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氰废水处理技术.doc

日期: 2024-06-26 20:11:10|浏览: 14|编号: 76587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请自鉴内容实用性。

含氰废水处理技术.doc

含氰废水处理技术

含氰废水处理技术

1概述

目前含氰废水处理工艺较多,实践经验丰富,多采用化学方法

随着处理技术的发展,臭氧、氧气氧化法在高浓度含氰废水的处理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它已应用于低浓度氰化物废水的处理;通常采用物理和化学方法进行预处理

深度处理起到抵抗来水冲击、保证出水水质的作用;生物法通常

作为含氰废水处理的主流工艺,该工艺已运行多年,积累了成熟的经验。

厌氧工艺是在耗氧量和缺氧工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来水的混合调节作用及降低高浓度CN-的影响至关重要,因此物理方法

在污水处理项目中,可以从投资、运行、管理等方面考虑上述原则和方法。

在考虑成本和处理效果的基础上,针对不同水质的特点和不同的出水要求,

各工艺的组合均根据具体情况进行。

2A/A/O工艺

2.1含氰废水处理工艺

工艺流程如图1:含氰废水处理工艺流程。

进水均质沉淀接触氧化塔气浮过滤水

该工艺简单,但易受进水影响,水质差时无处理能力,影响

接触氧化塔中膜的生物活性受到影响,系统不能正常运行,甚至成为含氰化物的废物。

水处理工艺的预处理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不适用于腈纶工程等。

该工艺对于较为复杂的含氰废水就更加不适用了。

2.2A/A/O工艺流程

综合国内外工艺和技术,认为A/A/O多级生化处理工艺可以处理含氰废水。

能有效解决进水负荷冲击,提高废水污染物去除率,适用于

适用于老旧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改造,效果快,更加适合中国国情。

用于含氰化物废水的处理。

2.3 过程分析

丙烯腈及腈纶聚合工艺产生的废水含有难以生物降解的非极性污染物

通过流量调节使混合水达到平衡后,向水中投加絮凝剂,与污水充分混合。

絮凝后,采用溶气气浮去除废水中的BSPN和TSS。

处理率为80%~90%,一级处理后的污水经过厌氧水解,去除其中难以降解的ACN和微量高

将分子物质分解,与纺丝、溶剂废水进行平衡调节后进行A/O生化处理。

沉淀后的水通过连续反冲洗过滤器过滤,确保出水达到排放标准。

2.4 工艺特点

☆工艺流程简单合理,投资少,运行费用低。☆有充足的预处理设施

A1阶段厌氧水解比传统生物法更能抵抗复杂的水质冲击,保证A/O

该段的生化能力。

☆该工艺尽量避免了由于添加各种化学品而造成的加工困难,大大降低了运行成本。

该工艺没有采用先进、操作困难的工艺,只采用独特的厌氧工艺解决了难题。

解决了我国含氰废水处理现存的问题,使出水达标排放。

3. 发射方式

A/A/O工艺可以保证集团公司2000年达标排放的要求。

废水去向有三个:泡沫储存、深度处理回用、深井回注。

3.1 气泡密封

合格废水排入泡沫体,依靠水的蒸发和水体的自净能力达到封堵的目的。

但由于长期积累,气泡水质恶化,废水渗入地下,污染

地下水资源,因此不建议采用气泡密封。

3.2 深度处理后再利用

根据我厂实际情况,对含氰废水进行深度处理,用于循环冷却水,为达到此目的,可采用

采用微滤、超滤或反渗透。微滤和超滤的运行成本较低,但其出水仍存在问题。

是否能满足工业循环水的水质要求,反渗透深度处理后的产水

水质很好,但达标的含氰废水对反渗透膜有腐蚀作用,难以操作。

因此,重复使用还需进一步论证。

3.3 深井回注

深井回注多用于沿海地区,可通过水库渗入大海。

上述条件都缺乏,但大庆在长垣西侧有滤带,滤带内有巨大的油层连通。

大量的水和沙质沉积物具有与海洋相同的功能和效果。

水可以注入深井,自1997年以来,国家环境保护局已将重点从满足排放标准转向

在总量控制方面,通过深井回注,可以实现我厂含氰废水零排放。

4。结论

根据油田化工厂含氰废水的特点,国内处理工艺

基于此建议我厂采用气浮A/A/O工艺,可有效解决进水问题

负荷冲击,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并具有成本低、可操作性强的特点,保证

出水达标,达标废水回注深井,实现污染物总量控制。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浚耀商务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