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晒账本 "三公"经费、政府采购指标得分偏低

日期: 2024-05-21 07:06:03|浏览: 113|编号: 68327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请自鉴内容实用性。

地方政府晒账本 "三公"经费、政府采购指标得分偏低

“三公事”支出是否减少了? 非一般性支出是否得到有效压缩? 政府采购是否公开透明、在规定目录内按程序运作? ……地方政府手里的钱该怎么花,一直是公众关心的话题。 特别是近两年经济增长面临下行压力。 加之大规模减税降费的影响,财政收支承受较大压力。

财政支出要精打细算,好钢用在刀刃上。 地方预决算公开是社会公众了解政府和各部门收支情况的重要途径。 公开这本“账本”,接受公众监督,可以倒逼地方政府全面提高预算绩效,完善财政监督管理。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 2015年以来,财政部每年对地方预决算公开情况进行专项检查。 近日,财政部公布了2018年地方预决算公开专项检查结果,地方政府公布“账本”能否做到公开透明? 老百姓能看清“账本”吗? 我们一起来看看测试结果吧。

河南、广东、内蒙古位列披露前三名,尚有8家企业未披露。

财政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大部分地方部门2018年预算、决算已公开。此次检查各级部门和单位共26.78万个,未公开的仅有8个。 2015年第一次专项检查,全国未公开房产9.3万处。

总体来看,各地预算公开程度基本满足相关要求,各项指标平均达标率逐年提高。 2015年至2018年,各级政府和部门预算、决算平均达标率分别由75.39%、72.08%提高到99.31%、99.55%。 这表明预算、决算的编制和执行更加全面、规范。

此外,预决算详细程度分别由71.73%、63.36%提高到99.66%、99.56%; 信息披露及时性分别由60.17%、65.98%提高至99.89%、99.77%。 这两项指标一下子从60%~70%左右跃升至99%以上。 改进还是比较大的。

“预决算的完整性、平均达标率、详细程度、披露及时性均超过99%,这说明披露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基本上什么都要披露。”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战略研究所研究员杨志勇解释。

财政部表示,财政预决算公开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以绩效信息披露为例,随着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步伐加快,已有31个省份公开了绩效目标,29个省份公开了绩效自我评价和绩效评价结果。 一些省份还向社会公开了省级财政部门牵头的全部关键绩效评价报告。

分数“排队”,预决算出炉,哪个省最公开? 2018年地方预决算公开排名中,河南、广东、内蒙古位列前三; 重庆、吉林、江西分列倒数第一、第二、第三位。 部门预决算公开,广东、新疆满分; 在政府预决算公开方面,湖北和上海得分最高。

“财政部门的排名可以有效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促使‘落后’地区加大披露力度,从而提高预算编制和决算执行的科学性。” 杨志勇认为,地方预决算公开工作是地方进步的重要一步。 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方预决算公开全面制度化,可以极大促进地方治理现代化。

“地方预决算的编制和执行,反映了地方政府对公共资源的配置和安排。预决算公开,就是向社会公开政府配置公共资源的过程,督促政府改进治理。”能力。” 中国社科院财政战略研究所研究员张德勇认为,公开透明的地方预算、决算有利于加强社会监督,促进地方政府预算安排更加科学合理,允许有限的财政支出。发挥财政资金更大作用。

“三公”经费、政府采购等公共指标得分较低,缺乏“明细账”和同比。

地方预决算公开总体取得较大进展,但仍存在不少问题。

财政部指出,本次预决算公开总体上省级好于市级,市级好于县级。 排名靠后的省份,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市县两级,部分市县单位基础工作薄弱。 此次抽查的“城乡社区支出”主体数据显示,一些地方存在超范围支出、虚假支出、拨付支出、违规调账、挂账虚减支出等违规行为。 。

检查发现,全国有2351个部门和单位未披露运营资金情况报表,20647个部门和单位未披露国有资产占用情况报表。 辽宁、江西、甘肃、宁夏四省仍有8个部门和单位未向社会公开部门预决算,包括白银市中级人民法院、沉阳市铁西区土地储备交易中心等。其中,中共分宜县委台湾工作办公室2018年预算和2017年决算尚未公开。

开放标准化、规范化程度有待提高。 检查发现,省、市、县三级政府及部门公布的表格、材料在样式、说明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因此,信息的可获得性较低,难以进行年份之间的比较或横向分析,不利于政府监督和公众监督。” 杨志勇说道。

一些部门和单位公开的信息还存在准确性不够、可读性不够、收支信息不准确等问题。 例如,有的预决算披露编号与审批编号不一致,有的预决算披露表格与会计信息不一致等。 公众最关心的“三公”资金和政府采购安排在信息披露指标上得分较低。

为了验证这一结论,记者查询了部分省级预决算公共平台发现,“2018年三公费决算”信息仅包括公务用车、出国出差决算总数。以及全省各部门公务接待费用,包括年初预算和调整预算。 数量和决算比上年增加了四项。 无法看到各部门之间的横向比较和纵向同比增长率。 从几个部门的具体“三公”预决算信息来看,我们只有2018年的预决算,看不到与去年的比较。 也就是说,公众可以看到一个省2018年总体削减了三项公共支出,但看不到各个部门具体做得如何。 这种程度的披露显然还不够,需要进一步细化。

杨志勇认为,上述问题说明地方政府主动公开意识还不够,公开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理想的情况应该是,公众可以通过公开信息直接了解地方政府部门在做什么、做得怎么样。只有这样,预决算的执行情况才能得到有效评价,监督也才能落实到位。”舆论才能有针对性,才能发挥更大作用。”

专家认为,要让地方预决算“账本”详实透明,需要在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

张德勇认为,《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颁布和新《预算法》的实施,确立了预决算公开的法律地位。 但两者都只提出了原则性要求,并没有给出具体的操作性法律规定。 今后应从保障公民监督权、知情权、制定预决算数据公开的具体办法等方面加强法制建设。

“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公开的预决算信息不能准确反映资金的去向,公众很难了解政府治理的具体表现。” 张德勇表示,与预决算公开制度相结合,还应建立预决算执行情况的实时监督机制。 例如公共预算执行过程中的资金使用情况、投资情况、项目成果等。 通过实时监管,可以及早发现财政资金使用不当的问题,防止流失和浪费。

杨志勇认为,预决算信息公开时,除了极少数保密内容外,其他都应该公开。 “让地方政府信息公开成为常态,不公开成为例外;不仅要公开预决算信息,还要评价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并建立相应的问责机制。”

专家建议,各级政府在公开预决算信息时,应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图表等。 同时,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做好大众传播工作,提高公众参与的积极性。 此外,还要完善网络公共平台建设。 张德勇说:“将中央和地方预决算信息统一在一个平台上,更有利于同级政府之间的横向比较,方便公众监督。”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浚耀商务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