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6. 太平洋坦克战①:日本坦克发展简史
1917年,日本陆军军用汽车调查委员会委员水谷芳三被派往英国采购一辆Mark IV坦克。 1918 年 10 月 24 日,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前,该坦克抵达横滨港。
图 1.Mk.现代战争模拟中使用的IV坦克(男)
1918年8月,日军购买了17辆法国制造的雷诺FT-17轻型坦克。 1919年,日本从英国购买了6辆Mk.A“惠比特”中型坦克,并在步兵和骑兵学校对其进行了广泛的测试。
图2。这张照片拍摄于1925年。日军成立了第一战斗队和步兵学校战斗训练队。装备的坦克为进口法国雷诺NC坦克和英国MKA坦克。照片中,日军正在进行实战演习,使用的坦克是英制MKA坦克。
图 3. 日本陆军使用英国制造的 Mk.用于训练的“惠比特犬”中型坦克
日军骑兵军官认为这款坦克过于笨重,但步兵军官们对这款重达14吨但行驶速度可达每小时13公里的坦克非常满意。他们对其原地转向能力印象尤其深刻,并计划在未来十年内继续采购或制造一定数量的坦克来装备日本陆军自己的坦克部队。
日本陆军的研究成果其实与大多数国家的研究成果是相似的。他们将坦克的主要作用定义为步兵支援武器。因此,日本坦克部队的骨干就是团,相当于西方列强的独立坦克团。这个概念直到1942年才存在。直到与美军争夺太平洋岛屿的战争开始时,这个概念才被打破。
图 4 和图 5。日本陆军使用英国制造的 Mk.用于训练的“惠比特犬”中型坦克
除了作为陆军步兵学校的训练辅助装备外,这六辆“惠比特”中型坦克还被运送到朝鲜北部,加入干预俄罗斯内战的多国部队。这是日军首次将坦克用于军事目的。行动。 1922年,日本陆军开始装备法国制造的雷诺FT-17轻型坦克。很快,这些“惠比特”坦克就被当作废金属处理了。
图6.这是在富士山脚下的福冈县春日市街道上拍摄的一辆“惠比特”坦克,后面是一辆雷诺FT-17坦克。
借助这些海外购买的西方坦克,日本陆军在1920年开始探索自研坦克的各种问题。但由于大正末期日本经济衰退,高投入、长周期的自研坦克-研究路径被搁置。
1925年2月,陆军科学研究所所长绪方庄一前往欧洲,与克里斯蒂和维克斯讨论购买坦克事宜。然而,所有购买新坦克的请求均被拒绝。英国方面表示,他们只有足够的FT-17库存可以出售。技术总部对再次购买FT-17等过时坦克表示强烈反对,认为继续研发自己的坦克会更好。
因此,在1925年3月提交的构想中,要求设计一种重达16吨、行车速度为每小时20公里、装备57毫米火炮或重机枪、主体部分为16毫米装甲和8门炮的坦克。 -10mm 边。 。 1926年,提出了更详细的构想:主炮为一门57毫米火炮和两挺重机枪,总重12吨,全长6米。该装甲应能在500米距离抵抗37毫米平射步兵炮的射击。发动机采用V型8缸发动机,输出功率120马力,最高时速25公里。此外,该设计将采用多炮塔设计,机枪安装在副炮塔上。要求像战列舰一样侧向敌人时,所有炮塔都能向同一侧开火。要求在1927年3月之前完成试生产。
图7、日本陆军原型1号坦克,注意其脚底密密麻麻的小负重轮。
陆军技术总部和其他参与开发的公司迅速开展工作,最终原型车于1927年2月完成。坦克的制造在大阪兵工厂进行,神户制钢所提供钢板,车体组装采用机动汽车在阪神地区。工厂生产后,成品被称为原型一号坦克。
试验一号坦克在全向炮塔内安装一门57毫米火炮,称为“90式5厘米7坦克炮”。该枪于1926年设计,最终在89式中国战争中正式采用。由于当时焊接工艺不可靠,原型机采用低碳钢制成,装甲全部采用铆钉连接。车身采用板簧悬架,除前后制动轮外共有64个小负重轮。它是世界上负重轮最多的坦克。然而,使用这种悬挂系统的坦克行驶速度并不快。试验一号坦克的公路行驶速度仅为每小时20公里,采用类似悬挂系统的丘吉尔坦克每小时也只有24公里。
图8.展示的1号坦克原型。可见它的出现对后续的89式轻型坦克产生了影响。除主炮塔外,原型1号坦克还有一个位于车体前部的小型机枪炮塔,内置一挺A机枪。在富士演习场的各种测试中,日军认为试制的1号坦克表现良好。但由于部分指标不符合标准,日军并未采购进行批量生产。
试验一号坦克诞生后,陆军根据吨位构思了两种类型的坦克——10吨左右的轻型坦克和20吨左右的重型坦克。这也是与欧洲军事强国类似的想法。在坦克战中,大量的轻型坦克会配合少量的重型坦克一起作战。基于这个思路,最终研制成功的轻型坦克是1989年轻型坦克(后更名为1989年中型战车),重型坦克的研制成果是91重型战车。
1929年,在得知雷诺生产了FT-17的改装NC系列后,日本陆军又订购了10辆。雷诺NC最大的特点就是公路速度可以达到18km/h。它是当时法国研制的速度最快的坦克。这些外贸NC-1被雷诺称为NC-27。不过,为了与之前购买的雷诺FT-17相区别,日军特意将这批快速车型称为“Reno B型”,而之前的批次则称为“Reno B型”。雷诺A型”。
图9、图10。诞生于一战后期的法国制造的雷诺FT17轻型坦克,确立了双履带单炮塔坦克的基本形态,并被后来国家广泛仿制和仿制。注意,上面的两辆坦克分别配备了机枪和火炮。
图11、1932年1月28日事变后,参战士兵在雷诺B坦克前留念。
1928年3月28日,日本国产89式轻型坦克项目正式立项。技术总部第四研究所负责研发。同年4月完成设计指标,同年8月完成设计图纸。 1929年4月,第一辆原型车在陆军兵工厂大阪工厂制造。 1989年的轻型战车参考了试制的1号坦克和1927年购买的英国马克C中型坦克的设计,从车身上就可以看到这两辆车的影子。
1929年10月,89式轻型战车原型车在东京和青森之间进行了660公里的长途行驶实验。结果很好。同年同月,确定了“89式轻型战车”的名称。 89式轻型战车原型车总重为9.8吨,但在后续改进中,最终战斗重量达到了11.8吨,超过了10吨级轻型战车标准。为了与总重不足7吨的95式轻型坦克相区别,1935年9月13日,89式轻型坦克更名为89式中型坦克。
图12. 1989年装甲的早期版本,其特点是两级前装甲和炮塔上的小型观察塔。
89式中战采用与试制1号坦克相同的主炮,可发射90式手榴弹和92式穿甲弹。 90式手榴弹装有250克炸药,92式穿甲弹也可装填103克炸药。但该型穿甲弹弹体较薄,结构强度不足,因此侵彻深度也很差。在45米的距离上,92式穿甲弹只能击穿30.4毫米的钢板,在350米的距离上,只能击穿25.7毫米。
另外,该火炮的弹速并不理想,初速仅为355.3米/秒。不过,这也是短管枪的通病(该型枪的枪管只有18.4倍直径)。火炮的弱侵彻性能是由火炮的定位决定的。当时日军研制这种57毫米口径短管火炮是为了获得比47毫米火炮更好的手榴弹毁伤效果。毕竟在东亚战场上,日军暂时没有多少装甲对手,需要对付的是密集的步兵群。类似的想法在冯氏军阀张作霖采购雷诺FT17坦克时也得到了体现——冯氏购买的所有坦克都是配备机枪的型号。
图13. 冯氏是第一个购买欧洲先进武器的军阀,如雷诺坦克、法制战斗机和轰炸机。注意,冯军的坦克因为没有使用大炮,所以只配备了机枪。
图14、中期版本的八十九甲,将上装甲合二为一,但仍采用旧式炮塔,观察口和机枪口也延续了早期版本的设计。
图15.诺门坎事件中的1989-9装甲的后期版本,注意它的新炮塔和弓
1989款中战采用了新日铁制钢所1924年开发的钢板,这是一种经过表面渗碳处理的镍铬钢。钢板被铆接在一起。正面装甲17毫米,车体上侧和后侧15毫米,车下侧12毫米,炮塔装甲17毫米。可在150米距离上抵挡37毫米口径11式平射步兵炮发射的弹丸。表面硬化钢板在抵抗小口径子弹时坚不可摧。非常适合中国大陆缺乏反坦克炮的战场。
图16、侵华战争时期,西住小次郎的89式中程战机遭到中国军队机枪的密集打击,但未能击穿。请注意,这张照片中的主炮和机枪已被拆除。
图17.中国八十九战甲的早期版本。它的两个大灯也是识别标志之一。
89中战在生产过程中经历了多次修改。现在它通常分为两种发动机:燃气电动发动机和三菱发动机。使用气电发动机的统称为89中战A型,使用三菱发动机的统称为89中战B型。89中战装甲型也分为前、中、后三种。从中期型开始,89中战装甲的前装甲变成了单个斜片,而不是两块不同角度的装甲板。在后续的改进中,增加了尾橇,以增强越壕能力。从后来的型号开始,1989年的中国战争采用了新型炮塔。这个炮塔有一个蘑菇形的观察塔。后来的型号中机枪手和驾驶员的位置颠倒了,因此观察缝和机枪枪口的位置也颠倒了。这也是识别后期型号的一大特点。
图18. 1989-89装甲的后期版本,正面装甲的变化很明显。
1989年中战B型的外观与89中战A的后期车型基本相同,主要改进是更换了三菱的柴油发动机。因此,车身后部的散热装置有一些变化,但除非是俯视图,否则你根本看不出区别。
图19.现藏于美国阿伯丁坦克博物馆的1989-99年晚期装甲
图 20. 1989 年中国战争中现有的 B 型坦克。汽车侧面的结构揭示了它的真实身份。
图 21.《战争雷霆》中中国 89 式坦克的建模。你能说出它是什么型号吗?
89式中国战争后,日本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研制生产了95式轻型坦克和97式中型坦克。这两辆车成为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坦克部队的主战力量。由于篇幅所限,日军的这两款主力战车以及后续开发的车型将在后续章节进行介绍。
与89式轻型坦克同时规划的重型坦克也于1928年设计并批准,1931年定型。第一辆原型车于1932年3月生产,随后被命名为“91式重型坦克”(以皇帝的名字命名)。这意味着2591年)。
图 22. 91 式重型坦克原型。注意车体前后的两个小机枪炮塔——日本版的多联炮塔。
91式重型坦克也延续了试制1号坦克的设计思路。它在车体前部和车体后部分别装备有一座小型机枪塔。与原型1号坦克不同的是,主炮塔左后部增加了一挺机枪。三个阵地均配备同型号的6.5毫米机枪。
九一重战的全车装甲板采用铆钉制成,正面装甲只有20毫米。整车重量与原型1号坦克相同,约为18吨。发动机采用BMW IV水冷直列6缸汽油发动机,可提供224马力,高速公路最高时速为25公里。
图23 正在进行越障试验的91式重型坦克
91重战的主炮仍然是试制1号坦克上未完成的57毫米短管炮。后来又改为70毫米口径18.2倍不明型号火炮。据推测,它是后来在第95次重战时安装的。 94式七厘米坦克炮的原型炮。
但由于悬挂设计复杂等问题,91重型坦克并未批量生产。相反,1932年12月,以91重型坦克为基础的新坦克计划再次启动。 1934年9月,新型重型坦克的第一辆原型车制造出来并进行了测试。它于1935年进入陆军序列并被命名为“95式重型坦克”。
第95重战车组人员总数为5人。该罐长6.47米,宽2.69米,高2.89米。 95重型战车同样拥有三座炮塔,但车体前部的小炮塔升级为安装一门94式37毫米坦克炮,而车辆中部的主炮塔则安装一门94式70毫米坦克炮。车体后部的机枪炮塔和炮塔左后部的机枪口各装备一挺6.5毫米机枪。该车标配两门加农炮和两挺机枪。
图 24. 95 型重型坦克。可以看到其动作系统中的负重轮数量大幅减少,炮塔也显得更加接近后续车型。
94式37毫米坦克炮和94式70毫米坦克炮都是1932年3月专门为重型坦克研制的坦克炮。94式70毫米炮身管直径只有18.4,备弹100发。枪口速度为300米/秒,1000米距离处存储速度为252米/秒。可击穿25毫米厚的装甲板;它在3000米距离上速度为200米/秒,可击穿20毫米厚的装甲板。
94式37毫米火炮身管直径36.7,基础弹数250发,初速574.4米每秒,侵彻深度并不理想。这两把枪的侵彻深度较低的原因仍然是设计时考虑到了内部填充炸药,降低了炮弹的强度。这意味着日本人在设计时很少考虑与重装甲对手作战。
与91重战相比,95重战采用了新的悬挂。移动装置两侧各有9个小直径负重轮和4个支撑滑轮。除第1负重轮外,2-9负重轮分为2组,每2负重轮分为一组,组成平衡悬架装置;两组4个负重轮共同构成双平衡悬架结构。采用小直径负重轮和平衡悬架装置的优点是履带板受压比较均匀,但缺点是负重轮行程太小,无法高速行驶。
图 25. 一辆第 95 重型主战坦克,其前炮塔上的 37 毫米坦克炮被拆除。
第95重战炮塔正面装甲为30毫米,侧面和后部装甲为25毫米,顶部装甲为12毫米;车体前部装甲35毫米,侧面装甲30毫米,尾部装甲25毫米,全部采用铆接。与95坦克基本同一时期的多炮塔坦克,如苏联T-35、T-28,其最大装甲厚度仅为30毫米。只有法国的最大装甲厚度为45毫米。当然,这个厚度不足以应对问世的高初速反坦克炮。原因并不难理解。研制高初速、注重装甲穿透力的反坦克炮,比研制综合性能要求均衡的重型坦克更快、更容易。
95重战的动力部分采用改装的宝马四号6缸水冷发动机,可提供290马力,为总重26吨的坦克提供每小时22公里的最高时速,可媲美到同一时代的激烈战斗。与汽车相比,这个速度并不算很难看。然而,在1935年的测试中,陆军认为缓慢的95重型坦克只能用于支援,无法达到最初设计的轻型坦克与重型坦克协同作战的目标。最终只下了四辆订单,而且这些重型坦克都没有实战经验。
图26.《坦克世界》中的第95重型坦克
由于未能获得第95次重战的订单,日本陆军从1935年到1940年都没有继续重型坦克的设计。重型坦克的设计直到1940年以后才开始,所以日本所谓的重型坦克发展路线其实对战争影响不大。
图27.日军购买并使用的英国制造的卡登·劳埃德超轻型坦克。这种坦克在20世纪30年代的欧洲也很流行。
日本人也有一条超轻型坦克的发展路线,最初源于日本陆军1930年购买的几辆英国制造的卡登罗伊德超轻型坦克。经过研究,认为这种超轻型装甲车是不适合战斗。但它可以用作牵引车。
1931年2月开始,日本陆军骑兵部队委托石川岛汽车制造公司开始仿制,并于1932年3月完成试制车辆。这家石川岛制造公司就是现在汽车品牌的前身五十铃。原型车在骑兵学校进行了测试和改装。最终验收后,骑兵部队将其命名为“92式重型装甲车”。 92重型装备采用了当时技术先进的焊接装甲。装甲最大厚度为6毫米,重量为3.2吨。
图 28. 92 重型装备的早期版本。其显着特征是两个一组的小直径车轮。 92重型装备使用了驾驶员、炮手和车长三人的乘员组。 1933年至1939年间总共生产了167辆汽车,其中包括几辆由日本人民捐赠的资金建造的名为“爱国者”的汽车。 1992年重型设备成本较低,比1989年便宜2/3
图 29. 其中一辆“爱国者”是 1992 年重型装备的中期型号。车身右侧绘有“爱国者IV(静冈)”字样。据推测,这可能是静冈地区的捐赠。
图30 1992年重型装备中期版,侧面涂有“爱国12(片仓)”字样,有6对负重轮
由于92重装的悬架系统出现问题,在生产过程中多次更换了悬架。早期车型采用了4对小橡胶轮胎作为负重轮,中期车型换成了6对小橡胶轮的悬架,后期车型则换成了更大的橡胶轮胎,但数量减少到了4对对,支撑滑轮由3对改为3对,减少为1对。
图31 1941年部署在南京的第15师属的1992重型装备的后期版本
图32. 92重型装备的模型工作,最新型号有4对大负重轮,小炮塔内安装一挺6.5毫米机枪,车体上装甲一挺13毫米重机枪
但在实战中发现92重装的装甲并不能完全防御中国军队的7.92毫米子弹。装甲的焊接技术也不达标。有报道称悬架系统中的履带脱落。因此,该车并未获得日本陆军的大规模订单。 。
1932年,新研制的92重甲参加了杀马占山的战斗。 1933年与89光战役一起参加热河战役。基于热河战役中积累的经验和需求,日军提出了未来量产型95式轻型坦克的研制。
同样是在1932年,技术总部开始设计用于运输物资的拖拉机。 1934年被命名为“94式装甲牵引车”,最多可牵引750公斤的货物。然而在缺乏装甲车的日本陆军中,94式拖拉机很快就被定义为轻型装甲车,并在日本陆军中广泛部署。的主要部门。
图33、日军定型的94式轻型装甲车,全长3.36米,宽1.62米,高1.63米,重3.45吨。全车装甲采用铆接而成,厚度为8至12毫米,仅配备机枪。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94式轻型装甲车和89式中型坦克同时参加侵华战争,在战场上多次被认为是坦克,其中包括“著名的《日军侵华门图》。照片中其实是某师的独立轻型装甲车中队。
图34、1937年12月袭击南京中华门的日军94式轻装甲群。这玩意平时是当拖拉机用的,但在中国战场上也参加过很多次战斗。
图 35. 还有另一张同样著名的照片。一群美军坦克兵将缴获的94件轻型装备放在M4A2“谢尔曼”坦克的后部。
-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 -
- 向本站提交文章,只需输入关键字“提交” -
- 要加入粉丝群,只需输入关键字“加入群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