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山东一诺生物质材料有限公司7万吨/年糠醇扩建项目等2个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

日期: 2024-04-09 19:04:19|浏览: 52|编号: 45008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请自鉴内容实用性。

关于山东一诺生物质材料有限公司7万吨/年糠醇扩建项目等2个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

序列号

项目名

工地

施工单位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项目概况

主要环境影响及防止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

7万吨/年糠醇扩建项目

莘县化学工业园山东一诺生物质材料有限公司厂区内

山东一诺生物质材料有限公司

山东求卓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项目总投资2亿元。 利用工厂西侧新征地进行生产建设,淘汰原有3万吨/​​年糠醇生产装置,建设7万吨/年糠醇生产装置及配套/h天然气制氢设备。

(1)有机废气收集后,全部引入现有VOC集中处理系统(一级碱喷淋塔+一级水喷淋塔+一级活性炭吸附脱附装置)在工厂进行治疗。 处理后的废气依靠现有的25m高排气管排出; 进料废气经布袋除尘器处理后,通过新建的15m高排气管排出; 转炉采用低氮燃烧器,经配套SNCR脱硝处理装置处理后的燃烧废气通过新建25m高排气管排放。 废气排放须符合《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第6部分:有机化工》(DB37/2801.6-2018)和《有机化工企业废水处理厂(站)挥发性有机物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DB 37/ 3161-2018)、《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2015)、《火电厂烟气脱硝工程技术规范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HJ563-2010)、《区域综合排放《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37/2376-2019)及辽汽办发[2019]39号的要求。

无组织废气排放须符合《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第6部分:有机化工》(DB37/2801.6-2018)、《有机化工废水处理厂(站)挥发性有机物及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企业”(DB 37/3161-2018)浓度限值见表2。

(2)本项目废水依靠现有工程污水站处理。 处理后废水排放必须符合《石油化工污染物排放标准》(-2015年)和神县古云镇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要求。

(3)本项目主要噪声设备为各类风机、水泵。 主要噪声源必须采取减震、隔声等降噪措施,并安装噪声源环保标志,确保噪声排放符合《厂界工业企业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三类标准“(-2008) 中的要求。

(4)糠醇生产废催化剂、废脱硫剂、废镍催化剂、污水处理站污泥、废包装材料、废活性炭、废机油、低浓度糠醇、回收釜蒸馏残渣、2-甲基呋喃蒸馏塔。水壶残渣均属于危险废物。 其中低浓度糠醇、回收釜蒸馏残渣、2-甲基呋喃蒸馏塔釜残渣、废活性炭、废机油均在厂内建的焚烧炉中焚烧处置。 其他危险废物必须由专人收集。 、管理并送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 收集、贮存必须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2001)及其修正案,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转移指令制度。

制氢装置产生的废吸附分子筛、废转化催化剂属于一般固体废物,应由生产企业回收综合利用。

(五)强化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根据环境风险评估、环境应急预案和工厂实际情况,掌握工厂内所有风险源及相应应急措施,在风险源处安装预警监测装置,建设配套事故应急设施,配备应急物资和设备。 非事故情况下不允许占用,并定期进行维护; 每年定期进行应急演练; 动态管理风险评估,确保事故发生时立即进入紧急状态,确保环境安全。

(六)地下水、土壤污染防治。 地下水污染防治按照“源头控制、分区防治、污染监测、应急响应”的原则进行,对重点污染防治区和一般污染区采取分区防渗措施。污染防治区。 加强设备区、罐区等区域防渗措施的日常维护,防止对地下水和土壤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7)根据《报告》结论和聊城市生态环境局出具的建设项目污染物总量确认书,该项目废气污染物排放量必须严格控制在SO20.0864t/a 、NOx0.614t/a、颗粒物0.295t/a、VOCs在0.998t/a范围内,未实施替代减排计划的,建设项目不得投入生产。

(八)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工作,严格执行《清洁生产》的有关要求。

(九)对现有项目落实报告提出的污染防治措施。

(十)强化公众参与机制。 在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我们将加强与周边公众的沟通,及时解决公众提出的环境问题,满足公众合理的环境诉求。 定期发布企业环境信息,积极接受社会监督。

2022年老地区产能恢复(山东地区)

项目位于深县古云镇、大张家镇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文威采油厂

聊城市环境科学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项目总投资8857.16万元,共部署油水井21口,其中油井15口,水井5口,新建钻井1口。 总钻探进尺位于 19 个老井场和 2 个新井场。 新建游梁式抽油机15台、新建采油井口装置15座、注水井口装置5座、新建单井集油管道1.80公里、新建单井注水管道0.10公里、新建集输管道5.10公里、更新注水管道6.68公里。 此外,还将建设供电、自动控制、消防等配套设施。 项目建成投产后,最大新增石油产能1.86×104t/a(第一年),最大液体产能11.956×104t/a(第六年),最大新增产能11.956×104t/a(第六年)。产气能力为28.2×104m3/a(第一年)。 。 最大注水量15.013×104t/a(第6年)。

(一)按照《山东省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山东省人民政府令第248号)的相关要求,做好扬尘污染防治和管理工作。 运营期间,油气集输过程必须采用密闭流程。 在油井口安装套管气回收装置,将回收的套管气送至集油干线,减少非甲烷总烃的无组织挥发。 井场及厂界非甲烷总烃满足《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第7部分:其他行业》(DB37/2801.7-2019)厂界监测浓度限值标准要求。 本项目钻探期间,应合理设计车辆运输方案、路线等措施,减少扬尘污染。 各项措施应符合《陆上油气开采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9728-2020)的相关要求。

(2)施工期间采用“泥浆不落地技术”进行钻探。 钻井废水95%可回收,剩余5%无法回收,与钻井固废一起收集至泥浆循环池,委托第三方单位运输处置; 施工作业废水、管道清管、试压废水经明义污水站处理后回注地层,用于油田注水开发,不外排。 生活废水将安装在施工现场移动环保厕所,定期清理、外运,不外排。 井下作业产生的废水和采出水经明一污水站和明二污水站处理,达到《碎屑岩水库注水水质指标及分析方法》(SY/ T 5329-2012)。 水被注入油田进行开发,不被排放。

(三)按照“源头控制、分区防治、污染监测、应急响应”的原则防治地下水污染。 参照《石油化工工程防渗技术规范》(GB/-2013)的要求,对重点污染防治区域和一般污染防治区域采取分区防渗措施。 加强防渗措施的日常维护,对损坏的防渗设施及时修复加固,确保防渗设施坚固、安全。 该项目采用无毒无害的水基泥浆进行钻井,表层套管和油层套管水泥返回地面。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施工,采取提高固井质量等措施,防止不同层位地下水跨层污染。 。

(4)本项目施工期钻井泥浆为一般固体废物。 施工完成后,所有钻井泥浆将委托第三方清除和处置。 运营期产生油性沉积物(HW08、071-001-08、7.548t/a)、废油浸防渗材料(HW08、900-249-08、0.75t/a)、废手套、废棉布布(HW49、900-041-49、0.1t/a)、废润滑油(HW08、900-214-08、0.5t/a)、废油漆桶(HW49、900-041-49、0.2t/a) a) 属于危险废物。 有专人收集、管理并送往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 收集、贮存必须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2001)及其修正案的规定。 建立台账,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转移五位一体制度。 注水残渣属于一般固体废物,注水残渣全部作为调剖剂回注。

(5)合理布置钻井场地; 选择低噪音设备,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生产管理和设备维护,除非连续作业外,避免夜间施工。 作业期间加强修井作业噪声控制,采取修井作业噪声控制措施,尽量避免夜间施工,确保厂界噪声符合《厂区工业企业环境噪声排放标准》2类标准要求边界”(-2008)。

(6)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钻井时发生井喷; 加强管道防腐,敷设线路时设置标志桩。 严格落实报告提出的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与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和周边企业应急预案衔接,配备必要的应急设备,定期开展演练,切实强化应急处置能力。事故应急处理和预防能力。 根据《山东省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条例》,规范埋地石油天然气管道与居民区的距离,并在敏感地段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或标志。

(7)本项目部分新增井场占用耕地面积较小。 建设单位应合理规划钻孔、地下作业、管道敷设、道路布局,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尽可能避开生态敏感区域,减少对基本农田等区域的占用。 确需永久占地的,必须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办理相关土地使用手续。 施工期间损坏的植被应在施工结束后尽快恢复。

(八)污水处理系统故障等异常工况下的环境保护措施。 关井期间,抽油机、水泥基础、电线杆等地面设施被拆除; 按照《油气开采行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2012年3月7日)和《废弃井和长期停井处置导则》(SY/T 6646-2017)进行封存井; 集油管道清管完毕后,密封到位。 清理现场固体废物,恢复土地利用功能,减少土壤环境影响。 在油井停产、管道泄漏等异常情况下,严格落实报告提出的环保措施。 做好地下水监测。 你公司应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要求,不断完善污染防治措施。 如果今后有更严格的环保要求、更严格的排放标准,贵公司必须严格执行。

(九)开展清洁生产工作,严格执行“清洁生产”的有关要求。

(十)你们单位应当对矿区、输电管道、污水处理站、事故池、装卸区等区域进行防渗,定期检查和修复,对损坏的防渗层及时修复,防止污染地下水和土壤环境。

(十一)强化公众参与机制。 在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我们将加强与周边公众的沟通,及时解决公众提出的环境问题,满足公众合理的环境诉求。 定期发布企业环境信息,积极接受社会监督。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浚耀商务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