借阅与阅读于一体。 完全满足现代收藏和阅读空间的要求。 同时,为了解决原图书馆功能单一的问题,我们结合精简的组织关系,增加了大型报告厅、展览厅、研究生、信息共享中心等辅助空间。

建筑体系的解构 © 湖大设计院原建筑设计工作室

横向连接:新旧空间的融合

新建筑不仅要功能合理,还要兼顾老建筑的功能使用和精简组织,尽量减少对老建筑采光、通风的影响。 由于项目用地有限,设计采用连接体连接老建筑,同时留出垂直的内天井,改善新旧建筑的通风和采光条件。

新旧建筑对比鸟瞰摄影:徐浩浩

水平层面上,以老建筑的功能流线为标准确定连接位置,共有四个连接点。 中间两条走廊宽度为2.4米,两侧设有天井,为方便交通疏散而设置。 本设计仅需要拆除旧建筑内相应的窗户,不会影响旧建筑的外立面。

新旧建筑之间的中庭空间摄影:徐浩浩

建筑两端设置公共空间连接。 一方面,将原有图书馆打通,形成集藏、借、阅于一体的大空间。 另一方面,将连廊延伸至新建筑,并增设垂直交通(电梯),改善内部交通。 更加合理、方便。 新图书馆对应的中间走廊是一个很大的阅读空间。 图书馆空间关闭时,可独立使用,进行通宵自习。 新旧建筑之间的各种连接体使得每个功能形成自己的区域或与原有功能结合使用。

新旧馆连接位置 © 胡达设计院原创设计工作室

新旧建筑之间狭长的“缝隙”空间是自然采光和通风的竖井。 通过控制风井空间的高宽比,形成“负压”立体吸气,达到自然通风的效果。 在遮阳方面,设计借鉴了南方地区。 吊脚楼形式,竖向立面采用层层进退关系,采用不同宽度的竖向遮阳帘,在提供遮阳的同时营造丰富的光影效果; 在材质上,墙体采用粗糙的浅色混凝土,利用其对比光的反射减少热辐射,适应夏热冬冷地区的气候环境。

区域建筑微气候设计方法来源:《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三版)》

立面设计:重建场所精神

国立师范大学图书馆已走过三十个年头。 无数莘莘学子曾在这里求学,留下许多难忘的回忆。 同时,主入口面向城市道路和校园生活区,使用率较高。 因此,图书馆的临街界面对于校园和城市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内部需要有文人仪式感,外部需要减少视觉压迫感。

图书馆主立面外景摄影:徐浩浩

新建筑的南北向尺寸与老建筑保持一致,使新建筑能够完全遮挡西立面的老建筑,建立新的主立面形象。 原建筑立面以竖向卷轴为基础,散发出浓厚的书香气息。 新建筑立面采用现代手法构图,并采用连续弧形墙体与之呼应。 它的形状像一本打开的书,不仅意味着进入知识的海洋,也象征着学校美好的未来。

三维书形形态的延续 © 湖大设计院原创设计工作室

立面遮阳组件摄影:徐浩浩

室外阳台摄影:徐浩浩

设计充分尊重原有地形,保留原有广场和门楼,并在两侧设置门楼过渡空间,统一组织人员疏散,方便管理。 设计还保留了图书馆最具代表性的主入口,既保留了原有的行为路径和空间记忆,又形成了室内外的过渡空间和仪式空间。

图书馆入口台阶摄影:徐浩浩

此外,由于一侧同步建设城市地铁工程,主入口还利用设计中预留的礼仪空间,通过模板设置安全通道,以便教职员工正常进出图书馆施工期间,旧建筑将正常使用。 影响已降至最低。

与场地结合形成校园公共仪式空间摄影:徐浩浩

结论

图书馆作为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见证了一代又一代学子的成长。 然而,在高校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原有的图书馆在功能和规模上已不能满足现代大学师生的需求。 而且,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目前大学所在地已经成为城市的中心区域。 土地紧张,无法提供新图书馆所需的土地。

位于城市核心的校园环境摄影:徐浩浩

作为湖南师范大学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图书馆的扩建激活了庐山南路沿线校园的活力。 其简洁、沉稳的建筑形式不仅继承和发展了师范大学的传统建筑风格,也为学生创造了空间记忆的载体。

图书馆及周边环境夜景摄影:徐浩浩

设计图纸▽

总体规划 © 湖大设计院原设计工作室

一层平面图 © 湖大设计院原创设计工作室

二层平面图 © 湖大设计院原创设计工作室

三层平面图©胡达设计院原创设计工作室

四层平面图 © 湖大设计院原创设计工作室

五层平面图©胡大设计院原创设计工作室

屋顶平面图 © 湖大设计院原创设计工作室

西立面 © 湖大设计院原创设计工作室

南立面 © 湖大设计院原创设计工作室

1-1 剖面图 © 湖大设计院原创设计工作室

2-2 剖面图 © 湖大设计院原创设计工作室

完整的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湖南师范大学逸夫图书馆改扩建工程

项目地点:湖南长沙

成本:7623万元

客户:湖南师范大学

设计单位:湖南大学设计院有限公司原创设计工作室

总建筑师:袁朝晖

设计团队完整名单:袁朝晖、王蔚兰、罗学农、郭健、朱建华、袁玉梅、邹良兴、龙玲、吴志勇、翟坚、郑少平、李亚云、胡斐、迟峰、罗敏、唐大年、张杰

设计时间:2015年5月-2016年4月

施工时间:2017年6月-2018年12月

基地面积:19533.3平方米

扩建建筑面积:11646.8平方米

施工单位:湖南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结构形式:框架+剪力墙+轻钢桁架

建材:浅灰色清水混凝土挂板、氟碳外墙漆

建筑摄影:徐浩浩

绘画:邢书洲、谭一婷、王文、甘慧琳、尚辰、王多林等

版权声明:本文经湖南大学设计院有限公司原创设计工作室授权发布,欢迎转载,但禁止编辑版转载。

提交邮箱: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浚耀商务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