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实践与探索》课题研究报告┃小课题研究报告

日期: 2024-09-28 18:01:44|浏览: 12|编号: 98616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请自鉴内容实用性。

《小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实践与探索》课题研究报告┃小课题研究报告

小项目研究

《小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实践与探索》项目研究报告

【优秀项目结题报告】

实验课题“小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实践与探索”是江苏省教研室批准的第六批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重点项目(苏教研[2005]56号) 。本学科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以教育部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为基础,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通过大量的具体理论和实践探索,构建了科学、通俗、可操作的小学生个性化阅读训练模式、途径、方法等,培养小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不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一、研究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的分析不应取代学生的阅读实践”。它极具时代特征,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多年来,国内外关于阅读教学的研究著作较多,主要关注教师的“教”行为,而很少涉及小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行为,即学生的“阅读实践”。行为被忽视了。我们之所以提出“小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实践与探索”这一课题,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

第一,时代发展的需要。现代化的实现涉及很多因素,其中离不开人的现代化。当今时代已逐渐进入以人为本的时代,人的个性化、人性化再次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时代的发展呼唤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原因有三:一是学生的阅读参与意识比过去更强了;二是学生的阅读参与意识比过去更强了。第二,今天学生的知识比过去更加丰富和现代化;第三,未来社会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阅读空间。学生除了掌握一般的阅读技巧外,还必须掌握阅读策略。

第二是学的需要多于教的需要。 “教”与“学”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现有的课堂阅读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大于学”或“教等于学”的现象,导致学生的阅读水平较差。根据“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新理念和“语文课程要使学生形成良好人格、健全人格”的要求,理想的课堂教学应立足于“学大于学”的逻辑起点。教学”。只有通过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行为,他们学到的知识才能超过老师所教的知识。

三是对传统教学的反思。我国传统的教学理念对学生的个性化阅读重视不够。在教学过程中,只把学生作为教学对象或教学对象,重教师而不重学生,重教学而不重自学,重统一而不重多样性。每个人的阅读现象都是一样的,一样的阅读方法,一样的阅读体验,一样的阅读结果,甚至连考试的答案都是一样的标准。我们从不考虑为不同性格的学生创造条件、培育土壤。 。这样做会极大地消除学生积极性,不符合当今课程改革的要求。

第四是课程标准的需要。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实施建议部分明确提出了个性化阅读的理念。无论是原来的教学大纲,还是现行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阅读教学都被视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阅读教学,学生可以培养终生的阅读习惯、阅读方法、阅读质量。这将形成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行为,为学生的全面、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 主题定义

1、内涵揭示:人格,《现代汉语词典》将其解释为“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人的相对固定的特征”。在心理学中,它是指“一个人的与他人不同的语言和行为,是一种个人特质”。人格后面加“化”,构成动词,表示改变某种性质或状态。因此,小学生个性化阅读就是要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阅读心理,关注学生自身的阅读和学习,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阅读思想。所达到的不仅仅是感受和理解,更是创造和批判。自觉的阅读实践,以形成可持续的阅读习惯,并使其实现个体阅读行为的快速发展为目的,着眼于学生的生存问题。

2、外延启示:指让学生在课内、课外阅读过程中读懂课文、理解课文、把握课文、超越课文,使阅读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3、特点显现:小学生个性化阅读实践活动应具备三个特点。第一,学生个体从书面材料中获取信息并与非认知因素互动的活动;第三是学生的探索性和创造性行为,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感受、理解、欣赏、评价和评价课文的过程。可以说,个性化阅读具有自主性、创造性、体验性、批判性四个基本特征,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有5个子课题:①小学生个性化阅读实施策略研究; ②小学生个性化阅读教学模式研究; ③小学生个性化阅读与表达应用的关系研究; ④小学生个性化阅读和识字教师现状; ⑤小学生个性化阅读评价策略研究。

2、研究方法

① 记录方法; ② 调查研究方法; ③实验研究方法; ④总结法。

4、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2005年8月至2006年1月为准备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总体设计课题,构建实验研究的基本框架,为课题实验做好充分准备。

①组建研究团队,建立研究团队,完善研究体系,培养实验研究人员。

②查阅文献,从理论上明确课题的定义,找到课题实验的理论基础。

③制定实验研究计划,明确研究目标、内容、方法和步骤。

④论证实验研究方案,聘请相关专家、顾问进行项目论证,修改完善实验研究方案。

⑤进一步完善研究条件,对研究对象进行深入调查,收集整理相关资料。

第二阶段:2006年2月至2008年6月为实施阶段。这一阶段主要以试点工作全面开展为主,逐步推进。

①召开专题论证会,全面宣传动员。 2006年2月25日召开了项目论证会,项目组专家对该课题进行了认真的评估和指导。

②2006年3月,各分课题组根据课题论证会的要求,进一步修改完善了分课题实施方案。

③2006年6月7日至8日,课题组特邀江苏教育出版社教材副主编袁浩、顾美云、李亮等著名特教老师到我校实验学校调研指导项目。项目-大丰第三小学。实验。

④2006年9月至11月,各分课题组对第一阶段实验进行总结,并撰写书面总结报告,解决实验以来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纠正实验方向。

⑤ 2006年12月5日至6日,课题组在滨海县实验小学召开项目实验研讨会。课题组全体成员、各县(市、区)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人员以及全市滨海小学部分教师代表200余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各分课题组就前一阶段实验进行了交流,并对下一阶段实验工作提出了具体思路。

⑥项目实验研讨会结束后,东台市实验组进一步扩大了实验范围。实验学校由原来的安丰小学、徐河小学增加到唐阳、三仓、头灶等5所小学。

⑦2007年8月至10月,各子项目组对项目实验进行了中期总结,并对项目实验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对策,以便更好地开展下一阶段的实验工作。

⑧2007年11月至2008年6月,课题组组长前往各实验学校了解实验进展,指导下一阶段实验工作。

第三阶段:2008年7月至2008年12月为总结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撰写总结报告并申请最终评审。

①课题组及各子课题组对课题研究进行认真总结并撰写工作报告和课题研究报告。

②广泛收集实验过程的研究资料,整理编写研究成果材料。

③自评,申请竣工验收,并邀请有关专家召开竣工鉴定会。

五、初步研究结果

经过三年的实践和理论探索,本课题取得了以下初步研究成果:

1、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三年来,课题组始终本着“服务学生终身发展”的核心理念,开展扎实有效的实验研究。我们对实验学校、实验年级的学生和非实验学校、非实验年级的学生进行了大量的对比研究。从课堂反思和观察来看,实验班学生学习热情高,兴趣浓厚,表达欲望强,语言应用能力强;从问卷调查来看,实验班的学生喜欢上语文课,喜欢练习口语和写作的学生高达93%。多于。从测试结果来看,实验班学生的组词能力、补句能力、阅读参考能力、看图写字能力、作文讲故事能力、回答问题能力均明显优于对照班。而且,实验班的同学们对于同一话题也有自己的看法和看法。它们具有不同的语言特点,在创新思维方面表现出很强的优势。从比较中可以看出,个性化阅读教学使学生初步形成自觉学习的意识,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提高语言学习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实现学生的自我调节和自我调节。在学习过程中。人格评价和人格发展,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和提高。

2.初步探索个性化阅读教学课堂教学模式。三年来,研究团队立足课堂教学,采用示范班、研究班、常规班等多种形式,对小学生个性化阅读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基于学生的阅读水平、课堂呈现状况、教师专业发展状况、教学环境以及“个性化阅读教学”理念,经过实践和探索,初步构建了个性化阅读教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案: 、情境引入--感知体验--对话探究--建构生成。

——场景导入。这是个性化阅读课的基础和出发点。这是营造阅读氛围,吸引孩子进入阅读情境,激发好奇心、怀疑、探索的冲动阶段。只有引入这样的情境,才能在课堂的第一时间和空间内将孩子们的视听和注意力带入个性化阅读课的境界。

——感性体验。这就是场景导入的自然方向:走进文本、感知文本、体验文本;走进生活,体验生活。在感性体验中实现个性化阅读。在这种情况下的感性体验是真正个人意义上的阅读。

——对话探索。对话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也是个性化阅读中体现个性的最佳区域。孩子从感性经验中获得的收获、乐趣、想法需要在对话和探究中进行沟通和交流;感性经验所产生的困难和假设,需要在对话中相互质疑、碰撞、争论、辩护,甚至不可避免地存在疑问。争吵是孩子们表达的丰富多彩的不同意见的碰撞。碰撞中,闪现出智慧的火花,产生奇异的想法。因此,对话和探究的过程就是个性化阅读最丰富的过程。这就是个性化阅读课最期待的美妙境界。

——建设一代。建设性生成是情境引入、感性体验、对话探索整个个性化阅读课过程的逻辑和情感结果。构建生成的是课堂模型设计时预设的个性化阅读目标。构造生成的过程是扩展、测试和新构造生成。课堂上应该创造新的情境,让孩子们对他们所产生的知识、技能和智慧实现新的“个性化”。

3、初步探索学生可持续阅读的引导模式。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覆盖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好书、读全书,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对于汉语学习来说,课外阅读应该是一个很好的捷径。课外阅读让语文学习更加丰富。研究过程中,盐城第一小学分课题组以课外阅读为突破口,从学生的阅读环境、阅读时间、阅读方法、阅读指导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形成了一套值得参考的建议。做法。

①感染阅读文化。文化的影响力有穿透石头的力量。我们在教室四周的墙上设计创作了创意,贴了一些古今中外的名人的事迹和感言,他们爱书,为书而醉,为书着迷,为书着迷。书,标记并鼓励所有学生想要阅读并享受阅读。如果你经常读书、读书,还可以把你身边听过、见过的“读书精英”的事迹和感言贴在墙上,激励其他同学。

②创建新的阅读机制。一是师生共读;二是小组合作、竞赛阅读;三是召开“三会”,即好书推介会、阅读经验交流会、阅读成果汇报会。

③改变单一的阅读方式。一是采用从业者的角色转移法;二是作为研究者从事读书;三是作为表演者读美文。

④选择一批阅读内容。课后看什么书不仅让很多家长头疼,也让一些语文老师无所适从。研究团队加大了这方面的研究力度。我们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和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形成了较为科学、实用的小学不同年级推荐读物清单(见研究结果)。同时,根据这一研究成果,我们还编写出版了《小学生》课外阅读手册。

⑤构建三种阅读模式。模式一:深度阅读,挖掘美文的内在价值。

模式二:推动全书专题学习。模式三:响应社会的主题阅读。

4、初步探索个性化阅读教学评价模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过分强调课程评价筛选、选择功能的做法,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教学实践改进的功能”。 ”。事实上,迄今为止,评价改革仍然是课程改革的瓶颈,并没有现成的做法和经验可供借鉴。尤其是对于学生课内、课外阅读的评价,尚无科学规范的评价标准。滨海县实验小学分课题组在这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形成了可操作性强、适合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阅读教学评价操作模式,即“四步评价法”:形成性评价法评价→诊断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综合评价。

①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估是一种动态的行为评估。通过收集小学生阅读过程中的各种准确数据,可以根据认知规律客观、全面地评价小学生阅读技能的形成,并利用评价信息指导学生新的阅读过程。为了清晰展示学生日常阅读的发展过程,子课题组设计了小学生语文学习行为观察评价表,并张贴在课堂上。考核内容包括听力、朗读、作业、背诵、测试等。每项阅读活动表现优异的学生将获得一朵小红花(印在桌子上)。这样,及时对学生的阅读过程进行监控和评价,对学生进行肯定,可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竞争意识,使学生的个性得到积极发展。

②诊断评价。诊断性评估是情境评估的一种,通过测试和理解学生在某一阶段所学的知识和内容,了解学生完成特定目标的情况。主要针对分散因纸笔考试限制而无法考核的知识点。测试。比如听、说、读等。

③总结性评价。总结性评价是目标达成情况评价的一种。它是在学期或学年结束时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进行的总结性测试,以确认学生实现目标的程度。我们将期末考试分为四个部分:“听力部分”、“阅读部分”、“阅读部分”和“作文部分”。听力测试可参照英语听力测试的方法,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各年级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试题类型。对于容易听清的内容,采用听填空的形式。对于容易混淆的内容,采用判断、选择、问答的形式。阅读测试主要考核学生的阅读能力。如朗读的压力、朗读的速度、朗读的停顿、朗读的情绪等。阅读主要考验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作文主要考验学生的应用和表达能力。

④综合评价。综合评价是在前三类评价的基础上,以素质发展报告的形式展示学生某一阶段素质发展的成果。我们将综合评价分为行为评价、绩效评价、特长评价(兴趣培养)、健康评价、评论评价五个方面,主要以表格的形式展示。行为评价从道德行为到学习行为分为若干项目,采用“☆”法进行评价。绩效评价按照3:3:4的评分体系填写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专业评价主要是指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具体体现在语文上:写字、朗读、作文、书法。每个学生都必须有兴趣和特长。评语和评价包括学生自我评价、同学互评、老师评价、家长反馈等。

这样过程性、全方位的评价保证了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的逐步提高。

5.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们的项目以“问题就是主题,实践就是探索,过程就是收获”的理念为指导,经历了“实践-反思-总结-再实践”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样的实践过程中,所有参与课题实验和研究的教师都得到了专业提升。一是加强学习。实验过程中,教师加强了相关教育理论的学习,部分实验学校还建立了学习共同体。实验过程中,大丰三小学分研组制定了小学语文教师推荐阅读书目(见研究成果)。二是教学科研能力显着增强。参加实验的基层教师不仅了解了课题实验的基本程序,还学到了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方法。尤其是总结提炼能力大大提高。近三年来,参与项目实验的教师在报刊上发表相关论文或获奖30余篇(见研究成果)。三是实验教师队伍迅速壮大。几年来,参与实验的50余名教师在国家、省、市、县各级各类课堂教学竞赛中获奖。其中,课题组直接指导、参赛实验教师授课的充分体现个性化阅读教学的三节课在全国竞赛中获奖(2006年4月,我市周海燕老师代表盐城市参加江苏教育版小学语文全国首届阅读课堂教学大赛获B组一等奖 2006年10月,大丰三小学陈飞老师代表江苏省参加“第六届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并获奖;一等奖;2008年11月,市第二小学王明华老师代表盐城市参加第二届全国江苏教育版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大赛并荣获特等奖)。

6. 实验经验

在研究和实践中,我们深刻认识到:

①只有立足基层​​的课题研究,才能激发教师教育和科学研究的积极性,新课程倡导的“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才能得到真正体现,素质教育才能真正进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②追求学生阅读的个性化,必须抛弃应试教育,去掉束缚学生身心的束缚,彻底解放学生思想,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创造。

③课题研究不仅需要专家科学规范的指导,需要一线教师的潜心实践,更需要教学科研部门领导的大力支持。这样,学科研究才能真正走进学校、走进课堂。

(本课题荣获第六届江苏省教学研究项目成果一等奖)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浚耀商务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