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林祥:【农民工题材长篇小说连载·20】西安是个坳

日期: 2024-06-29 14:07:37|浏览: 12|编号: 77254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请自鉴内容实用性。

赵林祥:【农民工题材长篇小说连载·20】西安是个坳

西安是一座山谷

(中国文联出版社2013年5月出版)

赵林祥

第 20 章

天还没亮,农民工们就被老板踢床声吵醒了。揉着惺忪的睡眼,我走出工棚。阴沉了多日的天空终于放晴,蓝天高远,一尘不染。一群群灰鸽悠闲地盘旋,在辽阔的天空中自由翱翔。东方的少陵园一片漆黑,一片清新的绿色。隐约可见几排废弃的敞开大门的窑洞,是双竹村先民曾经居住的地方。厨房的屋顶上,一排活泼的麻雀像合唱团一样叽叽喳喳地叫着,给清晨安静的工地增添了难得的活力。

从工棚通往搅拌机、通往3号楼施工现场的泥泞地面上,工头付老和守门人老杜已经把不能使用的废弃木板、烂胶板铺好,让小推车并排通过。厨房门旁,老板正和付老、光才、孙德胜等负责的工头谈话。说到最后,老板的声音更大了,话语铿锵有力、桀骜不驯地传入每一个农民工的耳中:“你们都耽误了七八天的工时,该死,必须加班把耽误的工时补上!不然,别怪我不客气!”

按照老板的要求,工头付老发动全体工人,火速赶往3号楼主体施工。大楼第五层在雨前已经浇筑到位,只剩下最后六层墙体的水泥柱和最后的屋顶。

加固工人们连饭都没吃就上班了,把两三米长的短柱和长柱绑好的钢筋骨架扛在肩上,装到绞车上吊到屋面上,一根一根地插进屋面上的预留缝里绑扎好。一般一堵墙的两端中间分布三根柱子,组成整体骨架,起到支撑屋面上砖墙稳定的作用。一层有30多个房间,钢筋骨架的用量很大,不算屋面现浇板中埋设的大量不同型号的板筋,至少也要一个星期才能干完。

等到钢工们干了半个小时,工头付老催促泥瓦匠们开始干活。泥瓦匠们刚进门口,孙德胜就朝一号楼下的木工们喊话。齐广才一边端着碗饭喝汤,一边吩咐二狗和黑雄放下碗,启动搅拌机搅拌混凝土……

砖混结构施工作业就像工厂里的流水线作业,钢筋工人先把钢筋骨架绑扎固定于柱子内,然后泥瓦匠砌墙,木工跟着支模板,混凝土工人浇筑柱子。墙体全部砌好后,木工把屋顶支平,钢筋工人绑扎圈梁、绑扎扁筋。施工技术人员根据图纸检查,混凝土工人浇筑屋顶。之后,木工拆模板、收拾家具,零工清理杂物垃圾,修补墙面,最后粉刷内外墙、铺地砖。

当然,墙体和屋顶也需要预埋电线管和线箱,有的电线管甚至在柱子和过梁里,水电工也同时在工作。不过听说水电工都是老板西安的人包下来的。七八个小伙子开着轻便摩托车上下班,不吃不住工地,也很少和我们接触,我们对他们还是很陌生的。

连续下了七八天的雨,工地周围的裸地被雨水浸湿变软,满载成品混凝土的重型卡车根本开不进去。为了赶上工期,工头付老停下了修墙的工作,腾出一台搅拌机加大混凝土量,维持着工程的正常运转。

杂工都是流动人员,队伍里人手不够,工头在楼上喊材料进不来。工头付老看到装材料的工人忙不过来,跟不上进度,就迅速派了一两个杂工来增援队伍。黑妞、孟喜娃等几名女工也停下打扫卫生的工作,和水莲一起被派到四台搅拌机旁,帮忙往料斗里装石头和沙子。我和王长实先上楼顶,用推车推着砂浆。刚干了没一会儿,付老就上来说道:“老王、大林,把推车放下,下楼去搅拌混凝土,把门窗的过梁装上去。”

正在砌墙的泥瓦匠们听了很不高兴,敲着泥刀抗议道:“没有人推泥灰,怎么砌啊?”

“你怎么能建造一堵没有门楣的墙呢?”

“这是两码事,别提其他事了!”

谁知这原本合情合理的说法,竟然惹怒了工头傅老。“操你们两头!”傅老怒斥站在脚手架上的一群泥瓦匠:“门窗上面的过梁我早就安排好了人手,你们这些人只顾着赚钱,不管这些,光是三号楼就坏了十多块,现在还不够,怎么回事?叫供料的工人自己拿!”

瓦工们吐着舌头,不敢吭声,旁边的木匠和水泥工们也忍不住偷笑。

工地上仅有的四台搅拌机都被做混凝土和砂浆的人占着了。混凝土工是按平方米计酬,砂浆工是按砖块计酬,自然不让我们用机器和材料。过梁的混凝土要靠人力来做,这可是建筑行业里最辛苦的活儿啊!我和王世昌先清理出一块空地,从沙堆里推来两车细沙,又从仓库里搬来一车两袋水泥。然后用铁锹搅拌均匀,挖出来后加水,估计水量差不多了,就推着灰桶车把石子装到石堆里,按比例倒足,再用铁锹开始搅拌。吸水的砂浆和石子混合在一起,不用蛮力是翻不出来的。 就算用铲子,也得把铲柄架在大腿上,一脚离地,用尽全身的力气才能翻过来。翻到一半的时候,两人已经筋疲力尽,气喘吁吁。衣衫裤子都湿透了,贴在身上,就像刚从水里捞上来一样,油腻腻的,很不舒服。

公寓楼为砖混结构,现浇屋面板。全部砖墙都要承受重量,门洞上方的过梁也要预埋两根螺纹钢筋承受力。我和王长实浇筑混凝土时,手拿模具的老金正按照模型切割钢筋。老金年近六十,身材瘦高,刚来工地没几天,听说他是老板的二姐夫,干着小活挣大钱。工人们议论纷纷,老金就是老板插在工地里监视干活的暗线。看来,七八天的雨过后,还有很多活要干,老板着急赶工期。

水泥只剩下三分之一,我干不动了。我跑到水龙头边喝水,想降温解渴,但太阳升起,气温升高,让我的愿望落空了。上帝似乎把连日来积攒的能量都倾注在这初晴的一天。太阳红彤彤的,耀眼夺目。装料的工人和楼面的木工、泥瓦匠,偶尔还有脚手架、安全网、围墙等遮挡炎热。我和王长石连草帽都没有戴,赤身裸体地站在烈日下,汗衣里的水分迅速蒸发,后背如针扎。

让我吃惊的是,王长世虽然气喘吁吁如同老牛,却依然用铁锹搅拌着沉重的混凝土,这个半老头非凡的蛮力和韧性着实让我惊叹不已。

“长实,你不累吗?”我擦着满头的汗,活动着酸痛的手臂,问道。

王长世停了下来,往手心吐了口唾沫,搓了搓,说道:“这天,这天气,说不累,那是骗人的。”

“你为什么不休息一下?”

“休息一下?”老实汉子抬起头,指着不远处正翘着屁股摆弄钢筋的老金:“你看,金师傅已经快修好了,到时候要是修不好,可要挨骂了!”

唉呀,这位老实的男人似乎和他的老板是同病相怜,忘记了自己只是一名员工。

我又拿起铁锹,坚硬的铁锹碰到大腿时,我感觉一阵火辣辣的疼,我提起裤腿一看,膝盖上长出一个碗口大小的红肿,鲜血不断渗出。

“你就不能转过来,用右腿支撑铲柄吗?两腿交替着做就没事了。”王长实见我笑嘻嘻的,也不意外地劝了我几句。

我这才发现,王长实翻动食物的时候,几乎是不停变换姿势,左腿动了两下,右腿又动了两下,怪不得他那么轻松,原来每件活儿都是有窍门的,就看你能否想通了。

我学着王长诗的样子,把铲柄移到右腿上。我试了好几次,都失败了。不是铲柄从腿上滑落,就是铲子插不进又厚又粘的混凝土里。有几次,铲柄卡在空中,我差点摔倒在脏兮兮的混凝土堆上。一会儿,我又满头大汗。看来,一个人几十年养成的劳动姿势就像生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

在我费劲的时候,王长实把混凝土翻完了,见老金还在忙,还没完,王长实就坐在车把上说:“咱们干前面的活,休息一会儿。”

我如获赦免般瘫坐在沙堆上,赶紧点了根烟解馋,吐出烟雾的同时,嘴里还发出一连串的抱怨:“这是什么活儿,机器一下子就能干,却让人干,太辛苦了!”

王长世盯着我看了许久,缓缓说道:“大林,你做事的方法不对。”

“我学不会你的风格,我干了几十年了,怎么可能短时间内改变?”

王长实走了过来,在我身边坐下,拍拍我的肩膀解释道:“大林,你不懂,我说的姿势,不只是工作时的姿势,还有心,也就是西安人常说的。噢,对了,就是心态。”

这话立刻引起了我的兴趣,我很惊讶王长世一个只上过小学的西安人,居然能用他那笨拙的嘴巴说出如此优雅的话语。

王长实不顾我的惊讶,耐心地解释道:“大林哥,我们到工地干什么?难道只是为了干活吗?干活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挣钱养家糊口吗?所以,遇到艰苦的工作,不能老是想着这份工作有多繁重、多辛苦,这样会耗干体力,越干越累,身体也会疲惫不堪。你不妨换个思路,这样想。一铲混凝土,就像是孩子作业本上的一本,家里人急用的一支笔、一勺盐、一盒火柴、一把驱暑的扇子、一块取暖的煤……如果你能这样想,一铲二三十斤重的混凝土,就轻如几两银子、几枚铜板,干什么活都不会累,不会伤身体,喝一口凉水,也会爽快无比……

我凝视着王长世那张笑脸,这个淳朴的人用简单、轻松的比喻帮我解决了困扰我多年的人生难题,我简直不敢相信,如此深刻、富有哲理的话语,竟然出自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没有多少文化的农民工之口。

是的,人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深刻的哲学命题,能够解答它的人不是达官贵人,不是善于算计的专家,也不是口若悬河、见多识广的学者教授,而是最普通的人们用自己真实的生活经历给出了真正的答案,人类社会的历史,原本就是由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普通人书写的!

我一时冲动,跳了起来,不顾一切地抱起王长世,绕着一堆混合混凝土走了几圈。

继续阅读

赵林祥1963年出生于岐山县凤鸣镇,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幼年丧父,十岁因病致残,1983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30年来在省内外报刊杂志发表小说、散文100万字,多次获奖,出版有《主席》、《西安是个山谷》等小说、长篇纪实小说《爱不哭》、散文集《人生第一颗青苹果》、村史故事《风雨中的盘龙寺》。

旗山作家微信公众平台

投稿電子郵件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浚耀商务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