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天起,做个养猫的人
撰稿|东木子
在饥荒时代,猫被人鄙视,是偷粮贼和有不良记录的可疑分子;当“灭四害”运动到来时,人类质疑猫的捕鼠能力,并被动员和组织起来与猫争夺捕鼠的作用;十年动乱中,养猫成为阶级斗争的对象,资产阶级腐败的生活方式成为批判和攻击的焦点。城市里的猫与人的关系变得微妙;最后,在新时代,城市空间改造、城市隔离住宅的蓬勃发展,减少了猫的活动范围,真正沦落到单纯作为宠物的程度。
不过,说到城市里的宠物,各种品种的狗似乎都比较好,公园里遛狗已经成为城市新兴中产阶级的标配。直到近年来,大城市独居现象越来越盛行。流浪独居的年轻人通过养猫找到了生活的意义。独居时代即将来临。从今天开始,你会继续还是决定当猫主人?
猫的旧习惯
“毁坏东西,恨贫爱富”
屋内又出现老鼠出没,让人人心惶惶。三年前,这个爱吃吃喝喝的北方县响应政策推出“光盘行动”,严格限制“公款吃喝”。灭绝多年的老鼠又重新出现在人们的家中。从此,每年秋冬变色时,又饿又冷的老鼠就会越过沟渠、运河,敲打、啃咬小区家家户户的下水管道。老鼠凭借丰富的城市经验,在人类的眼皮子底下挖地漏、躲避捕鼠夹和毒药、建造房屋、生儿育女。我建议养一只猫作为威慑,但出于自私,我想与猫的耳朵和太阳穴发生性关系。妈妈早就看穿了,严词拒绝,说现在的猫虽然好吃好吃,但已经没有抓老鼠的本事了。
《猫》,作者:凯瑟琳·罗杰斯,译者:徐国英,版本:生活·阅读·新知 三联书店2010年1月
公元前2000年左右,古埃及人首先开始驯养猫,并在那里享有尊贵的地位。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里,它们被用于实际目的:作为啮齿动物的唯一处理者。后来,它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迷人、可亲的宠物;如今,它已成为人类的伴侣,与狗一样重要。
我的家乡不欢迎猫。失去了捕鼠者的名声后,猫的名声似乎更加无法挽回。老一辈人大多爱狗,讨厌猫。他们常常认为“猫是奸臣,狗是忠臣”,就像鲁迅的“恨猫”一样,大概有“充足的理由”和“正义”。 “猫腐化东西,嫌贫爱富,有好吃好喝的人家就去,没有良心。”这就是在房子都在小院子里,每天不关门的贫穷时代,猫的坏名声。如今,小镇上的许多人都搬进了高楼林立的封闭社区。
(门控)
,我一直很迷恋猫过去的行为——这可能和山东人的气质有关,他们在与动物交朋友时也力求诚实。
喂狗看家,养猫捉老鼠——几十年的农耕生活,让小镇的老一辈人相信,饲养动物必须有自己的功能,他们更喜欢温顺、能干的家畜。但猫通常很懒,可能不像狗那样可靠的助手。只是说“养猫捉老鼠”,猫除非饿了,或者有兴趣,否则可能不会行动。只需要喵几声就能让老鼠互相对视。家猫并不把“见老鼠就抓”、“杀鼠护粮”当成自己的“本职工作”,所以在桌子底下随意捡起剩菜剩饭,在烈日下睡觉也未尝不可。一整天。
拖鸡、偷鱼、偷肉充饥,或者抛弃旧主人投奔豪门,也是常见的行为。明代有“赵人养猫”的故事。 “一个多月后,老鼠不见了,鸡也不见了。”猫虽然成功杀死了老鼠,但也把鸡吃掉了,把它们消灭了。赵人并没有当回事,但如果把他们安置在穷苦人家,他们一定会变得无比愤怒,从此与猫格格不入。
饥饿的岁月
猫是有不良记录的可疑分子
社会主义初期曾有过一段饥饿时期。我家乡的人给猫喂的是干红薯、胡萝卜和少量水混合的稀汤。那些安于贫困的瘦猫几乎都填不饱肚子。同样的食物喂狗和猪——人类的食物不一定比牲畜丰富得多。由于肚子里的饥渴,再加上对爱的渴望,猫常常居无定所。猫吃的食物来自数百个家庭。有时他们离开家几个月,然后像往常一样回来乞讨食物和饮料。有时别家的猫来住,自己家喂一会儿。因此,当农民说“家猫”时,他们可能只是指“暂时住在这里的猫”。
莫言在小说《猫的故事》中写了一只非常饥饿且勇敢的山东狸猫。这只猫曾经偶尔在他的餐桌下收到一块“清扫四队”成员送到乡下的炸鱼。从此,他足足在家不出门,被人又踢又骂。然而,这毕竟是一个在极度饥饿的20世纪60年代一个非常饥饿的农场家庭。果子狸费尽心思得了一只老鼠,却也被肉食人民觊觎不已。兄妹二人从猫嘴里抢走了老鼠,奶奶把它煮成了一根又黑又干的棍子。三人分享着食物,六只眼睛闪闪发亮。莫言写道:“鼠肉的香气难以形容。”猫悲伤又无助,只是来回踱步。从此,他不再捕老鼠,而是偷邻居家的鸡充饥。结果,他的名声传遍了全村,最终被怀恨在心的村民活活打死了。
在社会主义饥饿的岁月里,猫是否擅长抓老鼠确实是一个争论的问题。 1956年开始的“消灭四害”爱国卫生运动,开展了多次轰轰烈烈的“灭鼠运动”。猫虽然有捉老鼠的天赋,但在体育运动中并没有被委以重任。相反,人类一直是捕捉老鼠的先锋。在全民动员下,老鼠药、老鼠夹、老鼠笼等工具投入战斗。死老鼠的尾巴必须一根一根收集起来并全部上交。
为了达到组织要求的灭鼠性能,人们甚至可能觊觎猫爪下的老鼠尾巴。 “四害”的成员包括老鼠、麻雀、苍蝇、蚊子。如今,看似对人畜无害的麻雀却被列为“害鸟”。据说它们每年吃掉和毁掉的食物比老鼠还要多。
(到 1960 年,麻雀被臭虫取代。)
。由此不难看出,当人类饥饿为首要冲突时,一只不善于抓老鼠或狡猾偷食物的猫很可能是一种有不良记录的可疑分子。
乱世
城里养猫是一种资产阶级生活方式
“猫能捉老鼠”的说法更是站不住脚的。那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城市养猫被视为“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利用猫叛党”等犯罪行为强加于人们。红卫兵《破旧立新一百条》第四十三条规定:“严禁养蟋蟀、斗蟋蟀、鱼、猫、狗,这些资产阶级陋习在中国人民中是不能存在的。”任何违反这些规定的人都将承担彻底的后果。”对自己负责。”
治安的《弃猫》和陈大元的《稻猫》都处理了这一时期文人涉猫的冤案。
(以及为了保护自己而不得不抛弃猫,或者寻找猫的困难)
已描绘。虽然猫一直都有成为“不劳而获、为所欲为”的食利阶层的潜质,但据我奶奶说,当时我们农村老家的瘦猫从来没有参与过这样的“反制”。革命性的政治猜疑和身份危机——也许是上级与下级沟通不畅,或者民众意识有限,但更重要的是,农村的猫从来没有享有过“资产阶级宠物”的特权地位。
丰子恺写的《猫》。
猫有一种天生的魅力,古灵精怪又惹人喜爱,使它们受到文人雅士或贵族的推崇。然而,村里的长辈就是不喜欢这样,就像贾家的焦大不爱林姐姐一样。猫充其量被认为是不守规矩和不道德的动物。所以,人们可以继续喂猫、骂猫、打猫;猫仍然可以住在房子里,捕老鼠,偶尔偷食物。
猫必须和老鼠斗智斗勇,因为饥饿的老鼠和饥饿的猫一样聪明和谨慎。要制服老鼠,需要长时间蹲下、迅速攻击,然后玩弄食物——放开、捉住、再放开、再捉住。当猫厌倦了,它就会咬住疲惫不堪的老鼠的脖子。
(鲁迅在《狗、猫和老鼠》中,对这种以折磨弱者为乐的思潮深恶痛绝)
。猫吃大餐的场面,不太顺眼。等到它舔掉嘴角和胡须上溅满的血迹时,老鼠已经没有骨头了,只剩下一些毛发了。
我从来没有见过这种惊心动魄、残酷的狩猎场面,但小时候蹲在自家院子里的时候,却是我爸爸经常目睹的场景。我的童年正值新世纪之交,那时老鼠已经失去了威望,几乎没有机会在公共场合嚣张。我们看到的“猫鼠大战”无非就是动画片《猫和老鼠》中汤姆猫和杰瑞老鼠的近战。
城市空间转型期
宠物狗反击并占据上风
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空间的转变使人们能够搬进干净、封闭的建筑。 “喂狗看家,养猫捉老鼠”的初衷正面临失败。家猫和狗需要被重新理解为“宠物”。我真正熟悉的猫是城市化和商品房兴起后的家猫。
其实,早在商品经济活跃的宋代,养猫作为宠物就已经流行起来。这与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逐渐变得越来越小有关。正如李泽厚所说,当时“时代精神不在马匹,而在闺阁”。
猫这种生活在小院子里的娇嫩动物,令达官贵人着迷;人们纷纷效仿,一时间掀起了“养猫热”。梁忠孝在一篇文章中指出,南宋杭州的贵族最喜爱一种狮子猫,它外形美丽优雅,但完全不会抓老鼠。如今的城市宠物猫大概也有类似的处境——被关在高墙里,吃得饱饱的,无所事事,甚至连老鼠都没见过。这种养猫很可能是一种“资产阶级习惯”;而那些成为宠物的猫,正如莫言所说,“不仅是懒惰,而且是彻底堕落”。
新世纪之交,在经济改革的推动下,我的家乡、县城终于不再是一个与田园风光无异的乡村,变成了一座“城市”。此后,就像咖啡、牛排、“AA级”产品等新事物的推出一样,“宠物”的概念自然而然地被小镇居民所接受。然而,猫作为宠物的推广在这座北方小城市并不是很顺利。几十年前狡猾不忠的农场动物如今仍然名声不佳。
猫由于不守规矩的天性和悲伤而热情的“情歌”,常常被认为是家庭房间的破坏者。此外,“猫抓老鼠”的市场需求已经不再多,小镇养猫的人也越来越少。相反,宠物狗很受欢迎。如今,走在街上,随处可见雪白的蜜柑或棕色的泰迪狗,让人怀疑那些外来品种的狗已经成为内陆县城中产阶级家庭的“标配”成员。全县各地的宠物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几乎每一家都不卖猫,只有笼子里的小狗在哀伤而欢快地吠叫着。
遛狗。
这个场景有一些有趣的地方。因为当我们这一代人还是孩子的时候,狗仍然被视为令人恐惧和凶猛的动物——可能是因为人们相信狗是忠诚的大臣。更准确地说,狗由于生存空间和地位责任的不同而表现出性情的差异。农村平房里养的狗担负着“看门”的任务,对主人以外的任何人都充满敌意。当它们靠近时,它们会嚎叫并猛扑——俗话说“狗叫不成主人”。
有时,当我晚上回家,在乡间散步时,我听到狗在我经过的每一户人家吠叫,一只又一只,叫了数百次。还有更可怕的邻居,只敢在晚上手里拿着棍子走这条路。然而,城市里饲养的狗已经开始住进高层公寓,成为“宠物”,成为电影《卡拉是狗》中葛优所说的那种“不咬人”的“好狗”。我的家乡是城乡混合地区。因为不知道自己会遇到的是当地爱家人、保护主人的“忠犬”,还是一群友善的城市“好狗”,所以小时候我一直很怕狗。
在孩子们的眼里,流浪狗是野兽般的存在,性情难以捉摸。自从在县城街头被恶狗追赶后,每当临近考试,我都会做同样的逃离狗爪子的噩梦。当时流传着许多都市传说,其中一个肯定是一个关于一个人被狗咬伤,感染狂犬病并死于狂犬病的恐怖故事。 《卡拉是一只狗》中的好狗卡拉也因此被抢劫,差点被警察抓住并被一辆运输“无证狗”的卡车拖走。
《卡拉是一只狗》剧照。
宠物时代的到来
在个性化独居时代,
猫可能成为最好的伴侣
随着宠物时代的到来,害怕狗的经历已经变得很少见了——似乎你看到的狗都变成了宠物,而“宠物狗”和“看门狗”似乎是不同的物种。不管泰迪狗嚎叫得多么凶猛,人类都没有什么好害怕的。当你看到这种弱小凶猛的狗时,你其实会喜欢它的。如今,走在县城街道上,常见“狗追人”的情况,狗在前面跑,人在后面追。遛狗或被狗遛的人大多是中老年人,而狗的真正主人通常是家庭的年轻一代。一般来说,老一辈人对喜爱宠物的兴趣不大,或者说他们很难像“孤独的现代都市人”一样,与自己的宠物猫狗建立亲密的关系。对于老年人来说,遛狗是一种有益的城市锻炼,也是必要的社交活动。大概是因为狗的公共性,这个街道开阔、热闹的北方小镇,对养狗越来越感兴趣。
大城市里对猫的喜爱远比在我的家乡更盛行。这不仅是因为养狗所需的金钱、空间和时间对于城市来说太过奢侈,还因为在家养猫确实方便、经济、占用空间少。尤其是在当今日益原子化的生活现状下,一只疲惫、懒惰、自恋、自恋、自怜的猫简直成为了一个人的自我投射和绝佳的安慰。家猫成为“主人”,被称为“猫人”;人类扭转了地位,成为“猫奴”。
我当时在香港读书。每当我在写论文时感到被动和愧疚时,我就常常梦想着养猫。据说,很多内地学生在香港租的小房子里经历过被困动物面壁的生活后,都会梦见猫。像这样在中国大都市打拼的“空巢青年”恐怕还有很多。城市空间和城市人们生活的变化,让猫过去令人厌恶的行为变成了今天最迷人的性格。于是就有了新的谚语:“养一次猫,终身怀念猫”。在个性化独居时代,猫或许已经成为人们最好的伴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