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W17表面处理废物解析
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分类及代码,HW17为第17类危险废物,属于表面处理废物。 金属表面处理(电镀)和热处理产生的废槽液以及产生的电镀污泥。 危险废物hw17包括金属表面处理、热处理加工产生的危险废物; 主要是氯化亚锡敏化产生的废渣及废水处理污泥、氯化锌、氯化铵敏化产生的废渣及废水处理污泥、镀液、镀液渣、镀锌废水处理污泥等。
危险废物hw17一般包括:
1、电镀行业的电镀槽渣、槽液及水处理污泥;
2、金属、塑料表面酸(碱)洗、除油、除锈、水洗工艺产生的腐蚀液、洗涤液、污泥;
3、金属、塑料表面磷化、抛光、抛光过程中产生的残渣(液)、污泥;
4、退镀过程中产生的废液、残渣;
5、废电镀液、镀槽污泥、电镀水处理污泥、表面处理酸碱渣、氧化槽渣、磷化渣、亚硝酸盐废物等。
表面处理废弃物代码如下:
336-050-17 氯化亚锡敏化处理产生的废渣及废水处理污泥T
336-051-17 氯化锌、氯化铵敏化处理产生的废渣及废水处理污泥 T
336-052-17 使用锌和电镀化学品进行镀锌时产生的废镀液、镀液渣和废水处理污泥T
336-053-17 使用镉及电镀化学品进行镀镉时产生的废槽液、槽渣及废水处理污泥 T
336-054-17 使用镍及电镀化学品进行镀镍时产生的废镀液、镀液渣及废水处理污泥 T
336-055-17 使用镀镍槽T进行镀镍时产生的废槽液、槽渣及废水处理污泥
336-056-17 使用硝酸银、碱、甲醛进行金属化银电镀产生的废镀液、镀液渣及废水处理污泥
336-057-17 使用金和电镀化学品进行镀金时产生的废槽液、槽渣和废水处理污泥T
336-058-17 使用镀铜槽T化学镀铜产生的废槽液、槽渣及废水处理污泥
336-059-17 用钯盐和锡盐活化处理产生的废渣和废水处理污泥 T
336-060-17 使用铬和电镀化学品进行黑铬电镀产生的废镀液、镀液渣和废水处理污泥 T
336-061-17 高锰酸钾钻孔除胶产生的废渣及废水处理污泥
336-062-17 使用铜及电镀化学品进行镀铜时产生的废槽液、槽渣及废水处理污泥 T
336-063-17 其他电镀工艺产生的废镀液、镀液渣及废水处理污泥 T
336-064-17 金属或塑料表面酸(碱)洗、脱脂、除锈、水洗、磷化、抛光、化学抛光等工艺产生的废腐蚀液、废洗液、废罐液、罐渣及废水处理污泥(不包括:酸(碱)洗、粗化、硫酸阳极处理、铝镁材料(板)表面的磷酸化学抛光废水处理污泥、铝电解电容器用铝电极箔化学腐蚀、非硼酸液化废水处理污泥、铝挤压加工模具碱洗(模具锅)废水处理污泥、碳钢酸洗除锈废水处理污泥)T/C
336-066-17 涂层剥离过程中产生的废浴液、浴渣和废水处理污泥 T
336-067-17 使用含重铬酸盐的胶体、有机溶剂和粘合剂旋涂耐腐蚀涂层产生的废渣和废水处理污泥 T
336-068-17 使用铬化合物化学硬化抗蚀剂层产生的废渣和废水处理污泥 T
336-069-17 铬酸镀铬产生的废镀液、镀液渣及废水处理污泥T
336-100-17 铬酸阳极氧化产生的废槽液、槽渣及废水处理污泥 T
336-101-17 塑料表面粗化铬酸产生的废浴液、浴渣及废水处理污泥T
表面处理废弃物中含有大量的有毒重金属和腐蚀性废液,如铬、镉、镍等,如果处理不当,将对人体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长期的二次污染。 其中,重金属不能生物降解,在自然界中长期存在。 它们通过食物链在人体内蓄积,引起重金属中毒等危害。 腐蚀性废液不仅污染水体和土壤,降低地区环境功能水平,而且对皮肤、粘膜等组织也有较强的腐蚀作用,严重影响人体健康。
目前,我国污泥表面处理的主要方法是资源化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焚烧和固体填埋处置,以减少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
根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危险废物转移单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表面处理废物必须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