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见证改革开放】她的前半生,见证了常州商业模式的蜕变

日期: 2024-04-25 17:06:03|浏览: 74|编号: 57579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请自鉴内容实用性。

【档案见证改革开放】她的前半生,见证了常州商业模式的蜕变

高静正在培训销售人员

50多岁的高静,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年轻。 她曾任常州糖烟酒有限公司高级业务经理,从18岁第一次踏入职场到两年前退休,她将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常州事业。 她说,她的前半生见证了常州糖烟酒公司从计划经济时代国有经营模式的转变。 改革开放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有过损失、有冲击,但更重要的是有增长、有收获。

我没能进入自己选择的行业,却意外进入了令人羡慕的工作。

1982年,高中毕业的高静步入社会,参加了常州市劳动局第一次统一招聘考试。 当时,常州最繁荣、最令人垂涎​​的产业是电子系统,但因为近视,她无奈又懵懂地被招入常州一家国有商业企业“江苏省常州糖业烟酒公司”。计划经济时代。 ,正式成为全国第一批试用劳动合同工。

高静刚刚开始工作。

1983年,高靖(前排左一)参加训练时与优秀学员合影。

凭借招聘考试的优异成绩和新员工培训的良好表现,进入公司后,高静被分配到公司直属副食品批发部担任仓库管理员。 汇报后,她得知这个批发部门是控制全市副食品和卷烟流通的中心。 烟草尚未分离。 不仅覆盖了当时常州一市三县的全部烟酒副食店,还覆盖了周边的江阴、丹阳以及大部分供销副食店的货源。宜兴、扬中两县的营销合作社均来自该批发部。 改革开放虽然已经进行了几年,但计划经济尚未完全打破。 在这个批发部门工作是令人羡慕的。

高静记得,工作第二年,烟草专卖公司就开始筹备,并于1984年成立。说起来,你可能不相信。 公司分立后,除了原来负责烟草业务的员工外,没有人愿意被分配到烟草公司。 理由是“烟到了,大家都要帮忙搬”。 难的”。

十分钟内,2000盒方便面就被抢购一空。 计划经济下的批发业完全是南向的。

1984年,大型批发市场在全国兴起。 常州糖烟酒公司还在光华桥旁开设了集公司下属各批发部门为一体的批发市场。 公司更名为“常州糖烟酒公司”。 当时,在商业系统员工学历普遍较低的环境下,高中学历的高静已经算得上是领导了,所以她被选拔,从仓管员的位置调到了窗口。批发市场担任收银员。 从那时起,她开始看到各种价值连城的门票和各种领导人的批准单,这些都还充满了计划经济的特征。

当时,很多市场上很难买到的产品,比如“麦芽奶粉”,只要领导快速下单,就能在这里买到。 那个年代,妈妈们产后只有红糖和鸡蛋吃。 直到 20 世纪 80 年代末,红糖都必须通过凭单计划供应。 “”在当时绝对是高端营养品。 由此可见,计划经济条件下副食品资源是多么稀缺。

当时茅台酒才7.80元一瓶,但不是有钱就能买到的。 包括五粮液、泸州老窖等18种名酒,必须有公司老板的批准条才能购买。 还有数以千计的大大小小的商店,每天向老百姓收取用于购买指定商品的门票。 这些票随后又返回到糖烟酒公司的批发部门。 每天清点、粘贴各种票据,成了高静的工作。 与同事合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改革开放初期,商品还比较稀缺。 例如:中萃方便面当时卖得非常好。 每次送货车进库,短短十几分钟,一卡车2000箱就被批发完才能卸货。 因为一大早各店的采购人员就在批发部柜台等候,所以丢了。 如果再回到店里转手卖掉,那就真的是浪费钱了!

1984年,他在公司智力竞赛中获胜。 高靖在前排左边。

参与龙凤汤圆的营销,我惊呆了,“原来销售还可以这样搞啊!”

这种好局面并没有持续多久。 随着商品货源的逐渐丰富和流通渠道的多元化,零售商对于货源的选择也越来越多。 闻名苏南的常州豆香批发市场开始繁荣起来。 ,分流了很多小型零售店。 高靖回忆,当时公司业务第一次遇到困难,出现下滑。

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根据市政府的要求,除公司保留的百年老店“瑞和泰”外,其他大大小小的零售店全部保留原隶属公司划转至各区管辖。 ,这些店铺在分拆后不久就被个人承包了。 计划经济体制被彻底打破。

1993年,为了拓展产品渠道,公司开始引入冷饮、速冻食品的销售,并选派高静等4名员工组建专门的销售团队。 高静回忆说,这是她第一次接触市场经济体制下品牌营销的概念。 让她大开眼界的是台湾品牌“龙凤汤圆”。 当时,龙丰公司从台湾派出了一名区域经理来指导和协助工作。 一系列市场化的运作方式让她震惊:原来销售还可以这样做!

有一次,高静和同事在南大街瑞和泰购物中心举办品鉴促销活动。 她记得饺子是用两个简单的煤炉子煮的。 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常州市民从未见过这样的促销活动。 他们路过时,只是好奇看看,却又不好意思尝试。 来自台湾的区域经理主动介绍产品特点,并热情地递上饺子样品。 ,汤圆被带到公众面前供他们品尝。 不一会儿,老南街原本狭窄的道路上就挤满了人。 再加上优惠价格和小礼品的及时促销,平时人们不敢在意的高端商品不到一天就被抢购一空。 活动连续举办三天,效果完全超出预期。 这次市场推介活动,使高静和同事们的观念发生了颠覆性的转变,从计划经济时期的“坐生意”到了市场经济要求的“做生意”。 此后,销售人员到店进行销售逐渐被纳入基本工作范围。

凭借与台湾龙凤公司合作的经验,糖烟酒公司将多个品牌交给了高静,让她有更多实际参与营销的机会。

经过艰难谈判,产品进入国际大卖场

2003年,高静成为一名真正的产品营销经理。

当时,常州糖烟酒公司获得了“金龙鱼”在常州的总经销权。 这家世界知名公司的营销理念是“一个制造商”。 他们定期对经销商的业务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帮助经销商针对不同的客户进行标准化操作,从产品销售到展示促销,还有专门的检验员。 人员不定期检查实施效果。 高静担任品牌经理,兼任检验员。 在此期间,她从理论到实践,学习并尝试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商品营销理念和操作系统。 她说,当时感觉自己捡到了宝,拓宽了她对销售的视野。 我的理解突然清晰起来。

后来,随着国际大卖场的进入,公司的产品必须与各个大卖场的采购经理进行谈判,才能在大卖场销售产品。 从产品入驻到展示、促销、返利,每一个细节都必须一一落实。 高静记得,乐购系统在江苏的第一家店武进乐购开业时,她就代表公司去洽谈过产品目录的合作。 期间,她遇到了一位要求非常高的采购经理,对于年度返利根本不肯让步。 也就是说,当时的局势既紧张又微妙。 他冷静不卑不亢,审时度势,凭借公司控股十几个国际一线品牌的优势。 他在这位采购经理面前悄悄扩大了这个优势,让他认识到了不合作的严重后果。 最终,公司产品全部成功销售,合同谈判顺利完成。

高静说,在她3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她见证了常州糖烟酒公司的兴衰,也见证了商业批发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开放的转变。 一次次的重组、产品更替、坎坷、艰辛至今历历在目,让她终生难忘。 (李华、蒋子熙文)

大众服饰店? 在哪里? 从来没有听说过。 “确实,对于20世纪90年代出生的人,甚至一些1985年以后出生的人来说,大众小百货可能是一个陌生的词。

20世纪70、80年代,常州南街上流行的小百货店比现在的网红店要强大得多。 顾客在店门前自发排队买东西是很正常的事情。 这就是和一些雇人排队的网红店最大的区别。

本世纪初,随着南大街的改造,大众百货正式消失在公众视野中。 当时的员工大部分是在家退休的老人。

那时,在大规模的小型百货商店里,所有可以公开出售的东西都被拆除了。

1982年,刚刚高中毕业的冯月明应聘了销售员的工作,很快就被录用了。 从此,她开始了在大众百货的四年工作生涯。

冯月明回忆,20世纪80年代中期,上海的白猫牌洗洁精首次进入商店。 每桶3.4元的价格让很多顾客想买却买不到。 毕竟,当时很多人的洗洁精只有一个月的用量。 我的工资只能买十桶洗洁精。 店家又用了卖洗发水、面霜时的老招数:拆大桶,零复制。

当时,大卖场有三个柜台:小百货、小五金、化妆品。 化妆品柜台里最贵的面霜是上海家化的珍珠银耳霜,售价2.54元一瓶。 主要销售常见的面霜、洗发水、发油。 有雅爽、百雀羚、牡丹、海鸥等品牌,都是零拷贝,可以从大桶里挖出来零售。

如何称量膏体质地的化妆品? 冯月明说,有办法。 和奶油一样,用一块约两指宽的竹子把奶油舀出来,然后用天平称一下。

当然,在婚礼这样的重要日子里,一瓶2.54元的珍珠银耳霜是标配,也是必备的。 冯月明说,当时新婚夫妇购买结婚用品时,要买一个镜盒,同时把梳子、镜子、珍珠、银耳膏等洗漱用品都准备好,放在镜盒里。 “珍珠银耳膏是红色的瓶盖,买一瓶既开心又涨面子。”

那时,在小百货商店里,1毛钱就可以买到两根针。

针线活、纽扣、鞋带、钉子,所谓小百货,都是普通人日常生活中必须要用到的小玩意儿。 这些小百货店在大百货店里也有卖,但品种不齐全,或者有的店根本懒得卖。

1980年加入人民百货的顾岭说,当时大家的工资只有三十、五十元,物价低,钱值钱。 店里最便宜的商品是缝纫针,一分钱就能买两根针。 ,贵的产品只有三到五元,没有超过10元的产品。 即将结婚的新人来买结婚用品的点点滴滴,三十、四十块钱就能全部买下来。

由于可以一次性购买很多小东西,城乡顾客蜂拥而至。 除7、8月份天气稍淡外,其他月份均为旺季。 冯月明说,店前几乎每天都有人排队。 在这里当销售员很辛苦,但我为此感到自豪。

据冯月明和顾灵回忆,直到90年代中期,大众百货还没有空调,只有一台大电风扇。 由于店面朝西,夏天太阳太热,冬天不管多冷,店门都要敞开着迎接顾客,连窗帘都没有。 有一次,冯月明上班时,左手戴着手套。 她的老板看到了,要求她立即把它脱下来。

当时店里几乎全是女员工,由女大军负责销售、采购、值班等工作。 当时百货公司的进货渠道是吊桥路的一个物资批发站。 虽然距离商店不远,但用三轮车载着一车货回来,还是有点困难。 员工每天晚上都要轮流值班,两人一组在店里睡觉。 店里每天早上7点30分开门,值班的人最迟6点30分就要起床打扫卫生,去双桂坊泡开水。

虽然当时流行的小百货已经消失,

繁华了近百年的南街依然繁华

小商品1600多种,单价一分钱以下的商品80多种,单价一毛钱到一毛钱的商品270多种,花色、规格齐全。 “你在其他地方找不到的东西,你可以在这里找到。” 这是一家专门销售低价日用品的商店,还获得了省级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 今天南街街上那家打败所有网红店的人气小百货店在哪里?

冯月明说,当年,人民百货是百货公司下属企业之一。 当时,南街上布满了百货公司的附属部门。 人民百货位于南大街马园巷附近,银面店对面。 店里的员工经常去马路对面吃午饭。 1985年,人民百货商店进行了一次改建,由原来的一层店面扩建为两层。

从纪全宝等当地民俗学家编着的《毓秀钟楼地名研究》中得知,南街作为常州最早的商业街,大约建于100年前。 已逐渐成为众多商家开设零售店的理想场所。 20世纪70、80年代,这里有瑞和泰、常州大药房、永安百货、光明文化用品、蓝天服饰、亿达丝绸店、鸿泰服饰店、和平电影院、儿童书店等众多综合百货商店和专卖店商店。

本世纪初,经过大规模改造,南大街成为市中心著名的商业步行街。 东西宽120米、南北长600米的区域内,大型百货商店、专业零售店、当地特色餐厅、超市、电影院、美容美发店等都聚集在这里。 加上后来莱蒙都会商业街的建成运营,奠定了南大街和莱蒙地区作为市中心商业繁华区的地位,也是市民娱乐休闲的场所。 想法。

连她88岁的妈妈都知道如何在淘宝上购物。

从1980年进店到2000年左右离开,顾灵把最美好的青春奉献给了大众小百货。

本世纪初,下岗的顾灵回到家乡。 如今,她的主要任务就是在家照顾90岁的父母,陪他们说话、给他们洗衣服、做一日三餐。 她的日子过得平平无奇,就像一条停航的古运河的水,连一丝波浪也没有。 又会溅出来。

自从“万能淘宝”问世后,顾灵一家也“网”了进去。 年轻一代是最先学习的。 顾灵的儿子教了她,也教了顾灵88岁的母亲。 “我妈妈喜欢用平板电脑购买宝藏。 当她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时,她就会把链接发给我儿子,让他帮他买。”

现在,顾灵自己也去淘宝购物,但只买小东西。 她曾经在网上买过衣服,但收到货后看到布料时,发现和照片差距太大了。 经协商,卖家拒绝退货或退货。 如果她想换的话,就让她以更便宜的价格拿货。 “当时人们来到大卖场,都希望质量、价格放心。我在网上买东西后,发现和我当销售员的时候有很大不同。”

网购热潮的直接影响是实体店的生意再也回不到昔日的辉煌。 排队付款、取货注定会成为几代人心中长久的记忆。

已经在商界退休的冯粤明,也成为了一个离不开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的人。 如果她不想去商店购买所有东西,她都会在网上购买; 她在淘宝上搜索电视推荐的外国美食。 如果天气热不想做饭,就去美团或者饿了么叫外卖。 “我上网主要靠自学,就去附近的银行向年轻人学习,实在不行,就去卖手机的专卖店,让他们教我。” ”

唯一没有改变的是冯月明对上海家化的真挚热爱。 结婚时,她愿意花一年多的工资买一台进口夏普彩电,但脸上仍然用珍珠银耳霜。 现在大商场已经买不到珍珠银耳膏了,但是超市里还是可以找到的。 如果不能去淘宝,活动期间比实体店划算。

2017年常州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3000亿

20世纪90年代以来,计划经济在市场中的作用逐渐减弱,市场经济日益繁荣。 这体现在商业零售领域。 首先,买东西不再需要各种门票、优惠券。 二是国营卖场不再是顾客的唯一选择,大众小型百货店纷纷迎来竞争对手,如城南的九洲小商品市场、城内的路桥日用品市场、金三角等批发市场位于城东。 在小商品市场,顾客可以尽情购物。 ,讨价还价的乐趣。

2008年,阿里巴巴旗下淘宝网正式揭开了网络购物的面纱。 常年网购的商业模式,让无数网友走上了不归路,每天买的都是从缝衣针到缝衣针的东西。 从汽车到别墅,无论是国货还是国外品牌,全能的淘宝都能满足你所​​有的购物欲望。 常州的网友经常可以享受“包邮江浙沪”的优惠。

地处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长三角地区,常州的电子商务也发展非常迅速。 据常州市商务局统计,2017年,常州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3000亿元,一批知名网站也涌现出来。 猫商店,电商平台。 今年,我市新势力创业梦工场、融商智投跨境电商众创空间、龙岛创客中心、横林大众创业基地、意大利工厂众创空间等5家单位跻身首批“江苏省创业基地” ——商业众创空间培育试点单位”。

活动通知:

参与方式:

“档案见证改革开放——江苏最美家庭档案”征文H5二维码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浚耀商务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