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回收行业深度:驱动因素、竞争环境、产业链及相关公司深度梳理(慧博出品)

日期: 2024-08-31 00:04:57|浏览: 74|编号: 91917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请自鉴内容实用性。

动力电池回收行业深度:驱动因素、竞争环境、产业链及相关公司深度梳理(慧博出品)

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自2015年起持续增长,此后一直保持较快增长趋势。在碳中和的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动力电池装机量的快速增长。目前,我国前期推广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已逐步进入报废期,预计未来2-3年动力电池也将迎来大规模退役潮。电池回收将逐渐成为动力电池重要的原材料供应来源之一,退役动力电池的回收需求也愈发迫切。

那么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前景如何?推动行业发展的驱动因素有哪些?产业链包括哪些环节?相关企业有哪些?竞争环境如何?未来市场空间有多大?我们来一一看看。

01

行业前景及发展历史回顾

1、动力电池装机量不断增加,回收市场潜力巨大

受新能源汽车销量上涨拉动,我国动力电池装机规模快速扩大。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352.1万辆,同比大幅增长157.5%;受新能源汽车高销量拉动,同期我国动力电池装机量达154.5GWh,同比大幅增长142.9%。2015年至2021年装机量CAGR为45.5%,装机规模持续增长。

作为锂电池的后循环产业,受产业链景气传导,动力电池回收需求有望逐年上升。动力电池按正极材料可分为三元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及其他电池。目前海外以三元锂电池为主,国内三元锂电池与磷酸铁锂同步发展。预计2022年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约为,同比增长68%;预计到2025年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约为,2021-2025年动力电池装机量年复合增长率预计达38.5%。

2. 该行业正处于长期繁荣周期的起点

首批动力电池已达到退役年限,回收再利用需求有望逐年提升。考虑到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自2015年起开始增长,此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趋势,结合目前汽车动力电池平均使用寿命约5-8年,可以推断,我国前期推广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已逐步进入报废期,且随着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的大力推广,销量实现快速增长。预计未来2-3年动力电池将迎来大规模退役潮,退役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需求愈加迫切,未来回收再利用需求有望逐年提升。从发展阶段来看,行业目前正处于十年长景气周期的起点,未来发展前景看好。从发展阶段来看,行业目前正处于十年长周期的起点,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3. 发展历史回顾

锂电池回收分为积累期、成长期、爆发期三个时期:

1)积累期(2015年以前):锂电池在政策支持下渗透到动力领域开始发展,但装机电池中70%为磷酸铁锂电池,主要应用于乘用车或公交车。锂电池回收也刚刚起步,主要集中在小型作坊。

2)成长期(2015-2021年):此阶段锂电池装机量激增,三元锂电池装机量超越磷酸铁锂,同时回收行业形成一批相对优质的合规企业,回收工艺以湿法为主,火法为辅。

3)爆发期(2021年以后):锂电池装机量持续快速增长,三元锂电池回收竞争激烈,且随着金属价格上涨及技术进步,磷酸铁锂回收经济性增强,玩家数量不断增加。

02

行业发展驱动力

从发展驱动力来看,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受环保需求、战略价值、经济效益三大因素驱动:

1.环境保护要求

废旧动力电池对环境危害极大,如不回收利用将造成严重污染。动力电池中的所有材料都能与环境中的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污染物,一旦进入土壤、水体和大气,将造成严重污染。另外,动力电池中富含的钴、镍、铜、铝、锰等金属还具有富集作用,会通过食物链在人体内富集,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对废旧锂离子电池进行集中无害化处理,回收其中的金属材料是保障人体健康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回收利用动力电池可有效节能减排,符合“双碳”目标。动力电池制造是高耗能行业,制造过程会产生大量温室气体;据高工锂电测算,生产1KWh三元电池、磷酸铁锂电池所需能耗分别为82.91KWh、85.78KWh,折算碳排放量分别为5.06万吨/GWh、5.23万吨/GWh。碳排放主要集中在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和电池生产环节,三者合计占比近90%。根据国际清洁交通理事会(ICCT)的研究:从全生命周期来看,新能源汽车每公里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130g/km,但如果能对废旧动力电池进行梯次利用和回收利用,对应的新能源汽车每公里碳排放量将分别减少22g和4g,从而大幅降低新能源汽车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

2.战略价值

我国钴、镍资源供需严重失衡,已探明储量极少。从供需情况看,2020年,我国钴、镍资源需求量分别占全球总需求量的32%、59%,而供应量仅占全球的1.5%、4.8%,供需形势严重不平衡,对外依存度极高。从资源储量看,全球已探明钴资源量达710万吨,集中在刚果(50.7%)、澳大利亚(19.7%)等地区;已探明镍资源量达9400万吨,集中在印尼(22.3%)、澳大利亚(21.3%)、巴西(17.0%)等地区。相比之下,我国钴、镍资源已探明储量分别只有800万吨和280万吨,占世界总储量的比例极低。

国内锂资源供给能力弱,对外依存度较高。2020年全球已探明锂资源量为2100万吨,其中我国已探明锂资源量达150万吨,占全球总储量的7.1%,潜在供给相对充足;但受锂资源品质(镁锂含量相对较高)、开采条件(地理气候条件较差)等因素影响,我国锂资源实际供给能力相对较弱,对外依存度较高。

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可有效缓解我国电池金属的供应制约。根据《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标准及公告管理暂行办法(2019年版)》的政策要求,我国动力电池回收企业钴、镍、锰综合回收率应不低于98%,锂回收率不低于85%,金属回收率已达到较高水平。因此,电池金属回收将有效缓解我国锂、镍、钴资源的供应制约,保障产业链安全稳定,具有极高的战略意义。

3. 经济

废旧动力电池具有较强的资源价值和较高的回收价值。退役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等电池材料中仍然含有大量的有价金属(锂、镍、钴、锰、铝、铜等)和其他可再生成分(石墨等),资源种类丰富,仍然具有极高的回收价值。

正极材料资源价值最高,是回收的主要对象。2021年锂离子动力电池平均成本为101美元/KWh。正极材料由锂、镍、钴、锰等高价值金属化合物组成,占成本的51%,价值含量最高,正极材料成为动力电池回收的主要对象。

电池材料供不应求,市场价格持续上涨。受下游需求旺盛、电池金属产能有限等因素驱动,近两年电池材料价格持续上涨;截止2022年7月,电池级碳酸锂、氢氧化锂、硫酸钴、硫酸镍价格较2020年同期分别上涨1075%、835%、33%、54%,锂价仍处于近年来高位。资源价格上涨推高动力电池回收经济效益,企业资本积极布局。

03

政策环境分析:动力电池回收政策体系逐步完善

为加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管理,规范行业发展,国家自2012年起陆续出台了多项动力电池回收相关政策。经过十年的发展,动力电池回收体系正在逐步规范和完善。我国动力电池回收政策发展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随着政策的进一步推进,回收体系也逐步完善:

2012年至2016年,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仅作为推动新能源汽车应用的政策文件条款出现。

2016年至2018年,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环保部等国家相关部门开始出台专门针对动力电池的政策。

2018年以来,动力电池回收政策密集出台并进入试点实施阶段,行业标准化进程明显加快。

从各项政策出台可以看出,国家从法律、法规、技术、标准、产业等方面推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旨在推动行业向规范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特别是2021年以来,政策力度加大。2021年,“加快构建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印发《“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通知,动力电池回收行动是11个重点项目之一。随着国家对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的高度重视,动力电池回收体系建设将按下“加速器”。

04

产业链分析

动力电池回收产业链包括所有电池应用端、回收渠道、网络、梯次利用、预处理、材料再利用等环节。根据国家规定,当动力电池容量衰减至额定容量80%以下时,将面临退役和强制回收。目前,动力电池回收主要有两条路径,一是将符合能量衰减水平的退役电池进行梯次利用(电池容量为20%-80%),二是将无法梯次利用的电池(电池容量低于20%)进行拆解回收。

1.上游:电池制造和使用

动力电池回收产业链上游包括电池制造、使用环节。

2. 中游:电池回收

根据回收主体不同,目前废旧动力电池回收主要有四种模式,分别为:以电池厂商为回收主体的回收模式、以整车厂商为回收主体的回收模式、第三方回收模式和产业联盟回收模式。

(1)电池制造商回收模式

以电池厂商作为回收主体,有利于打造资源闭环。首先,动力电池厂商掌控废旧电池流向,有利于厂商与再生锂、镍、钴、稀土等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形成“动力电池生产-动力电池消费-动力电池回收-资源再生-动力电池生产”的资源闭环回收模式,使各类金属实现闭环网络;其次,电池厂商可利用自身销售渠道,以逆向物流的形式实现废旧电池的高效回收;第三,电池厂商掌控着新电池的流向,可利用“以旧换新”、“押金返还”等商业安排,鼓励销售机构回收废旧电池。

代表公司为宁德时代,其收购废旧电池回收公司广东邦普回收,构建了“电池生产-使用-梯次利用-回收及资源再生”的产业闭环,为公司提高与上游原材料供应商的议价能力、降低动力电池生产成本创造了空间。

(2)整车厂回收模式

整车厂的渠道优势最为明显,回收电池成本低、效率高。一方面,整车厂拥有丰富的汽车销售网络(4S店),可以利用现有的物流渠道将废旧电池运输至厂家,节省了不必要的新建渠道成本;另一方面,整车厂还可以充分利用销售网络的广泛性,提高回收效率。工信部目前公布的近1.5万家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服务网点中,汽车厂的服务网点占比超过95%。但在后续再利用方面,由于废旧电池的梯级利用回收技术要求较高,整车厂往往需要与电池厂家或第三方公司合作,完成废旧电池的二次利用。

代表性企业为上汽集团,上汽通用五菱在宝骏基地开发的大型光伏风能一体化储能电站已投入使用,电站采用宝骏E100、E200研发阶段的退役动力电池建设,成功挖掘退役电池的经济价值。此外,公司还与宁德时代深度合作,布局动力电池回收领域。

(3)第三方回收模式

第三方企业拥有完整的技术流程,但回收渠道的搭建是该模式的难点。第三方模式具体是指厂商委托废品收购公司、资源处理公司等专业第三方负责废旧动力电池的回收,实现“电池回收+后续利用”的一体化、专业化;但该模式需要第三方企业自行建立回收渠道,因此第三方企业需要通过与整车厂、电池厂的深度合作,形成稳定的电池供应源。该模式存在回收成本高、回收难度较大等问题和难点。

第三方回收模式的代表公司为天齐股份,其通过与电池厂、整车厂等深度合作,搭建了废旧锂电池“互联网+回收”平台,建立了覆盖全国的废旧锂电池回收服务网络。

(4)产业联盟回收模式

产业联盟模式下,各企业各司其职,能够快速启动。产业联盟由行业内的动力电池生产企业、电动汽车生产企业或电池租赁企业组成,共同投资成立专门的回收机构,负责动力电池的回收工作。产业联盟体系建设投入极低,能够快速启动。由于负责各个环节的企业之前已经在相关领域做好了布局,回收环节额外投入的财力物力相对较小,能够快速建立回收网络并投入运营。

(5)总结:各回收模式各有优势,整车厂是产业链核心

对比总结各类动力电池回收模式,可以得出整车厂渠道优势最为明显,电池回收成本低、效率高,在产业链中占据核心地位;电池厂上下游协作场景多,可形成产业闭环,商业模式最为稳定;第三方公司专业性强,回收积极性高,整车厂、电池厂等企业与渠道方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将决定第三方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业务发展前景。

3. 下游:电池回收

废旧动力电池再利用方式有两种,即梯次利用和回收利用:

(1)分级使用

梯次利用的目标市场包括低速电动车、储能等领域,当动力电池容量低于80%时,其性能已经不能满足车辆正常行驶的要求,此时可以将废旧动力电池进行改造,应用到对电池容量要求不高的低速电动车、储能等领域,实现梯次利用。

磷酸铁锂电池循环寿命长、安全性高,二次利用价值高。相较于三元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在电池容量降至80%以下后,依然能够保持良好的电化学性能,电池容量不会出现加速衰减的趋势;同时磷酸铁锂电池安全性能好、耐高温性能好,更符合二次利用的要求,二次利用价值高。相反,三元锂电池由于循环寿命短、耐高温性能差,一般不作为二次利用的对象。

1)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条件要求高,技术要求高

动力锂电池梯次利用一般分为拆解、余能检测、筛选、重组四个环节。由于我国动力锂电池梯次利用起步较晚,梯次利用电池的安全性不能得到充分保障,电池拆解设备研发投入较少,自动化水平较低,自主研发能力不足,大部分企业仍采用以人工为主、机械为辅的回收模式,仅有少数企业具备拆解设备的自主研发能力,但仍然不足以担负梯次利用的大市场。另外,电池检测和筛选方面存在一定的技术瓶颈,由于回收电池的来源、类型、尺寸各不相同,导致梯次利用电池的一致性不足,同时电池在首次使用阶段的BMS数据未知,因此检测和筛选阶段的技术要求和经济成本较高。

2)标准体系尚不清晰,现阶段难以大规模应用

目前,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标准极少,现行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国家标准仅有《汽车动力蓄电池拆解回收规范》《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残余能量检测》《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及梯次利用管理规范第2部分:拆解要求》《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管理规范第1部分:包装运输》,分别对应梯次利用过程中的拆解、性能检测、拆解、包装运输等初步处理环节,而后续的电池电性能、安全性能判断、分拣重组再报废等环节尚未规范。电池梯次利用标准体系尚不明确,规模化应用存在困难。

二次利用商业化案例较少,目前参与试点的企业也较少。从实际应用情况来看,目前开展的二次利用项目大多处于试点阶段。二次利用领域的龙头企业有中国铁塔,中国铁塔与汽车企业、动力电池企业合作,将退役动力电池用作基站储能电池,成为全国二次利用行业的龙头企业。

(2)回收利用

当动力电池的容量低于20%时,其性能和容量已不能满足商业化应用的要求,此时需要对动力电池进行粉碎、拆解、冶炼,提取回收锂、镍、钴、锰等电池金属,实现资源循环利用。三元锂电池中锂、镍、钴、锰等贵金属含量较高,回收价值极高,因此三元锂电池大多采用拆解回收的方式。

目前,行业回收技术较为成熟,形成了以火法冶金、湿法冶金、生物冶金等为基础的一批回收工艺。

1)湿法冶金是目前主流技术路线

动力电池回收涉及预处理、分离提取、产品制备三个工序。预处理工序首先需要彻底放电,然后拆解电池,分离出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等部件。分离提取是企业技术差异化的核心环节,决定了金属资源的回收效率和再生成本。从目前的分离提取技术路线对比来看:湿法冶金金属元素回收率高、再制备产品纯度高,成为行业主流技术路线;火法冶金(又称干法)能耗高、环境污染大,一般仅作为湿法冶金的补充;生物冶金尚处于研发阶段,技术尚不成熟。

2)降低能耗成本将成为各企业构建成本优势的重点

湿法冶金的成本主要由化学试剂和能源成本组成。一方面,湿法冶金需要大量的化学试剂,使得公司的湿法冶金成本受到硫酸、氢氧化钠等化学试剂价格波动的影响;另一方面,湿法冶金属于高能耗行业,企业能源成本普遍较高。从2020年德国动力电池回收企业湿法冶金成本来看,化学试剂成本和能源成本占比分别为33.4%和26.4%,合计占比高达59.8%。因此,提高化学试剂使用效率、降低回收环节的能耗成本将是各动力电池回收企业构筑成本优势的重点。

3)目前行业镍、钴回收效率较高,但锂回收率仍有提升空间

根据《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标准(2019版)》规定,从事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企业,镍、钴、锰的综合回收率应不低于98%,锂的回收率应不低于85%,稀土等其他主要有价金属的综合回收率应不低于97%,行业标准已经达到较高水平。从企业端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各企业镍、钴、锰的提取效率基本满足政策要求,而锂的提取率一般在85-90%之间,仍有提升空间。提高锂回收率成为动力电池回收企业强化盈利能力的另一个方向。

目前,格林美、宁德时代控股子公司邦普回收等国内回收龙头企业,以及AEA、IME等国际领先企业,多以湿法技术作为锂、钴、镍等贵金属资源回收的主要工艺。

05

相关公司

1、格林美:打造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价值链闭环

GEM是当前国内电力电池回收行业的两家领先公司之一。

电池回收业务领导着该行业,现在已经进入了大规模商业化的阶段,而该公司的电池电池回收量占该国的30%,级联电池的市场份额达到20%,并占用了20%的市场份额。 ,同比增长了61.63%;喀斯喀特式利用的装置能力达到1.06GWH,同比增长了89.29%。

该公司建立了具有重要渠道优势的“ 2+N+2”电池回收行业系统。瓦汉(Wuhan)和瓦兹(Wuxi)的行业系统作为回收和处置中心,整个北京 - 蒂安吉(-hebei/扬格·霍特兹河三角洲/珍珠河三角洲)的回收和处置基地,以及其他地区,作为电池电池回收网络,以及 and as as and as as a and as 。

出色的研发能力和领先的电池回收技术。 El,钴和锰都超过99%,在该行业领先。

2.天qi股票:锂电池回收业务正在迅速发展,预计生产能力将进一步发布

锂电池回收业务已迅速发展,并在2021年成为核心增长点,该公司的总收入为3779亿元,净利润可归功于母公司的1.51亿元公司,其中包括1.51亿元。锂电池回收业务现在已成为公司业务的核心增长点和主要利润点。

该公司重点介绍了锂磷酸锂电池的回收,预计该公司将通过特别征服了磷酸锂含量的含量工程,该公司计划在 Is inth in Is inty 。每年的磷酸盐电池(处理量表为50,000吨)将于2022年第二季度开始。

3. Power:铅酸电池回收的领先公司,计划锂电池回收业务

该公司在电池回收操作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并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电池回收网络,在电池回收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并且每年都有超过120万吨的废物电池,在全球范围内排名良好,在全球范围内均已成为良好的顾客,并建立了整个国家的销售。另一方面,具有绝对行业领导者的职位,有利于公司的锂电池回收网络的扩张和建立。

锂电池回收项目的第一阶段已成功地进行生产,最初形成了锂电池产品的封闭环节,该公司计划建造100,000吨的锂电池回收工厂项目的第一阶段。最初已经形成了废物电池回收以重复使用。

4. 环境:进入电池电池回收领域,集团公司将提供开发支持

获取利克斯的新材料并输入电池回收链。负载已达到80%以上;该公司预计将在2022年完成生产能力的70%以上,并在2023年达到全部生产。经过完整的生产,相应的镍,钴和锰的纯化量将为3,000吨/年,碳酸盐含量为1,000吨/年。

积极扩大回收渠道,从当前的电池项目的运营来看,该公司的原材料主要来自3C电池,电池废料和废弃的电池,以确保对原材料的需求拆除子公司还对电池回收频道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公司的电池电池业务提供了开发支持。

5. Fu :“危险废物资源利用 +电池回收”,期望商业协同开发

该公司是我国有害废物资源恢复的领导者,扩大电池回收业务将有助于资源协同作用。

通过部署电池回收,预计该公司将显着增加资源产品的价值:1)不同的非金属具有不同的波动周期,并且有多个非有点金属处置技术和生产线可以帮助该行业的整体宣言,可帮助公司的整体价格降低。该公司在整个产业链中的危险废物的全面处理模型可以大大提高资源产品的价值,并生产经过加工的产品,例如硫酸镍,硫酸盐和电力电池含锂的碳酸盐,该公司的盈利能力将大大提高。将来会添加。

6. CATL:与Brunp手联手建立整个电源电池产业链的闭环

On April 14, CATL that its Brunp 's Puqin Times a with 's PT Aneka (ANTAM) and PT (IBI) to build a power chain and , , and , with a total not US$5.968 ( RMB 38.02 ).

CATL董事长Zeng Yuqun在2022年电池会议上表示,电池中的大多数材料目前都可以使用。

06

竞争环境:该行业迫切需要标准化,预计竞争格局将继续改善

1.各种首都涌入,行业正面临激烈的竞争

目前,电池回收行业的企业之间的竞争中有两个重要的特征:

(1)该行业正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自2020年以来,电池逐渐进入了大规模的退休时期,社会资本开始加速到电池回收行业,而新注册公司的数量迅速增长了22.243个新公司。

(2)现有的企业主要是“小型研讨会”,截至2022年7月25日,该行业的竞争问题是我所在国家的14,265个现有的电力电池回收公司,其中7,646家公司的注册资本不到500万美元,占地面积高达53.60%。竞争不当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监管许多“小型研讨会”,以放弃环境保护为代价,导致大量退休的电池流向非正式的渠道,这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从根本上讲,不明确的权利和责任是行业中竞争不当的基本原因,重点是“负责回收以及如何回收”的问题,“用于管理和利用电池的临时措施电池回收渠道为我的国家提供了建立完整的电池回收系统的政策指导,但是由于缺乏强制性执行,市场仍然需要进一步的标准化管理详细信息。

特别是在控制废物电池的流动时,由于该政策并未清楚地定义消费者的回收责任,因此,消费者没有责任和义务向汽车制造商移交给汽车制造商,这导致了大量退休的电池。 。

2.海外已经有标准化的计划,而行业混乱的纠正迫在眉睫

德国和欧盟:建立生产者的责任扩展系统,并澄清各种链接的回收义务。

此外,为了应对越来越扩展的电池电池,欧盟最近通过了新的电池账单来完成电池的完整生命周期,这进一步阐明了每种链接的回收责任和义务,以确保稳定性和可控制的工业链。

美国:根据生产者的责任系统的原则,美国电池制造商必须负责组织这些废物电池,并承担相关的责任。电池回收企业可获得利润。

实施生产者的责任扩展系统是行业标准化的主要任务。在强制执行和相应的奖励和惩罚系统中,当前的实际实施效果不是理想的。

我的国家目前已经完成了电池的完整生命周期监督,并且行业混乱已经在弦上。

中国政府试图通过为每个电池提供“ ID卡”来实现“ ID卡”的整个生命周期。

3.政府继续促进白素系统,大规模回收企业有望从长期长期中受益

总共选择了45家公司作为“白名单”,并且可以在法规要求之后的标准化发展,企业可以按照法规发表独立声明。

白人名单公司在电池回收资格,渠道,技术和规模方面具有相对完整的系统和运营能力,尽管它们并不是符合国家环境保护的国家标准。

07

市场展望

联合IVEI经济研究所共同发布了“中国的废物锂电池回收,拆卸,拆卸和拆卸行业(2022)”。 IUM离子电池理论回收理论的回收率恢复量为242,000吨,占41%,其他相关废物理论的恢复为55,000吨,占9%。

根据白皮书的数据,中国的锂电池的理论回收量将在2022年达到762,000吨,并在2025年达到185.1万吨。

根据白皮书的数据,中国锂电池回收的理论市场规模将在2022年达到482.9亿元人民币,到2025年,它将达到784.1亿元人民币,复合增长的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022-2025的增长率。

在过去的五年中,我国家的新能量车辆的销量促进了电池市场的需求增长,预计从2022-2025的理论上恢复了420,000吨,540,000吨,600,000吨。

08

参考报告

1.天冯证券环境保护行业深入研究:电池的回收,从“ 0”到“ 1000”,享受行业发展股息

2. 证券 - 电力设备和新能源行业:电池回收,行业逐渐标准化,并且长期有利

3. -电池行业:电池回收的特别报告,是蓝色海洋机会

4. - and No. 4:市场交易的同比增长45.8%,电池电池回收市场将达到1000亿级

5. -电力回收行业深入报告:治疗和突破性锂约束,构成锂电池循环的封闭环

可以在PC版本的“ Huibo智能策略终端”或“ Huibo ”应用程序中查看原始研究报告。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浚耀商务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