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北京城的中轴线

日期: 2024-04-17 04:08:06|浏览: 105|编号: 50429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请自鉴内容实用性。

【历史】北京城的中轴线

2017年9月1日,《光明日报》发表《井田体系与北京城市》,介绍了北京城市布局的由来、历史和变迁。 现本文作者王斌撰写了这篇姊妹篇《北京城市中轴线》,介绍了在北京城市布局中占据核心地位的中轴线的建筑和人文内涵,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过去和现在的比较中的想法。

北京中轴线建筑俯视图,杨成、光明影业/视觉中国

北京的中轴线举世闻名。

什么是中心轴? 通俗地说,就是指一个建筑群中能够主宰全局的中心线。 世界各国中,我国对中轴线最为重视和重视。 因此,元朝创建者忽必烈在修建大都时首先选择了中轴线的基点。 元代人熊孟祥在《金志辨析》中对此有这样的记载:

皇帝定都时,向刘太保询问秉中,以确定帝国的走向。 秉忠对着李家大门外第三桥南面的一棵树。 可以在上面制作。 被封为独蜀将军,授金质勋章。 每逢元宵节、圣节、元宵节,树上挂满了各种彩灯,高高低低闪闪发光,远远望去就像一条火龙。

世间的皇帝是元朝的创建者忽必烈。 刘太保秉忠,又名刘秉忠,元代大都设计者。 李正门是大都南部中部的城门,与今天的正阳门相对,位于长安街南侧。 刘秉忠选择了里正门外的一棵大树作为建筑中轴线的基点。 大内与大渡的中轴线重合。 也就是说,大内和大渡是同一个中轴线。 选择大内中轴基点,就是选择大渡中轴基点。 据史料记载,忽必烈于元朝四年,即公元1267年开始修建大都,距今已有751年。 如果那棵大树还活着的话,它的树龄应该有750多岁了。 如果以它为中轴线基点时已有五十年树龄,那么这棵大树今年应该有八百年树龄了。 可惜我不知道那是什么树,但一定是一棵参天巨树。

由于被选为道池的参考点,这棵大树被授予金质奖章,并被命名为“独树将军”。 每逢元旦皇帝接见大臣、皇帝生日和元宵节,这三天的三个晚上,这棵大树上都要挂上彩灯。 从远处看,它们就像是不同高度的闪亮火龙。

这棵大树的北侧就是李家的正门。 丽正门是大都城南中部、大都中轴线南端的城门。 向北延伸至棂星门,是进入皇城的第一座城门。 棂星门北侧的冲天门是宫城的第一座城门。 再往北就是大明门,这是前朝的第一座城门。 再往北,延春门是后卧室的第一道门。 再往北就是后宰门。 此门是宫城最北的城门。 最后是后在红门,这是皇城北面的城门。 从这里离开皇城,向北跨越万宁桥,到达中央平台。 中央平台方圆一亩,周围有围墙。 它是首都的中心。

从里正门到中央平台,就是大都的中轴线。 中央平台位于金枝鼓楼西侧。 长期以来,金枝鼓楼所在地并没有标志性建筑。 如果把中央台地视为大都北部中轴线的端点,那么这条中轴线就偏西了。

大德九年(1305年),元成宗乞窝温特木尔修建大天寿万宁寺,并在寺内建中央阁一座。 成宗死后,中央亭成为供奉成宗肖像的圣殿。 中央阁位于今日鼓楼所在处。

按理说,从李正门向北延伸的中轴线应该与地球经线重合,应该是正南和正北。 但通过测绘发现,这条中轴线并不是正南或正北,而是逐渐向西偏移。 为什么是这样? 主持修建大都的刘秉忠就用天文测量来测量方位。 难以想象会发生如此低级的错误。 后来测绘专家验证,如果中轴线从大都继续向北延伸,可以到达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的元上都遗址。 大都和上都在同一中轴线上。 南为大都,北为上都。 中轴线向西绝对不是测量误差,很可能是故意的。

元代大都布局复原资料及图片

在我国,历史上的城市规划与井田制度密切相关。

这种土地制度在我国原始社会末期就已出现,到西周时发展成为定制制度。 《孟子·滕文公》记载:

每平方英里都有一口井,这口井有九百英亩,其中是公共土地。 八个家庭每人拥有100英亩私人土地,并共同耕种公共土地。 公事处理完了,再敢处理私事。

这里的里就是周里,一平方周里的土地就是一口井。 一口井九百亩,分为九等份,每份一百亩。 中间部分是公共土地,供领主使用; 其余八部分是私人土地,供农民使用。 每个农户拥有100亩土地,8个农民拥有800亩土地。 无论是公有土地还是私有土地,所有权都属于领主。 九百亩土地,平均分为九分,必须是“井”字形。 因此,这种土地制度形象地表述为井田制度。

这种将土地规划为九等分的制度反映在首都的布局上。 当时称王城,意为“国家分为九份,以为分为九份”。 据《周礼·考工记》的表述:

工匠治国,面积九里方,边三门,中间九经九纬,经上画九轨。 左边是祖先,右边是社会,面向市场,市场面向义父。

周帝都城面积九平方里,每城墙上各有三个城门,城门下建有道路,是城内的主干道。 宫城前面是官员聚集的“朝”,后面是人们做生意的“市”,左边是祭祀皇帝祖先的“祠”,右边是“社”。 “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的祭坛。

王城内,南北向的主干道称为经,东西向的主干道称为纬。 这样,王城内就有了3条南北主干道和3条东西主干道。 每条道路分为三段,中间为车辆,两侧为行人。 由于每条道路分为三部分,因此也可以说有九条南北主干道和九条东西主干道,即“九经九纬”。 其中,无论是东西方向的第二条,还是南北方向的第二条,都位于城市的中间,是城市的中轴线。 宫城位于王城之中,自然处于中轴线上,势必会封锁这两条道路。 其余四条道路只是将王城划分为九个部分,从而体现了井田制度应用于王城建设的基本原则。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圣人从南方统治,建筑尊重南北方向。 因此,南北中轴线成为统御全局的中线。 但这条中轴线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城市布局的组成要素之一。 正是因为其他道路的存在,决定了中轴线的特殊地位。 因此,在强调中轴线时,必须从城市总体布局出发。 不应孤立地阐述这一点。

以明清时期和今天的北京城区为例。 南北方向主要道路有:东侧崇文门内外道路; 永定门、正阳门、中间的鼓楼之间的道路。 这条路的中间部分是皇城,将路挡住,将路分成两段; 就是宣武门内外的道路。 这三条南北大道,就是王城的“特色”。

东西方向的主要道路有:南侧是广渠门至广安门之间的道路;南侧是广渠门至广安门之间的道路;南侧是广渠门至广安门之间的道路。 中间是朝阳门和阜成门之间的道路。 这条路的中段也被皇城封锁了; 北侧是东直门与阜成门之间的道路。 西直门,两个城门之间是什刹海,但通过鼓楼西街相连。 这三条东西走向的道路,就是王城的“纬线”。

上述道路中,永定门至鼓楼之间的道路是南北方向的第二条主干道,是北京的中轴线。 这使得北京与其他城市截然不同,具有丰富的建筑和人文内涵。 不过,这条主干道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其他主干道一起构成了二环以内的道路系统,从而决定了北京中心区的城市布局。

明清时期北京城市布局图资料图

北京中轴线起于永定门,止于鼓楼,全长7.8公里。 根据道路中心和两侧的建筑形式,这条路可分为五段。 不同的段落体现了不同的建筑形式和文化内涵:

1.永定门至天桥(永定门内大街、天桥南大街)

南端是永定门城楼,北端是立交桥。 路的东侧是天坛,西侧是先农坛。 墙壁全部用灰色城砖砌成,坛门是朱红色的。 北端是著名的立交桥,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的必经之路。 立交桥是一座汉白玉砌成的高拱桥,三梁四柱,与北方的万宁桥遥相呼应。 历史上,这里有蜿蜒的河流、粉红色的莲花,还有可供游客享用的茶馆和餐馆。 该桥于民国时期被拆除。

永定门是外城中部、中轴线南端的城门。 1957年拆除,2004年重建,2009年竣工。

从永定门到立交桥,以皇家祭祀(坛)文化为背景,气氛静谧庄严。

2.立交桥至正阳门(前门大街)

今天前门街上的临街店铺是清朝以后形成的。

明代,前门大街东侧为肉市、布巷,西侧为珠宝市、粮店街。 位于亮亮店街的六必居酱园是明代的商店,位于肉市场的茶楼(广和戏楼)是明代的戏楼建筑。 它们都面向前门大街。 这意味着,今天临街的店铺在明代已经不存在了。 当时的前门大街,西起六必居酱园,东至茶楼(广和戏院),比今天宽阔得多。

前门大街是进入北京内城的重要通道,也是前门商圈的枢纽。 它连接大栅栏、仙峪口、西河沿、抛光厂、廊坊头条、观音寺街等,形成一条极具特色的街道。 重要商业区。

与永定门内的庄严肃穆相比,这里百货商店林立,人流熙熙攘攘,异常繁华。

图为清末前门大街

3. 正阳门至天安门(天安门广场)

正阳门和天安门之间是天安门广场。

广场中心从北到南分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旗杆、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东侧是国家博物馆,东侧是人民大会堂西边。 国家博物馆和人民大会堂是明清时期中央政府办公所在地。 明代东侧有礼部、户部、工部、吏部、兵部、宗仁府,西侧有五军府。总督府(前、后、左、中)等。 刑部并不设在这里,而是在皇城西侧,也就是今天的民族宫一带。 清朝东侧继承了这种图案。 西侧原为第五军总督府所在地。 当时这里已成为民居,重建衙署困难重重。

历史上,毛主席纪念堂周边是棋盘街和皇城的外牌坊。 外牌坊内东西两侧各有千步廊。 明代,大明门被称为国门。 两侧有石狮和下马碑。 大明门单檐三塔。 蒋一奎在《长安客家》中记载:

大明门与正阳门相对。 建成后,成祖命士人解读晋题联,并用晋文写古诗,曰:“日月照天德,山河使帝王住”。 成祖大喜,重赏他。

大明门外就是棋盘街,周围有石栏杆。 南北方向有御道,东西方向有通道,两侧有石栏杆。 棋盘街外,东、西、南三面建有廊房,又称钱步廊,人们在此进行交易。 明清时期,棋盘街是东城通往西城的重要通道,也是内城通往外城的主要道路。 它也是一个重要的商业区。 《长安客家话》中也有这样的记载:“各国民工带着最后通牒,来到这里,聚集于此,喧闹不已。这也表现了当时大禹治国的繁荣景象。国门。”

入清后,大明门改称大清门。 首先,顺治六年(1649年),秦田监狱禁止棋盘街一切商业活动。 两年后,禁令放松。 据《礼部条例》规定:“石栏内永久禁止交易,两侧有明代老店,允许交易照旧”。 这里白天人头攒动,晚上安静,是赏月的好地方。 清朝查思维吟道:“棋盘街广阔幽静,百戏初集百戏,夜月明如海,神池宫金银倾注”。 ”。

棋盘街、大明门已不复存在。 据说,民国初年,当他们拆下清门石匾,准备在背面雕刻中华门时,发现上面已刻着“大明门”三个字。它。 清人已经率先行动了。

天安门广场面积44万平方米,可容纳100万人举行盛大集会。 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

天安门广场是近代中国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地方,也是中国人民从衰落屈辱到奋斗崛起的历史见证。 正阳门、天安门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经历了600多年的变迁; 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大会堂、国家博物馆建于20世纪50年代,毛主席纪念堂建于1970年代。 在这里,它们是分层的,并与现实融合。

4. 皇城和紫禁城

紫禁城的周围是皇城。 皇城南侧有东西长安街,皇城红墙仍存。 北侧为地安门东、西大街,东侧为河沿南北大街、晨光大街,西侧为东西皇城根、福佑大街。 其中,天安门是皇城的正门,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象征。 天安门(清楚地称为承天门)之后是端门,然后是紫禁城的午门。 午门又名五凤楼,是紫禁城的正门。 门后是明清两代的内宫。 从南到北依次为:太和门(明称皇极门)、太和殿(明称皇极殿)、中和殿(明称中极殿)、保和殿(明称建极殿)。 。 这组建筑属于外朝,是王城规划中面向“面向未来市场”的“朝”。 然后是干清门、干清宫、交泰宫、坤宁宫。 这组建筑属于后卧室。 接下来是紫禁城皇家园林。 然后是承光门、顺贞门,最后是神武门,明代称为玄武门,是紫禁城的最后一道门。

神武门之后就是景山。 明朝永乐年间,挖护城河的泥土堆在这里,形成一座巨大的土山,上面广植花草树木。 位于紫禁城北部,被称为万岁山。 清顺治年间更名。 乾隆年间,在其上建有亭阁五座。 景山下有元代延春阁遗址。 在此建山,具有镇压前朝王气的意义。 景山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园林,树木茂盛,云雾缭绕。 康熙有诗云:“云千尺近丹丘,战车降山河”。 景山是北京内城的中心。 在布局中很重要。

过了景山就是皇城的北部了。 再往北就是地安门,明确称为北安门,俗称后门。 是皇城北部的最后一座城门。 以景山为界,南边是皇城和故宫的中心部分,红墙金瓦,气象万千。 北边是皇城北部,是明清两代的内衙所在地。 建筑以灰色为主。 虽然同在皇城之内,但建筑的造型和文化内涵却有所不同。

5.地安门至钟鼓楼(地安门外大街、钟楼广场)

地安门是皇城的北门,南北与天安门相对,象征天地太平。 位于地安门大街南端,今已不复存在。 鼓楼位于地安门大街北端,其次是钟楼。 这是古代用来报时的建筑。 鼓楼、钟楼前后垂直排列,雄伟壮观。 两层楼之间有一个小广场,民国时期曾作为民用市场,后被拆除恢复原状。

地安门与鼓楼之间是大都时代修建的万宁桥,桥下是通惠河,西北是唐代修建的火神庙,西边是北京著名风景区什刹海。 随着旅游经济的发展,曾经宁静的什刹海地区已经从宜居地转变为旅游胜地。

从万宁桥到鼓楼,一直是大都以来皇城规划中的“后市场”。 至今仍保留着古老的店铺建筑。 昔日“东丹西鼓楼前”是北京重要的商圈,时至今日依然如此。 由于鼓楼、火神庙、万宁桥的存在,这里历史底蕴、商业风情和民俗色彩浓郁。

今日北京中轴线信息及图片

总结中轴以上的段落,可以说每一段都有不同的特点,各有各的美。 但在我看来,目前中轴线上的建筑外观还有进一步细化和改进的空间。

1.永定门至天桥(永定门内大街、天桥南大街)

历史上,永定门城楼并不是一座单体建筑,而是一组建筑。 除城楼外,还有箭楼、瓮城、城墙、护城河等。 永定门东西两侧原是巷子,东侧有东滩根、税务局,西侧有西滩根、有圣寺。 永定门内大街就穿过这些小巷子。

近年来,天坛西墙外侧与先农坛东墙不协调的建筑被拆除,露出坛墙。 同时,永定门内的巷子全部拆除,建成半围合绿地公园,将永定融为一体。 城门已关闭。 这种做法也暴露了一些新问题:根据重建资料,新永定门是按照旧永定门11号门的比例重建的,大小和形状没有任何变化。 但由于环境变化巨大,建筑过于单一(没有瓮城、箭楼、护城河),所以永定门并没有给人宏伟的感觉。 这个应该认真纠正——至少永定门两侧的城墙总能适当延长。 同时,永定门城门应打开,连通内外,充满生机,而不仅仅是半围合的绿地墙,从而恢复永定门作为城市起点的重要性。中心轴。

2.立交桥至正阳门(前门大街)

2007年5月9日,前门大街开始大规模维修改造工程。 一年后竣工。 经过整修整修,前门大街的旧建筑已基本拆除,新建的商铺大多是高度大致相当的明清式楼阁式建筑,基本抹杀了原来错落有致的天际线。 如果可以的话,应予以考虑并采取相关做法进行纠正,使天际线重新变得生动自然。

3. 正阳门至天安门(天安门广场)之间

在适当的地点设立解说牌,介绍这里的过去岁月和辉煌现状,增进人们对这里历史积淀和政治意义的了解。

图为1917年左右的钟楼区域

4. 皇城和紫禁城

景山北部是明清时期的内衙所在地。 地安门内大街东西两侧高大的红墙是历史遗迹,现已基本修复并露出。 在此基础上,适当恢复一些衙门内的衙署,增加这里的历史特色和文化遗产。

5、地安门至钟鼓楼(地安门外大街、钟楼广场)

地安门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 是皇城北部的宫门。 面阔七间,中央三间为通道,左右两间为值班室。 1955年,地安门、盐池楼被拆除。 2014年,盐池楼部分重建。 但由于交通原因,地安门并未重建。 其实,如果我们换个思路,从环岛的角度让车辆绕行地安门,这个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中轴线北段两端的标志性建筑就完整了。 地安门与钟鼓楼高低错开,南北相对。 风景自然会更加丰富多彩; 更重要的是,消失的景观将再次恢复。 恢复,对于北京中轴线来说,岂不是一件大好事吗?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浚耀商务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