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减少公共空间的性别规范?秦红岭:身体是理解空间的路径

日期: 2024-10-12 11:03:21|浏览: 31|编号: 101904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请自鉴内容实用性。

如何减少公共空间的性别规范?秦红岭:身体是理解空间的路径

论文研究院策划了“妇女友好城市十问”,重点关注城市妇女权益的十个方面。

性别规范如何塑造我们的城市空间?城市规划如何解决女性安全问题?女性友好城市的定义是什么?北京建筑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人文学院院长秦红岭表示,身体本质上是作为空间实体而存在的,是认识空间的基本方式。人体与空间的关系显然影响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果我们不从身体的角度来理解空间,我们就无法准确地理解不同性别在空间中的不同处境。

澎湃新闻制图 王璐瑶

公共空间的性别意识

澎湃新闻:性别规范如何塑造我们的城市空间?

秦红岭:回顾19世纪之前中西历史上公共空间性别模式的变化轨迹,我们可以发现,传统性别角色的空间边界被划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家庭/女性和公共空间/男性。当时,公共空间是男性可以自由进入和支配的地方,而女性的领地则是家,女性进入公共空间的自由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大约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公共空间的性别格局都开始发生革命性的转变,即逐渐由男性主导的领地转变为男性主导的领域。男性和女性共享的空间。

在当代社会大多数国家,女性已经拥有进入并平等享受公共空间的自由和权利。然而,男性和女性在公共空间中不可能获得完全相同的空间体验。男女之间除了观念、意识、思维方式的差异外,更重要的是身体的差异,甚至是体质的差异。差异已与文化中的性别差异融为一体。身体本质上作为空间实体而存在,是认识空间的基本方式。人体与空间的关系显然影响着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方式。如果我们不从身体的角度来认识空间,我们就无法准确地认识它。空间中不同性别的不同情况。例如,在公共场所,女性往往比男性表现出更多的“身体焦虑”,比如对身体安全的焦虑。在封闭、僻静的街巷、地下通道、地下停车场等公共空间,女性难以生存的地方,可能会成为危险、有威胁的场所。在一些让女性感到不安或者对女性使用者不友好的公共场所,女性往往不得不采取一些自我保护措施,时刻保持警惕。

可见,即使社会赋予女性平等的空间主导权,但在现代公共空间的复杂环境下,女性也无法获得与男性同等的空间自由。至少出于安全考虑,女性会主动放弃并减少在公共场所的出现。活动于.

所以我们常说“性别平等的公共空间不是相同的空间,而是平等但有差异的空间”。性别中立似乎是平等对待每个人,假设通用统一的设计能够带来同一个城市的空间体验,使男性和女性平等受益,但现实并非如此。这就是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领域长期存在的所谓性别盲(-blind)现象。甚至可以说,所谓的中性设计最终只是适合所有男性。

因此,如何改变空间营造的中性思维,强化城市空间规划的性别敏感性,在承认空间体验上性别生理差异的基础上,创造一个关心女性需求的环境条件,是促进城市空间体验的重要途径。城市人性化。 。

澎湃新闻:女性友好城市在中国还是一个新概念。将性别意识纳入城市规划有何意义?

秦红岭: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融入性别意识、注重女性友好的城市规划,体现了现代城市规划从功能性到人性化的价值转变,或者说是当代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的转变。 “功能导向”、“形式导向”转向“生活导向”。 20世纪中后期,西方对功能主义主导的城市规划进行反思和批评,认为其过分强调“形式服从功能”的理性主义,忽视了人性化、多样性、包容性和不同性别行为的重要性。的关注,从而误入高度合理化、功能单一的方向。融入性别意识的城市规划关注人们日常生活的人性维度,让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回归日常生活的根本源泉,强调城市为公民提供的日常服务功能。这就是都市人性。文化化程度最基本的体现。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一书的作者简·雅各布斯认为,失败的城市规划教条如果想要成功,就需要性别视角。简·雅各布斯带着普通家庭主妇的精致和关怀,把关注的焦点更多地放在了城市街道上的真实日常生活,比如推着婴儿车的母亲、玩耍的孩子、散步的情侣、一起喝咖啡的朋友等等。现代主义城市规划忽视了这一点。

其次,纳入性别意识有利于城市建设和城市治理确立公平合理的价值目标。性别敏感或注重女性友好,将赋予城市人文关怀品质,使城市建设和发展更加注重两性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亚里士多德说:“城市的存在是为了美好的生活(或美好的生活)”。一个美丽的城市应该有关爱女性的意识,应该肯定每个人的尊严和人道的生活条件。

三是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理念。改变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决策和实施过程中的“性别盲目”,认识到女性和男性在城市生活体验上的差异,认识到以人为本的“人”不是抽象无差别的群体,而是aa具体的,不同的人。在公共空间设计中对性别问题敏感并不意味着只关注女性的需求,或仅将女性作为弱势群体予以照顾,也不意味着假设所有女性或所有男性都有相同的需求和经历。通过关爱的设计方式,更好地满足女性的特殊需求,才是人性化城市应有的样子。

国际上最初提出女性友好城市时,主要强调“女性视角”,着眼于城市空间规划和城市建设中忽视女性需求以及如何改变这一现状。近年来,人们对妇女友好城市的认识不再局限于“关爱女性的视角”,而是更加注重空间的人性化、包容性、共享性特征。也就是说,城市应该为所有人提供一个健康、宜居、安全的环境。这将有助于这座城市转变为对居民更加友好的方式。例如,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在推动女性友好型城市战略时提出,女性友好型城市的意义在于,它不仅有利于女性,而且有利于所有人。更好的行人基础设施使所有性别的行人和骑自行车的人都更加安全。更多的长凳和公共卫生间让每个人——包括所有性别的老年人——都能拥有他们需要的设施。如果城市规划者让单独出行的妇女和儿童的社区变得更安全,那么其他人也会变得更安全。

因此,“女性友好城市”不仅关注女性的需求和感受,更要在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层面促进性别平等,提高城市空间发展的包容性和公平性,为女性提供更多的机会。与男性一样多的发展和成功机会。机会。更重要的是,“女性友好城市”是一种人性化的城市愿景,强调通过关怀性的规划设计方法和城市治理方法,更好地满足所有使用者的需求,提高公共空间和公共服务设施的质量。安全和“精准匹配”的最终价值是走向一个对每个人都友好的城市,即一个每个人都可以共享的城市。

简·雅各布斯的《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澎湃新闻:从用户的角度来看,不同性别对于公共空间的使用需求是否存在差异?如果有不同的需求,如何平衡它们?

秦红岭:不同性别对公共空间的使用需求不同。我称之为公共空间的“她的需求”。对此的基本理解是,“她的需求”是指一般意义上的人类需求。城市空间作为人性的场所,不仅要满足人们基本的生理和物质需求,如安全的住房、清洁的水源、必要的交通和公共设施、健康的居住环境等,还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文化需求,如沟通的便利性和舒适、尊严、愉快的心理体验。

有三个方面需要特别注意。首先,女性对公共场所(包括交通设施)的安全要求远高于男性,尤其是夜间独自出行的女性。其次,女性更注重公共空间和公共建筑的细节和服务问题。公厕是体现城市对细节关怀的基础设施。研究表明,由于女性如厕的频率、方式和时间等因素,以及带幼儿上厕所的“任务”,女性对公共厕所的需求量约为男性的两到三倍。此外,妇女仍然承担着大部分的育儿工作。因此,公共场所的相关托育设施和公共设施是否健全、合理也不容忽视。

论文:作为一个群体概念,女性有着多样化的内部结构和千差万别的需求。不同群体的女性在空间利用上有何异同?

秦红菱:女性友好型城市中的“女性”群体也是多种多样的,最基本的区分是根据年龄来划分的。

对于有孩子的女性来说,我们发现她们带着孩子使用公共场所存在问题。维也纳城市规划师伊娃·凯尔组织了一场名为“谁拥有公共空间”的摄影展,记录了居住在该城市的八名妇女和女孩的日常生活。这些照片跟随参与者沿着不同的路线穿过城市。参与者的年龄和能力水平各不相同,其中包括一名使用轮椅的女性。这些图像表明,安全和便捷的旅行是共同的优先事项。正是由于这个项目,第一个妇女办公室在维也纳建成。后来的发展包括在城市 26 个区域增设路灯;人行道被拓宽以容纳婴儿车;城市各处散布着公共长椅,供行人休息。

关于青春期女孩对公共空间的使用,许多研究都集中在她们对体育场馆的使用上。近年来,北京在城市更新中新增了许多休闲公园、体育公园。比如,我家附近的滨水空间改造成了休闲公园后,增加了两个半场篮球场,很受欢迎,但你总会看到是男孩子们在打球。整个休闲公园有儿童游乐区、老人广场舞场地和健身设施,但很难看到女生。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对女孩可以进行运动的场所关注不够。由于10岁以上女孩使用公园和公共游乐场的人数急剧下降,维也纳重新设计了两个公园,例如增加人行道以改善公园的可达性,修建排球场和羽毛球场以吸引女孩的兴趣,并利用景观美化来吸引女孩的兴趣。增加公园的可达性。大的开放场地被划分为更多的小空间,允许男孩和女孩使用不同的区域而无需竞争等。

建设一个让女性感到安全的城市

澎湃新闻:现有公共空间中哪些地方对女性存在安全隐患?您认为女性对公共场所的恐惧根源在哪里?

秦红岭:首先,拥挤的公共交通场所很容易让女性尤其是年轻女性感受到性骚扰等安全感受到威胁。 2016年的一项研究发现,90%的法国女性在公共交通上遭遇过性骚扰。这个比率在不同国家之间差异很大。都柏林的一份报告显示,7%的女性在公共交通上遭遇过性骚扰,55%的女性表示她们不会在夜间使用公共交通工具,34%的女性表示不安全状况阻碍她们在夜间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在中国,针对旅行女性的性骚扰(凝视、触摸、抚摸、暴露等)是一种漏报、漏报的违法行为。

其次,地下公共空间也容易引起女性的恐惧。国内学者基于女性安全感对中心城市地下公共空间环境进行调查,得出结论:采光不足、通风不良的地下公共空间给女性带来的安全问题尤为严重。能见度差的地下空间阴暗、堵塞、死角,更容易让女性产生恐惧感。地下空间不仅包括地下停车场、地下通道,还包括地铁车站的地下空间。这些空间尤其会给夜间行走的年轻女性带来不安全感。城市中那些僻静的地下通道和地下停车位,光线较差,标志不清,常常让女性感到潜在的不安和危险。国外这方面的研究也很多。例如,加拿大多伦多市妇女与公共暴力侵害妇女儿童大都会行动委员会( on Women and )发布的《安全中的女性》报告提出,让女性感受到的设计特点公共场所的不安全主要有:照明不足、与世隔绝、不为他人所知、无法寻求帮助等。

第三,太空死角很可能诱发犯罪。国内外犯罪行为与城市空间环境关系的研究表明,犯罪易发的空间位置与封闭、孤立的空间环境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例如,住宅、公共建筑和建筑设计中的所谓死空间,即难以看见的隐蔽、封闭的空间,可能成为诱发抢劫、挑衅、性骚扰等犯罪的环境。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具有上述特点的公共空间很容易出现安全隐患。同时,这些设计和管理上的缺陷也是女性对公共空间产生恐惧的重要根源。当然,女性公共空间的安全感也与整个城市和社区的安全文明程度密切相关,设计和管理缺陷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即使社会赋予女性平等的主导空间,即使我国城市治安水平显着提升,平安社会建设稳步推进,女性依然存在巨大的安全焦虑。对公共场所女性人身安全的担忧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女性使用公共场所的方式。至少出于安全考虑,一些女性会自愿放弃或减少在公共场所的活动。

视觉中国 资料图 夜间地铁口

澎湃新闻:关于安全风险,夜间行走、独自出行常常引发热议。在公共空间设计方面,有没有一些解决方案可以提高女性夜间行走和独自出行的安全性?

秦红菱:在这一点上,雅各布斯的观点颇具启发性。美国许多大城市的公共场所犯罪率并不低,一些破败荒废的露天公园常常成为犯罪现场。雅各布斯认为,仅靠治安来维持或减少人口密度并不能降低犯罪率。城市安全是通过相互联系的非正式网络来维护的。对街道上行人的目光监督,构成了城市人行道的安全监控系统。这就是她所说的“街头之眼”。因此,她主张维持小规模的社区,在街道上开设各种小商店,以增加人们在街头生活中相遇的机会。对于公园和广场,她认为它们的功能应该从街道的功能延伸出来。它们必须具有充足的人流和多样化的使用活动,并应与街道和街区形成有机的、具有社会意义的空间网络,以增强公共空间。安全感。 “让一个地方变得安全”,就像繁忙的街道往往是安全的街道一样,热闹的公共空间往往是安全的公共空间。

另一位研究女性安全与公共空间关系的女学者(G.)也提出了很多具体建议,比如立交桥比地下通道更好;停车场和入口位置可以直接到达,无需经过其他通道;门廊应该是透明的;白色照明比黄色照明更好;墙壁刷成白色不会显得封闭,更容易识别是否有其他人在场;地铁通道应短而宽,出口应有良好的监控;假山等园林景观,不应遮挡道路,也不宜遮挡视线,并应少设围墙;废弃区域应具有多种用途和活动;边角边角都要做好监控。

澎湃新闻:在提高女性使用公共场所的安全感方面,有没有成功的做法?

秦红岭:第一,在伦敦、曼彻斯特等城市开展的“ Safer ”设计项目。 2004年,英国女性设计服务中心(Women's)在伦敦和曼彻斯特成立,利用“Fear-o-Meter”了解女性对空间安全的印象,并确定公共空间鼓励犯罪或预防犯罪的环境特征。并提出具体的设计建议,例如改善街道照明和标牌、重新布线或安装围栏。

第二个是印度德里的女性太空安全审计战略。印度德里的女权主义研究交流和资源中心与联合国人居署合作,自 2004 年以来一直在德里进行妇女安全审计,利用一系列公共空间安全地图和焦点小组访谈来澄清德里妇女在哪些方面感到不安全各类公共空间及其环境特征。 2013年,德里推出了一款名为APP的APP,允许女性用户根据照明、能见度、人口密度、安全状况等对街道和其他公共空间进行评分,并允许用户信任的人追踪她们的行动路线。 2018年,仅德里就有51000个数据点,除印度外的全球50个城市使用该APP收集用户提供的安全数据,并与规划设计部门合作,就如何制作地铁站、公交车提出建议让车站、旅游景点、公共厕所和公园更加适合女性。

第三个是墨尔本等城市的 Free to Be 女性安全应用程序。 Free to Be 女性安全应用程序使用人群测绘技术,让女性能够识别和分享城市中让她们感到不安或害怕的公共空间,或者让她们感到快乐和安全的地方。例如,有人会说“路灯昏暗,晚上我感觉不安全”,而另一些人会说“作为一个十几岁的女孩,这个地方感觉很安全,因为光线充足,如果你需要帮助,周围总是有人。还有警察站。”女性分享她们在公共空间的经历以及她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提供关于城市空间治理和推广危害女性的城市设计的令人信服的第一手资料。更正。

澎湃新闻:除了安全之外,女性使用公共场所的便利性也值得关注。例如,女性的需求如何推动公厕的变革?

秦红菱:公厕这样看似不起眼的小空间,最能体现一个社会对女性的态度和关爱。在我国,2005年12月起实施的《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提出,公共厕所内男性蹲(坐、站)与女性蹲(坐)空间的比例应为1:1至2:3。商业区室内公厕比例宜为2:3。 “适宜”只是一个指导性标准,其具体实施随意性较大,无法有效保障女性平等使用厕所的权利。近年来,不少城市出台了地方公厕设计标准,明确规定新建公厕的面积和蹲位,女性厕所必须大于男性厕所。例如,2012年10月,北京市《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进行了修订。从2013年起,公共场所新建公厕男女马桶座比例改为1:2。住建部颁布的2021年版《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提出:超市、商业街公厕、餐饮场所公厕;公共文化、体育活动场所的公共厕所;公共交通、综合服务建筑和服务单位的公共厕所,在马桶座配置方面,女马桶座较多,且女马桶座与男马桶座的比例不小于2:1。虽然新建公厕的男女马桶座比有所提高,但总体而言,女性的“如厕环境”并未普遍改善。现有女公厕设计不合理、蹲位较少,尚未得到改善。尤其是大型商场、电影院等非市政部门建设管理的公共场所,马桶座的比例仍然不平衡。

此外,女厕所的设计也存在不少问题。调查发现,女厕所总体设计中最不方便的依次为:没有地方挂衣服、没有坐式或蹲式厕所选择、等候空间不足、厕所隔间空间过小。 ,厕所的位置很难找。另外,卫生间照明系统设计不合理,梳妆台、儿童卫生间、尿布台等设施缺乏。可见,在如厕问题上对女性的关爱不仅体现在数量“够用”的问题上,更体现在质量“适合使用”的问题上。让我给你举一个我个人经历的例子。有一年我去美国考察,发现学校厕所有提供备用卫生巾和洗手热水的设施。这种细节关怀值得我们学习。

中老年妇女在公共场所休息。澎湃新闻记者 周平浪 摄

增加公共空间中的女性视角

澎湃新闻:您认为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增加城市规划和公共空间中的女性视角?

秦红岭:我作为北京市人大代表,曾提出《关于将性别敏感规划方法纳入北京市城市规划实施的建议》。性别敏感或女性友好型城市规划的重点是将性别影响评估和女性关怀纳入空间规划和城市设计的全过程,构建以男女平等共享为目标的城市空间,特别是消除公共场所的性别盲目性。 、提高城市空间的安全性和包容性。

结合中国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借鉴国际性别敏感城市规划的成功经验,我主要提出三点建议:

首先,重点收集和分析城市规划中按性别分列的数据和信息。按性别区分的定量、定性数据和统计信息不仅被认为是性别分析的基石,而且可以敏感地反映社会各阶层男女的地位,增加决策者、规划者和城市设计师的数量。它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社会中的性别状况,准确判断性别需求,尤其有助于识别不适合女性或女性应避免使用的空间,从而改善空间享受上的性别不平等现象。可通过参与观察收集按性别分列的数据和信息;参与式快速评估(PRA);研讨会或讲习班;调查和/或监测特定地点的条件。

二是借鉴女性安全审计策略,完善城市空间安全设计和管理。安全一直是促进性别敏感城市规划的关键问题。例如,在一二线城市的公共交通空间中,性骚扰仍然是年轻女性面临的一大问题。女性安全审计策略是基于性别安全的城市设计的参与性工具,主要用于了解女性对公共空间安全的看法。加拿大多伦多制定的妇女安全审计策略,被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规划策略,可以根据我国国情适当借鉴。

三是在强调参与主体多元化的基础上,保障女性平等参与城市规划设计的权利。目前,我国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还处于初级层面,主要采取公示、展览、讨论、问卷、听证会等形式,参与的广泛性和包容性不够。为了使城市规划公众参与更有针对性、更有效,应区分规划参与者的不同特征和差异。还需要考察公众参与中的性别比例、性别差异、性别关系对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影响。除了保障女性平等参与规划并在规划过程中表达和追求自身利益外,在制度设计上还应探索适合女性的规划参与模式。

由于女性的家庭角色、社会分工以及敏感细腻的性格特点,与男性相比,她们更容易感觉公共空间不够合理、人性化。在医疗卫生设施的合理布局,以及城市景观设计、街道家具设计、居住规划、公共空间安全设计等方面,提出了更多贴近生活的建议。因此,规划部门应在规划草案讨论阶段与居委会或基层妇女团体合作,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参与组织。通过邻里规划会议、社区论坛等形式,搭建社区规划公众参与平台,积极邀请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收入水平的女性参与,或专门聘请一些女性顾问,倾听她们的需求和想法,并提出修改意见,使城市规划方案能够最大程度避免脱离实际,更加合理、人性化。

澎湃新闻:全球建设女性友好城市的实践中,有哪些案例可供中国借鉴?

秦红岭:第一,维也纳基于“公平共享城市”的女性友好城市战略。维也纳堪称创建女性友好城市的典范城市。连续10年被美世生活质量指数评为全球最适宜居住的城市。部分原因是他们在城市发展中注重考虑女性和儿童友好的城市设计。

自1990年以来,维也纳实施了城市设计中的性别主流化政策,这是在政府公共政策、立法和资源配置(包括城市规划和设计)中平等考虑男性和女性的做法。维也纳政府要求相关部门每年两次报告其项目如何使男性和女性平等受益,并且新的住房开发必须符合性别敏感标准,例如公共庭院和停车场是否有足够的照明并符合性别敏感标准。标准是获得政府补贴的先决条件之一。

1992年,维也纳成立了妇女办公室,以研究和促进城市规划中的性别平等,并提出了公共空间的4R原则 - 代表(),(),(),()和权利()。截至2022年,维也纳已经实施了60多个性别主流项目,例如改善街道照明,扩大人行道,为公共交通工具,公共空间,公寓楼,公寓楼和社会住房,场地,公寓楼和公寓楼和公寓楼和社会楼创建其他席位场地正在增加妇女的座位,并通过增加镜子来提高小巷的安全性。

第二个是2007年至2010年韩国首尔实施的“女性友好的城市计划”。该计划将女性的观点纳入了整体城市政策,以消除使女性在日常生活中感到不便和不安的因素。首尔已经投入了数十十亿韩元来实施各种措施来促进妇女,例如在公共场所增加妇女厕所,翻新公共洗手间,以使她们不仅宽敞,而且还可以很好地使用完整的育儿和化妆设施;进一步改善了道路,地面上的“窗台”往往会使女性高跟鞋卡住,地板砖中的接缝被平滑了。斑马穿越和两侧的人行道之间的连接变成了斜坡形状,以促进母亲推动在马路上推销手推车。在首尔,新的政府大楼和诺里格多岛新的哺乳室和仅儿童娱乐设施将在中国等地方建造,以消除使用文化设施时妇女遇到的不便;将打开50,000个仅女性停车位。这些标记为粉红色的停车位位于停车经理附近或封闭电路。电视监视摄像头。

纸质新闻王卢雅的制图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浚耀商务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