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危险废物污染防治责任制度建设要点

日期: 2024-05-08 05:02:27|浏览: 67|编号: 65186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请自鉴内容实用性。

企业危险废物污染防治责任制度建设要点

【能量人正在关注,点击右上角添加‘关注’】

北极星固废网讯:众所周知,危险废物领域有句话叫“三吨犯罪”,意思是非法排放、倾倒、处置危险废物三吨以上就构成犯罪。造成环境污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这是《二殿下司法解释》中确定的。 司法实践中如何认定非法排放、倾倒、处置? 2019年2月20日,“两高三部”对此问题进一步解释。 要看行为是否违反国家规定或行业操作标准、污染物是否与外部环境接触、是否造成环境污染的危险或危害等。各方面综合分析判断,体现最严格的环保要求。执法司法体系和最严格的环境法律理念。 在企业固废管理方面,固废法修订草案二审稿进一步强化了产生者的主体责任,提出产生工业固废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产生、处置、处置等综合制度。工业固体废物的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 过程中环境污染防治责任制。

在这样的法律背景下,企业危险废物的规范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建立完整、健全、有效的危险废物污染防治责任体系,可以帮助企业进一步规范、规范危险废物管理,有效规避法律风险。 ; 同时可以帮助企业提高危险废物管理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外,建立危险废物污染防治责任制度也是考核危险废物标准化管理的硬性指标。 《危险废物标准化管理指标体系》中第一个考核项目是“环境污染防治责任制”,要求企业建立并落实危险废物污染防治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责任信息放在显着位置。 可见,建立和落实明确的危险废物污染防治责任制度,不仅是做好危险废物管理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完成危险废物标准化管理考核的重要保障。

一、危险废物污染防治责任体系建设要求

在设计危险废物污染防治责任体系时,建议考虑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危险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三大原则,这是危险废物污染防治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危险废物管理原则,贯穿于危险废物管理的全过程。 其次是制度衔接,即人员安排、任务分配、奖惩措施等能否与现有环保制度、岗位管理责任制等有效衔接,避免无法有效衔接。由于条款冲突而实施该系统。 三是全流程监管,即制度是否涵盖危险废物收集、转运、储存、自用/处置或外包使用/处置的各个环节,避免覆盖不全导致漏工。 、职责不明确、主体不明确。 。 最后一步是实施,即设计的制度能否明确回答这四个问题:管理什么、谁负责、如何管理、是否合适? 企业在设计系统时,需要充分识别本单位产生的危险废物种类,做到全覆盖,明确管理对象; 将危险废物管理各项工作落实到岗,各司其职,明确管理主体; 每项工作的实施方法都生动地展示在纸上,具有很强的指导性,管理方法清晰; 制度根据实施效果定期调整,做到动态更新,管理效果​​清晰。

二、建立危险废物污染防治责任制的设想

构建危险废物污染防治责任体系时,建议遵循以下思路:识别危险废物→组织工作→分配任务→落实责任→形成制度→动态更新。

危险废物认定是建立危险废物污染防治责任体系的第一步。 如果企业未能对危险废物进行充分识别,在后期管理过程中很可能将危险废物与非危险废物混合存放,或者将危险废物丢弃、倾倒、随意倾倒。 处置涉及的法律风险较大,情节严重的可能构成犯罪。

清理工作是建立危险废物污染防治责任制的重要内容。 危险废物管理工作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建立危险废物污染防治责任制度,并在显着位置张贴责任信息。 第二部分是危险废物的管理,包括危险废物的收集、厂内转运、贮存(包括贮存设施管理)、自用/处置(包括处置设施运行过程中相关参数的监测)、处置-场地转让、委托利用/处置,以及各环节危险废物管理评估。 危险废物管理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危险废物容器、包装物以及危险废物收集、储存、运输、利用、处置的设施、场所设置识别标志。 。 第三部分是危险废物的文件管理和能力提升。 文件管理包括危险废物管理预案的制定、危险废物申报登记表和国家固体废物管理信息系统的填写、应急预案的制定和修订、台账、应急演练资料、台账、交接单的汇总、各类项目备案材料、培训材料、危险废物利用/处置合同的归档; 能力提升包括危险废物管理培训和应急演练。 只有认真考虑危险废物管理流程中涉及的各项任务,避免遗漏和疏忽,才能保证后续任务分配和责任落实的顺利进行。

落实任务、落实责任,是构建危险废物污染防治责任制的关键。 只有把危险废物管理工作落实到部门、落实到岗位、量化到个人,才能层层传递责任和压力,通过责任制推动。 通过问责抓落实、保成效,才能形成事事管、事事监控、事事推动、事事办成的工作局面,让制度从“纸上”走向“落地”。

制度的形成和动态更新分别是危险废物污染防治责任体系建设的书面环节和修订环节。 只有把制度详细、详细地呈现在纸面上,才能确保危险废物管理工作有规矩可循、有依据有依据、有事按制度办、有制度有人管。 同时,制度需要不断修订、更新、废止,确保其有效性、适用性、权威性,推动危险废物标准化管理不断完善。 因此,当《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等与危险废物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发生变化,企业生产工艺发生变化,或有新的改造时及扩建项目,危险废物需及时清理、检查。 修改制度; 企业应每年对制度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制度内容。

三、危险废物污染防治责任体系建设架构

实际工作中发现,现行部分企业危险废物污染防治责任制度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制度不清、不明确。 从头到尾,文章都列出来,没有逻辑性,不好找。 二是系统适用性差。 大部分文章摘自与危险废物相关的法律法规。 它们是原则性的声明。 内容过于笼统,与危险废物管理的特殊性不相适应,无法提供实际指导。 三是体制内职责划分不明确。 整篇文章没有提及任务分配和职责分工,导致分工不明确、主体不明确。 落实工作缺乏主体,制度形同虚设。

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建议在构建危险废物污染防治责任体系时采用以下结构:总则→部门职责→岗位职责→具体制度→奖惩制度→附件。

总则是对系统的总体概括。 总则应当说明制度建设目的、适用范围、企业产生危险废物种类、制度修订调整要求、发布审批情况以及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部门职责、岗位职责是保证制度落实的核心章节。 在部门职责中,应当制定危险废物管理组织架构图,明确参与危险废物管理的部门。 根据企业内部实际情况,危险废物管理工作应分解到部门。 为提高工作效率,保证管理效果,分解工作时,建议由生产、废物车间负责车间内危险废物的收集和转运; 危险废物自用/处置车间负责自用/处置环节,但利用处置设施运行相关参数由环境保护部负责监测; 环境保护部全面负责危险废物异地转移、委托利用/处置、危险废物各阶段管理考核、制定危险废物污染防治责任制度、危险废物文件管理等工作。浪费和能力提升。 此外,企业内的危险废物暂存间由环境保护部统一管理。 如果企业有危险废物储罐,可以考虑将储罐交所属生产车间管理。

危险废物管理工作落实到部门后,要按任务分配岗位,按岗位分配人员,落实责任到人。 在岗位职责部分,应说明各岗位的具体职责和具体工作。 清晰的岗位职责描述可以有效避免因岗位重叠而造成的工作扯皮。 建议绘制各部门危险废物管理职责分布图,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工作内容和职责。

具体制度是保证制度落实的重要指导。 危险废物标准化管理涉及危险废物污染防治信息公开制度、危险废物标签管理责任制度、源头分类收集贮存和转运管理责任制度、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制度、危险废物申报和处置制度等。登记制度、危险废物经营许可制度、危险废物利用/处置制度、调拨单制度、应急预案制度、业务培训制度等,建议在《危险废物管理办法》中详细阐述各制度的实施方法和具体操作步骤。章节。 一个好的管理责任体系应该像一本操作手册,可以帮助员工在不知道该做什么的时候快速找到答案,给予员工准确、清晰、简洁的操作指导。

奖惩制度是推动制度积极落实的必要措施。 制定奖惩制度时,建议与公司现行环保责任追究管理办法相统一,并明确在危险废物管理过程中,任何不符合国家法律和法规的行为。违反规定并造成严重后果的,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附件是危险废物污染防治责任制的补充内容。 企业可在文末附上危险废物标识牌格式以及企业产生的各类危险废物的标签格式,帮助企业规范危险废物标志的设置。 企业还可以考虑在文末附上危险废物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文件摘要、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和工业危险废物申报登记表填写说明、危险废物管理台账格式、制定国家固体废物管理信息系统操作手册(企业)等内容,进一步完善污染防治责任制度。

结论

完整、健全、有效的危险废物污染防治责任体系,对于企业规范危险废物管理工作、制度化岗位职责、科学化管理方法至关重要。 是规避风险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效率、完成任务的有效手段。 危险废物评价目标的重要保障。 但制度不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的“摆设”,而是必须落实到具体工作中。 危险废物污染防治责任制度建立后,企业需要认真落实,才能充分发挥制度的作用。 发挥了应有的作用,真正实现了企业危险废物的规范化管理。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浚耀商务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