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塑”托起回收千亿市场,竹代塑等产业迅速崛起

日期: 2024-04-27 16:09:48|浏览: 75|编号: 59256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请自鉴内容实用性。

“减塑”托起回收千亿市场,竹代塑等产业迅速崛起

“减塑”撑起了千亿元的回收市场,竹代塑等产业迅速崛起

新京报 04.2209:32

“目前,全球每年生产和消费4.3亿吨塑料,其中46%的塑料垃圾最终进入垃圾填埋场,22%管理不善成为废物。2019年,塑料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为18亿吨,占全球总量的3.4%。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最近警告说,“塑料污染的社会和经济成本每年从3000亿美元到6000亿美元不等,然而,塑料产量在过去50年中呈爆炸式增长,如果不采取行动,未来20年可能会翻一番。"

4月23日至29日,政府间谈判委员会(INC)将在加拿大渥太华举行第四次会议,以在年底前达成全球塑料禁令。

从2008年中国第一版“禁塑令”启动,到2020年全面升级,再到各地政策跟进,2024年,在反塑战争16年后,来到了一个新的起点。

聚焦中国,16年来,公司走出了塑料回收和源头替代两大产业模式,撑起了超过1000亿元的市场规模,成为一种重要的经济形态。

塑料回收行业规模已达1000亿元

“差不多2元一公斤,好的可以达到3.5元,甚至更高。4月18日,《新京报》记者联系河南某塑料回收公司,获悉目前优质塑料工厂回收价格相当可观。

由于塑料分子结构的稳定性,很难自然降解,废塑料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无法弥补的破坏,因此塑料的回收再利用多年来一直备受推崇。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塑料制品行业产量7488.5万吨,同比增长3.0%。与2021年的8004万吨相比,这一数字有所下降,但同时全球份额已达到17.4%。

由于国土面积大,我国塑料的回收利用任务十分艰巨。

4月10日下午,中国材料回收协会再生塑料分会召开《2023中国再生塑料行业发展报告》线上发布会。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废塑料回收量为1900万吨,较2022年(1800万吨)增加100万吨,同比增长5.6%。废塑料回收价值1030亿元,较2022年(1050亿元)下降1.9%。其中,废旧PET(一种工程塑料)回收利用630万吨,废旧PE(聚乙烯)回收利用400万吨,废旧PP(聚丙烯)回收390万吨,分别占比33%、21%和21%,是废塑料回收量最大的三个品种。

同时,2023年国内再生塑料产量约为1600万吨,较2022年的1550万吨增加50万吨,增幅为3.2%。

研究报告预测,2024年我国废塑料回收量将同比增长10.5%至2100万吨,废塑料回收价值有望达到1100亿元。

目前,虽然末端塑料回收企业在科技的支持下得到了发展,但由于垃圾回收的前端捡拾和分类问题,以及社区垃圾分类、清洁卫生要求等问题,收集生活废塑料并不容易。记者走访发现,在北京劲松、天津山水园等社区,垃圾回收更倾向于纸箱和塑料瓶,而装满食物的快餐盒大多被忽视。在一些社区,捡垃圾的“权力”将交给垃圾收集者,塑料回收的“草根”权力需要加强。

如果能够消除这些障碍,中国塑料回收的比例有望进一步提高。

原材料替代成为关键,以竹代塑、降解产业迅速崛起

公司拥有竹秸秆生产设备150台,年生产能力20亿根竹秸秆,可替代塑料秸秆20亿根,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万吨以上。预计到2030年,竹秸秆产量将达到300亿根,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0万吨。安徽宏业集团副总经理杨德珍为记者计算了一笔绿色账户。

据了解,公司历时4年,成功研发竹秸秆自动化生产设备,竹秸秆批量生产出口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这种做法在当地近60万英亩的竹林中找到了“使用的地方”。

2023年10月,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部门印发《加快发展“竹代塑”三年行动方案》,指出到2025年,“竹代塑”产业体系初步建立,与2022年相比,“竹代塑”主要产品综合增加值提升20%以上, 竹子综合利用率提高20个百分点。同时,“竹代塑”产品纳入政府采购支持范围,加强政府采购。鼓励事业单位积极采购相关“竹代塑”产品。

在产品目录中,涵盖了竹壳、竹文具、竹洗漱用品、竹家具、一次性竹餐具、耐用竹餐具、竹降解袋等7种日用品,以及5种工业材料和5种建筑材料。

随着我国禁塑限塑的不断推进,塑料替代成为不可回避的话题。为此,中国积极推进可降解塑料的研发,推动产品的替代利用。同时,开始充分发挥竹子丰富的优势,积极推广“以竹代塑”。

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开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竹林面积超过1亿亩,到2023年产值将超过5000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30%。预计到2035年,竹产业产值将超过1万亿元。目前,全国竹林每年可减少碳排放1.97亿吨,封存碳1.05亿吨,如果全球每年使用6亿吨竹子替代塑料制品,有望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0亿吨。

除了产品本身的替代外,塑料原料的替代也在进行中。目前,玉米淀粉和植物纤维是主流的替代型号,已广泛应用于塑料袋、饭盒等产品中。这样,塑料的降解就解决了。

据中国研究院普华报告,在禁塑政策持续加大的推动下,预计到2025年,我国降解塑料市场总需求将达到440万吨,是2018年需求量的9倍以上。如果单价为2万元/吨,其市场空间近900亿元。

区域发展押注减塑行业,对低端产能过剩持谨慎态度

4月14日,塑料制品(管道行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举行,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会长王占杰在致辞中表示,希望淮阳区政府充分发挥“中国塑料制品之城”的品牌优势, 推动产业链集聚发展,着力打造塑料制品产业高质量发展高地。

据了解,淮阳区拥有塑料制品企业100余家,从业人员2万余人,相关行业年产值达到303.2亿元,占河南省市场份额的29%以上。在规划建设塑料制品产业园的同时,淮阳区启动了可降解新材料产业园建设项目,建成后每年可生产10万吨可降解农用地膜、购物袋、包装袋等产品。

面对减塑问题,全国多地已开始建设相关项目园区。

记者了解到,目前,濮阳、河南、寿光、山东、蚌埠、安徽、太原、山西等地正在建设或已经建成生物基新材料特色产业集群,打造以生物基平台化合物、生物基塑料、生物基纤维为代表的产业体系。

2019年之前,我国可降解塑料产销增速相对缓慢。随着2020年第二版“禁塑令”和“双碳”政策的推进,我国可降解塑料产销增速大幅提升。

据中国研究院普华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可降解塑料产量和销量分别为30.2万吨和27.6万吨,比上年增长20%以上,年产能将超过400万吨。同时,报告指出,市场上现有的可降解塑料品种和性价比仍难以与传统塑料相比,导致可降解塑料的应用范围有限。此外,根据第二版《禁塑令》要求禁止和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预计如果400万吨/年可降解塑料的产能按计划投产,将超过未来最严格政策要求的可降解塑料量, 而“十四五”的结束将面临产能过剩的问题。

同时,报告显示,全球可降解塑料替代行业整体仍处于发展初期,市场渗透率亟待提升。其中,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依然是化石衍生塑料,占比高达75%,而生物降解塑料仅占1%,市场空间还很大。

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发布的《2023年中国塑料加工行业经济运行分析》指出,我国整个塑料行业面临需求收缩预期减弱、行业利润压缩、产业结构优化不足、行业“内卷”严重、行业“内卷”四大问题。 科技创新能力弱,行业整体竞争力弱,国际市场持续低迷,出口形势日趋严峻。特别指出,塑料行业存在低端产能过剩、产品附加值低、过度无序竞争等现象。为此,行业要坚持稳求进、提质降本增效的原则,在实现“双碳”目标、推动全社会行业绿色转型的大进程中提供重点支撑,不断推进可回收物的研发, 易于回收和降解的替代材料和产品,从而促进行业的绿色低碳发展,参与国际竞争。

新京报 贝壳财经记者 白华兵 编辑 陈莉 校对员 杨旭丽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浚耀商务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