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分离技术处理电镀废水的实验研究

日期: 2024-09-02 19:03:06|浏览: 64|编号: 92584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请自鉴内容实用性。

膜分离技术处理电镀废水的实验研究

膜分离技术处理电镀废水的试验研究

膜分离过程采用选择透过性的膜作为分离介质,借助于膜两侧的外界能量或一定的驱动力(如压力差、浓度差、电位差等),使原料侧的组分选择性地透过膜,从而达到分离、浓缩或纯化的目的。膜分离过程是物理过程,不会发生相变,其实质是两种不同物质的分离。目前,膜分离技术受到广泛关注并得到迅速发展,已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分离方法,在水处理、化工、环保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1)。

电镀废水一直是工业生产领域的重要污染源。电镀废水中污染物种类繁多,毒性大,危害性大。其中不乏重金属离子或化合物,有些是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等作用的剧毒物质,对人体危害极大。另外,电镀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价金属,若不经妥善处理而排入自然系统,不仅会污染环境,还会浪费资源。

一般电镀铜漂洗废水中铜含量在30~200mg/L左右,本文提出采用纳滤(NF)+反渗透(R0)组合工艺对废水进行浓缩,使浓缩液铜离子浓度满足镀液回用要求。

2.1 实验设备

实验所采用的膜分离设备为自制设备,设备图如图1所示。

l:50L不锈钢药液桶 2:进水球阀 3:

柱塞泵头(美国CAT泵头)

4:电机(美国ABB电机)5:压力表(0~4MPa)6:2540不锈钢膜片

7:浓水出口针形阀的调节。此针形阀可以调节系统的工作压力。

8:玻璃转子流量计(0~10GPM)

9:变频调节 变频器可以调节电机的转速,从而调节进水压力和流量

数量

10:排水球阀 11:循环冷却水进出

图1 实验装置示意图

纳滤膜GE型抗污染纳滤膜

反渗透膜GE型抗污染反渗透膜

实验液参照苏州某台湾电路板(PCB)厂家提供的液体组成配制,液体配方为Cu\甲醛:次磷酸钠=1:2:4(摩尔比),液体主要参数如下:

Cu离子浓度:109.8mg/L

化学需氧量:356.7毫克/升

pH值:

进料液为R0采出水,电导率小于3us/cmo

采用二乙氨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分光光度法测定铜离子。

CODcr 测定按 1989 年采用二水钾氩法。

研究了压力、温度、pH值和操作时间对膜分离性能的影响。

初级纳滤分离工艺

3.1.1操作压力对纳滤膜分离性能的影响

试压采用全回流方式,即浓缩液和产品水全部返回药液桶,开启循环冷却水,保证药液浓度和温度恒定。在恒定的电机频率下,调节浓缩液针阀,使系统在不同压力条件下运行。

操作压力(4)对纳滤分离性能的影响曲线如图2、3、4所示。

图 2. 膜通量(刀)与压力的关系(4)

金属丝

图3 Cu离子保留率(兆瓦)与压力(4把刀)的关系

图 4 COD 保留率(兆瓦)与压力(力)的关系

如图2所示,随着操作压力(4)的增加,纳滤水通量(0)几乎呈线性变化。

根据优先吸附-毛细管流模型(3):

可以看出,膜渗透率(CA)与操作压力(40)呈线性关系。因此,随着操作压力(40)的增加,膜渗透率(0)呈线性增加。

如图3所示,Cu离子保留率(兆瓦)随着压力(MPa)的增加而增加,当压力为MPa时,Cu离子保留率(兆瓦)随着压力(4MPa)的增加而降低。

由非平衡热力学模型的Kedem方程可知:

膜的真正截止

其中Y = ■cut。

可以看出,随着操作压力(4N)的增大,膜渗透量(K)不断增大,数值不断减小,而膜的实际截留率也随之增大。

设,=k,则膜的表观保留率为联立方程(2)和方程(3),从方程中不难看出,当操作压力(,刀)增加时,膜的真实保留率增加。当增加时,Cp/Cm比值减小,同时由于k()的减小,"值增大。因此,表观保留率7?也随着真实保留率的增加而增大。

当压力超过1.5MPa时,Cu离子保留率(兆)随压力的升高而降低。这种现象可以解释为:当压力大于15MPa时,膜表面溶液的流速降低,Cu离子向“滞留层”的扩散速度加快,导致“滞留层”厚度和浓度增加。根据固定电荷模型(TMS)的原理,膜边界层电解质浓度增大,膜表面有效电荷密度与溶液浓度之比&降低(2)。

根据

“I2

风格”积极-城市+嫉妒+4)心

(4)

其反映系数下降,且由公式(2)可知其真实留存率下降,因此其表征留存率呈现下降趋势。

上述解释存在一个问题:“滞留层”的厚度和浓度也会因压力的增加和流速的下降而增加,这种变化会造成膜的截留率趋于下降,但实际效果却是截留率上升;而且只有当压力大于1.5MPa时,截留率才会呈现下降趋势,这可能是由于截留率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浚耀商务生活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