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命工作却依旧无法脱贫:日本穷忙族的今天,是否会是我们的明天?

日期: 2024-09-20 22:11:33|浏览: 13|编号: 96797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请自鉴内容实用性。

拼命工作却依旧无法脱贫:日本穷忙族的今天,是否会是我们的明天?

山川网:经济圈一直有水星每8年逆行一次的说法。今年是2018年,整体经济压力有目共睹。股市低迷、楼市低迷、实体经济低迷、企业信心低迷。十年后的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席卷中国,中国外贸企业也遭受重创。但由于上层慷慨的经济刺激措施,中国大中城市房价在过去十年里大幅上涨,助力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经济增长正在艰难前行。

那1998年呢?一是亚洲金融危机,这是大背景。二是中国为了应对危机,进行了国有体制改革,大量企业破产,下岗职工剧增。对于大多数80、90后来说,那个时候有些遥远。当时中国经济也遇到了一些大问题——经济发展过快,信贷过度发放,通胀形势严峻。

回溯到1978年,这一年是中国现代经济史上至关重要的一年,因为改革开放开始了。今天我们说起1978年,更多的是骄傲和自豪。但其实,当时正是文革结束不久,国民经济濒临崩溃,一切需要重建。改革总是在逼迫下进行的。

回顾中国经济过去四十年,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关键点,那就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从来没有真正经历过经济危机的真正考验,每一次大规模的经济危机,都有国家层面的强力干预或者阻断,使得危机并没有真正影响到普通中国百姓的生活。

好处不言而喻,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在过去四十年中保持了长期的政治稳定和经济繁荣,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快速提高。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其利弊,从未经历过经济挫折的中国,却无法像经历过数次经济危机的成熟发达国家国民一样,辩证、冷静地看待经济形势,对未来经济的盲目乐观和浓厚的投机心态,成为中国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最大潜在隐患。

日本经济背景

那今天我来跟大家分享一部纪录片,叫《忙碌的穷人》,是2006年日本NHK制作的,这部纪录片记录了日本经济危机之后,在整体经济状况不景气的情况下,社会底层普通民众的真实生活。

“穷忙族”一词源于英文单词“poor”,原指那些终日辛勤工作,却无法摆脱贫困的人,尽管工资微薄。但随着“穷忙族”队伍逐渐壮大,主要被定义为每周工作时间较少的人。这一定义逐渐发展为一种人,他们必须不断消费来填补空虚的生活,然后继续忙碌工作,最后消费后还要花更多的钱,回归空虚的“忙碌生活”。

本片聚焦社会底层个体的命运,揭示了日本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GNP和GDP位居世界前列的繁荣的另一面,也为观众提供了一个更加全面、直观、生动地观察日本社会现实的窗口。

二战后日本经济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战后经济恢复阶段(1945-1955年)、经济快速增长阶段(1955-1972年)、经济缓慢增长阶段(1973-1990年)。

其中一个标志性事件是1985年9月22日,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和英国(简称G5)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酒店举行会议,五国政府达成联合干预协议,该协议就是在广场酒店签署的,因此又称《广场协议》。

广场协议签订后,随着泡沫经济的破灭,日本陷入了长达十年的经济停滞,被称为“失去的十年”。此后,由于种种原因,日本经济持续下滑,继续被称为“失去的二十年”。

从高速增长到长期停滞,日本的发展经验为雄心勃勃致力于经济腾飞的新兴国家提供了难得的活生生的教科书。作为最重要产品出口国的中国,外汇储备已跃居全球第一,人民币面临巨大的升值压力。这种情况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日本十分相似。

2018年,有关中美贸易摩擦的新闻报道依然频频,美国持续施压人民币升值,让人不禁将其与30年前的《广场协议》联系起来。

我们花了这么多篇幅介绍中国当下的经济背景,一方面是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历史上中日两国经济发展阶段的相似性;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提醒大家,一定要高度重视这一点。接下来我们在介绍和解读这部纪录片的时候,会讲到日本下层民众的现状,他们与我们并非完全没有关系,但距离我们只有一线之隔。

当然,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山川网来说,我们的出发点和着眼点主要还是全国经济危机后的“区域经济”问题,力求以小见大。

日本的行政区划

在行政区划方面,日本的行政区划制度是随着1871年明治政府的废藩置县政策而确立的,分为都道府县、道市郡(广域地方公共组织)和市町村(基层地方公共组织)两个层级。

简单来说,日本的“郡”可以理解为中国的“省”;日本的“町”可以理解为中国的“町”,其余的城市和村庄,两国基本都是一样的。

日本的都道府县和地方行政区划(北海道、东北、关东、中部、近畿、中国、四国、九州、冲绳)与中国的区域规划(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华中、西北、西南)相对应。

毫无疑问,日本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是东京所在的关东地区和大阪、京都所在的近畿地区,两地均拥有东京湾、大阪湾两大湾区,地理条件优越。

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简单了解这些就够了,下面将要出现的日本行政区划名称,大家可以更好的理解。

地方社会的崩溃

纪录片中的日本

纪录片《工作的穷人》第一集的题目是《日本社会的穷人》,其中就以秋田县作为典型案例。

秋田县位于日本本州岛东北部,东以奥羽山脉与岩手县为界,南与山形县、宫城县为界,北与青森县为界,西濒日本海,有日本最深的湖泊田泽湖,水源丰富的河流与平原,是富饶的鱼米之乡;地势东高西低,是日本罕见的雪域地区;人口稀少,几乎没有工业,农业生产特别是水稻种植十分发达。

秋田县位于日本东京以北450公里处,与中国北京几乎处于同一纬度。从宜居性角度来看,该地区整体气温较低,并不是人类生活和商业活动的最佳场所。

从秋田县往北走,就到了日本北海道的“东北”地区。从GDP来看,北海道作为“省级”行政单位,在日本同级行政区中排名中等,并不是最差的。

纪录片用“当地社会崩溃”这个形容词来形容当地的实际情况,大量破旧不堪的房屋早已无人居住,一些村庄甚至已经到了完全空无一人的极端状况。

据影片统计,仅秋田县就有100多个这样的村子,当地很多原本从事农业经营的居民,也因为农产品价格下跌,生活变得十分艰难。

现实中的中国

荒村、无人村不断增加的情况显然不只限于日本,国土面积约为日本25倍的中国,其村庄消失的速度显然比日本快得多。

关于过去几十年中国有多少村庄消失,数据不一,有人认为平均每天有80个村庄消失,也有人认为每天有近100个村庄消失。

据媒体统计,中国村庄近10年消失近90万个,2000年时有360万个,如今已减少到不足200万个,平均每天有近100个村庄消失。

但与日本不同的是,2000年,中国城镇化率仅为36.22%,而日本却高达78.68%,到了2015年,中国城镇化率上升至56.1%,而日本则达到了91.38%。

也就是说,这15年,日本的城镇化率增长了12.7%,而中国的城镇化率增长了19.88%。但是考虑到中日两国人口差距巨大(日本1亿多,中国13亿+),所以这15年,中国有2-3亿人迁入城市,而日本有1000多万人迁入城市。

因此,从城镇化的角度看,最低行政级数的村庄大量消失,是伴随着人口和资源向更高行政级数(市级)加速集中,是城镇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

区域经济的崩溃

纪录片中的日本

上文提到的“区域社会的崩溃”,更多是从社会学角度讲述人口的流失;而后,纪录片又延伸到了“区域经济的崩溃”,则是从经济学角度讲述人口的流失。在人口大量外流之后,区域经济出现了大幅下滑。

影片中,镜头记录下了这条曾经繁华、拥有40家餐厅的商业街,如今已经缩减到只剩11家,从比例上看,可谓“十有八九没了”,想要挽救局面已经来不及了。

那么这些离开乡村、县城的商人去了哪里呢?纪录片也给出了非常明确的答案——秋田市、东京。在中国,他们去了省会城市、首都。

为什么要去这些地方?因为如果留在农村或者县城,就没有消费者支撑它们的正常经营。根据片中提供的数据,一位在当地经营了近50年的裁缝店老板,每年的纯利润已经不足2万元(人民币;而纪录片拍摄时期日本人的平均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

与仍是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不同,日本早在20年前就已成为发达国家。同样2万人民币,在中国和日本的购买力完全不一样。店主吃饭时,选择的是价格最低的一罐纳豆(一种廉价的豆制品),售价7元。而中国最便宜的泡菜,售价不到1元。

现实中的中国

在上面的文章中我们谈到了日本的城镇化率,日本作为发达国家,城镇化率高达90%以上,令人惊叹,即使往前追溯十几二十年,日本的城镇化率也不过70%,到了80%这个阶段,影片中记录的日本也和我们想象中的有些不一样。

有什么不同?日本为什么没有出现“逆城市化”现象?逆城市化是人口从大城市和大都市圈向小都市圈、小城镇甚至非城市地区分散迁移的过程。其主要原因是城市居民追求自然的生活环境、大城市产业寻求廉价土地和劳动力、交通和信息技术的发展。

按理说,当城镇化发展到较高阶段时,由于交通拥堵、犯罪增长、污染严重等城市问题的压力越来越大,城市人口就会开始向郊区乃至乡村迁移,在那里形成绿色生态环境的地区就会出现“空心化”,人口出现负增长,从而逆转以人口集中为特征的城镇化。

当日本城镇化率达到70%~80%的时候,町村经济不但没有出现逆城镇化过程,反而进一步下滑,这是为什么呢?

逆城市化本身在城市化率达到一定阶段时确实会发生。但是它的发生并不像有些人理解的那样。以中国为例,当上海的城市化率达到80%、90%时,城市化完成,就会有相应的人口进行逆城市化行为。但这种行为并不是直接从上海回到遥远的东北农村,而是回到邻近的江苏昆山、浙江嘉兴等地。事实上这种情况早就已经发生了。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从广州向周边的佛山、东莞、中山、珠海等地的人口反向流动中。

相较于日本,中国区域经济的最大优势依然是人口,以上述日本一级行政区秋田县为例,虽然与中国省处于同一行政级别(1982年8月,秋田县与甘肃省结成友好省县关系),但无论从面积还是人口数量上,都远不能与中国相比。

秋田县面积1.16万平方公里,与中国较大城市的面积差不多(成都1.19万平方公里、青岛1.1万平方公里、天津1.1万平方公里);而人口也只有100万左右,人口规模只能相当于中国五线城市甚至县城的规模。

经济是消费的产物,消费之后才是人的产物,因此,中国超级城市的人口规模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也就是说,未来2000万人口门槛的一线城市和1000万人口门槛的二线城市,其聚集的资源和财富,将远大于日本的“大城市”。

在这样的客观背景下,未来中国偏远地区的县城、镇、村庄的破败程度肯定会比纪录片中的日本还要惨烈。

不断压缩工作时间

所谓“穷困忙碌者”这个概念的可怕之处在于,它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换言之,并不是因为你还年轻,工作很努力,收入暂时不高,你就是在职穷人。但当整个社会经济形势都陷入衰退时,无论你如何努力,都无法改变贫困的现实。

这个概念其实跟“穷”这个汉字很像,虽然我们经常把这两个汉字连在一起用,但是两个字的含义是不一样的,所谓“穷”是指收入低,生活艰难,对应着“富”,而所谓“穷”就是“极度贫困”,不但指物质、精神方面的贫困,也指已经到了极点,无力改变。

因此,我们如果对比一下中国和日本的“穷忙族”就会发现,现阶段中国的穷忙族其实更多的是处于一种“穷”的状态,也就是因为刚刚开始工作,收入暂时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还是对整体收入会继续增加抱有乐观的预期。

至于日本的忙碌穷人,我们从纪录片中可以看到,他们基本上是没有任何前途的。因为经济形势恶化,他们被原来的长期雇主解雇,为了生存,他们只能找临时工赚取收入。但由于临时工的收入太低,无法保证生活,他们不得不寻找第二份、第三份、第四份临时工作。

然后你会发现工作占据了你生命中越来越多的时间,从八小时到十二小时,再到十六小时,甚至更多。但与此同时,时间的价格也越来越高,价格越低,出卖劳动力能得到的收益就越低。从投入产出比来看,无疑是非常不划算的。

纪录片中再次出现的另一个案例,是居住在北海道的一名二十多岁的年轻女性,她曾在村里担任过临时工作人员,但两年前就成了临时工,因为村里把做饭的工作委托给了一家私人公司,后来邱小姐就为镇医院的住院病人做饭。

其实,在镇医院食堂打工的,不只是邱小姐,还有她的姐姐。据摄制组介绍,她们每个人一个月的工资都有几千元。按照当时日本的物价,她们两个人打工只能挣几千元。如果人们想维持现在的地位,租得起房子,而不是露宿街头,她们两个人必须同时打工,否则会入不敷出。

“工资不可能涨了,只好再找一份工作(新的临时工作)”、“可是我想不出还有什么工作比这里的工资高”,这些都是邱女士对目前生活的无奈感慨。

其实片中的邱小姐并非不行,为了增加收入,她还自学,考取了烹饪证书,不过这张证书也只让她的时薪增加了不到1元人民币,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她也曾向往过能和同学们一样在札幌生活、当一名白领,但在了解到札幌的生活成本后,邱女士也觉得自己负担不起。

在从事厨师工作之前,邱女士有很强的绘画天赋,为一家公司设计的标志还得过奖。她原本想考一所​​职业学校学习平面设计,然后在城里从事相关行业。但因为家里的经济状况,邱女士最终不得不放弃。

其实影片中还有一个关键点,电影制作者并没有深入剖析,邱小姐所居住的小镇经济萧条的情况也十分严重,跟我们上文说的区域性经济崩溃区没什么区别。

这意味着随着小镇人口的不断减少,医院的病人数量也会减少,小镇医院的价值将不复存在。你现在从事的工作也是一个正在没落的职位,很快就会让你未来再次失业。

毫无疑问,邱女士的处境,是典型的“穷”状态,不仅目前的收入无法增加,即便现在很低,未来长期来看也必然无法获得,更糟糕的,显然还在后头。

在整体经济增长放缓之后

纪录片对日本为何会出现“忙穷”的经济社会状况作出了一些解释。

1995年至2005年,日本的非正规就业(合同工和临时工)的比例大幅增加,众所周知,由于受到整体经济不景气的影响,企业的营收连年下滑,降低人工成本的唯一途径就是将原来的长期雇佣关系转变为短期兼职。

在纪录片中我们看到,日本底层穷困忙碌的人们,每天往往要做2到3份零工,每天工作16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但依然达不到一个“普通”家庭的经济水平。

影片中,一位在农村生活了20多年的日本少女说出“我在农村,职业安全卫生局(职业介绍机构)没有工作介绍”的感想,还发出“(企业)只愿意聘用我做零工,我们是可有可无的吗?”这样的悲惨呐喊。

讲了这个话题,我们还要讲另外一个话题,今天的中国,我们拿电商来举例,由于内需条件比较充足,除了阿里巴巴,还可以诞生京东,除了京东,还可以诞生拼多多,但这并不是我们对未来经济发展长期保持乐观的理由。

一方面,中国过去40年经济高速发展,已经让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未来增速逐渐下滑是必然,很多问题会逐一爆发,我们需要为自己埋下的诸多隐患付出代价。

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忘记,中国过去40年所谓“经济奇迹”的根本原因是十几亿人口的“人口红利”,但伴随这一红利而来的,是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老龄化,而这一红利也一去不复返了。

在中国,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我们看到大量外资制造业向东南亚等人口红利较强的国家转移;同时,中国产品的价格优势已经没有以前那么明显了,这距离我们还很遥远,像华为这样的企业,我们的数量只能用差强人意来形容。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感觉到长期雇佣制无法进一步降低运营成本,业务外包的范围会越来越大(其实,业务外包的互联网平台这几年发展很快,速度比你想象的还要快);一方面,在企业社保、税收等全面严格监管之后,他们会更倾向于通过零工的方式更有效地降低人力成本。

这种状况在低线城市会越来越严重,对于打工一族来说,如果不能积攒一定的钱,或者除了主动收入之外,还能有一定比例的被动收入,那么随着经济形势愈发严峻,一旦我们失业,今天纪录片里那些可怜忙碌的日本人,很容易就变成我们的明天。

在纪录片中,“30岁”也是一个出现频率很高的关键词。很多案例中的主人公在二十几岁的时候,能够找到多份临时工作;但一旦过了30岁,工作选择就变得有限,机会也会急剧减少。

更让人担心的是,很多穷忙族还为下一代担心,他们因为自身经济压力,已经没有钱花在下一代的教育上,能不能供养孩子读大学是很多穷忙族最担心的事情。

相较于世界上许多国家,中国公立大学的学费成本相对较低。在这种情况下,仍然有很多中国学生无法进入高校。这将影响中国未来10年或20年的未来。多年后,大学已成为中国市场环境中的基础教育,无疑将面临巨大的被淘汰的风险。

“忙碌的穷人”测试

1. 每周工作超过54小时,却看不到未来

2. 一年内不加薪

3. 三年内没有晋升

4.工资很低,月底总是很困难

5. 积蓄不多,无力购买房产

6. 工资不低,但花钱大方

7.收入不低,但没有安全感

如果以上七项中,你有两项或以上,那你就要警惕了,你距离“可怜的忙碌者”已经很近了!

注:纪录片《忙碌的穷人》完整版可在优酷上观看。

2018年上半年: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

: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

城市: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

人文: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

这就是中国: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浚耀商务生活网上看到的!