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磺酸镍电铸层产生针孔_麻点的原因分析及工艺改进.docx

日期: 2024-07-02 19:07:31|浏览: 66|编号: 77987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请自鉴内容实用性。

氨基磺酸镍电铸层产生针孔_麻点的原因分析及工艺改进.docx

•744•

电铸硫酸镍层针孔、凹坑原因分析及工艺改进

硝酸处理

1.2.3

硝酸

500mL/L,时间0.5~1.0min。

镀锌

1.2.4

氢氧化钠

添加 ZnO

加性θ

400~500克/升

50~80克/升

缓和

室内温度

0.5~1.0分钟

(a)3 毫升/升 (b)7 毫升/升

1.2.5 除锌

硝酸

500 mL/L,时间10~20 s。

预镀镍

1. 2. 6

硫酸镍

6H

阳极去极化器

缓冲

添加剂

pH

θ

韋克

150~200克/升

30~35克/升

30~35克/升

5~10毫升/升

4 ~ 5

35 ~ 45 ℃

1~2安培/分米

2~4分钟

(三)12毫升/升

图1 LB润湿剂含量对试件外观的影响

LB 代理的

试件

十二烷基硫酸钠作为润湿剂

2.1.2

配制100.0 g/L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标准溶液

电铸时控制镀槽中SDS含量为0.1、0.2、0.3g/L。

在40倍显微镜下观察试件表面状况(图2),发现孔洞

孔隙率测试。

1.2.7 电铸镍

氨基磺酸镍

添加剂A

添加剂B

pH

θ

韋克

2 针孔、凹坑产生因素分析

2.1 润湿剂的影响

300~400克/升

30~35克/升

5~10毫升/升

3.5 ~ 6.0

50 ~ 55 ℃

1~2安培/分米

70~80分钟

(一)0.1克/升 (二)0.2克/升

1~2A/dm

在电流密度下对铝样品进行 75 分钟的电铸

之后,在40倍显微镜下观察样品的外观并测量孔隙率。

测试溶液由3.5g/L玫瑰红三羧酸铵和150g/L NaCl组成

将浸满试验溶液的滤纸贴于镀层试片表面。

保持10分钟,测试溶液渗透到涂层孔隙中并与铝基体反应生成

滤纸上出现红色斑点。有斑点的滤纸不合格(测试

距薄膜边缘 3 毫米内的斑点和安装点不计算在内)。

(c)0.3克/升

图2 SDS含量对试件外观的影响

试件上的 SDS

结果表明,当使用SDS作为润湿剂时,试件的孔隙率

检测结果全部合格,表面有凹坑,另外SDS含量

当浓度高于0.2g/L时,罐液在搅拌时会产生大量泡沫。

电镀槽溢流。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润湿剂不是造成缺陷部件出现针孔和麻木的原因。

指出原因。

2.2 金属离子杂质的影响

赫尔电池试验可用来测定镀液中的金属杂质。

对100 mm×70 mm 铜试件在1 A 电流下进行电镀10 分钟。

使用专用LB润湿剂2.1.1

向槽液中分别添加3、7、12mL/L上海永盛添加剂。

采用本厂生产的LB润湿剂电铸得到的铸造镍铝试件外观

参见图1,结果表明,使用LB润湿剂时,试件的孔隙率

一切测试都通过了,表面有坑坑洼洼。

• 745 •

电铸硫酸镍层针孔、凹坑原因分析及工艺改进

观察涂层外观发现:

(1)除近端部(高电流密度区)外,均可获得合格镀层

电流密度范围宽,在工艺要求的电流密度范围内

即可获得合格的涂层。

(2)试件上未发现由金属离子杂质引起的缺陷。

因此,采用1.2.7节工艺参数进行电铸可获得合格的

工艺参数合适,镀液中金属离子杂质

在允许的浓度范围内。

2.3 有机杂质的影响

将 30% H2O2(3 mL/L)加入浴液中并搅拌。

搅拌1h后,静置10h,然后加入4g/L活性炭,加热至50℃。

持续搅拌1小时,静置24小时,然后过滤浴液以除去

将沐浴液成分调整到可接受的范围内再进行

经过试镀后发现,得到的试件仍然存在凹坑、针孔。

经过常规浴液净化方法处理后,浴液一般不再含有

含有机杂质,说明有机杂质不是造成凹坑、针孔的主要原因。

至理。

2.4 pH 的影响

众所周知,电铸液的pH值对镍的沉积过程和电铸液的质量有重要的影响。

分别采用pH值为3.6、4.2、5.8的镀液进行

结果表明,当pH为3.6时,零件表面有明显的

针状物质存在;pH值为4.2时,零件表面无缺陷;pH值为

当pH值为5.8时,镀层出现明显的坑状缺陷。

这与涂层的上述缺陷有直接的关系。

2.5 储罐液体中固体颗粒的影响

将溶液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不处理,另一部分使用

5μm滤芯进行净化处理,并进行对比试验。

结果表明,用净化溶液进行电铸时,得到的试件不具有

凹坑状缺陷;用未净化溶液电铸的部件表面有微凹坑

形状缺陷。

综上所述,故障零件产生针孔、点蚀缺陷的主要原因有:

由于槽液中含有固体颗粒且溶液pH值不在工艺范围内。

电铸工艺改进如下:

(1)净化溶液中的固体颗粒。

镀液在镀前要连续过滤2小时。

然后开始电镀,并在电镀过程中进行连续循环净化处理。

(2)调节溶液的pH值。

pH值连续在线监测,并根据监测值及时调整。

确保pH值在4.0~4.5的工艺范围内。

采取上述改进措施后,重复试验,获得了合格镀层。

层,参见图3。

• 746•

图3 改进工艺后试件外观

试件的后

3 原因分析

电镀件针孔形成的原因有多种。

针孔主要是由于氢气或油附着在基材上而产生的。

基材上无金属沉积,有时基材上附着固体非导电颗粒

表面也可能形成针孔。润湿剂可以减少阴极和镀液之间的界面。

表面张力使得产生的氢气难以停留在电极表面。

药剂太少或者无效都会导致针孔和点蚀。

当pH值过高时,阴极会产生氢气,可能导致针孔的形成。

镍盐和OH

这些离子发生反应,形成氢氧化镍,导致涂层变得麻木。

如果阴极表面的电流过高,超过允许的上限,

阴极表面会发生严重的浓度极化,导致大量氢气析出。

表面pH值急剧上升,生成氢氧化镍,从而形成

针孔、麻点。此外,温度异常、硼酸不足、有机杂质、

金属离子杂质也是造成镀镍针孔和点蚀的常见原因。

4 讨论与改进

经试验,润湿剂、金属离子杂质、有机杂质、

检查槽液pH值、固体颗粒等影响因素,确定

涂层表面出现针孔、点蚀的主要原因是

固体和浴液的 pH 值不在工艺范围内。

由于空气中存在大量微小灰尘,在电铸过程中

它必然会落入槽液中。如果混入涂料中,将导致

涂层会产生颗粒物。在后处理过程中,颗粒物

脱落后,形成坑状缺陷。

此外,氨基磺酸镍电铸溶液对槽液的pH值很敏感。

镀液在铸造过程中pH值变化较大,pH值过低时,镀液中释放的氢量较大。

阴极电流效率降低,电铸层晶粒较粗。

容易出现大而针孔状的物质;pH 值过高时,虽然会释放氢气

反应减弱,电流效率稍高,但会产生氢氧化物

并混入电铸层中形成颗粒状物质。

上述问题都会导致涂层中出现非常小的缺陷。

这些缺陷在显微镜下可以清楚地观察到。

为了保证质量,必须采用精密循环过滤系统对电铸槽进行净化。

液体不断净化,溶液的pH值不断调节,确保pH值

在工艺范围内。

电铸硫酸镍层针孔、凹坑原因分析及工艺改进

5 结论

(1)氨基磺酸盐电镀液对槽液洁净度的要求非常高。

镀液必须不断循环、过滤,以保证电镀件的质量。

(2)镀液的pH值对镍电铸沉积过程和电铸层性能有影响。

槽液的pH值必须在规定范围内,pH值

电铸过程中的波动不能太大。

(3)电铸生产工艺要求高,必须保证所有

工艺参数均在合格范围内。

参考:

[1] 张云成, 胡汝南, 向荣. 电镀手册[M]. 第三版。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7 年。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浚耀商务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