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来“退役潮”,动力电池如何绿色回收

日期: 2024-05-27 18:50:31|浏览: 47|编号: 69855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请自鉴内容实用性。

迎来“退役潮”,动力电池如何绿色回收

我国首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已进入“老化”阶段。

电池回收看似是一个终端问题,实则是一个事关整个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为加速行业规范发展,相关部门不断加大投入力度。12月15日,工信部公布了《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这将成为加强废旧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管理、促进资源回收利用、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也将为处于发展初期的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行业标准化是趋势

工信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陶庆介绍,目前我国已建成废旧动力电池回收服务网点1万多个,仅今年1至5月就回收废旧动力电池11.5万吨,超过去年全年的总量。

动力电池回收背后有着巨大的经济价值,吸引了众多企业进入该行业。

为明确各方责任,《办法》提到,汽车生产企业对已装车动力蓄电池回收承担主体责任,电池生产企业对直接销往市场的动力蓄电池(如电池租赁经营者等)回收承担责任。此外,电池租赁经营者、回收服务网点等单位也应履行相应责任,确保废旧动力蓄电池的规范利用和环保处理。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1月,工信部公布了第五批《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标准》企业名单,共涉及68家企业。自2018年公布第一批企业白名单以来,前四批公布的企业分别为5家、22家、20家、41家,截至目前共有156家企业入围。记者梳理发现,其中梯级利用企业95家,回收利用企业51家,综合利用企业10家。

地方布局也在加速。11月,深圳市发改委发布《关于促进安全节能环保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的通知,对列入工信部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规范条件企业名单的企业示范项目,按照核准总投资的20%给予最高3000万元的资助。福建省工信厅也在近日发文,提出对列入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规范条件企业名单的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白名单企业数量不断增长是必然趋势,这意味着电池回收行业的发展和国家政策的支持,有助于规范电池回收市场的运营和管理。

动力电池回收市场巨大

根据相关规定,当动力电池的容量低于其初始容量的80%时,它已经不再适合电动汽车等高需求电池领域。

动力电池退役后“归宿”何在?

华城报记者了解到,动力电池经过拆解重组后,可以转入梯次利用阶段,应用于对电池能量密度要求不高的领域,如低速电动车、备用电池、储能系统等。对于无法回收利用的电池,可以提取并回收其中的锂、钴、镍等高价值金属材料。

据中国汽车工业数据显示,我国镍、钴储量分别占全球的3%和1.1%,90%以上的镍、钴资源仍需进口。因此回收提炼锂、钴、镍等高价值金属材料,相对可以解决我国原材料储量相对较少与我国庞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不匹配的问题。

随着动力电池回收政策不断加码,行业参与者数量激增。

据民生证券近日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到2030年,我国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406亿元,为2022年实际市场规模的近9倍。相关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国内电池回收相关企业数量已达11.2万余家。

事实上,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等电池主要厂商均对动力电池回收做出了相关布局。电池行业巨头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曾表示,推进退役电池绿色回收与综合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解决方案,足见行业对电池回收的重视。

此外,作为知名汽车厂商的宝马,也在2017年开始研发自己的动力电池追溯管理系统,今年9月,退役动力电池原材料闭环回收模式已经覆盖宝马全系电动车型,预计明年所有宝马经销店都将设立符合国家标准的电池回收服务网点。

谨防二次污染

动力电池回收为何越来越受到重视?除了市场不断发展,从环保角度来看也是十分必要的,动力电池若处理不当,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浪费电池资源。

从环保和资源利用的角度考虑,电动汽车比燃油汽车更加清洁、高效,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目的之一就是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降低能源消耗,然而在动力电池的制造和回收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大量的碳排放和污染气体。

深圳市零废弃政策顾问刘华在接受《中国城市报》采访时表示,虽然新能源汽车在使用阶段的直接碳排放相较燃油汽车几乎为零,但放眼汽车的全生命周期,新能源汽车在生产、制造、回收等各个环节依然面临很大的碳减排压力。

动力电池回收的目标是尽可能地重复利用资源,实现循环经济。如何回收拆解?刘华具体介绍,火法冶金法和湿法冶金法是目前行业内提炼有价金属的两种主流方式,二者各有优缺点。火法冶金法通过焚烧获得贵金属,效率高,应用广泛,但能耗大、污染严重,锂回收也存在一定的损失。相对而言,湿法采用化学试剂回收金属元素,但流程长,成本高。在电池回收再生过程中,这些处理方法可能产生包括重金属、粉尘、全氟和多氟化合物(PFAS)等多种污染。

“处理过程中很容易产生二次污染。”刘华表示,希望政策重点控制企业有毒有害物质排放,让企业依法合规经营。同时加大对绿色、高效回收的宣传和推动,从自觉层面解决源头污染问题。

探索加强追溯管理的有效策略

再生电池的梯次利用和回收利用可以降低整个电池行业的能耗成本,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目标。在行业发展过程中,国家政策支持和追溯管理仍然是核心。

《办法》具体提出,汽车生产企业应当通过新能源汽车经销商等渠道记录新能源汽车及车主的追溯信息,明确动力蓄电池维护、报废、回收等要求及流程,在满足报废条件时,及时告知新能源汽车车主回收的要求和流程。

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体系,培育一批梯次利用、回收利用的相关企业,具备了追溯信息,每一道工序的信息都可以在平台上查到,有利于平台对电池回收全过程的监管。

刘华建议,我国可探索适合行业发展的策略,如借鉴欧盟环保要求,采用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EPR),谁生产谁负责,生产者缴纳费用,并给予拆解企业相应支持。但由于电池回收涉及多学科交叉、产业链繁多、技术复杂,还有市场监管等不可控因素,实践中需注意回收各环节责任的规范划分,避免拆解回收企业违规操作,尤其要在政策上细化规则、设定标准。同时也要完善配套政策措施,确保落地落实。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在2023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表示,推动退役电池绿色回收综合利用,建立规范有序的动力电池回收综合利用市场生态,对环境保护、成本控制、梯次利用、原材料保障、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等都将发挥重要作用。要加强回收利用监督管理体系建设,积极探索创新商业模式,实现动力电池回收市场化发展。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浚耀商务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