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镀锌及硅酸盐钝化工艺

日期: 2024-05-29 13:05:23|浏览: 79|编号: 70284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请自鉴内容实用性。

镀锌及硅酸盐钝化工艺

电镀厂信息:本文研究了电镀锌镀层硅酸盐无铬钝化工艺,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以电镀锌工艺体系为研究对象,比较各种体系的优缺点,选定氯化钾镀锌工艺。通过正交优化实验确定氯化钾镀锌工艺最佳工艺条件:ZnCl2:80g/L;KCl:200g/L;H3BO3:35g/L;主光亮剂:2mL/L;载体光亮剂:10mL/L;辅助光亮剂:6mL/L;pH值:5.0;电流密度:1~1.5A/dm2。确定硅酸盐钝化工艺最佳条件:20g/L;H2SO4:3g/L;H2O2:30g/L;添加剂:10mL/L;pH值:2.5;钝化时间:60s。

研究了氯化钾镀锌工艺中各工艺因素对镀层外观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镀液中主光亮剂豆丙酮含量过低,镀层无光泽,表面粗糙不光滑,含量过高,试件高电流密度区易烧损,析氢现象严重,边缘效应明显;载体光亮剂含量过低,豆丙酮不能溶解,镀层粗糙不光滑,含量过高,低电流密度区发黑,光亮范围减小;辅助光亮剂含量过低,光亮范围小,低电流密度区发黑,含量过高,边缘效应明显,镀层表面发黄; 镀液pH值过低,析氢现象严重,pH值过高,镀层表面雾状,亮度变差,镀液变得浑浊;镀层厚度随电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研究了影响钝化膜耐蚀性的因素,结果表明:钝化时间、温度、pH值、钝化液各组分含量等对钝化膜耐蚀性影响很大,若偏离最佳值,钝化膜耐蚀性会明显下降;其他工艺条件如陈化时间、干燥方式等对钝化膜耐蚀性也有明显的影响,最佳陈化时间为24h,干燥方式为热风干燥。在空气中停留时间对钝化膜耐蚀性影响很弱,55为较好。

将硅酸盐钝化工艺与各种其它无铬钝化工艺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硅酸盐钝化液稳定性好,硅酸盐钝化膜的耐蚀性明显优于其它无铬钝化膜,该工艺在取代镀锌铬酸盐钝化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镀锌;硅酸盐钝化;无铬钝化;耐蚀性

第一章 引言

1.1 概述

本文主要研究电镀锌及镀锌层的无铬钝化工艺,重点研究了硅酸盐钝化体系下的工艺条件及镀锌层的耐蚀性能。

金属腐蚀是自然界中存在的现象,是金属与环境发生化学和电化学作用而引起的自发破坏过程,也是人们不愿产生或有意制造的过程。钢铁在空气中会生锈,铝容器装满盐就会穿孔,这些都是常见的腐蚀现象。其根本原因是这些金属在腐蚀介质中处于热力学不稳定状态[1]。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环境污染的加重,金属腐蚀损失的严重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据统计,每年因腐蚀而无法使用的金属质量约相当于年金属产量的1/4至1/3。每90秒就有一块钢铁腐蚀成铁锈,而炼制一块钢铁所需的能源可供一个家庭使用3个月[2]。据英国近几年的年度统计,每年因腐蚀而损失的金属价值为13亿英镑,占国民经济产出的3.5%。我国目前年产钢数亿吨,每年因腐蚀而消耗的钢铁近千万吨。但实际上,腐蚀造成的损失远不止这些。更重要的是,金属结构的损坏往往使机器无法使用,使整个工作过程中断和中断,导致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的损失。这种损失是相当惊人的。 腐蚀造成的间接损失往往是直接损失的几倍甚至几十倍,其损失往往很难给出一个准确的统计数字。另外,腐蚀造成的环境污染也相当严重。腐蚀会增加工业废水、废渣的排放量和处理难度,增加有害物质的产生,造成自然环境污染,破坏环境的生态平衡,危害人类健康,影响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各国不得不采取各种措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来解决金属腐蚀问题。

电化学防护技术是材料防腐方法中常用的一种技术。表面处理技术有电镀、化学镀、阳极转化膜和化学转化膜、渗透镀、浸镀、宏喷涂、微喷涂、化学气相沉积和物理气相沉积等。电镀技术具有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廉等优点,因此成为各种表面处理技术中常用的一种技术[3],在金属防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镀锌是提高钢材耐腐蚀性能的有效方法,目前广泛应用于船舶、机械、航空、建筑等许多领域。但在潮湿环境下,特别是在不通风的湿热环境下,镀锌层极易受到腐蚀,在表面形成深灰色或白色疏松腐蚀产物——白锈,影响外观质量;时间久了会出现红锈,从而失去防腐效果。为提高锌层的耐腐蚀性能,几乎所有的电镀锌和热镀锌钢板均采用钝化处理[4-5]。目前多采用铬酸盐钝化工艺[6],但由于铬酸盐中的六价铬具有较高的毒性和致癌性,从保护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角度考虑,不允许采用铬酸盐钝化。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政府将严格限制铬酸盐的使用和排放;并强调优先发展环保技术。 因此铬酸盐钝化技术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寻求和采用符合环保要求的无铬钝化技术是未来国内外的发展方向。

1.2 国内外电镀锌研究现状及市场概况

1.2.1国内外电镀锌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电镀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是历史上历史最长、应用最广泛的湿沉积金属镀层工艺。电镀在金属防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我国锌资源丰富,价格低廉;加之锌的电极电位比铁的电极电位负,对钢铁基体来说,是一种阳极镀层,能起电化学保护作用,即以牺牲锌为代价来保护钢铁基体。锌镀层经后处理后,不但能获得美丽的外观,而且其耐蚀性也大大提高。因此,锌是电镀金属中使用最多的金属,据粗略统计,约占总电镀量的60%以上,是使用量最大、应用最广泛的镀层类型。因此,对这一镀层进行更多的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

生产中常用的镀液主要有四种[8-9],即氰化物镀锌、锌酸盐镀锌、氯化物镀锌和硫酸盐镀锌。20世纪70年代以前,国内外使用的镀锌液以氰化物镀锌液为主,约占95%。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科研人员广泛开展无氰电镀,出现了多种镀锌工艺,镀液成分、操作条件不一[10-13]。到20世纪90年代,氰化物镀锌仅占20%,酸性体系镀锌占50%,碱性锌酸盐镀锌占30%,氰化物镀锌工艺也由高氰化物发展到中、低氰化物[14-17]。

酸性镀液主要有硫酸盐体系和氯化物体系,碱性镀液主要有锌酸盐体系。传统的硫酸盐镀锌分散能力差,镀层晶体比较粗糙,呈灰白色,只适用于电线、管材、板材、带材等形状简单的件电镀。但由于其电流效率高、沉积速度快、生产成本低,因此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适用于电线、管材。随着市场对产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电线、管材等不仅要求具有优良的防护性能,还要求镀层细密、光亮,传统的硫酸盐镀锌难以满足这一要求,工艺改革势在必行,近年来,一些新的硫酸盐镀锌工艺相继问世[18]。

氯化物镀锌主要包括氯化铵镀锌和氯化钾镀锌。铵盐镀锌是氯化物镀锌溶液中较早应用的镀层类型,但铵盐镀锌溶液氨味浓、分散性和深镀能力差、废水处理困难、对设备腐蚀严重。由于钾盐镀锌添加剂问题已得到解决,近年来该工艺已逐渐被钾盐镀锌所取代。氯化钾镀锌溶液中不含螯合剂,废水处理较容易,且具有分散性和深镀能力好、对设备腐蚀小、电流效率高、镀层平整度和光亮度好、镀液稳定等优点[19]。因此,近20年来,该镀层在国内外都得到了迅速发展。

锌酸盐镀锌工艺的开发和成功,在电镀锌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此工艺完全以较高含量的氢氧化钠代替氰化钠,使镀液无毒,且分散性好,具有深镀能力。此工艺于20世纪60年代开发,我国只比国外晚几年,但推广应用较快。该镀液对钢铁几乎无腐蚀,可用钢板焊接而成的镀槽。另外,此镀型的废水处理非常简单,因为很容易将废水的pH值调节到8-9。在此pH范围内,锌离子就会以氢氧化锌的形式析出,废水经简单过滤后,即可回用或达标排放。此镀型的缺点是电流效率较低,一般不超过80%。

以上三种系统各有优缺点,如表1.1所示:

1.2.2 镀锌市场概况

镀锌板在汽车、建筑、家电等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应用范围和数量都在不断扩大。例如,镀锌板在汽车行业开辟了广泛的应用领域,形成了巨大的需求量。在建筑行业,需求量也一直呈上升趋势。目前,镀锌板的国际竞争已经达到了激烈的程度,主要体现在镀锌板的成本、质量、品种等方面。

近年来,国内镀锌板消费量快速增长,产能得到较大释放,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代表的各项建设工程,都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镀锌板的总体消费量。由于需求旺盛,自2003年以来,我国镀锌板供应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20-23]。另外,汽车工业用镀锌产品以前仅限于天津夏利等少数车型,但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风神2、广州本田、帕萨特、别克等轿车。因此,今后我国应加强镀锌产品的研发、生产和应用,逐步实现汽车用钢板强度等级的系列化,表面处理钢板多样化[24-25]。

国外在发展汽车用热镀锌钢板初期,曾着力研发高性能、多功能、高成本的产品,但结果是增加了生产总成本,未能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现在则十分重视低成本镀锌钢板的应用。随着汽车、家电、轻工等行业的快速发展,薄钢板的消耗量逐年增加,国内产量的增长跟不上消费需求的增长,特别是冷轧板、镀锌板、不锈钢板等薄规格品种的进口量逐年增加,目前是全国钢材消费总量中进口量最多的品种。因此,应借此契机,大力发展镀锌产业,服务国民经济发展[26]。但在大力发展镀锌产业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转型与创新的关系。 对于企业来说,一方面要利用现有设备进行改造,保证低成本扩产;另一方面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要开展横向合作,共同开发创新,实现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有技术,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

1.3 无铬钝化工艺研究现状

为了提高锌层的耐蚀性,必须对镀锌层进行钝化处理。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钝化技术是铬酸盐钝化,因为它在膜强度、耐蚀性、颜色功能、溶液稳定性、工艺简单、成本低等方面都较好。铬酸盐中毒处理能形成铬/基体金属的混合氧化膜,膜中的铬主要以三价铬和六价铬的形式存在。但由于铬酸盐中的六价铬具有较高的毒性和致癌性,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政府将严格限制铬酸盐的使用和排放;而“十一五”规划又强调优先发展环保技术。因此,铬酸盐钝化技术将受到越来越严格的限制。 虽然低铬钝化中六价铬污染量较高铬钝化减少几十至几百倍,但铬毕竟还是一种有毒元素,因此国内外电镀工作者在试验低铬钝化技术的同时,纷纷开展无铬钝化技术的研究[27]。近年来人们又把目光转向寻找无毒或低毒的铬酸盐替代物,采用过渡元素及稀土、硅酸盐、植酸等代替铬酸盐钝化[28]。英国龚蒂研究了铝钨钝化电化学特性[29-30],日本一直在寻找铬的排放工艺和无铬钝化工艺,我国也进行了一些硅酸盐钝化膜、植酸和磷酸转化膜等工艺的研究,但至今未见到成功的应用报道[31-32]。 因此寻求一种外观好、耐蚀性能高的无铬镀锌钝化工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简单论述一下国内外镀锌层无铬钝化的研究进展。

1.3.1 硅酸盐钝化

硅酸盐具有成本低、钝化液稳定性好、使用方便、无毒无污染等优点,但其耐蚀性不如铬酸盐钝化[33]。硅酸盐保护膜是水中带正电的金属离子与带负电的硅酸离子或二氧化硅胶囊作用而形成的吸附化合物[34]。为增加膜的耐蚀性,钝化时必须在溶液中加入有机促进剂如烷基膦酸、硫等化合物。用作染色处理时,也在钝化液中加入天然纤维染料如三芳甲烷染料(阳离子)或混合染料,将其染成各种颜色[35]。韩克平、叶向荣等研究了镀锌层在硅酸盐、有机磷酸和硫的混合溶液中钝化处理所形成的化学转化膜的耐蚀性,以及膜的成分和元素价态。硅酸钠是一种完全无毒的沉淀型缓蚀剂。 韩克平等将镀锌A3钢板浸入硅酸盐钝化溶液中,对硅酸盐化学转化膜进行XPS和AES分析,发现锌在膜表面和膜内部以不同的形态存在,根据硅结合能增大的现象推测可能是由于膜表面形成了保护膜。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在相同的阳极电位下,硅酸盐钝化后锌电极的腐蚀电流明显小于空白镀锌板,而与铬酸盐钝化后镀锌板的腐蚀电流接近。

1.3.2 钼酸盐钝化

铝与铬同属VIA族,可作为钢铁或有色金属的缓蚀剂和钝化剂[36]。但由于铝酸盐同样具有毒性,其应用也受到严格限制。铝酸盐钝化处理的主要方法有化学浸泡处理、阳极极化处理和阴极极化处理。英国大学对铝酸盐钝化处理的电化学特性进行了研究,也对锌表面的化学浸泡处理进行了研究,但结果表明,铝酸盐钝化的效果不如铬酸盐钝化,但能明显提高锌、锡等金属的耐腐蚀性能[37][52]。K.等人研究了用0.1 mol/L钼酸盐(用磷酸调节pH值)处理后的钢铁表面生成的铝酸盐钝化膜,处理后涂漆,最好的膜经过93天的盐雾试验(按标准)后能达到10级[38]。 方景利等研究了在钼酸盐溶液中不锈钢表面获得蓝色膜层的条件及膜层的热稳定性,并用光电子能谱法测定了膜层的元素组成、价态及成分。得出的结论是:该膜层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膜层的元素组成为54.3%O、28.4.%Mo、12.1%P、5.2%Fe;膜层内部以MiO42-(或MoO3)和MoO2共存。王继奎等采用有机芳樟醇聚合铝盐对镀锌层表面进行处理,并将该膜层与硅酸盐膜层、低铬白色钝化膜层进行了对比,得出的结论是该膜层的耐蚀性优于硅​​酸盐膜层和低铬白色钝化膜层。

卢金堂等采用铝酸盐工艺对热镀锌层进行钝化,并进一步研究了钝化膜的耐蚀性[40-41]。结果表明,铝酸盐能明显提高镀锌层的耐蚀性,在酸性腐蚀介质中优于铬酸盐钝化;铝酸盐钝化膜能阻碍锌腐蚀的阴极过程,从而阻碍锌腐蚀。肖鑫等成功研发了铝酸盐-氧化锆氟化物体系钝化工艺对镀锌层进行钝化。对比了该体系钝化膜与铬酸盐钝化膜的极化曲线和浸水试验耐蚀性。结果表明,该工艺形成的钝化膜色泽鲜艳、附着力好,耐蚀性可与硅酸盐钝化膜媲美[42],但不如铬酸盐钝化膜。刘小红国[36][43]等研究了镀锌层钼酸盐转化膜及其耐蚀机理,提出了成膜机理:铝酸盐在酸性介质中具有氧化性,当金属锌暴露于铝酸盐酸性介质中时,会被还原为钼酸盐,形成由氧化锌和铝化合物组成的铝酸盐转化膜。随着铝酸盐转化膜增厚,转化膜中会出现裂纹以释放内应力,但当新鲜锌层暴露后,在此锌层处又会形成一层新的铝酸盐转化膜,从而形成均匀的铝酸盐转化膜。其耐蚀机理为转化膜花纹是由于表面铝酸盐转化膜的存在,它一方面机械地阻挡了Cr对锌层的腐蚀,另一方面也阻碍了氧和电子的自由传输,抑制了锌层的腐蚀反应。得出铝酸盐转化膜可以明显提高镀锌层的耐蚀性。 转化膜还能影响腐蚀反应的阴极和阳极过程,抑制锌的腐蚀。等研究了电镀锌镍合金经铝酸盐处理后形成的膜,认为铝酸盐钝化膜的耐蚀性不如铬酸盐钝化膜,不具备自修复作用。

1.3.3 钨酸盐钝化

钨与Cr、MO属于同一族元素,钨酸盐作为金属缓蚀剂具有与铝酸盐钝化膜相似的耐蚀性,因此钨酸盐钝化也得到了研究。D.[45-49]等研究了锌、锡等在钨酸盐钝化膜中形成的耐蚀性,结果表明,钨酸盐钝化膜的耐蚀性不如铬酸盐钝化膜。[50-5l]等对钨钝化Sn-Zn合金的工艺进行了研究,并研究了其耐盐雾和湿热循环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钨酸盐钝化膜的盐雾和湿热循环试验性能比铝酸盐和铬酸盐钝化膜差。

1.3.4 稀土金属盐

CeCl3、CeCl3和CeCl3等稀土金属盐被认为是含氯溶液中铝合金有效的缓蚀剂[51]。Tang等对用CeCl3溶液处理锌表面进行了研究,认为CeCl3能在锌表面生成一层黄色氧化膜,有效降低0.1 mol/L NaCl中锌表面阴极点氧的还原速率[52]。他们还提出了稀土转化膜耐蚀性的阴极抑制机理,认为稀土转化膜的存在,特别是膜对阴极反应活性位点的覆盖,阻碍了氧和电子在金属表面与溶液之间的转移和传输。近年来的研究还发现,在一定条件下,稀土转化膜还能抑制阳极反应[53]。

有文献报道[54]对混合氯化稀土在镀锌层表面的钝化进行了研究。在促进剂浓度(H2O2)60ml/L、混合稀土盐浓度(50%Ce、28%La、8.7%Pr、13.3%Nd)80g/L、温度30℃、pH值4.0、浸泡时间60s的条件下,用混合氯化稀土溶液处理镀锌层,可得到金黄色的转化膜。该膜的耐蚀性优于硅​​酸盐转化膜,接近于低铬酸盐白色钝化膜。转化膜形成的可能机理是Zn2+和稀土离子以氢氧化物的形式沉积在Zn层表面形成转化膜,而H2O2的加入促进了转化膜的形成。

龙金明等[56]在硝酸盐和氯化物的混合水溶液中对锌表面进行钝化,形成了良好的稀土转化膜,可显著提高锌层的耐蚀性,与铬酸盐钝化膜相当,且与未处理相比腐蚀速度降低10倍左右。但同时也指出,此工艺得到的转化膜制备时间过长,不具备实用性。将金属锌在硝酸盐水溶液中处理后,研究发现膜的相组成为CeO2、Ce2O3和ZnO等氧化物,并提出转化膜的耐蚀性相当于或优于普通铬酸盐转化膜[55]。但由于稀土金属盐价格昂贵,经济效益较差。

1.3.5有机物钝化处理

研究表明,某些有机物质可用于金属表面的钝化处理,有效地提高金属表面的耐腐蚀性能。单宁酸是一种多酸衍生物,无毒,易溶于水,水解后溶液呈酸性。当镀锌钢及其合金层与单宁酸溶液接触时,单宁酸的羧基与镀层发生反应,通过离子键生成锌化合物。而且单宁酸的大量羧基通过配位键与镀锌层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吸附保护膜。研究表明,随着单宁酸溶液浓度的增加,膜层变厚,颜色加深,耐腐蚀性能增强。国外专利中有很多单宁酸钝化配方。例如:(1)40g/L单宁酸、20g/L添加剂,/L; (2)0.1%~20%单宁酸,用于处理镀锌钢板,提高耐腐蚀性能和与油漆的附着力;(3)含锆和氟化物的单宁酸钝化液[57]。

一些文献认为,对于锌涂层来说,最有希望替代铬酸盐钝化的是一些特殊的锌螯合处理,因为它能在锌层表面形成不溶性有机金属化合物,提供优异的耐腐蚀性能[58]。化合物膜增强了膜的耐腐蚀性能。K.等人利用多种三唑衍生物来抑制锌的腐蚀,如二氨基三唑BAT4、BT、AHT及其衍生物。实验发现,AHT在酸性和弱碱性溶液中都是优异的缓蚀剂,而BAT4的耐腐蚀性能最好。此外,电容电位曲线法和XPS分析发现,锌涂层上形成了一层最大厚度为3nm的保护性三唑锌膜(Zn-BAT4),增强了有机三唑的缓蚀性能。膜中锌和三唑环的化学计量比为1∶2。 其中三唑分子的溶解性、吸附性、排水性以及Zn-三唑复合膜的稳定性是影响三唑衍生物缓蚀效率的最重要因素。

植物酸不仅是金属的出色腐蚀,而且是一种用于金属处理的理想螯合剂,不仅是耐腐蚀的金属。水具有强度的酸度。 因此,当植酸在金属表面上具有金属,在金属表面上形成密集的单分子保护膜,这可以有效地防止O2和其他物质进入金属表面,从而抵抗金属的腐蚀,从而使金属表面具有强大的构成物质涂层。由于膜中包含的羟基和磷酸基团可以与有机涂层化学反应。

铝制可以与多种组成部分结合使用,以提高分子之间的协同腐蚀性抑制,Chen Xujun等人之间的有机铝钝化。 ANCE [61] [63]。分子中的含量具有显着的协同腐蚀抑制作用;乙醇胺铝溶液中低碳钢的电化学阻抗明显高于溶液中的溶液,表明其刮擦后的修复能力增强了。

Gong Jie等人[62] [64]使用 DTA作为原材料,以一定的摩尔比将其与铝酸混合,然后冷却,洗涤,过滤,纯化和干燥,以获得无色的晶体膜烯丙烯酰胺氧化铝铝酸盐MDTA,从而具有良好的腐蚀性抑制。在MDTA膜形成过程中,由于引入了有机官能团的腐蚀过程,在铁的表面上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双五元环螯合物,从而形成了密集的屏蔽层,从而改善了有机腐蚀性的耐腐蚀性。

1.4金属钝化膜的膜形成和耐腐蚀机制

实际上,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关于钝化的统一理论,其中有几种不同的解释。

1薄膜理论

该理论认为,当金属和培养基相互作用时,金属的钝化是在金属相互作用时形成非常薄,密集且覆盖的不溶性产物的结果。

在金属表面上形成的保护膜使金属耐腐蚀具有三个原因:

(l)金属与腐蚀介质完全分离。

(2)例如,在这种情况下,氧气的扩散是限制的。

(3)主要原因是阳极过程被阻塞(阳极表面的活性减少了,钝化变得更容易)。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并非所有氧化物膜都会引起钝化,例如,某些相对活跃的金属(锂,钠)上的氧化物膜无法使金属进入被动状态。

钝化的发生仅与直接在阳极区域进行阳极过程时直接形成的不溶性膜有关。

大多数钝化膜由金属氧化物组成。

2吸附理论

该理论认为,金属的钝化不需要在金属表面上形成相位膜,但是在整个表面或一部分金属表面上产生含氧颗粒的吸附层,这只是单个分子的厚度。一代分子当然被吸附在氧气层上,在这些粒子被吸附在金属表面上,它们会改变熔融金属的横截面的结构,并显着增加阳极反应的激活能量。 Ption层是在金属表面形成的,而不是膜的机械隔离效果。

当前,关于钝化的吸附机制有两个不同的观点:化学观点和电化学观点。

A.从化学的角度来看,整个金属表面上的原子的活性价饱和,从而在与吸附的氧原子相关的金属表面上形成一个不活跃的层。 B上最活跃的表面区域,例如,从电化学的角度来看,金属晶格的顶部和边缘是较高的氧化物,在阴极极化期间,它必须比量相位的氧化物基准系统的平衡电位更为负,然后才能减少。

B.电化学的观点认为,钝化的发生不是由于金属表面上原子的化学活性的减少,而是由于金属阳极溶解过程被电化学上封闭,他们相信金属表面被氧气被氧气所吸附。金属由于金属电子的电离而形成电动偶极子,而偶极子的正端面向金属,而负端则面向溶液,形成双电层,使金属的总电位在正方向上移动,而溶液的数量会增加。离子并输入溶液减少。

上面的讨论是关于薄膜理论和吸附理论,这是金属钝化过程中最常见的理论。

and at home and have done a lot of on -free . , due to the of the and the of the , the film and of -free be very . , based on a large of , a brief of the film and of the film is made.

膜形成的机制是指形成腐蚀膜的腐蚀抑制剂和与培养基中的离子的反应,形成沉积层以抑制任何可以形成不含金属的物质的物质。

●本文“ - and 钝化过程”来自 Group的官方网站。

●链接地址:: ///546.html

深圳市硬件电子公司,有限公司位于Bao'an区,深圳是最专业的阳极工厂之一。 ICal厚度规,ROSH检测分析仪,盐喷雾测试机等。它可以实现快速输送和稳定的产品质量,氧化植物,化学镍板,阳极氧化,硬阳极,次要阳极氧化,次要氧化,次要氧化,次要阳极,ZINC-,ZINC-,氧化和其他加工服务。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浚耀商务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