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故事|西安城墙的千年之变
曾经,它因战争和动乱而千疮百孔、破败不堪。 现在,它高高耸立,受到保护,挤满了游客。
西安城墙就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诉说着这里一千多年来的变迁和变迁。 在它的保护和传承中,也留下了感人的故事。
打开时光隧道
西安城墙始建于隋唐,扩建于明代,全长13.74公里。 是中国现存最古老、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城墙建筑。
含光门是西安城墙“最古老”的部分。 20世纪80年代至本世纪初,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先后发现了隋唐时期的门道遗址、夯土遗址和水道遗址。 西安唐皇城墙含光门遗址博物馆馆长郭祝社说:“这段城墙蕴藏着1400多年前我国古代政治、军事、工程技术等丰富的文化信息”。
西安城墙含光门(4月25日摄,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邵锐 摄
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于文凯作为总工程师,主持修建隋朝都城大兴城。 含光门位于大兴城皇城西侧,就是这一时期修建的。 唐、隋时期,大兴城改称长安城。
长安城虽然被毁,但作为唐代长安皇城南三门之一的含光门仍然使用了数百年。 明清时期西安城多次修筑,含光门被围在城墙内,至今仍保存着其遗迹。
今西安城墙主体始建于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 朱元璋下令重建西安城墙。 西安城墙历时8年才建成现在的规模。
经过600多年的战乱、朝代更迭和社会动乱,西安城墙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军事防御功能。 到了20世纪70年代、80年代,西安城墙早已失去了昔日的魅力。
今年已经90岁的郑泽耀还记得当时西安城墙的旧貌。 他珍藏的一张黑白照片中,城墙上杂草丛生,画面里恰好有几只低头吃草的羊。 这张老照片拍摄于48年前。 “那时候,我们经常带着孩子在城墙上玩耍。城墙的底部全是垃圾,有人在墙顶放羊,有人直接在墙角挖洞。”为了住进。” 郑泽耀回忆道。
西安城墙虽然破败不堪,但依然承载着这座城市独特的记忆和情感。 西安市民王苏谈起城墙感慨万千:“我小时候住在城墙南门附近,老西安人总和城墙有缘分,说人脸皮厚,‘就像城墙一角’,我们称之为‘水味城’。”
保护文化遗产
墙保护人,人也保护墙。
1983年起,西安民防城墙工程正式启动:清理瓮城占用单位,修缮东门、北门箭楼,修缮南门城楼和吊桥,筑城宽阔的公园……到了21世纪初,这个项目仍在继续。 二十多年的“护城”工程,终于让“伤痕累累”的西安城墙恢复了往日的雄伟。
20世纪80年代,西安城墙的安定门段正在进行修复。 (西安城墙管理委员会供图)
随着时间的推移,文物保护工作者面临着新的挑战。 “古代修城墙用的夯土是用过筛的黄土,然后加入糯米浆组成的,非常坚固、坚固。但在20世纪80年代大规模修缮时,由于材料短缺, “当时技术落后,城墙的某些部分无法填平。事实上,近年来,这导致了城墙内部出现洞,表面出现裂缝。”西安市城墙保护中心副主任吴纯说。城墙管理委员会。
为了更加科学地保护西安城墙,西安城墙管理委员会于2004年正式成立,这支集保护、研究、修缮、传播、运营管理于一体的专业团队开始为西安城墙提供更加科学、可持续的保护为西安城墙。 西安城墙也开启了“预防性保护”的创新探索,成为全国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的先行者。
城墙专家组每年四次在城墙周围的道路上行走监测。 他们从地下水观测井观察墙体的沉降和防渗情况; 他们用数字水平仪和尺子测量城墙上随处可见的裂缝……城墙上的各种活动都在静态和动态承载力的精确监控下。
寇崇辉是西安城墙文物巡检员。 他的主要工作是搬运工具,监测城墙砖墙裂缝、下沉、风化等病害的发展情况。 他说:“与之前的救援保护不同,我们会提前干预,降低城墙病害风险。”
目前,西安城墙已逐步建立全覆盖监控系统,8000多个监控点守护着城墙安全。 文保人员可以及时发现疾病及其发展趋势,评估原因和危害,并采取进一步措施,消除和遏制疾病的发展。
期盼“长安永安”
西安城墙的四个主要城门的名称,即东门——长乐门、西门——安定门、南门——永宁门、北门——安远门,分别取自《长安永安”。
如今,全连接的城墙与现代城市生活共存,西安城墙正在诉说着“活的历史”。 围绕城墙、护城河、环城公园、顺城巷,西安城墙的整体保护和综合整治,使西安城墙焕然一新。
西安城墙南段外的环城公园(4月25日摄,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邵锐 摄
从2007年开始,韩存芝开始用相机记录西安城墙的变化。 十多年来,她拍摄了六万多张照片。 她说:“以前,城墙护城河里的水很臭,城周围的公园又脏又乱,我陆续拍摄了这些地方的修复和改造,亲眼目睹了河水的变化。”从浑浊到清澈,公园从混乱到干净。”
“90后”李松泉是曲江城墙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在他眼中,“将西安城墙的历史文化与年轻人热爱的事物融为一体,就是我们现在最关心的是。”
如今,西安城墙已开发出“李小白”、“唐小飞”等各类IP,衍生出公仔、盲盒、数码藏品等各类文创产品,深受年轻消费群体的喜爱。 城墙上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也吸引着年轻人。
游客游览西安城墙南段(2月26日摄,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邵锐 摄
清晨,南门永宁门吊桥徐徐降下,金甲武士从城墙上大步走出; 晚上,城门周围灯火通明,乐队悠悠地演奏着音乐。 沿着西安城墙漫步,不少游客看到飘扬的汉服和鲜艳的花朵,享受着与千年古都的浪漫邂逅。 年轻人在城墙上奔跑、骑行,用青春的活力向古城墙致敬。
西安人耿红梅每天上班开车穿过古城门,路过晨练的人们和巡逻的金甲武士。 伴随着现代的古乐之声,古都的新面貌,她感叹道:“这里保留了西安人最深沉的思想。”
总策划:赵丹平、顾前江
策划:魏铁民
制片人:敏杰
记者:杨一苗、林娟、雷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