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文化和榆林的塔

日期: 2024-05-29 02:06:11|浏览: 72|编号: 70176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请自鉴内容实用性。

塔文化和榆林的塔

塔文化与榆林塔

曹国荣

塔又称“塔婆”,是梵语“舍利塔”音译的简称。还有“舍利塔、塔婆、斗波、托波、浮图、浮屠”等别名。直译应为“文冢、圆形坟墓、精神殿堂、高大显赫之处、大集会、功德会”等。原来是用来存放舍利的,所以叫舍利塔。相传释迦牟尼圆寂后,其弟子阿难等焚烧了他的遗体,尸骨化作五色珠子,平均分给八国国王,以平息纷争。后来这些遗骨散布到世界各地,信徒们便建塔供奉。这大概是最早的佛塔了。佛塔最原始的含义是安葬佛骨和高僧的坟墓。 《魏书·师老志》云:“弟子集奉祀,置宝瓶中,访香花,顶礼膜拜,建宫殿,参拜‘塔’。塔,亦无义字,犹如寺,故世人谓之塔寺。”

大雁塔

显宗与密宗对塔的看法有区别,显宗认为塔是高德的象征,即墓碑,所以仅限于佛和有德行的僧人;密宗认为塔是大日如来三味相的形体,塔是佛身,不是墓碑,所以一般僧人的坟上也可以建塔。

后来,塔除了用于存放佛骨和僧舍利外,还用来存放佛经、佛像、法器等宗教物品,美化佛教寺院,因而被扩充为“佛塔”和“宝塔”,成为佛教徒崇拜的对象。

随着佛教的传入,塔与佛寺同时在中国出现,几乎遍布全国。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自从佛教入华以来,塔寺之繁盛,未有之矣。”

中国塔融合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征和建筑美学,对古印度塔进行了改造,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从材料质地上看,有木塔、石塔、砖塔、铁塔、铜塔、金塔、琉璃塔、象牙塔,还有近代出现的钢筋混凝土塔;从塔的外形上看,有方形、圆形、六角形、八角形、九边形等;从塔的建造方式上看,有楼阁式、密檐式、覆钵式喇嘛塔、金刚宝座塔等。

该塔由地宫、基座、塔身、塔头组成。地宫是供奉佛骨的地方,四壁多雕刻或彩绘精美的佛像和装饰图案。塔身可为实心,也可为空心。空心的底层设门,上部设窗并内置楼梯,盘旋而上,层层直达塔顶。每层檐口均有巧妙的斗拱和飞檐,塔角檐下悬挂风铃。塔头即塔顶,覆钵状,上方设轮杆,装有刹轮(相轮、宝瓶)。塔身整体造型雄伟挺拔,直入云霄,气势磅礴,令人叹为观止。

小雁塔

古印度佛教对塔的层数有严格的规定,如《十二缘起经》中说:“一如来八层以上,即为塔;二菩萨七层;三世菩萨六层;四阿罗汉五层;五那悉达多四层;六须弥陀三层;七须陀洹二层;八转轮圣王一层。若不合宜,即非圣塔。”我国结合风俗习惯和观念,对塔的层数进行了修订,因奇数为阳数,寓意吉祥,所以多数塔有五层、七层、九层、十一层、十三层。 少数达十五级或十七级,如云南大理县南诏寺塔、四川彭县隆兴寺塔,均为十七级。

我国的塔大多原为木质,易腐朽损坏,尤易遭火焚烧。南北朝晚期至隋唐时期,逐渐改用砖石重建。其建造方法有两种:一是类似木塔,将砖石柱、梁、斗拱逐层叠砌,逐渐向内移动,称为“多层塔”或“楼阁式塔”,如河南定县天元寺塔;另一种是在高塔之上加设多层密檐,称为“密檐塔”。一般不砌筑柱、梁、斗拱,只在表面露出木柱、梁、斗拱的轮廓线条,具有浮雕的装饰特点,如河南登封嵩岳寺塔。墓塔为两层重檐,顶部有砖或石制的断檐。

公元4至5世纪,北魏、南凉尊佛教为国教,并修建寺庙。塔的外形基本固定,多为方形或八角形。至唐代,以方形为主,如大雁塔、小雁塔等。

公元10世纪,八角形塔成为标准形式,建造方式也由过去用砖砌成外侧圆柱形、内侧为木质楼梯、木地板,改为利用各种角度错开中心,将楼梯、地板、壁龛等砌成一个整体,后来又有六角形、九角形、圆形等。

元代随着藏传佛教传入中国内地,内地开始出现瓶状塔,俗称喇嘛塔,如北京妙应寺白塔。

北京妙应寺白塔

明代出现了一种特殊的塔,即仿照古印度菩提伽耶建造的金刚宝座塔。在长方形台基上建有五座密檐方形塔,中间有一座瓶形塔,四角有四座较小的密檐八角塔。塔身优美,塔基雕饰精巧,如北京真当寺塔、内蒙古呼和浩特金刚宝座琉璃舍利塔等。

有些名塔修建巧妙,匠心独运,如山西应县木塔,高67米,始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年),距今近千年。从外表看,为五层六檐,但因每层之间有暗层,故实际有九层。

应县木塔

除基座和第一层墙体用砖外,全塔全部用木斜撑、梁、短柱、斗拱等构成,是建筑结构与使用功能完美结合,造型艺术光辉典范,成为中国古建筑史上的奇迹,在世界上独一无二。再如山西运城普济寺塔(俗称应应塔),具有九种声学效果,与北京天坛回音壁、河南单县蟾蜍音塔、四川通县大佛寺石琴并称为我国现存四大回音建筑,与缅甸摇头塔、意大利比萨斜塔、摩洛哥香炉塔并称为世界四大巨塔,居首位。

许多名塔虽然已因风雨、地震、雷击、战火等侵蚀,但今天仍然巍峨雄伟,可以说是建筑史上的奇迹。

有些塔因为有着特殊的经历而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如山西朔县崇福寺塔,始建于北魏天安元年(466年)。抗战时期,日寇想将其偷运到日本,爱国志士在打包时,冒着生命危险,把高49厘米的塔顶藏了起来。抗战胜利后,运往日本的塔身运回中国,后又由国民党运往台湾,现藏于台北博物馆,塔顶则收藏于山西朔县文物管理所。塔身与塔头分离,不同处,如今已成为两岸盼望祖国统一的人们一个重要的话题。

我国还有一种塔,意义不同。地方文人为了祈求文昌帝君文风好、考中进士,在名山大川、要道上建塔,称为文峰塔或文峰楼。其造型完全仿照佛教塔式,以雄伟、醒目、挺拔的气势,勉励青年人珍惜光阴、努力学习、立志成才;以稳重、庄严、内涵丰富,勉励人们继承优良传统,开创一代新风。

除了上述内涵外,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还赋予了它新的含义,如为纪念革命烈士而建的烈士纪念塔,已成为具有新时代意义的革命圣塔。

由于塔的特点是拔地而起,巍然屹立,人们也把类似的建筑称为塔,如香塔、水塔、灯塔、电视塔、指挥塔、塔吊等。其中,只有少数建筑是按照塔的形状建造的,风格独特,如北京大学的抽水塔,其建筑形式为密檐宝塔,加深了北大校园古老的文化气息,成为北大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其他的不是本文涉及的内容,就不再赘述。

北京大学水塔

佛塔通常建在名山、古寺上,成为寺庙群的有机组成部分,形成错落有致、令人瞩目的壮观格局,为景观增添了无穷魅力。有的佛塔可作为名山名胜的标志,成为旅游景点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有在主要道路上修建佛塔的,称为“过街佛塔”。当地民俗认为,如果人们从佛塔下经过,然后默念佛号,可以保佑人们平安吉祥。虽然充满迷信色彩,但也有提醒人们要心存善念、端庄大方的积极意义,更何况它还能美化山川。

在全国众多名塔中,陕西的很多古塔独具特色,独具特色。西安冶金学院曾“跋涉三万里,跋涉千日”,经过认真细致的科学考察,发现陕西境内有古塔204座,其中不乏佼佼者。 这里有雄伟壮观的大雁塔,有秀丽挺拔的小雁塔,有珍藏释迦牟尼舍利子的法门寺纯金塔,有全国最高铁塔的咸阳千佛寺塔,有象征革命圣地的延安宝塔,有高达79米的泾阳崇文塔,有造型优美的山阳凤阳塔和阳县开明寺塔,有日本友人祭拜净土宗创始人的长安香积寺塔,有安葬古印度瑶琴三藏大师鸠摩罗什舍利子的塔……真是蔚为壮观,这些名塔体现了陕西作为中华文化重要发祥地之一的光辉魅力。

延安塔

榆林城内有五六十座碉楼,遍布全城,类型多样,各具特色,历经天灾人祸,虽存留不多,但也有一些十分出色的。榆林碉楼从不同侧面展现了榆林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下面就介绍其中最具特色的几座。

凌霄塔位于榆林坨城南,西临西宝公路,北临榆阳河,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一说始建于明正德十年(1515年)。原为榆阳寺中心塔,后寺毁,塔存。为八角形砖结构塔,共十三层,高43米。第一层八面有横匾,按方位依次为“乾清”、“堪日”、“根智”、“真法”、“循顺”、“黎明”、“坤宁”、“兑月”。将道教思想融入佛教文化,在佛塔中极为少见。各层均有砖雕斗拱和木檐,檐上悬挂风铃。 微风吹过,钟铃鸣响,奏出美妙的乐章,使人产生无限的思绪和遐想。第一层东南旗“巡顺”下设封门,西南旗“坤宁”下设假门,西北旗“乾清”下设拱形门。拾级而上可上第三层,每层均有木梯可上顶层。第二层以上每层均有4扇拱形窗,层层交错。登塔向下望,整个榆林驼城尽收眼底;极目远眺,仰望天空。塔顶覆琉璃瓦,上覆莲花宝座,瓶型顶,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令人眼花缭乱。有人说,凌霄塔是一支笔,渔阳河是一块砚台,蓝天是纸。 塔影映照桥头,犹如巨笔蘸墨,写出人间奇文。清代诗人杨天佑曾有诗赞之:

我停下马,欣赏榆中的美景,看见宝塔与蓝天相连。

镇北的崇台楼横跨北疆,凌霄塔直指城南。

眼前尘世的尘埃一扫而空,我踏上半掩在薄雾中的楼梯。

英图文风出众,八卦图之门打开了。

中午时分,太阳达到最高点,光芒闪耀在星空上。

佛檐钟声传入佛寺,舍利高隐于云龛。

山水风光值得细细品味,风月无限风光值得共话。

我愿以此景为名,以月宫花簪为名。

完美的展现出了凌霄塔的神奇魅力。

“南塔凌霄”为榆林八景之一,与坨城北郊万里长城第一楼镇北台遥相呼应,成为历史文化名城榆林的标志。凌霄塔与镇北台与古城街道处于同一中轴线上,与六层旗街上的建筑相得益彰,形成了“古城南塔北台,六层旗街名扬四海”的独特景观,在全国独树一帜。

榆林凌霄塔

凌霄楼位于榆林坨城制高点,地势十分险要,控制了凌霄楼,就等于控制了榆林大半个城,所以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1947年解放战争榆林战役中,彭德怀司令员率领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与国民党军多次争夺凌霄楼,进行了殊死搏斗。至今楼上弹孔密布,在硝烟弥漫的历史中留下了浓重的痕迹。

凌霄塔是全市各塔中最高的一座,与遍布各县区的众多佛塔一起,构成了一座座争奇斗艳的塔文化宝库。

古塔寺塔位于榆林托城东南古塔乡,始建于元天顺元年(1328年),现寺毁,仅存塔身。塔为七层八角密檐砖结构,塔基为叠石砌成,总高12米,通体为水磨青砖砌成。塔身坚固,中间檐口磨成圆形,塔角不外凸,各层檐口砖雕斗拱亦呈圆形,檐下雕有莲花纹等纹饰。第一层正面有假门,第七层壁上开有拱形佛龛,塔顶为水磨青砖雕莲花座。此种塔型在陕西极为少见。 据《重修古塔寺碑》记载,始建于汉光武帝永禄年间,明天顺元年(1457年)、咸化十五年(1479年)多次重修,并“上筑新塔,以与古塔相配”。据碑文记载,寺内应有两座塔,建造时间相隔甚远,仅存古塔一座。古塔寺的修建时间早于榆林尉城,古塔寺是榆林现存最早的一座佛塔,对研究榆林尉城建立前的佛教寺院历史和榆林尉城的历史十分珍贵。

古塔寺位于榆林市驼峰山顶,建造年代不详。塔身通体白色,形似北京北海公园妙应寺白塔,但略小。因位于驼峰山顶,十分醒目,与塔山寺群塔群和巍峨的红文昌楼相映成趣,蔚为壮观。可惜解放前夕该塔被毁,从塔内挖出的佛教文物很多已不知去向。

大芬潭陵塔位于榆林市北部金鸡潭乡大芬潭村东,为八角尖顶砖塔,高5米,为成吉思汗第十九世孙顾克台陈弘太极的陵塔,建造年代不详。顾克台“文笔娴熟,通晓内经”,是著名的蒙古族军事家、史学家,曾校勘蒙古文《十善白史》。明隆庆五年(1517年),封为龙虎将军,授金印。万历十四年(1586年),在内蒙古乌审旗战死,葬于伊克翁滚(大芬)。 每年农历五月十三,他的后裔和蒙、汉人民都来扫墓祭祀,并与当地群众举行物质交流大会,并进行赛马、抢羊等文化娱乐活动,蒙、汉人民和睦相处,情同手足,是我国大团结的极好证明。

鸣钟楼位于衡山县塔湾乡潞河东岸,据《陕西延绥镇志》记载:“三界关西六十里,为威武境。境西有鸣钟一处,为元代泰定年间所建,时有白鹤筑巢于其上。”

衡山钟楼

塔角装有风铃,风吹时,声音很远就能听到,故名。塔为八角形密檐砖石结构,高30米,共11层,塔身空心,可直达顶部。塔洞内有壁画,四壁雕有观世音菩萨像,有坐像,有立像,神态各异,工艺精湛,色彩历经数百年不褪。现塔基已残破,塔身向西倾斜,急需修复。

塔寺塔(又名凌霄塔)位于衡山县原孛罗城内,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年(1594年),清光绪五年(1879年)、1984年两次修葺,基本保存完好。塔高12米,为八角九层密檐砖塔,塔檐下饰兽首、仿木斗拱,造型典雅美观,是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孛罗堡的象征。

多宝佛石塔位于衡山县点石镇张家湾村西万灵寺内。塔基为石砌须弥莲花座,高1.3米,塔身高5米,塔顶覆宝瓶塔身。据塔龛内石匾记载,始建于明嘉靖三十六年(1517年),是榆林地区较早的佛塔之一。

佛殿庙沟钟楼位于衡山县赵石盘乡王皮村,始建于清末,具体年代不详。为实心八角形石塔,莲花座上雕有佛像、花鸟图案,四面各刻有“紫益天柱,九岭祗郦”四字,内容深邃,雕刻工艺精湛,令人叹为观止。

天王塔位于米脂县西北郭兴庄乡云台山寺内。据光绪年间《米脂县志》记载:“宋时哲吉士屯兵于西浮图,即此处。”从建筑风格判断,应为宋元时期所建。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重修,清宣统三年(1911年)再次修葺。为六角七层砖石结构,密檐歇山式,原高12米,现为四层半,高9米,为米脂县境内仅存的一座佛塔。

孤山铁塔原建于府谷县孤山堡高家山上,清道光年间迁至孤山南屏山,铸于明代,但具体年代不详。整座塔为层层铁质,层层叠放,直如锥体。塔高5米,共12层。层层四周铸有佛像,形象俊秀,工艺精湛。“文革”时被砸成废铁,换成了收音机,实在是可笑至极。

记得在府谷县皇甫乡,距离皇甫中学一公里左右的路边,有一座小石塔,高约两米,底部直径50厘米,整座塔由整块石头雕凿而成,由五层圆球叠合而成,精巧美观,堪称袖珍版的宝塔杰作,不知是否还存在。

凌云顶位于佳县体育场东侧,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为八角形楼阁式塔,内有楼梯,每层均铺有楼板,一层设拱门,二层以上每层均有窗户,为佳县最高建筑。登临其上,“可望秦晋高原厚重,黄河浩浩荡荡”(《佳县志》)。

文笔塔位于佳县通镇街南端文昌庙东面山顶上,2002年由当地人设计建造,是全国最年轻的塔,为九面浅檐砖石结构。塔基用青石砌成,高1米,塔身用红砖、水泥砌成,高20余米,中空,设有楼梯直达顶层。一层朝东有门,上刻对联:“名聚天下灵气,古镇天下才子”,横联为“天开文运”。二层以上有窗户,层层错落。屋顶覆绿、红琉璃瓦,顶有绿釉宝瓶。 塔西、南两侧为大理石碑廊,镌刻名人碑文,内容深刻,书法优美,丰富了塔的文化内涵,提高了塔的文化品位。碑廊中有一首《西江月》诗阐述了建塔的动机:“修德增智何须?唯专心教书,人物和合,文采巍峨。晓光照塔顶,少年志存高远,好好读书登高远,莫负故乡期望。”塔位于余嘉公路旁,与贾鲁河、贾鲁桥一起,形成与延安宝塔极为相似的景象。

榆林城内多座城楼,仅榆林一县托城东山就有五六座,镇远门外也有五六座,其他县城的城楼也大多有,可惜如今已不复存在,实属可惜。

宝塔是中国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融合的光辉典范。每一座名塔的建造都充分体现了建筑者的智慧,每一座名塔都镌刻着特定的历史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宝塔是中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随着历史年轮的延伸而日益受到人们的珍视。宝塔是历史,宝塔也是文化,每一座宝塔都是厚重的历史文献,每一座宝塔也是一座璀璨夺目的艺术宝库。参观名塔是我们学习历史、欣赏建筑艺术和雕塑、绘画、书法等艺术,从而提高文化修养的绝好机会。登上宝塔,放眼望去,风光无限,令人心旷神怡,激励人奋进。宝塔也是我们端正心灵、修身养性的良师。 中国有句古话:“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站在宝塔下反思,无疑会对我们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境界产生升华作用。观赏名塔是一种高质量的文化活动,观赏名塔也是一种美的享受。

幸运的是,宝塔文化继续被促进,因此,除了保护和修复原始的宝塔之外,未来的几代人不会删除中国人民共和国的痕迹。这是一种传统的屋檐,但是塔的结构和塔的顶部是创新的。 Yulin中的Oda确实是伟大的事情,可以说是成功的。

这项工作来自第11期“北北​​文化研究”(2003.2)

结尾

导演

主编| Lei

执行编辑| 杨

编辑委员会| Li ,Zhao ,Liu ,Xie Qing

Zhang ,Yan ,Sun ,Anna

Cui Wei Xue

这个问题的编辑| Yan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浚耀商务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